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通典
34856000000168

第168章 礼二十三沿革二十三嘉礼八(5)

魏景初改正朔,戎事乘黑首白马,建大赤之旗。泰始中,并建赤旗。

晋制,轻车,驾二马,古之战车也。前后二十乘,分居左右。舆轮洞朱,建矛戟麾幢,置弩于轼上。大驾出,射声校尉、司马、吏士载,以次属车后。

宋依汉制,戎车建矛麾,邪注之,载金鼓羽幢,置甲弩于轼上。轻车之制,因汉不易,以武刚车为殿。

齐梁以下,及后周与隋,或并用之。

猎车蹋兽车闟戟车附周汉魏晋宋

周谓之奇车。曲礼曰:「国君不乘奇车。」注云:「猎车也。」巾车氏「木辂以田」。

汉制,其饰如安车,重辋缦轮,缪龙绕之。一曰闟猪车,亲校猎乘之。

魏因汉制,改名蹋兽车。

晋因魏制,一名闟戟车。

宋因晋制。自后无闻。

指南车

有熊氏周后汉魏东晋宋齐梁后魏大唐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将士皆迷四方,黄帝于是作指南车以示方,故后常建焉。出崔豹古今注。

周致太平,越裳氏重译来献。使者迷其归路,周公为司南之制,使载之南,周年至国。故常为先导,示服远人,而正四方。车法具在尚方故事,其制未详。

后汉张衡始复创造。汉末丧乱,其器不存。

魏明帝青龙中,令博士马钧绍而作焉。车上有木仙人,举手恒指南。车箱回转,所指微差。晋乱复亡。

东晋义熙十三年,刘裕平长安,始得此车,复修之。一名司南车。驾驷其下,制如楼,三级,四角金龙衔羽葆。刻木为仙人,衣羽衣,立车上,车虽回运,而手恒指南。大驾出行,为先启之乘。此车戎狄所制,机数不精,回曲频骤,犹须人力正之。范阳人祖冲之,有巧思,常谓宜更造。

宋顺帝升明中,齐高帝为相,命冲之造焉。车成,使抚军将军、丹阳尹王僧虔等试之。其制甚精,百屈千回,未尝移变。

齐因宋制,加饰四周,箱上施屋。指南人衣裙襦天衣,在箱中。上四角皆施龙子竿,悬杂色真孔雀眊,布皂复幔,驾牛,皆铜铰饰。

梁复名司南车,大驾出,为先启之乘。

后魏太武帝使工人郭善明造之,弥年不就。扶风人马岳又造,垂成,善明酖杀之。

大唐修之,备于大驾,行则先导。

记里鼓车东晋宋齐梁大唐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刘裕灭后秦所获,未详其所由来。制如指南车,驾驷,中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崔豹古今注云:「亦名大章车,所以识道里也。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执槌。行一里,下一层击鼓;行十里,上一层击镯。尚方故事有其作法,然未详。

宋因之不易,大驾卤簿,次指南车后。

齐因宋制,饰加华盖子,衣漆画,鼓机皆在内也。

梁因齐制,改驾以牛。

大唐复修,大驾卤簿,次指南车后。

白鹭车隋大唐

隋一名鼓吹车,车上施层楼,楼上有翔鹭栖乌。

大唐之制因之,驾四马,大驾出,在记里鼓车后。

鸾旗车汉晋宋大唐

汉制鸾旗车,编羽旄列系幢傍。胡广曰:「以铜作鸾鸟于车衡上。」

晋宋因之,驾四马,先路所载。

大唐备于大驾卤簿,次白鹭车后。

辟恶车秦大唐

秦制也。桃弓苇矢,所以禳祓不祥。太卜令一人,在车,执弓箭。出崔豹古今注。

大唐之制,驾四马。大驾出,在鸾旗车后。

皮轩车汉晋宋大唐

汉制,皮轩车,以虎皮为轩。

晋宋相因,驾四马,皆大夫载。自后无闻。

大唐备之大驾卤簿,次于辟恶车后。

耕根车汉魏晋宋隋大唐

汉制,耕根车如副车。有三盖。一曰芝车。置耒耜之箙,上亲耕所乘也。桓谭谓杨雄曰:「君之为黄门郎,居殿中,数见舆辇,玉蚤、华芝及凤凰、三盖之属,皆玄黄五色,饰以金玉、翠羽、珠络、锦绣、茵席者也。」

