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封祀泰山禅社首山附
銮驾进发禅仪无此篇
皇帝将有事于泰山,有司卜日如别仪。告昊天上帝、太庙、太社皆如巡狩之礼。告太庙,高祖祝文加封祀配神作主之意,告睿宗祝文加禅祭配神作主之意。皇帝出宫,备大驾卤簿,軷于国门,祭所过山川、古先帝王、名臣、烈士,皆如巡狩之礼。通事舍人承制问百年。所经州县,刺史县令先待于境。至泰山下,柴告昊天上帝于圜丘坛,如巡狩告至之礼。有司摄事。前祀所司以太牢祭于泰山神庙如例程。
斋戒
前七日,太尉戒誓百官,封云封于泰山,禅云禅于社首山,斋仪同封祀。皇帝散斋于行宫后殿四日,致斋于前殿三日,服衮冕结佩等并如圜丘仪。百官如别仪。
制度
将作大匠先领徒于泰山上立圜台,广五丈,高九尺,土色各依其方;又于圜台上起方坛,广一丈二尺,高九尺;其台坛四面各为一陛。玉板长一尺三寸,广五寸,厚五分,刻牒为字,以金填之,用金匮盛。其玉牒文,中书、门下进取进止,所由承旨请内镌。其石检等,并如后制。郊社令积柴为燎坛于山上圜台之东南,量地之宜。柴高一丈二尺,方一丈,开上,南出户,方六尺。又为圜坛于山下,三成十二陛,如圜丘之制,随地之宜。坛上饰以玄,四面依方色。坛外为三壝。郊社令又积柴于坛南,燎如山上之仪。又为玉册,皆以金绳连编玉牒为之。每牒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刻玉填金为字。少府监量文多少为之。又为玉匮一,长一尺三寸,并检方五寸,当缠绳处刻为五道,当封宝处刻深二分,方取容受命宝印,以藏正座玉册。又为金匮二,以藏配座玉册,制度如玉匮。又为黄金绳以缠玉匮、金匮。又为石以藏玉匮,用方石再累,各方五尺,厚一尺,纵凿石中,广深令容玉匮。旁施检处,皆刻深三寸三分,阔一尺,南北各二,东西各三,去隅皆七寸。缠绳处皆刻深三分,阔一寸五分。为石检十枚,以检石,皆长三尺,阔一尺,厚七寸;皆刻为三道,广一寸五分,深四寸,当封处大小取容宝印,深二寸七分;皆有小石盖,制与封刻处相应,以检擫封印;其检立于旁当刻处。又为金绳三,以缠石各五周,径三分。为石泥以封石。以石末和方色土为之。其封玉匮、金匮、石同用受命宝,并所司量时先奏请出之。为距石十二枚,皆阔二尺,厚一尺,长一丈,邪刻其首,令与隅相应,分距四隅,皆再累。为五色土圆封,以封石,上径一丈二尺,下径三丈九尺。禅礼制度:将祭,将作先于社首山禅所为禅祭坛,如方丘之制。八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阔十六步,设八陛。上等陛广八尺,中等陛广一丈,下等陛广一丈二尺。为三重壝,量地之宜。四面开门。玉册、石、玉匮、金匮、金泥、检距、圆封、立碑等,并如封祀之仪。
陈设
前祀三日,卫尉设文武侍臣次于山下封祀坛外壝东门之内道北,皆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设诸祀官次于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师南壝之外道东,诸王于三师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于祀官之东,皇亲五等以上诸亲三等以上于文官之东,东方诸州刺史县令又于文官之东,俱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于南壝之外道西,东向;诸州使人于介公、酅公之西,东向。诸方之客,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西向;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东向:皆以北为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于西壝之外道南,北向东上。设陈馔幔各于内壝东门西门之外道北,南向,北门之外道东,西向。坛上及东方之馔陈于东门外,南方及西方之馔陈于西门外,北方之馔陈于北门外。
前祀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山下封祀坛之南,内壝之外,如圜丘仪。右校扫除坛之内外。禅仪:祭前三日,尚舍坛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内道北,尚舍奉御铺御座。守宫设文武官次于大次前,东西相向。诸祀官次于东壝外,文官九品以上于祀官东,皇亲诸亲又于其东,蕃客又于其东。介公、酅公于西壝外道南,武官九品以上于介公、酅公西,蕃客又于其西。褒圣侯于三品文官下。有诸州使,分于文武官后。设陈馔幔于内壝东西门外道北,南向。其坛上及东方馔陈于东门外,南方西方北馔陈于西门外。其陈乐悬则树灵鼓。右校扫除又为瘗埳于坛壬地。
前祀一日,奉礼郎设祀官公卿位于山下封祀坛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分献之官于公卿之南,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重行,西面北上。设御史位于坛上,一位于东陛之南,西向,一位于西陛之南,东向。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设协律郎位于坛上南陛之西,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
