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122

第122章 吕范诸儒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4)

李复,字履中,长安人也。(云濠案:先生世居开对祥符,以父官关右,遂为长安人。《朱子语录》称为闽人,盖传写之误。)学者称为潏水先生。以进士累官中大夫、集英殿修撰。先生于吕、范诸子为后辈,然犹及横渠之门。紫髯修目,负奇气,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亦工诗。崇宁中,邢恕为泾原经略使,谋立边功以洗诬谤宗庙之罪,因纳许彦圭之说,请用车战法及造舟五百艘,将直抵兴、灵,以控夏国。时先生方为熙河漕使,诏下委之,先生奏云:「奉圣旨,令本司制造战车三百两。臣尝览载籍,古者师行固尝用车,盖兵不妄动,征战有礼,不为诡遇,多在平原广野,以车可行。今尽在极边,戎狄乘势而来,虽鸷鸟飞翥,不如是之迅。下寨驻军,各以保险为利。其往也,车不及期;居而保险,车不能登;归则敌多袭逐,争先奔趋,不暇回顾,安能收功﹖非若古时之可用也。臣闻此议出于许彦圭,彦圭因姚麟而献说,朝廷遂然之,不知彦圭剧为轻妄。唐之房管尝用车战,大败于陈涛斜,十万义军无有脱者。畿邑平地且如此,况今欲用于峻阪沟谷之间乎﹖又战车比常车阔六七寸,运不合辙,牵拽不行。昨来兵夫典卖衣物,自赁牛具,终日方进五七里,遂致兵夫逃亡,弃车于道,大为诸路之患。今乞便行罢造。如别路已有造者,乞更不牵拽前来。」又乞罢造船,奏云:「经略使乞打船五百只,于黄河顺流放下,至会州西小河内藏放。有旨专委臣监督,一年了当。契勘本路只有船匠一人,须乞于荆、江、淮、浙和雇,又钉线物料亦非本路所出。观恕奏请,实是儿戏!且造船五百只,若自今工料并备,亦须数年。自蔺州驾放至会州,约三百里,北岸是敌境,岂可容易!会州之西小河咸水,阔不及一丈,深止一二尺,岂能藏船﹖黄河过会州入韦精山,石峡险窄,自上垂流直下,高数十尺,船岂可过﹖至西安州之东,大河分为六七道,水浅滩碛,不胜舟载,一船所载,不过五马二十人,虽到兴州,又何能为﹖又不知几月得至。此声若出,必为夏国侮笑。臣未敢便依指挥擘画,恐虚费钱物,终误大事。」疏上,徽宗感悟,罢之。已而卒以议边事不合罢官。久之,金人犯关中,先生已老且病,高宗以旧德强起之,知秦州,空城无兵,卒死于贼。(修)。

祖望谨案:《宋史》不为先生立传。洪文敏公特载二疏于《随笔》中,称其忠鲠,然似未知先生之死事者。若知之,则《宋史》曾经文敏之手,不应但附见之《邢恕传》中也。予读《楼宣献公集》,始得之。先生论孟子集义养气之旨,谓:「动必由理,故仰不愧,俯不怍,无忧无惧而气自充。舍是,则明有人非,幽有鬼责,自歉于中,气为丧矣,故曰『无是馁也』。」朱子称其能得大旨。所著有《潏水集》,今无传。予从三馆中得见《永乐大典》,则先生之集在焉,(云濠案:《潏水集》四十卷,干道间刻于饶郡,即朱子所谓信州本。后多散佚,今存十六卷,其间有经解,《易》象、算术、五行、律吕及所上奏议、诗则失传久矣。)大喜,欲钞之,而予罢官,遂不果。

(梓材谨案:宋有两李复,一即先生,一字信仲,见《水心集》。谢山《答临川亲问》云:「潏水是关中之李复,在元佑、绍圣时极称博学,关中之有文名者也。。信仲与之同名,时之相去则甚远。」)

太学田诚伯先生腴

田腴,字诚伯,安丘人也,后从河南。从横渠学,而与虔州宿儒李潜善。每三年治一经,学问通贯,当时无及之者。尤不喜佛学,力诋轮回之说,曰:「君子职当为善。」建中靖国间,以曾子开荐,除太学正。崇宁初罢去。先生之叔明之,安定先生高弟也,其学专读经书,不治子史,以为非圣人之言皆不足治。而先生不以为然曰:「博学详说,然后反约。如不览,非博学详说之谓也。」先生尝言:「近世学者无如横渠先生,正叔其次也。」盖其守关学之专如此。右丞吕好问兄弟严事之。(补)。

