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164

第164章 艾轩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2)

刘朔,字复之,(云濠案:先生名一作翔。考闽书,翔字图南,福州水口人,绍兴十五年进《易解》者,别一人。)著作弟也。天下称为「二刘」。以绍兴三十年进士,为温州司户。少治《易》,其兄谓曰:「《春秋》为王氏茅塞久矣!」由是更治《春秋》,名其家。温州大饥,继以大疫,先生计口受禄,以其余散糜粥,日有常数,同僚以及富人争效之。亲为病者切脉施药,晨往晏罢,径入徐出。或谓之曰:「将毋为堂上忧﹖」曰:「此吾老母意也。」所全活数万人。聚道旁弃儿常百计,募乳妪饲之,听无子者择取。比满秩,灾疫尚未尽消,民泣曰:「司户去,吾侪且死。」先是,著作以先生迎养于温,故亦求其教授于温。既召试,先生摄学事。永嘉学术之盛,兄弟皆与有力焉。召对,奏曰:「陛下何不延纳愤激敢言之士,而听讦直难堪之言,因以自考成败得失﹖」因言曾觌、龙大渊罪状。以是不得留,先生乞奉岳祠。孝宗念之,犹得知福清县。福之支邑,月责羡钱而无经赋,先生尽罢之,复请缓输数月。大帅感其言,为并旁县俱宽之。听讼,使两辞自诣,无追呼者。市食挂钱于门,民当其物持钱而去。县庭常空,不复知械索所在。王参政之望为帅自尊,僚属卑屈甚,先生以友谊责之,之望不悦也,于是复请祠归。再召对,虞允文赞恢复锐甚,希进者趋和之,先生谏曰:「臣观今日,通和未为失策。昔富弼累增岁币,今减十万矣;往时两淮不许备守,今江北诸城增陴浚隍矣;前此江上教兵,彼辄呵问,今沿淮分屯,鼓声达泗、颍矣。敌或示我弱,殆不可测。宜选兵将,广储峙,责成于端重堪事者,从容以待其变。若募彼人向导,挟异国济师,合中原响赴而兵不必众,就敌人储聚而粟不必多。凭虚蹈空,过为指料,将有临危失据之忧。此所谓决天下于一掷者也。」上竦然。除正字。时朝列之以持重观衅为词者,惟先生兄弟,既而允文卒无功。先生又言归附人宜散处州县,不当聚畿甸,从之。以疾求福建参议,行至信安,卒。自先生去温,其兄复守温,惠政相埒,温人念念不置,每见莆人,辄问二刘公安否。闻其相继卒也,哭之失声。先生与其兄齐名,著作挺特,不肯轻以声色假人,先生稍济以和易。至于轻禄位而重出处,厚名分而薄势利,尽言于朝,尽心于官,公是非,励廉隅,则所同也。尝谓朋友讲习,为古今至乐。又曰:「天下至大也,千岁至远也,所不可一日无者,公论也。朋友群居,敬畏之心所由生,而公论之所由出也。穷山永夕,篝灯共语,尝闻钟声未已。」其卒也,家无留赀。所著有《春秋纪年图》。著作三子,其著者曰弥正、弥邵;正字三字,其著者曰起晦。(修。)

附录

林谦之、刘复之以名儒荐对,及曾、龙罪恶,皆补县,自是无敢言者。

侍讲陈先生士楚

陈士楚,字英仲,莆田人。早从林艾轩游。干道中登第,淳熙末召为国子监簿。光宗立,除司封郎,兼嘉王府直讲。迁军器少监,出使江东。宁宗朝,历起居舍人。明年,除侍讲。尝讲《周书》《无逸篇》,喻小人在朝、君子在野之意,上嘉纳之。未几,卒。(补。)

县丞黄先生刍

黄刍,字季野,艾轩门人。志行高古,同游士自刘夙、刘朔、林亦之而下,皆推让焉。一第而夭,竟止怀安县丞。(修。)