设从祀之官位:三师位于悬南道东,诸王位于三师之东,俱北面西上。介公、酅公位于道西,北面东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于执事之南,东方诸州刺史县令又于文官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俱以北为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方,值文官,皇亲五等以上、诸亲三等以上于武官之南,每等异位,重行东向。诸州使人位于内壝南门之外道西,重行东面,皆以北为上。设诸国客使位于内壝南门之外,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每国异位,重行北向,以西为上;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每国异位,重行北面,以东为上。其褒圣侯于文官三品之下,诸州使人各于文武官后。禅仪:奉礼设御位于坛东南。设祀官位于内壝东门外道南,分献官于祀官南,执事者位于其后。设御史位二于坛下,一位于东南,西向,一位于西南,东向,令史陪后。设奉礼位于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协律郎于坛上,太乐令于北悬间,并如常。设望瘗位于坛东北。从祭官于执事南,皇亲又于南,诸州刺史县令又于南,蕃客又于南。介公、酅公于内壝西门外道南,武官于后,蕃客于武官南。设门外位于东西壝门外道南,皆如设次之式。
设牲牓于山下封祀坛之外,当门西向。苍牲一居前,正座。又苍牲一;配座。青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次黄牲一,次白牲一,次玄牲一;以上五方帝座。又青牲一,大明。又白牲一,夜明也。禅礼,设牲牓于东壝外如式,正座黄牲一,居前;配座黄牲一,在北少退;神州黝牲一,在南少退。设牺令位于牲西南,史陪其后,俱北向。设太祝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西,俱南向。
设昊天上帝酒樽于圜台之上下:太樽二、着樽二、牺樽二、山罍二在坛上,于东南隅,北向;象樽二、壶樽二、山罍四在坛下,于南陛之东,北面西上。设配帝着樽二、牺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坛上,皆于昊天上帝酒樽之东,北向西上。其山下封祀坛设五帝日月,俱太樽二,在神座之左。其内官每陛间各象樽二在第二等,中官每陛间各壶樽二在第三等,外官每陛间各概樽二于内壝之内,众星每道间各散樽二于内壝之外。凡樽各设于神座之左而右向。五帝日月以上之樽置於坫,內官以下樽俱籍以席,皆加勺,設爵於樽下。禅仪,设皇地祇太樽二、着樽二、牺樽二、山罍二在坛上东南隅,北向;象樽二、壶樽二、山罍四在坛下南陛之东,北向,俱西上。设配帝着樽二、牺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坛上正座樽东,北向西上。神州太樽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鎮海瀆俱山樽二,山林川澤各蜃樽二,丘陵以下各散樽二,皆於壇下,皆加勺。
设罍洗各于坛南陛东南,亚献之洗又于东南,俱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設分獻罍洗篚各於其方陛道之左,俱西向,執樽罍篚者各於樽罍篚之後。各设玉币之篚于坛之上下樽坫之所。
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设昊天上帝神座于山上圜台之上北方,南向,以三脊茅为神籍。设高祖神尧皇帝神座于东方,西向,席以莞。神位皆于座首。又太史令、郊社令设五天帝、日月神座于山下封祀坛之上,青帝于东陛之北,赤帝于南陛之东,黄帝于南陛之西,白帝于西陛之南,黑帝于北陛之西,大明于东陛之南,夜明于西陛之北,席皆以稿秸。设五星、十二辰、河汉及内官之座于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间,各依方面,凡席皆内向,其内官中有北斗、北辰位南陛之内,差在行位前。设二十八宿及中官之座于第三等亦如之。布外官席位于内壝之内,众星席位于内壝之外,各依方次。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禅礼:神位:皇地祇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稿秸。睿宗大圣真皇帝座于东方,西面,席以莞。神州于第一等东南方,席以稿秸。岳镇以下于内壝内,各于其方,嵩岳以下于坛西南,俱内向,席皆以莞。所司陈其异宝及嘉瑞等于乐悬之北东西厢。禅礼无瑞物。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后十刻,去坛二百步所,诸卫之属禁断行人。晡後二刻,郊社令丞帥府史三人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入設於位。凡升坛者各由其陛。赞引引御史、诸太祝诣坛东陛,御史二人升,行扫除于上,太祝七人与祝史行扫除于下。其五星以下羊豕所司,各依令先备如常仪。并如别仪。禅礼无五星以下羊豕,余同。
銮驾上山禅无上山仪
前祀三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卫尉设祀官、从祀群官五品以上便次于行宫朝堂如常仪。
前祀二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圜台东门外道北,又于山中道设止息大次,俱南向,尚舍奉御铺御座。卫尉设从驾文武群官及诸方使应从升者次于圜台南门之外,文东武西,并如常仪。郊社令设御洗于圜台南陛之东,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設巾。其日,奉礼设御位于圜台南,当坛北向。设群官五品以上版位于御位之南,文东武西,重行北向,相对为首。设东方诸州刺史县令位于文官之东,诸州使人位于武官之西。设国客位,东方南方于文官东南,每国异位,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于武官西南,每国异位,北面东上。设御史位于圜台东西如祀礼。设奉礼赞者位于群官东北,西面,设执事位于东门之内道南,西面,皆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