魏因之,建赤旗。

晋因之,驾驷,天子亲耕所乘,置耒耜于轼上。一名三盖车。

宋因之。

隋以青为质,三重盖,羽葆雕装,同玉辂。驾六马。其轼平,以青囊盛耒耜而加之。籍田则之乘。

大唐因隋,其饰不易,大驾行则备焉。

安车周汉晋宋齐隋大唐

周制,致仕之老及后乘之。

汉制,乘舆、金根、安车、立车,蔡邕曰:「五安五立。」徐广曰:「立乘曰高车,坐乘曰安车。」是为德车。五时车,安、立亦皆如之。各如方色,马亦如之。建大旗,十有二斿。所御驾六马,余皆驾四。皇太子、皇子、公、列侯,皆乘之。自汉以后,亦为副车。

晋制因之。天子所御则驾六,其余并驾四。三公下至九卿,各一乘,公驾三,特进驾二,卿驾一。

宋因之。

齐制,诸王、三公、国公、列侯等,礼行则乘之。

隋制,金饰,紫通幰,朱里。驾四马。临幸及吊则供之。

大唐之制,以金饰,驾四马,临幸则乘之。大驾出,在耕根车后。

四望车齐隋大唐

齐四望车,通幰,油幢络,斑漆轮毂,亦曰皂轮车,以加礼贵臣。

隋制,同犊车,黄金饰,青油幢朱里,紫通幰,紫丝网,驾一牛,拜陵、临吊则乘之。

大唐之制,以金饰,驾四马,拜陵、临吊则乘之。大驾出,在安车后也。

游车汉晋宋

汉制,九游车九乘,大驾为先乘。

晋宋因之,自后无闻。

羊车晋齐梁隋大唐

晋制,羊车一名辇车,上如轺,伏兔箱,漆画轮。武帝泰始中,羊琇乘,司隶纠罪免官。

齐依之,因制漆画牵车,小形如舆,金涂纵容,锦衣。箱里隐膝后户牙兰,辕枕后捎,幰竿代栋梁,皆金涂铰饰。御及皇太子所乘也。

梁因制羊车,亦名辇,上如轺,小儿衣青布葱褶,五辫髻,数人引之。贵贱通得乘之,名牵子也。

隋大业始置焉。金宝饰,紫锦幰,朱丝网。驭童二十人,皆两环髻,服青衣,年十四五者为之,谓之羊车小史。驾果下马,其大如羊。

大唐因之,小史十四人。

画轮车晋宋齐梁

晋制,画轮车,驾牛,以采漆画轮毂,上起四夹杖,左右开四望,绿油幢,纁朱丝青交络,其上形如辇,其下犹犊车。贵者不乘。大驾次羊车后也。

宋齐梁相因,为群公所乘。自后无闻。

鼓吹车梁

梁制,鼓吹车,上施层楼,四角金龙,衔流苏羽葆。凡鼓吹,陆则楼车,水则楼船,在殿庭则画笋为楼。楼上有翔鹭栖乌,或为鹤形。自后无闻。

象车晋

晋武帝太康中,平吴后,南越献驯象,诏作大车驾之,载鼓吹十人,使越人骑之。元正大会,入庭。大驾卤簿行,则试桥道。自后不见。

黄钺车晋大唐

晋制,黄钺车,驾一马。大驾行,于华盖后御次麾左右。又有金钺车、金钲车,并驾三马。

大唐贞观以后加之,备于大驾卤簿。天宝元年,改为金钺车。

豹尾车周汉晋宋大唐

周制也,所以象君子豹变,又以尾者言谦也。古者军正建之。崔豹古今注云。

汉制,大驾出,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出,属车三十六乘,最后一乘悬豹尾,以前比之省中。胡广曰:「施于道路,豹尾之内为省中。」

晋因之,在卤簿之末。

宋志徐广按淮南子云:「军正执豹皮以制正其众。」礼记曰:「前有士师,则载虎皮。」乘舆豹尾,亦其义类。

大唐之制,大驾出,在黄钺车后,驾二马。右武卫队正一人,在车执之。

建华车晋

晋制,建华车,二乘。驾四马。大驾,分在左右行。自后无闻。

通典礼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