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五年,以府库尚虚,敕在京诸司依旧置公廨,给钱充本,置令史、府史、胥士等,令回易纳利,以充官人俸。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曰:「为理之本,在于择人,不正其源,遂差千里。往古明经拜职,或四科辟召,必择器任使,量才命官。然则市井子孙,不居官吏。国家制令,宪章三代,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陛下近许诸司令史捉公廨本钱,诸司取此色人,号为捉钱令史。不简性识,宁论书艺,但令身能贾贩,家足赀财,录牒吏部,即依补拟。大率人捉五十贯以下,四十贯以上,任居市肆,恣其贩易,每月纳利四千,一年凡输五万,送利不违,年满授职。然有国家者常笑汉代卖官,今开此路,颇类于彼。在京七十余司,相率司别九人,更一二载后,年别即有六百余人输利受职。伏以陛下理致升平,任贤为政,或太学高第,或诸州进士,皆策同片玉,经若悬河,守先圣之格言,慕昔贤之廉耻,拔十取五,量能授官,然犯禁违公,辄罹刑法。况乎捉钱令史,专主贾贩,志意分毫之末,耳目廛肆之闲,输钱于官,以获品秩,荏苒年岁,国家能不使用之乎?此人习与性成,惯于求利,苟得无耻,岂蹈廉隅,使其居职,何向而可。将来之弊,宜绝本源。臣每周游之闲,为国视听,京师庶僚,爰及外官,异口同词,咸言不便。」太宗纳之,停诸司捉钱,依旧本府给月俸。
二十一年,复依故制置公廨,给钱为之本,置令史、府史、胥士等职,贾易收息,以充官俸。
永徽元年,悉废胥士等,更以诸州租庸脚直充之。其后又令薄赋百姓一年税钱,依旧令高户及典正等掌之,每月收息,以充官俸。其后又以税钱为之,而罢其息利。
凡京文武正官每岁供给俸食等钱,并防合、庶仆及杂钱等。总一十五万三千七百二十贯。员外官不在此数。外官则以公廨田收及息钱等,常食公用之外,分充月料,先以长官定数,其州县少尹、长史、司马及丞,各减长官之半。尹、大都督府长史、副都督、别驾及判司准二佐,以职田数为加减。其参军及博士减判司、主簿县尉减县丞各三分之一。谓内外员外官同正员者,禄料赐会食料一事以上,并同正员。其不同正员者,禄赐食料亦同正员,余各给半。职田并不给。自干元之后,以常赋不给,内外官俸禄各减其半。内供奉及里行不带本官者,禄俸食料防合庶仆一事以上,并同正官。带官者,听从多处给。若带外官者,依京官给。食料赐会与京官同。诸检校及判、试、知等官不带内外官者,料度一事以上,准员外官同正员例给。若检校及判、试、知处正官见阙者,兼给杂用。其职田不应入正官者,亦给。其侍御史殿中及监察御史知试并同内供奉里行例。
仪凤二年制,内外官俸食、防合、邑士、白直等,宜令王公以下,率口出钱以充给焉。
调露元年九月,职事五品以上,准旧给仗身。
武太后光宅元年九月,以京官八品九品俸料授薄,诸八品每年给庶仆三人,九品二人。
又有亲事、帐内,六品七品子为亲事,八品九品子为帐内,限年十八以上,举诸州共率万人为之。凡王公以下及文武职事三品以上带勋官者,则给之。其亲事府、帐内府官,附在王侯篇。三师、三公、开府仪同三司,一百三十人。嗣王、郡王,一百八人。上柱国带二品以上职事,九十五人。带三品职事,六十九人。柱国带二品以上职事,七十九人。带三品职事,六十二人。上护军带二品以上职事,七十三人。带三品职事,五十五人。护军带二品以上职事,六十二人。带三品职事,三十六人。
诸州县之官,流外九品以上皆给白直:二品,四十人。三品,三十二人。四品,二十四人。五品,十六人。六品,十人。七品,七人。其七品佐官六人。八品,五人。九品。四人。诸州县官,流内九品以上及在外监官五品以上,皆给执衣:随身驱使,典执笔砚,其监官于随近州县取充。二品,十八人。三品,十五人。四品,十二人。五品,九人。六品、七品,各六人。八品、九品,各三人。关津岳渎官并不给。分为三番,每周而代。不愿代者听之。初以民丁中男充,为之役使者不得踰境;后皆舍其身而收其课,课入所配之官,遂为恒制。
镇戍之官,以镇戍上、中、下为差。上镇将给仗身四人,中下镇将、上镇副各三人,中下镇副各二人,仓曹、兵曹、戍主副各一人。其仗身十五日一时,收资六百四十。
开元十年正月,省王公以下视品官参佐及京官五品以上官仗身职员。
