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施食通览
34817600000007

第7章

詳夫水陸會者上則供養法界諸佛諸位菩薩緣覺聲聞明王八部婆羅門仙次則供養梵王帝釋二十八天盡空宿曜一切尊神下則供養五嶽河海大地龍神往古人倫阿修羅眾冥官眷屬地獄眾生幽魂滯魄無主無依諸鬼神眾法界旁生六道中有四聖六凡普通供養俱承如來祕密神呪功德法食故外則資身增長色力內則資神增長福慧由是未發菩提心者因此水陸勝會發菩提心未脫苦輪者因此得不退轉未成佛道者因此水陸勝會得成佛道今之供一佛齋一僧施一貧勸一善尚有無限功德何況普通供養十方三寶六道萬靈豈止自利一身獨超三界亦乃恩霑九族福被幽明等濟羣生同成佛道可謂無央無數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大海矣所以江淮兩浙川廣福建水陸佛事今古盛行或保慶平安而不設水陸則人以為不善追資尊長而不設水陸則人以為不孝濟拔卑幼而不設水陸則人以為不慈由是富者獨力營辨貧者共財修設感應事迹不可具述恐此方之人或未知本末今具水陸緣起于後昔者阿難獨居靜處於中夜時見一餓鬼名曰面然白阿難曰汝後三日生我趣中能於百千那由佗恒河沙餓鬼并百千婆羅門仙各施一斗飲食并為我供養三寶汝得增壽我得生天阿難白佛求免斯苦世尊為說一切德光無量威德力大陀羅尼(出救面然餓鬼經)此是水陸因緣最初根本然未有水陸之名也梁天監初二月十五日夜武帝夢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大苦惱何不為作水陸大齋而救拔之帝問沙門咸無知者唯志公勸帝廣尋經典必有因緣乃取藏經置法雲殿躳自披覽創造儀文三年乃成(楊鍔云梁武齋儀相應者則有華嚴經寶積經涅槃經大明神呪經大圓覺經十輪經佛頂經面然經施甘露水經蘇悉地經)帝建道場於夜分時執捧儀文悉停燈燭而白佛曰若此儀文理恊聖凡利兼水陸願禮拜起處所止燈燭不爇自明或體式未詳利益無狀所止燈燭悉暗如初言訖投地一禮初起燈燭盡明再禮宮殿震動三禮諸天雨華天監四年二月十五日於金山寺依儀文修設帝親臨地席詔祐律師宣文可謂利洽幽明澤及飛走矣周隋兩代此文不傳至唐咸享中西京法海寺英禪師一日方丈獨坐有異人衣冠甚偉足不履地來謁英公曰弟子知有六道水陸齋可以利益幽明自梁武歿後因循不行今大覺寺有吳僧義濟得此儀文久在篋笥殆欲蠧損願吾師往求以來月十五日於山北寺如法修設苟釋狴牢敢不知報英公許之異人乃去英公尋詣大覺寺果有吳僧義濟得儀文以歸即以所期日於山北寺親臨道場修設既畢其日曛暮向者異人與十數輩來謝英公曰弟子即秦莊襄王也又指其徒曰此范雎穰侯白起王翦張儀陳軫皆秦臣也咸坐本罪幽囚陰府大夜冥冥無能救護昔梁武帝於金山寺設此齋時前代紂王之臣皆免所苦弟子爾時亦暫息苦然以獄情未決不得出離今蒙吾師設齋弟子與此輩并列國諸侯眾等皆乘善力將生人間慮世異國殊故此來謝言訖遂滅自是儀文布行天下作大利益(此是東川楊鍔水陸儀所載)本朝東川楊鍔祖述舊規製儀文三卷行於蜀中最為近古然江淮所用并京洛所行皆後人踵事增華以崇其法至於津濟一也宗賾向於紹聖三年夏因摭諸家所集刪補詳定勒為四卷粗為完文普勸四眾依法崇修利益有情咸登覺岸。

水陸法像贊(并序)

文忠公蘇 軾

葢聞淨名之盋屬饜萬口寶積之蓋徧覆大千若知法界本造於心則雖凡夫皆具此理在昔梁武皇帝始作水陸道場以一十六名盡三千界用狹而施博事約而理詳後生莫知隨世增廣若使一二而悉數雖至千萬而靡周唯我蜀人頗存古法觀其像設猶有典刑虔召請於三時分上下者八位但能起一念於慈悲之上自然撫四海於俛仰之間軾敬發願心具嚴繪事而大檀越張侯致敬禮樂聞其事共結勝緣請法雲寺法涌禪師善本善擇其徒修營此會永為無礙之施同守不刊之儀軾拜手稽首各為之贊凡十有六篇。

上堂八位

第一佛陀耶眾

謂此為佛  是事理障  謂此非佛  是斷滅相  事理既融  斷滅亦空  佛自現前  如日之中

第二達摩耶眾

以意為根  是謂法塵  以佛為體  是謂法身  風止浪靜  非別有水  放為江河  匯為沼沚

第三僧伽耶眾

佛既強名  法亦非真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惟佛法僧  非三非一  如雲出雨  如水現日

