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通典
34856000000416

第416章 州郡四(2)

酒泉郡东至张掖郡四百二十里。南至吐蕃界二百里。西至晋昌郡五百二十六里。北至回纥界伏谷泉三百里。东南到张掖郡界赤柳涧二百里。西南到晋昌郡界安乐烽三百四十里。西北到晋昌郡三百四十里。东北到张掖郡咸池烽二百三十里。去西京二千九百六十八里,去东京三千七百八十里。户二千一百六,口七千九百一十二。

肃州今理酒泉县。旧月支地,后匈奴居焉。汉武开之,置酒泉郡。城下有泉,其味如酒。后汉、魏、晋皆因之。西凉武昭王迁都于此。至李歆,为沮渠蒙逊所灭。后魏亦为酒泉郡。隋初废,置肃州;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入张掖郡。大唐复置肃州,或为酒泉郡。领县三:

酒泉汉福禄县地。古长城,汉遮虏障也。今县隋置。有九龙山。昆仑山在县西南,体如昆仑,故名之,周穆王见王母于此山。汉平帝时,金城塞外羌献鱼盐之地,遂得西王母石室,以为西海郡,后为吐谷浑之国也。隋破吐谷浑,又于其地置西海郡。按汉旧尝置郡,今郡直北一千二百里也。

福禄崆峒山。旧乐涫县,武德二年改之。涫音官。

玉门汉旧县。

晋昌郡东至酒泉郡五百二十六里。南至新乡镇一百八十里。西至炖煌郡二百八十里。北至豹门守捉四百五十里。东南到酒泉郡界三百四十里。西南到炖煌郡界一百六十里。西北到伊吾郡界五百里。东北到酒泉郡界三百四十里。去西京三千三百八十四里,去东京四千三百六里。户一千一百六十七,口三千八百六十四。

瓜州今理晋昌县。古西戎地。战国时,为月支所居。秦末汉初,属匈奴,武帝以后为炖煌郡地。后汉、魏、晋皆因之。后魏属常乐、会稽二郡。后周属会稽郡。苻坚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炖煌,中州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徙七千余户。凉武昭王遂以南人置会稽郡,以中州人置广夏郡。后周因旧名置晋昌郡。隋废之,以属炖煌郡。大唐置瓜州,古瓜州,说在炖煌郡。或为晋昌郡。领县二:

晋昌汉冥安县地。武德四年改置。今县北有伊吾故城、白水。有昆仑障,汉宜禾所居,故城在县界。后魏明帝正光中置会稽郡即于此。

常乐汉广至县地,故城在东。武德五年置。

炖煌郡东至晋昌郡二百八十里。南至故南口烽二百五十里,烽以南吐谷浑界。西至寿昌废县中界五十里,以破石亭为界。北至故咸泉戍三百三十六里,与伊吾郡分界。东南到晋昌郡界三百五十里。西南到郡废寿昌县界三百九十里。西北到河苍烽二百四十二里,与废寿昌县分界。东北到伊吾郡界三百八十六里。去西京三千七百五十九里,去东京四千六百九里。户六千三百九十五,口三万二千二百三十四。

沙州今理炖煌县。昔舜流三苗于三危,即其地也。其后子孙为羌戎,代有其地。古谓之瓜州,其地多生美瓜,故曰瓜州。至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其中,首尾不出。左传所说「允姓之戎,居于瓜州」是也。戎子名驹支也。亦古流沙地。其沙风吹流行,在郡西八十里。又黑水之所经焉。黑水自北而南,经三危,过梁州,入南海。秦汉初,为月支、匈奴之境。武帝开其地,后分酒泉置炖煌郡。炖,大。煌,盛也。后汉、魏、晋皆因之。凉武昭王始都于此。后魏、后周并为炖煌郡。隋初废,置瓜州;炀帝初废州,复置炖煌郡。大唐为沙州,或为炖煌郡。领县二:

炖煌汉旧县。三危山在东南,山有三峰。有鸣沙山,渥洼水。汉武帝元鼎中,南阳新野人暴利长遭刑,屯田于此水边,见群野马来饮,中有奇者。先作土人持勒靽立,后马翫习。久之,利长因代土人,收得马以献帝。欲神异之,云从水中出,于是作天马之歌也。