林先生阿盥

陈先生叔盥(合传。)

林阿盥,字载德,福清人。与同邑陈叔盥并游艾轩之门,闽人谓之「二盥」。阿盥问《六经》根源,无所入,而欲投江,艾轩称之为渔盐中胶鬲。叔盥少从于红泉,出揖客,面容然。艾轩曰:「心不负人,面无容。」叔盥悟而自力,遂以行义名。(参《福清儒林传》。)

魏先生几

魏几,字天随,福清人。受学艾轩,以「克己复礼」问,答曰:「五湖明月。」因以颖悟,赋《丹霞夹明月》,有「半白在梨花」之句,人以「半白梨花郎」目之。(同上。)

西轩门人

县尉黄定斋先生钟

黄钟,(云濠案:钟一作锺。)字器之,兴化人。号定斋,从陈昭度游。干道中登第,待次德化尉,讲学授徒,里人服其教。调漳州录事参军。先生喜著述,有《周礼集解》、《荀杨续注》、《杜诗注释》、《史要》诸书。(补。)

网山门人(尹、王四传。)

文远陈乐轩先生藻

陈藻,字符洁,号乐轩,居福清之横塘。初,网山师艾轩,网山之徒又推乐轩为高弟。开门授徒,不足自给,至浮游江湖,崎岖岭海。归买田数亩,辄为人夺去。士之穷,无过于此矣,而以乐轩自扁。此固先生所闻于师者与﹖着有《论语解》。云濠案:(先生尚有《乐轩集》八卷,《论语解》佚。)

(梓材谨案:《福州府志》言先生家贫笃学,不求人知,课妻子耕织务本。师林网山,得艾轩经学之传,一时学者多从之游。既卒,门人林希逸请于朝,赠迪功郎,谥文远。

附录

后村刘氏作《三先生祠堂》,有曰:「里中前一辈,及艾轩之门者众矣。然数十年更相推让,卒以傍邑二士接艾轩之传。所谓公论在人心者邪!」

(云濠谨案:三先生,谓艾轩、网山、乐轩也。)

林竹溪《鬳斋学记》曰:退之《送文畅序》,先师乐轩云:「退之只是说得,亦未必尽知之。」(补。)

又曰:虞翻以坤艮为虎,马融以兑为虎,郭璞以兑艮为虎。坤为虎。坤交干也;艮为虎,寅位也;天文尾为虎,艮也;兑为虎,参伐之次也;龙德所冲为虎,亦兑也。《易》之取象果如是乎﹖独乐轩以理言象,八卦之外,不喜穿凿,曰:「干为马,坤为牛,而『牝马地类』,《坤》《彖》辞也。」论《易》象者当以为法。(补。)

又序乐轩《诗筌》曰:在昔隆、干间,士之师道立,浙有东莱吕氏,建有晦庵朱氏,湘有南轩张氏,江西有象山陆氏,莆有艾轩林氏,皆以道师授,并世而立名者也。艾轩于时犹为前辈,号南夫子,独不喜著书,门人又益微。黄怀安刍最高弟,最先夭;二刘著作正字虽暂显,亦蚤卒。世其学者,网山一人。再传乐轩,又皆以布衣死。艾轩在,网山以艾轩名;网山在,乐轩以网山名。近二十年,乡井闻见日陋,张、吕诸儒,以其书在,可磔裂欺世,故人能言之。言象山者,疑信已半。至若艾轩姓氏,则问之晚少年,漫不省。乐轩虽得寿,后网山死四十年,衰白穷槁,人以为常人矣。且面背讥笑不小,其文既不适时,间出语又惊世骇俗,至于今讥笑未已也。乐轩卒十年,予请于宗伯而祠之,或詈或排,几不就役。昨之日,犹有难予者曰:「子之师,何如人也!」笑而应之曰:「人矣乎!」「乌乎长!」曰:「奚短哉!」「乌乎学!」曰:「奚道哉!」「以文名乎!」曰:「玉质金相,春明秋洁,绝出群言,探入微赜,先生之文若是已。名则吾不知。」「以诗名乎﹖」曰:「洗削秾华,完复素朴,群诮鄙里,自谓奇崛,先生之诗若是已。名则吾不知。」「然则至道矣乎﹖」曰:「玩神遗形,甘约保独,傲睨乎鬼神,兄老而弟佛,挠挑浮游,至死不厌。道邪非邪,予亦不知也。」客艴然而去。予方追叹未已,躔文甫适以《诗筌》来,览之泣下,遂志诸卷首,而系之曰:师学之传,岂直以诗。诗又不传,学则谁知。后千年无人,已而已而!后千年有人,留以之。柰何乎,噫!