第四大菩薩眾

神智無方  解脫無礙  以何因緣  得大自在  障盡願滿  反于自然  無始以來  亡者復存

第五大辟支佛眾

現無佛處  修第二乘  如日入時  膏火為燈  我說二乘  如應病藥  敬禮辟支  即大圓覺

第六大阿羅漢眾

大不可知  山隨綫移  小入無間  澡身軍持  我雖不能  能設此供  知一切法  具此玅用

第七五通神仙眾

孰云飛仙  高舉違世  湛然神凝  物不疵癘  為同為異  本自無同  契我無生  長生之宗

第八護法天龍眾

外道壞法  如刀截風  壞者既妄  護者亦空  偉茲龍神  威而不怒  示有四支  佛之禦侮

下堂八位

第一官僚吏從眾

至難者君  至憂者臣  以眾生故  現宰官身  以難為易  以憂為樂  樂兼萬人  禍倍眾惡

第二三界諸天眾

苦極則修  樂極則流  禍福無窮  糾纏相求  遂超欲色  至非非相  不如一念  真發無上

第三阿修羅王眾

正念淳想  則為飛行  毫釐之差  遂墮戰爭  以此為道  穴胸隕首  是真作家  當師子吼

第四人道眾

地獄天宮  同一念頃  涅槃生死  同一法性  抱寶號窮  鑽穴索空  今夕何夕  當選大雄

第五地獄道眾

汝一念起  業火熾然  非人燔汝  而汝自燔  觀法界性  起滅電速  唯知心造  是破地獄

第六餓鬼道眾

說食無味  涎流妄嚥  真食無火  中虗妄見  美從妄生  惡亦幻成  知幻即離  既飽且寧

第七旁生道眾

欲人不知  心則有負  此念未成  角尾已具  集我道場  一洗濯之  盡未來劫  愧者勿為

第八六道外者眾

陋劣之極  蕩於眇冥  胎卵溼化  莫從而生  聞吾法音  飆超電動  如夢覺人  不復見夢

修水陸葬枯骨疏

同前

右伏以諸佛眾生皆具大圓覺天官地獄同在一塵中是故惡念纔萌便淪苦海善根瞥起已證法身要在攝心易同反掌竊見惠州太守右丞議郎詹君範與在州官吏舉行朝典破官錢葬失所暴骨數百軀既掩覆其形該復安存其魂識使歸泉壤別受後身軾目睹勝緣輒隨喜事以佛慈悲大願力以我廣大平等心遵釋迦之遺文修地藏之本願起焦面之教法設梁武之科儀伏願諸佛子等乘此良因離諸苦趣沐浴法水悟罪垢之本空鼓舞梵音知道場之無礙三歸已畢莫起邪心一飽之餘永無飢火以戒定慧滅貪瞋癡勿眷戀於殘骸共逍遙於淨土伏惟三寶俯賜證明。

初入道場敘建水陸意

出楊鍔水陸儀

原夫無遮水陸大齋者遵釋迦文之垂教奉梁武帝之科儀世間大慈人中上供於此可以修菩薩行於此可以建如來心宜當屏絕外緣端持正念第一須發菩提心以為道場當念此心本來湛寂與諸佛同但以煩惱所障愛網所纏遂使諸佛成道我等在迷只於今日今時便須覺悟發菩提心譬如蓮華初生淤泥華一出時垢不能著以是事故當發菩提心以為道場也第二須發廣大心以為法會當念此心自無分別與虗空等徒以蔽於無明礙於有欲起吾我見生怨親想遂使如來滅度我方受生佗界有佛我不能見只於今日今時即須懺洗發廣大心譬如月不離天凡有水處影無不現以此因緣當以廣大身心而為法會第三須發大願心以為供養當念無邊眾生未曾得度我今當度一切眾生未得果證我今令證六道四生眾生當津濟之使周十方三世聖賢當體事之使徧只於今日今時發如是大願心而為供養法無盡故供養亦無盡也第四須發大悲心以為法財當念眾生造諸惡業以惡業故轉入惡道一入惡道無有休息若人欲我代諸眾生受諸苦惱我則不答復於其中勸化發心令彼迴心向善只於今日今時又須發起此大悲心而為法施施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也既能堅發此四種大心則知此會不同佗會乃是如來最勝無遮無礙大解脫門是故我今修為水陸冥場大齋以集無量無邊功德也今則當入法會正緣先為檀那合道場人及法界幽顯靈聰依怙聖教教四種廣大身心有真言云云。

宣白召請上堂八位聖眾

同前

葢聞大雄出現所以覆護眾生玅法軌持所以度脫一切作希有事開大慈門視于四眾如象王迴演乎一音作師子吼不起於寶蓮華座普化十方常放於玉毫相光徧照六道布慈雲於法界沃甘露於羣生人中眾聖之王世間大慈之父于夜則有弟子某惟念自從曠劫受佛大恩乃至今生聞佛正教幸三寶之普覆嗟六道之漂流望佛如浮木之龜何由可值顧身有繫衣之寶不自覺知捨身受身從苦入苦今欲導之以解脫之路進之以方便之門唯佛哀憐滿我志願是以特獻微玅之蔬饌普陳希有之香華虔慤無過精誠有在以故我今奉為施主殷勤禮請上堂八位聖眾伏惟迃降。

請佛陀耶眾

一心歸命禮請真法性海玅報化身擁萬德之莊嚴廓十方而自在超諸名相了非三世之異同接彼塵勞普為羣生而隱顯慈光無量悲願難窮巍巍大海涌須彌耿耿眾星依皎月南無無盡虗空徧法界一切常住佛陀耶眾惟願不違本際平等慈熏俯降道場受乎供養。

請達摩耶眾

一心歸命禮請性天萬像法海千波開毗盧廣大之義門照實際幽深之寶藏三車載物同超火宅之鄉八教應機盡入帝珠之網洞明權實示有筌蹄咸稱最上大福田是謂無邊真法施南無無盡虗空徧法界一切常住達摩耶眾。

請僧伽耶眾

一心歸命禮請六和清淨一性圓明依戒律以嚴身具慈忍而攝物海傾談辯玅宣眾聖之法門月映禪心高露千機之正眼一塵無染萬行不違頂圓三昧祕珠明身挂九支靈艸秀南無無盡虗空徧法界一切常住僧伽耶眾。

請大菩薩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