田先生说(吕紫微居仁记)。

予用心多使气胜心,每心有所不善者,常使气胜之。自知如未得为善。

祖望谨案:此不免把捉,故未善。

「居敬行简」之言,仲弓未以圣人之言为然而问之,而圣人以仲弓之言为然也。学圣人者,如仲弓可也。

祖望谨案:李君行亦然。

《公羊》不知圣人之意,立言多害。如母以子贵及人臣无将,至令两汉时尊丁、傅及诛大臣,盖用《公羊》之说。

读经自当先看解说,但不当有所执,择其善者从之。若都不看,不知用多少工夫,方可到先儒见处。

读书须是尽去某人说某人说之心,然后经可穷。

祖望谨案:先生叔明之谓读经不必看诸家,故先生有前一条之说,而又以此一条防其弊。

(梓材谨案:谢山所录田先生说凡六条,其一条移为蓝田《附录》。)

太学邵彦明先生清

邵清,字彦明,古田人。元佑间太学诸生有「十奇士」号,先生与焉。尝从张横渠学《易》,遂不复出。有故人任河南尹,召之,先生曰:「子以富贵骄我邪﹖」卒不往。(参《姓谱》。)

待制张浮休先生舜民

张舜民,字芸叟,邠州人也。庆历中,范文正公见其所作,异之。举进士,为襄乐令。新法行,先生上书谓:「裕民所以穷民,强内所以弱内,辟国所以蹙国。以堂堂之天下,不当与小民争利。」时皆壮之。已而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坐军中作诗讪谤,谪监郴州酒税,以赦得原。元佑初,司马温公举先生才气秀异,刚直敢言,召试,得秘阁校理。除监察御史,疏论:「西夏强臣争权,戎心桀骜,岂宜加以爵命,当兴师问罪。」因及太师文彦博,左迁判登闻鼓院,台谏交章争之,请远先生职名,不报。逾年,通判虢州,提举秦凤路刑狱。入为金部员外郎、秘书少监。使辽还,除直秘阁、陜西路运使,俄知陜州。徽宗即位,韩仪公忠彦为左相,除谏议大夫。居职七日,所上事六十章,极陈陜西之弊,河北之困。寻为吏部侍郎兼侍讲。时仪公引范恭献公纯礼为右丞,而召刘公安世、吕公希纯还禁从,以先生列九卿,朝班有起色。门下侍郎李清臣恨之,首罢右丞,外除安世帅定武,希纯帅高阳,使不得入朝,又出先生以龙图阁待制知真定,仪公不能遏也。曾布为右相,亦恶诸君子,范致虚乃奏曰:「河北三帅连横,恐非社稷之福。」于是安世、希纯同日报罢,而先生亦以改同州谢表言绍圣逐臣云「脱禁锢者何止一千人,计水陆者不啻一万里」,又曰「古先未之或闻,华竟不知其罪」,坐讪谤落职知鄂州。然清臣亦为布陷,出守北京。先生遂坐元佑党籍,谪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凡五年,许自便。寻复集贤殿修撰,致仕。其归也,杜门自守,不见宾客。时为山游,跨一羸马,葛巾道服,饥则啖一瓯,人皆服其清德。绍兴中,赠宝文阁直学士。先生少慷慨论事。其使辽也,见耶律延禧为皇太孙,所喜者名茶古画,音乐姬侍,因着论,以为他日必有张义潮挈十三州以归朝者,当不四十年见之,其文豪迈有理致,而尤长于诗。自称年踰耳顺,方敢言诗,百世之后,必有知音者。自号浮休居士,有《画墁集》一百卷。(云濠案:《画墁集》今存八卷。)先生之从横渠学,见于《晁景迂集》中,他书无所考也。考横渠之卒,先生为之乞赠于朝,以为孟轲、杨雄之流。且景迂及与先壬游者,必不妄。惜乎《画墁集》今世无是本。予虽曾从《永乐大典》中见之,而未得钞其论学之绪言耳。(补)。

(梓材谨案:谢山所节吕紫微《童蒙训》,有一条云:「崇宁间,张公芸叟既贬复归,闭门自守,不交人物。时时独游山寺,芒鞋道服,跨一羸马,所至从容,饮食一瓯澹,更无他物,人皆服其清德。」今检谢山补撰张先生传已入其中,则此乃釆入诸《学案》而未删去者也,故于《紫微学案》节之。)

殿丞薛先生昌朝

薛昌朝,字景庸,横渠门人。尝为御史,论新法。程子尝曰:「天祺有自然德器,似个贵人气象,只是却有气短处,规规太以事为重,伤于周至,却是气局小。景庸只是才敏。须是天祺与景庸相济,乃为得中也。」陈古灵尝荐先生于朝曰「才质俱美,持法端直,可置台阁。」时先生为殿中丞,充秦凤、熙河路句当。(补)。

晋伯门人(范、周三传。)

