书城成功励志像爱玩儿一样爱学习
34743600000062

第62章 过高的期望会压垮孩子

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里,父母往往会期望过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展得更快更好。他们期望孩子有天赋、聪明、什么都比别人好,最好还是个神童。可能父母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可是已无力改变,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例如,一个开出租车维持生计的父亲,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将来不必像他一样奔波劳累,能坐在办公室里上班;可能父母当年的志愿没能实现,希望孩子帮他完成。例如,妈妈当年本来想考医学院,结果连考两年都没考上,现在希望孩子能考上医学院,满足自己的愿望。这是错误的,父母如此做后,可能会使孩子有暂时的超越他人的能力,却往往是不能长久。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会拼命地遵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期待越来越高,孩子只有越来越辛苦了。另一种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干脆放弃算了,最后和父母的期待相去太远,当然,亲子间的良好关系就很难维持了。还有一种孩子,其实他可以做得到,但是因为父母的态度令他产生反感,他会为反对而反对,故意不按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做。

父母希望孩子过得好,希望孩子幸福、取得高成就并不是错,但是标准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超过孩子能力范围太多,使得孩子一生都在追求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让彼此都过得很痛苦,实在是太可怜了。

(1)这种提高不会是永久性的,即使开始时能超过其他孩子,但当其他孩子也开始学习时,优势就会消失。即使是短期内在某一方面较有成就,但是,他们的思维、逻辑、推理落后于其他孩子,因为他们是被动的,对学习没有激情,所以效果不会很好。

(2)这类孩子因受大人支配太多,指责太多,所以自我激励感很弱,创造性和想象力受到压抑,好奇心也受到阻碍,很难发现自我价值。他们因早期受压太大,承受较多挫折,因此自信心与自觉性也受到打击。这种孩子只是父母的影子,他们认为,父母要我做的事是重要的,而自己要做的事是不重要的。

(3)这些孩子由于学习压力太重,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没有正常孩子那样的欢乐,并因此而影响了其社交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及心理发育。

要使你的孩子成为健康聪明的孩子,他就应该被爱、被尊重、有自信心与自尊心。让孩子成为行为的主导,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他对知识的渴望,了解他的痛苦,而不是强加给他些什么。有时,父母并不认为自己给孩子施加压力。虽然他们承认不是在培养神童,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手段会引起相反的结果。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现,从而了解大人对孩子压力是否太大。

研究表明,若孩子有以下方面的表现,说明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

(1)没有或很少有时间可以自由活动。

(2)焦虑紧张疲劳易激动,有攻击行为,经常哭,小声哭泣,忧郁,常发脾气,做事缺乏热情与兴趣。

(3)与其他孩子玩得不好,或不愿与其他孩子玩。

如有以上情况,应引起重视,大人要重新评估自己的行为及教育方法。

家长过高的期望,脱离孩子实际的要求,不仅不会起积极地促进作用,反而会起消极的作用,只会僵化智力发展,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拔苗助长百害而无一利。孩子经过努力满足不了家长的期望,会丧失上进心,产生自卑感,心理上蒙盖着一种失败者的压抑感,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许多家长要求孩子顺着自己设计的模子去成长,不考虑子女的兴趣爱好,不考虑是否符合子女的实际情况,如:孩子的生理、心理、性格、智力等多种因素。只从自己美好的愿望出发,为子女设计未来蓝图,硬性给孩子定指标,这容易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甚至与家长形成尖锐的矛盾。最终过高的期望往往使子女无法实现,只能成为泡影。

实际上,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有的孩子喜爱文学但就不愿演算数学题;有孩子擅长动手实践而不愿抽象推理;有人能歌善舞而对体育却望而生畏。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就是说,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把握自己,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当然家长对孩子寄予期望,是一种信任。但力戒“高、大、全”,力戒出现“强扭的瓜”,力戒“重压”。父母的期望值要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及时予以调整。不必拘泥于既定的目标,而应以最适合的为标准,才会有最大的效益。

素质教育越来越为各界人士重视。我们的教育最终服务于生存和发展,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懂得,生存和发展仅靠智力与成绩是不够的,在未来更是如此。要在注重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注重对孩子独立能力、适应能力的培训、健康心理的指导,为孩子将来的生存与发展乃至人生理想,打造牢固的人格基础,这才是我们家长必须认真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