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没有回头箭
34802000000002

第2章 和谐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新模式

中国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成就显著。但是,我要先举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并探讨一些问题。

去年我随国家行政学院一个学术考察团去匈牙利考察。匈牙利的一些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在和我们交流时,都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就是1990年对他们很重要。他们说,如果没有1990年的政治变革,匈牙利后来就不会加入欧盟,甚至它的经济和社会也不会发展这么快。

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进入全球市场,很值得关注。但对中国的政治还有很大的担忧,甚至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心态。他们的意思是,你们中国的路还能走多远?

我当时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也表达了个人的看法。我说,苏联、东欧和中国,过去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苏东剧变后,中国仍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从这以后,俄罗斯、东欧等一些国家和中国,就像两个巨人,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也许这两个巨人都能笑到最后。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笑到最后?

要想使这种体制在世界上成为一种真正有效的国家治理模式,并且能够笑到最后,现在确实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变革。改革开放以后的29年,中国的改革策略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来带动其他改革,目标是首先把经济搞上去。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及结构性问题。这也是政治改革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

十六大以后,新一代最高领导层已经明显意识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就说,“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但是他们并没有马上出击,而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理论准备和民意准备。

首先是重新取得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新一届领导人整个改变执政理念、执政特

点和执政谋略,“重塑信任”,重新塑造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重新塑造政府和党的公信力。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第一次政治局学习就学《宪法》,这意味深长。透露出来的信息是,新一届领导人要树立法治的权威,《宪法》的权威,而不是个人的权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几年下来,重塑信任获得了重大的成功。这种执政理念和采取的种种措施被称为胡锦涛的“新三大法宝”: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以及和平崛起。

第二条思路是惩治腐败。对高官腐败严厉惩治。采取了四大举措: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对主要部委的纪检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对地方派出中纪委巡视组。这大大推进了反腐败的制度安排。

到了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三句话,“共产党要科学执政,共产党要民主执政,共产党要依法执政”。我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新的执政纲领。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把执政过程中,不民主的东西,不科学的东西,不是法治的东西,找出来并加以改进,这可能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实际上,政治体制改革,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始有成型的东西,基本围绕着政治改革中的一些关键点和十七大的筹备。把这两个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往前推进。

其一,改革的整体策略是从党内切入,从扩大党内民主开始,再往社会辐射,即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这样风险可能是最小的。扩大党内民主方面,比如在一些地方推动党代表常任制,在一些地方县一级取消党的常委制,省市县三级大面积减少党委书记副职来改善党内的决策机制。

其二,通过十七大的筹备,扩大党内民主。比如有可能扩大党内重要职位的差额选举。党内选举民主的范围正在扩大。去年出台了三个条例——县级以上党政干部的选拔条例、回避条例、异地交流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在一个职位上只能最多任两届,这当然也包括党的总书记。

其三,增强民主党派的参政力度。比如万钢,致公党的副主席,担任科技部的正部长。这不仅扩大了干部选拔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新形式。这方面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以后各个民主党派将会在政府担任更重要的职位,甚至是更高层的职位。三十五年来这是第一个。上一个是傅作义。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举措是政治体制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十六大以来,新一届领导人其实一直都在改革,从树立理念、重塑信任开始,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已经是没有打出政治体制改革旗号的政治体制改革。

另外,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大会后答记者问时提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个信号

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我判断,在四个方面非常值得关注,和政治改革关系度很高。

其一,腐败越来越严重,惩治腐败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解决政府掌握的资源过多、权力过于集中、审批项目过多的问题。

其二,中共领导人第一次把“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博爱”这六个概念放到一起,认为它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是普世性的价值,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有品。

其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与两大改革。第一大任务,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大任务,大力推进公平与正义。第一个是以市场化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第二个是以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提出。

其四,社会主义民主最终是要让人民当家做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一定意义上讲,把我们对民主政治的理念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高度。

根据现在这个比较成型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其主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那么,怎么实现从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过渡到未来的带有普世性价值的民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可能演变成一种和谐社会主义。也就是说,我们保留、吸收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被证明是真理的东西,吸收民主社会主义中被证明是真理的东西,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大同的理念,汲取了各方面优秀的成果,重新塑造出一个新的、中国化的民主模式,最终将会上升到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理论以及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的和谐社会主义。这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的一种新的历史选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到了今天,必须要有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不可能持续再发展二十年。

中国的政治体制,在排除了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以外,有非常大的发展与想象空间,也有非常大的完善空间。

为了达到和谐社会主义,当下最重要的举措是通过启动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形成一种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思想变革,彻底清理左派的思想。现在这些思想成为中国发展的干预与阻挠因素,是一个毒瘤。

现在好像又到了一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时候了,到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十字路口。必须面对当下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争论。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我的看法是,和谐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不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以外,我们要找到有效的政党政治形式,要找到有效

的权力制约架构,要找到有效的保证人民能够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具体形式。

十七大在历史上,尤其在民主政治这个意义上,有可能是一次非常关键的重要会议。

除此之外,选官、任官方面要有新举措,要扩大民主党派的任职范围。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员,民主党派可以提出一些候选人。不改变党管干部的原则,但要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赋予人大会议更多的罢免权,更多的纠错功能。

民主党派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委会应该和党代会一起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应该通过这个会议进行多党协商。

要特别强调的是,共产党是最大的政党,它几乎是囊括了社会绝大部分人才,控制了绝大部分资源,所以它自身的改革意愿很重要。

民主党派对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我们的框架一直有,但一直没有将其制度化。如果把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制度恢复起来,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创造新的多党合作的形式,这样,中国将形成一个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新的民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