凡京司文武职事官,五品以上给防合:一品,九十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四十八人。四品,三十二人。五品,二十四人。六品以下给庶仆:六品,五人。七品,四人。八品,三人。九品,二人。公主,邑士八十人。郡主,六十人。县主,四十人。特封县主,三十四人。京官仕两职者从多给。凡州县官皆有白直:二品,四十人。三品,三十二人。四品,二十人。五品,十六人。六品,十二人。七品,六人。八品,五人。九品,四人。凡诸亲王府属并给士力,数如白直。其防合、庶仆、白直、士力纳课者,每年不过二千五百,执衣元不过一千文。防合、庶仆旧制季分,月俸食料杂用即月分。诸官应月给。
开元二十四年六月,乃撮而同之,通谓之月俸。一品月俸料八千,食料千八百,杂用千二百,防合二十千,通计三十一千。二品月俸六千,食料千五百,杂用一千,防合十五千五百,通计二十四千。三品月俸五千,食料千一百,杂用九百,防合十千,通计十七千。四品月俸三千五百,食料七百,杂用七百,防合六千六百六十七,通计十一千五百六十七。五品月俸三千,食料六百,杂用六百,防合五千,通计九千二百。六品月俸二千,食料四百,杂用四百,庶仆二千五百,通计五千三百。七品月俸千七百五十,食料三百五十,杂用三百五十,庶仆千六百,通计四千五十。八品月俸千三百五十,食料三百,杂用三百,庶仆六百,通计二千五百五十。九品月俸千五十,食料二百五十,杂用二百,庶仆四百,通计千九百。其数目,国初以来即有,中间色目,或有加减,今方为定制。员外官带同正者,不减正员官食料钱,不带同正者减半。致仕官,建中三年九月敕,所请半禄料及赐物等,并宜从敕出日于本贯及寄住处州府支给。至贞元四年四月敕,其宴会及朔望朝参,并依恒式,自今已后,宜准此。
诸州县不配防人处,城及食库门各二人;须守护者,取年十八以上中男及残疾,据见在数,均为番第,勿得偏并。每番一旬。每城门各四人,仓库门各二人。其仓门每万石加一人,石数虽多,不得过五人。其京兆、河南府及赤县大门各六人,库门各三人。其须修理官廨及祗承官人,听量配驱使。若番上不到应须征课者,每番闲月不得过一百七十,忙月不得过二百文。满五旬者,残疾免课调,中男免杂徭。其州城郭之下户数不登者,通取于他县。总谓之门夫。其后举其名而征其资,以给郡县之官。其门之多少,课之高下,任土作制,无有常数。
天宝五载制,郡县白直计数多少,请用料钱,加税以充之,不得配丁为白直。十四载八月制,两京文武官九品以上正员官,自今以后,每月给俸食、杂用、防合、庶仆等,宜十分率加二分,其同正官加一分,仍永为恒式。干元元年制,外官给半料与职田,京官不给料,令度支使量闲剧,司给手力课,员外官一切无料。大历三年,通计京城诸司,每月给手力资钱凡四万七千五百四十六贯四十八,并以天下青苗钱充。初以常赋不给,乃税人垦田亩十有五钱。资用窘急,不暇成熟,候苗青即征之,故谓之青苗钱。主其任者为青苗使。贞元四年正月敕,京文武官员及两京府县官总三千七百七员,据元给及新加,每月当钱五万一千四百四贯六百一十七文,一年都当六十一万六千八百五十五贯四百四文。
天宝七载九月敕,五品以上正员清官、诸道节度使及太守等,并听当蓄丝竹,以展欢娱,行乐盛时,式覃中外。
至八载六月敕,其南口给使,王公家不过二十人,其职事官一品不得过十人,三品不得过八人,四品不得过六人,五品不得过四人,京文武清官六品七品不得过二人,八品九品不得过一人。百官家蓄丝竹及给使口,并是朝恩,优宠资给,故附于庶仆俸料之后。
致仕官禄
大唐令,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开元五年十月敕,致仕应请物,令所由送至宅。
职田公廨田
古者自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孟子言古者卿以下至于士,皆受田五十亩,所以供祭祀。圭,洁也。士田谓之圭田,所谓「惟士无田则亦不祭」,言绌士无洁田也。井田之民养公田者,受百亩,圭田半之,故五十亩。余夫者,一家一人受田,其余老小尚有余力者,受二十五亩,半于圭田,谓之余夫也。受田者田莱多少,有上中下。周礼曰「余夫亦如之」,亦如上中下之制也。故王制曰「公田藉而不税」,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是也。「夫圭田无征」,是也。夫犹治也。征,税也。治圭田者不税,所以厚贤也。此则周礼之士田,以任近郊之地,税什一也。凡藉田之法,以一里之田凡九顷,分授八夫,则家得一顷。其余一顷,以八十亩均付八家,以为公田,家得十亩。借民力而治之,公则好恶取于是,不复侵人所自治之田也。故诗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其余二十亩,二家共得五亩,以为庐舍。秦汉之闲,不详其制。
