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34794200000026

第26章 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藏书发展

因特网已经形成一种新的范例,新的知识整理方法将面世,知识的系统分类将过时。布尔检索性能,超文本,专家系统及其产物,将改变我们思考和认识的方式。

——美国克里夫兰市公共图书馆馆长马森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赖以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而图书馆藏书的发展,总是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方兴未艾的信息网络化浪潮,无疑会给图书馆藏书发展带来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分析这种影响,探讨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制订图书馆藏书发展策略,是新世纪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7.1.1 网络环境与图书馆

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中,传统的信息提供与获取方式将彻底改变,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储,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连接,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网络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而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的信息体系。在这个信息体系中,信息资源组织是通过网络动态地围绕用户特定需要来进行的,信息的检索、获取、处理和利用也是根据用户需要,通过灵活连结、调用各类资源和系统集成地完成的。网络环境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信息网络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网络,从而使可提供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

网络环境提供了图书馆拓展信息服务的广阔空间,如通过电子文献传递来提供图书馆资源、开展馆际互借、接受和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可以从大量联机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论坛和电子布告栏中寻找、收集适用的信息,再利用网络为用户服务,也可在自己的系统上建立电子公告牌,收集发布各类公共信息,使图书馆成为社区或校园信息发布场所。网络环境还给图书馆提供了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文献采访、基于中央书目数据库的共享编目、基于OPAC检索的流通服务以及基于数据通信的其他各种信息服务。然而,网络环境也给图书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图书馆保守封闭的办馆思想、重藏轻用的藏书观念、以馆藏文献的流通阅览为基础的服务模式以及落后的技术设备和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等等,已难以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面对挑战,图书馆采取怎样的对策,将直接关系到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7.1.2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图书馆藏书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一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

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且使信息资源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经过图书馆收集、整序、贮存并拥有“所有权”的文献。现在,人们从网上存取的信息,虽然不同于馆藏资源具有“所有权”的属性,但它如同馆藏资源一样具有可资利用的属性。因此,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以分为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部分。对读者来说,需要获得的某一信息,无论是图书馆收藏的,还是通过网络存取而获得的,信息本身的质量并没有区别。因此,对图书馆来说,网上资源与馆藏资源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而且,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存取便捷,因而将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如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印刷期刊2200种,但提供的电子期刊竟达34500种。可以说,在网络环境中,每个图书馆都必须在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二是对馆藏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

图书馆传统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获取文献。文献入藏后,图书馆便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然而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情况不同。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的电子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本体,而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信息的获得则有购入、入网、联机使用权、租用、交换和免费等多种方式。这些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需要新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是对图书馆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馆藏建设,而对馆藏质量的评价,则主要围绕馆藏的数量、结构、重点、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对象就是馆藏文献本身。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质量评价就不能仅以本馆的实际收藏为评价对象,还要看其在网络上获得全世界信息资源的能力。因为用户更加期待的是图书馆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信息服务,而不在于沧海一粟般的一馆之藏。根据这样的评价标准,馆藏质量将被检索质量取代。这里,检索质量是指能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评价的对象是文献(信息)的提供率。

四是对信息资源保障模式的影响。

建立信息资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图书情报界多年来致力的目标,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图书馆基本上仍是自给自足的保障模式。在网络环境下,这种保障模式已完全不适应了。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分工协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为当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转化为电子文献并能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其他图书馆相同的藏书再加工、上网就成为多余的。网络环境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图书馆能相互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网上信息资源的全面、充足和系统,减少冗余和浪费,客观上就要求各图书馆必须摒弃自给自足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将自己纳入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网络中,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需要去收集、加工文献资料,使各图书馆上网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避免雷同,从而建立起功能较强的信息资源社会保障模式。

五是对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的影响。

经费短缺是多年来困扰图书馆的难题。除了书刊价格上涨客观因素外,就图书馆自身而言,主要是缺乏馆际协调。在藏书发展中,各馆不仅要入藏本馆读者常用的文献,以满足最大量、最经常的信息需求,而且要入藏那些较少使用的资料,以满足读者偶然的特殊的需要。网络环境为解决这道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网络环境中,各图书馆可以便捷地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从而使图书馆有了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

由于有了网络资源作为后盾,各图书馆可以将有限的经费去购买本馆最常用的、有特色的文献,而其他信息需求则依靠网络资源去满足。所以,网络环境为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合理分配提供了有利条件。

7.1.3 网络环境中图书馆藏书的发展对策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藏书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制订正确的藏书发展对策,是图书馆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是树立正确的藏书发展观念。

在网络环境中,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发生变化,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任何图书馆离开网络资源而幻想靠自己有限的馆藏文献来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是不可能的。因此,图书馆藏书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建立一个有限的物理实体的馆藏,而要着眼于对全球信息资源的掌握和选择。除了选择入藏有明显载体形式的文献,努力获取重要的联机信息资源的使用权,也应成为藏书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各图书馆在致力于馆藏文献的发展的同时,使网络资源与馆藏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

二是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

随着网络的扩展,许多图书馆正在改变传统单一的馆藏模式,变静态的收藏为动态收藏加网上信息存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这一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要不同,在安排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的比重方面也应该有所区别。一般说来,非研究型的公共图书馆,主要承担社会教育职能,担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任务,读者需要的主要是各类型文献,因此,这类图书馆应以扩充馆藏资源为主要任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情况较为复杂。大学生围绕专业课程系统学习,其主要需求集中在科技文献方面,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大学生对图书馆新书太少的抱怨之声不绝于耳;同时,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又需要从网络上及时、广泛地获取最新的学术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采取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建设并重的方针。一些大型的研究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因此应该更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总之,各类型图书馆都要从实际出发,在认真研究本馆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馆藏资源与网上资源的比例,从而实现两种资源的最佳配置。

三是加强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和分工协调。

在网络环境中,各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重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各图书馆上网的文献资源具有各自的特色,互不雷同,网络才真正是资源丰富的宝库。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彻底转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模式,加强在馆藏发展中的分工协调,使各馆致力于馆藏特色化建设。如果说过去尚缺乏紧迫感的话,那么在今天的网络环境中,解决这个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四是建立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体系。

网络环境为中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国家级文献资源网作为中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主导,其网络成员应通过分工协调,将各自承担的学科领域的文献尽量收集齐全,以保证国家从整体上最大限度地占有文献信息资源,起到国家文献资源保障中心的作用。此外还要充分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生产大型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书目数据库、事实数据库和数值数据库,并提供上网,使国家网同时成为中国的书目中心、馆际互借中心、联机检索中心。地区网和区域网中各类型图书馆则应以现有馆藏为基础,以国家网的资源为后盾,加强特色化馆藏建设,成为全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中坚,满足人们经常性的信息需求。同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在地区范围开展联机编目,生产联合目录数据库,开展馆际互借、联机检索等活动,实现地区性的信息资源共享。

五是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网络环境中,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内容大大扩展了,如对信息源的选择、甄别,就从传统的文献信息源发展到网络信息源;又如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建设,不仅是馆藏文献的特色化,而且包括如何努力发掘网上的特色资源以及如何开发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藏书的发展,不仅是采访部门的工作,还涉及图书馆众多的部门。为此,图书馆必须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吸收其他专业领域人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人员等方法,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改善群体知识结构,以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