寿昌汉龙勒县地。阳关居玉门关之南。玉门故关,汉置也。二关之西三百余里,有蒲昌海,一名盐泽,广袤三四百里,则葱岭于阗两河之所注。

伊吾郡东至晋昌郡界六百四十里。南至炖煌郡界一百四十里。西至交河郡七百五十里。北至伊吾郡界三百里,北戎界。东南到炖煌郡碛,无行路马道,到晋昌郡界不知远近。西南到炖煌郡碛,无路马道。西北到折罗漫山一百四十六里,其山北有大川连大碛,入金山哥罗禄住处。东北到折罗漫山三百四十里,其山北有大川入回纥界,马行三十日,无里数。去西京四千八百里,去东京五千六百五十里。户二千二百二十七,口八千七百五十六。

伊州今理伊吾县。在炖煌北大碛之外,为戎狄之地,非九州岛之限。后汉明帝始征取伊吾卢地,即此也。尔后多为屯田兵镇之所,未为郡县。后魏始置伊吾郡,后又为戎胡所据。至大唐贞观初,内附,乃置伊州,或为伊吾郡。领县二:

伊吾汉置伊吾屯田。后魏为县。有天山,匈奴过之,皆下马拜。一名雪山。

纳职贞观四年置。伊吾匈奴中地名,在此县界。后汉破匈奴呼衍王,取其地,置宜禾都尉,以为屯田,今伊吾故城是。

交河郡东至伊吾郡七百五十里。南至三百五十里,过荒山千余里至吐蕃。西至焉耆镇守军七百一十里。北至北庭都护府四百五十里。东南到炖煌郡千一百里。西南到焉耆七百十里。西北到北庭轮台县五百四十里。东北到伊吾郡八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二百六十五里,去东京六千二百一十五里。户一万一千一百九十三,口五万三百一十四。

西州今理高昌县。汉时车师前王之庭,汉元帝所置戊己校尉故地。因兴师西讨,军中羸惫者留居之地,形高敞,遂名高昌垒。有八城,本中国人也。前凉张骏置高昌郡。其后后魏有之,后又属蠕蠕,而兖反。其后曲嘉称王于此数代。至大唐贞观十四年,讨平之,以其地为西州,本高昌国界,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垦田九百顷。置都督府,后改为金山都护府,或为交河郡。领县五:

高昌

交河贞观中置。交河水流出县地。天山一名祁连山,今名折罗漫山。

柳中汉旧地名,与交河同置。

蒲昌与交河同置。东南有旧蒲类海,今名婆悉海。

天山与交河同置。

北庭府东至伊吾郡界六百八十里。南至交河郡界四百五十里。西至突骑施三千六百八十里。北至坚昆七千里。东南到伊吾郡界六百八十里。西南到焉耆镇守军八百七十里。西北到突骑施三千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回纥界一千七百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三十里,去东京六千八百七十六里。户二千三百九十八,口九千七百一十五。

庭州今理金满县。在流沙之西北,前汉乌孙之旧壤,后汉车师后王之地。历代为胡虏所居。大唐贞观中,征高昌。于时西突厥屯兵于可汗浮图城,与高昌相影响。高昌既平,惧而来降,以其地为庭州,后置北庭都护府。领县三:

金满

蒲类蒲类海一名婆悉海。有天山,自伊吾郡界入。

轮台其三县并贞观中平高昌后同置。

安西府东至焉耆镇守军八百里,去交河郡七百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西至疏勒镇守捉军三千里,去葱岭七百里。北至突骑施界鹰婆川一千里。东南到吐蕃界屯城八百六十里。西南到于阗二千里。西北到疏勒二千里。东北到北庭府二千里。去西京七千六百里,去东京八千三百三十里。户一万一千一百六,口六万三千一百六十八。

安西都护府,本龟兹国也。大唐明庆中置。贞观中,初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明庆中,移于龟兹城。东接焉耆,西连疏勒,西去葱岭七百里。南邻吐蕃,北拒突厥。

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