至晋,公卿犹各有菜田及田驺多少之级,然粗举其制,而史不备书。其余历代多阙。
后魏孝文太和五年,州刺史、郡太守并官节级给公田。
隋文帝开皇中,以百僚供费不足,咸置廨钱,收息取利。苏孝慈上表请罢。于是公卿以下内外官给职分田,一品给五顷,至五品则为三顷,其下每以五十亩为差。又给公廨田以供用。
大唐凡京诸司各有公廨田:司农寺,给二十六顷。殿中省,二十五顷。少府监,二十二顷。太常寺,二十顷。京兆府、河南府,各十七顷。太府寺,十六顷。吏部、户部各十五顷。兵部、内侍省,各十四顷。中书省、将作监,各十三顷。刑部、大理寺,各十二顷。尚书都省,门下省、太子左春坊,各十一顷。工部,一十顷。光禄寺、太仆寺、秘书省,各九顷。礼部、鸿胪寺、都水监、太子詹事府,各八顷。御史台、国子监、京县,各七顷。左右卫、太子家令寺,各六顷。卫尉寺、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太子左右奉坊,各五顷。太子左右卫率府、太史局,各四顷。宗正寺、左右千牛卫、太子仆寺、左右司御率府、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各三顷。内坊、左右内率府、率更府,各二顷。
在外诸司公廨田,亦各有差:大都督府,四十顷。中都督府,三十五顷。下都督、都护府、上州,各三十顷。中州,二十顷。宫总监、下州,各十五顷。上县,十顷。中县,八顷。下县,六顷。上牧监、上镇,各五顷。下县及中下牧、司竹监、中镇、诸军、折冲府,各四顷。诸冶监、诸仓监、下镇、上关,各三顷。互市监、诸屯监、上戍、中关及津,各二顷。其津隶都水使者,不给。下关,一顷五十亩。中戍、下戍、岳渎,各一顷。
诸京官文武职事各有职分田:一品,十二顷。二品,十顷。三品,九顷。四品,七顷。五品,六顷。六品,四顷。七品,三顷五十亩。八品,二顷五十亩。九品,二顷。并去京城百里内给。其京兆、河南府及京县官人职分田,亦准此。即百内地少,欲于百里外给者,亦听之。
诸州及都护府、亲王府官人职分之田,亦各有差:二品,十二顷。三品,十顷。四品,八顷。五品,七顷。六品,五顷。京畿县亦准此。七品,四顷。八品,三顷。九品,二顷五十亩。镇、戍、关、津、岳、渎及在外监官五品,五顷。六品,三顷五十亩。七品,三顷。八品,二顷。九品,一顷五十亩。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各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下府及诸郎将,各五顷。上府果毅都尉,四顷。中府,三顷五十亩。下府,三顷。上府长史、别将,各三顷。中府、下府,各二顷五十亩。亲王府典军,五顷五十亩。副典军,四顷。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太子千牛备身,各三顷。诸军上折冲府兵曹,二顷。中府、下府,各一顷五十亩。其外军校尉,一顷二十亩。旅帅,一顷。队正副,各八十亩。皆于领侧州县界内给。其校尉以下在本县及去家百里内领者,不给。其田亦借民佃植,至秋冬受数而已。
诸职分陆田限三月三十日,稻田限四月三十日,以前上者并入后人,以后上者入前人。其麦田以九月三十日为限。各前人自耕未种,后人酬其功直;已自种者,准租分法。其价六斗已下者,依旧定,不得过六斗,并取情愿,不得抑配。
开元十年六月敕,所置职田,本非古法,爰自近制,是以因循。事有变通,应须删改。其内外官所给职田地子,从今年九月以后,并宜停给。十八年六月,京官职田,特令准令给受,复月旧制。自大历以来,关中匮竭,时物腾贵,内官不给。乃减外官职田三分之一,以给京官俸。每岁通计,文武正员、员外官及内侍省、闲厩、五坊、南北衙宿卫并教坊内人家粮等,凡给米七十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