著作家学

侍郎刘退翁先生弥正

刘弥正,字退翁,著作夙之长子也。幼率诸弟勤苦为学,贫不能得膏火,旁妪夜绩,有光射牖,辄携书就之。以进士入官。方静简质,与人不苟立同异。至临事鲠峭,除民疾痛,刚果立发,必达其志而后已。知临川县,太守责畸零之税,先生以为于法不当征,不奉行也。太守械其胥而廷诟之,先生曰:「以喜怒罪令则可,税不可得!」入为太常寺簿,累迁寺丞。时方启边祸,使先生行两淮,议用铁钱,返言:「无故而先发,天理不顺;无豫而轻举,人谋不从。」宰相怒,不听,已而果败。先生言:「今金顿兵要我复和,急之则权在人矣。缓敌莫难于财,若今任帅守监司管军,以上赀豪其地者,皆有以佐军需,而宫掖之奉,吏胥之蠹食,悉加裁撙,使国用未甚屈,则金可力持,而计可徐定也。」陈自强恶其不附己,时方以军败复议和,欲陷之死地,乃以为贺金国生辰使。议和未定,诏使者留润州,以俟传言。金且复犯淮,于是通、泰提举盐运官皆遯,乃即京口用先生为淮东提举,亦自强困之也。先生曰:「盐在北,而移司于南,即金不至,亦剽尽矣。」遂渡江,贷亭户积舟,相接数千里卖之,而盐运之利得如故。乃为淮东诸城具楼橹,储粟麦,而真州以北渐安集。明年,即用为运判,议和亦定,以运司留钱护使者往来至再,又以先生为接送伴留遣使。召入朝,累迁左司郎中、直宝谟阁。出为两浙运判,迁运副。自渡江后,帅漕二司为应办官,日不暇给,先生一清如水,无敢以私相干者。内臣往来,不与相见。又入朝,累迁起居舍人,遂为使部侍郎,甫一月,以病乞身,朝议方向用之,不许,然竟卒。自先生二父以盛名不竟其施,先生兄弟世其家学,稍跻通显者惟先生,而亦未究其用,君子惜之。(补。)

祖望谨案:退翁定朱子谥。

刘习静先生弥邵

刘弥邵,字寿翁,夙之子。中岁弃科举,务向上事,业行义,为乡先生。家贫,食于学。晚舍去,并学俸却之。郡守杨栋即学创尊德堂以处先生,仅一至。后栋使本道,又论荐于朝,未报,卒。有《易稿》、《汉考》、《读书日记》诸书。学者称习静先生。(补。)

著作门人

运判孟先生涣(别见《槐堂诸儒学案》。)

正字家学

正字刘先生起晦

刘起晦,字建翁,正字朔之子。登弟,历贵溪令,召为秘书省正字。蔚有时望

,识者谓其材行不忝其父云。(补。)

正字门人

运判孟先生涣别见《槐堂诸儒学案》。

乐轩门人(尹、王五传。)