台谏马先生涓

马涓,字口口,南部人。其父从政,初未有子,买一妾,询知其父母死不克葬,故自鬻,遂归妾,不责所负。后梦一翁谢曰:「我,妾父也,闻之上苍矣。愿君家富贵,涓涓不绝。」及生先生,因以梦中语为名。元佑中,登进士第一。晋伯帅秦州,先生入判幕府,自称状元,晋伯谓曰:「状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之称也。既为判官,则不可。今科举之习既无用,修身为己之学不可勉。」又教以临政治民之要,先生自以为得师焉。后立朝为台官,有声。崇宁二年,陷党事,安置吉州。(参《姓谱》)。

附录

口口口曰:马涓官南京,元城在焉。马涓廷试日,元城作详定官所取也,而涓不修门生礼,元城微不喜。客以告涓,曰:「不然。省闱专设主文,是以有门生之称。殿试盖天子自为座主,岂可称门生于他人。幸以此谢刘公也。」元城闻而是之,自是甚欢。(补)。

太学张先生瞻

张瞻,字景前,口口人。晋伯为秦帅,先生之父为倅,遣之听讲。及入太学,晋伯曰:「微仲弟不必见,不如见与叔弟。」其时汲公为宰相,而晋伯以为不必见,则知先生盖亦有志于实学者也。

和叔家学

吕先生义山

吕义山,字子居,和叔先生之子也。范侍郎育称其能绍家学。亦尝请业于程门。与叔尝致书伊川先生,书曰「大临更不敢拜书先生左右,恐烦枉答,只令义山持此请教。蒙塞未达,不免再三浼渎,唯望乘间口谕义山,传诲一二,幸甚!」是先生能传程门讲席往复之语,其有得于学可知矣。伊川与与叔先生解「中」字不可即谓之性,先生对以「中者性之德」,伊川以为近之。(补。)

祖望谨案:和叔止一子,见《行状》,则义山之即为子居无疑。程子《集》中注云:「子居,和叔之子。一云义山之字。」夫和叔之子即义山也,「一云」二字盖门人不知而误增之。胡文定公又疑其为邢子居,则尤无稽之言。关中自南渡后,道梗不通接,蓝田学派遂至无征,今仅得列名学案,而其生平之详不可得而考矣。

蓝田门人

正字周浮沚先生行己

忠简许横塘先生景衡(并为《周许诸儒学案》。)

太学沈石经先生躬行

合门谢先生天申(并见《周许诸儒学案》。)

景叔家学(高平三传。)

运使游先生

游,殿院师雄子也。知真定县。时朝廷新得燕山,其仓廪虏人皆席卷去,燕山大饥。朝廷命府州县输粮,调牛车,所在鼎沸,惟先生寂然无所为。吏人惧,更进言之。曰「姑去,诉县粮已集,将行矣。」吏人皆叩头言:「罪不细!且此事非仓卒可办,今尚未蒙处分,柰何﹖诸县且行矣!」先生曰:「使诸县行,乃白。」已而诸县皆行,先生乃召其民曰:「输粟事如何﹖」民皆曰:「晚矣!」先生曰:「不然。吾所以不征汝粮,调汝牛车者,正以吾自有粮在燕山故也。」民惊曰:「如何﹖」先生曰:「汝第往!燕山固自有粮也。汝每乡止择能办事者数人,赍轻赀往籴之。」民皆惘然,遂敷出金银,一一为区处毕,临行,又谓其人曰:「有余金,当盛买牛车以归。」民至燕山,所在粮运坌集,米贾顿落,河北等路米有余,遂籴纳之。先至者以量兑久不得纳,皆卖牛车以自给,其遣人遂以余金买之,皆乘而归。后其事达朝廷,遂擢先生为河北运使。(参《北窗灸輠》。)

(梓材谨案:谢山《学案》标目有先生之名,而未为传,其名作议,盖本施氏《北窗炙輠》也。近得《游景叔墓志》石刻于诸味青学博星杓,盖景叔诸子名皆从立。先生为景叔第三子,举进士,则作为是云。)

诚伯门人

右丞吕先生好问

县令吕先生切问(并见《荥阳学案》。)

彦明家学

邵蒙谷先生整

邵整,字宋举,彦明子,自号蒙谷遗老。与从口景之以家学自相师友,教授生徒,常百余人。邑人苏在璋从之游,终其身。先生少尝从合沙郑少学《易》,传《六十四卦图说》。(参《姓谱》。)

教授邵先生景之(别见《刘胡诸儒学案》。)

蒙谷门人(高平四传。)

知州苏双溪先生大璋

苏大璋,字颙之,古田人也。学于蒙谷先生。少颍悟,年十三通《周易》。成庆元进士,为道州教官,以阐扬正学为己任。召试馆职,除正字,迁著作郎。力言禁锢道学之非,忤大臣意,遂累章丐外,知吉州。归,自号双溪。(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