舍人林竹溪先生希逸

林希逸,字肃翁,号竹溪,福清人。端平进士,淳佑中迁秘省正字,景定中官司农少卿,终中书舍人。有《鬳斋集》、《易义》、《春秋传》、《考工记解》。(云濠案:《鬳斋前集》六十卷、《易义》、《春秋传》,俱佚。《鬳斋续集》三十卷,《考工记解》二卷,行世。)

鬳斋学记(补。)

和靖曰:「事当为者,岂可不为﹖废事便是废人道。」乃引庄子「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和靖语自正,庄子意又别。

和靖尝以《易传序》「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如太泄露天机,问于伊川。伊川曰:「如此分明说破,人犹不解!」愚因此语,深知和靖质实之意。使和靖在今日,见《字义》、《语录编类》诸书,又不知如何太息也。虽然,天机正何曾漏泄得!

冯忠恕尝问于和靖曰:「某父晚年不信阴阳拘忌之说,更不择日,亦无辟忌,恐是伊川家风。」和靖曰:「不须异。『人之所畏,不得不畏。』从俗何害!」此更见和靖质实不自异处。

祖望谨案:此说虽是,然却启人沉溺术数之学。

和靖曰:伊川不言人短,每见人论前辈,则曰:「汝辈且取他长处!」此语甚有益于后学。亦有论伊川于荥阳者,荥阳曰:「何不谈他好处!」意与此同。

和靖曰:孟子论仲子曰:「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此极本之言。以小信大,只是启诈伪之端,今人正有此弊。

(梓材谨案:谢山补录《鬳斋学记》十二条,今移为艾轩附录一条,乐轩附录二条,又移入《震泽学案》一条,移入《新学略》二条,移入《蜀学略》一条。)

刘先生翼

刘翼,字躔文,福唐人。与鬳斋同登乐轩之门。着有《心游摘稿》。(从黄氏补本录入。)

退翁家学

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

刘克庄,字潜夫,弥正子。官至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谥文定。(补。)

(梓材谨案:先生尝受业于真西山。《万姓统谱》载先生生有异质,日诵万言,为文援笔立就。真西山以「学贯古今,文追骚雅」进之。着有《后村文集》,名《大全集》。)

知州刘先生克逊

刘克逊,字无竞,弥正字。以父任入官,知潮州。初。银贾未昂,每丁赋钱五百,后以贾昂,加至四倍。下令蠲之,曰:「以此得罪,无恨也。」终于知泉州。清贫有守,工诗,为水心、南塘所称许。(补。)

后村门人(尹、王六传。)

文毅洪阳岩先生天锡,

洪天锡,字君畴,晋江人。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长吏盛气待僚属,先生纠正为多。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改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通判建宁府,擢诸司料院,拜监察御史,兼说书。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天雨土,先生以其异为蒙,力言阴阳、君子小人之所以辨,又言修内司之为民害者。蜀中地震,浙、闽大水,又言:「上下穷空,远近怨疾,独贵戚宦阉享富贵耳!举天下穷且怨,陛下能独与数十人者共天下乎﹖」会吴民仲大论等列愬宋臣夺其田,先生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先生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擅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上犹力护之。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先生之力也。而先生亦自是去朝廷矣。改大理少卿,再迁太常,皆不拜。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起知潭州,戢盗贼,尊先贤,踰年大治。迁广东转运判官,召为秘书监兼侍读,以聩辞。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在道间,监察御史张材劾罢之。进工部侍郎,加显文阁待制、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改漳州,皆力辞。又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召为刑部尚书,不起。屡进华文阁直学士。致仕,加端明殿学士,转一官。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先生言动有准绳,居官清介,临事是非不可回折。所著:《奏议》、《经筵讲义》、《进故事》、《通礼辑略》、《味言废墨》、《阳岩文集》。(参史传。)

(梓材谨案:先生志刘后村墓,自称门人,又为后村谥议,称先师,则先生后村弟子也。)

阳岩门人(尹、王七传。)

隐君丘钓矶先生葵(别见《北溪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