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239

第239章 南湖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1)

南湖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南湖杜氏兄弟之在沧州,亦其良也。再传而有立斋,为嘉定以后宰辅之最,声望几侔于涑水矣,其学传之车氏。是时天台学者皆袭篔、荆溪之文统,车氏能正之。述《南湖学案》。(梓材案:是卷为谢山所分立,底囗未全移入,车玉峰《脚气集》尚有梨洲原本。)

朱石门人(刘、李再传。)

主簿杜南湖先生煜

杜煜,字良仲,黄岩人。嘉定元年进士,官终东阳县簿。初与弟知仁学于克斋石先生。克斋致先生于紫阳,于是师事者十余年。紫阳尝谓其论敬字工夫甚善,论气禀有偏,而理之统体未尝有异,亦为得之。学者称南湖先生。从孙则卿裒集成书,名之曰《南湖先生文集》。(参《台学源流》。)

杜方山先生知仁

杜知仁,字仁仲,号方山,南湖先生之弟也。少有俊才,为举子文,操笔即惊人;刻意于诗,不奇不已。曰:「是不足以为学。」于是节《六经》、《语》、《孟》,考论一时诸先生风旨,至紫阳之书,则拱而曰:「道在是矣!穷理求仁,吾知所止。」所著诗文十五卷,订《礼》读《易》说《诗》,多所论述,未及裒次而卒。(同上。)

南湖同调

隐君车敬斋先生瑾

车瑾,字符瑜,号敬斋,黄岩人。究心理学,隐居马家山。(参《台州府志》。)

(梓材谨案:谢山《学案札记》:「车瑾,字敬斋,蔡梦说之师也。」误以其号为字。《札记》又云:「车敬斋未识即安行否﹖」又云:「敬斋当是鲁斋弟子。」考《浙江通志》引《黄岩遗逸传》亦云:「车敬斋名瑾,字符瑜,景山其孙也。」观先生弟子之门人,有在鲁斋之门者,玉峰为先生曾孙,亦尝学于鲁斋,则先生之不得为鲁斋弟子,明矣。)

南湖家学(刘、李三传。)

清献杜立斋先生范

杜范,字成之,(云濠案:一作成己。)黄岩人。少从其从祖良仲、仁仲游。从祖受学文公,至先生益着。由进士转军器监丞。入对,言:「君相之私未去,更新之效未睹。」又言:「近用名儒,发明格致诚正之学,愿以其讲明,见之施行。」及为御史,以言忤时相郑清之,先生自劾,言:「宰相与台谏当同心为国,岂容以私害公!」并论斥侍从、近臣、监司、郡守之失职者,时相愈忌之。先生自入台,屡丐祠,至改常少,复五上归田之请,不允,还秘书监,拜殿中侍御史。先生奏:「臣冒耳目之寄,辄忤宰相。今又使居言职,岂以臣绝私比,而其言犹有可取邪﹖」复言时相横启边衅,并发其私。疏入不报,而有左史之命,即渡江归。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四年,还朝,累迁至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先生自还朝后,抗言无隐情。既入都堂,丞相史嵩之忌之。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先生曾劾鸣复,不屑与共政,去之。会嵩之遭丧,拜先生右丞相,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先生上五事,并条利病与政事可行者为十二事,一以去私为主。虽秉钧未久,不能大有所匡正,而其忠君爱国之忱,悱恻恳到,于宋之末叶求之,盖亦难其选矣。卒赠少傅,谥清献。所著有《古律诗歌词》五卷、《杂文》六卷、《奏稿》十卷、《外制》三卷、《进故事》五卷、《经筵讲义》三卷。(参史传。云濠案:《四库》《书目》收录《清献集》二十卷,盖后人重辑之本,非其旧矣。)

清献文集补。

老氏宗虚无,尚柔谦,伤周衰文敝,欲返之朴古者,盖其著书本意。若图录之传,符咒之术,乃本之张道陵,而寇谦之借李君以文其欺。

(梓材谨案:谢山所录《清献文集》二条,其一条移入《车隘轩传》后。)

南湖门人

布衣邱木居先生渐

丘渐,字子木,黄岩人也。受业南湖杜氏之门,故与清献为莫逆交,讲明道学,以淑后进。清献枋国,先生多所赞画,然欲援之仕,则不可,卒以布衣终。门人甚盛。《四书衍义》其所著也。门人之最著者曰戴亨。(补。)

(云濠谨案:《台州府志》载先生乡人尊之曰木居先生。)

方山家学

清献杜立斋先生范(见上《南湖家学》。)

敬斋家学

隐君车隘轩先生似庆

车似庆,字石卿,号隘轩。潜心理学,隐居乐道,年已及耄,观书犹至夜分。释经评史,榷古商今,不袭简策陈言,迥出新意,自成一家言。所著有《五经论》、《闲居录》、《隘轩文集》,《杜清献公》、陈篔为之序。尝与王侍郎方岩友善,及方岩擢高弟,登显仕,强而附者鳞鳞然,先生至绝其门。郡守屡挽之,不能致。(参《台州府志》。)

(梓材谨案:《台州志》误作「车卿,字似庆」,今据谢山节录杜清献文原注云「隘轩,名似庆,字石卿」改正。)

附录

杜清献曰:「车隘轩《闲居录》,于邪正义利雅俗之杂,与傲上谄下凌弱畏势等语,皆不易之确论。至谓『以僻异解经,当与侮圣言同科』,尤见其所守条律之严。」(补。)

车先生似度

车似度,隐居瑾之子。与其子景山皆老于儒。(参《柳待制集》。)

车先生倬

车倬,字章甫,隘轩子。能世其家,以身为乡社倚重者四十年。(参《台州府志》。)

车密林先生景山

车景山,号密林,敬斋孙。博学能文。举乡科,上春官不弟,遂老于家。(同上)。

车韶溪先生安行(别见《木钟学案》。)

聘君车玉峰先生若水(见下《立斋门人》。)

迪功车双峰先生若绾(别见《木钟学案》。)

敬斋门人

蔡起岩先生梦说

蔡梦说,字起岩,黄岩人。尝从车敬斋游,究心濂、洛之传,开门授徒。黄超然、高志伊、方仪皆其高弟。所著书多散亡,独《笺诗》八卷藏于家。(补。)

立斋门人刘、李四传。

聘君车玉峰先生若水

车若水,字清臣,黄岩人。贾似道再聘入史馆,不赴。先生尝登篔陈耆卿之门。篔学古文于水心叶氏适而得其传者也。是时,吴子良先从篔,已登科,声誉甚震。先生以晚进,一旦篔于人前扬之过当,同门皆不平,久之乃服。已而事杜清献公范,乃自以为求道之晚。尝着《道统录》,自周子至勉斋,讲明性理。自号玉峰山民。有《宇宙略记》、《世运录》、《道统录》、《玉峰冗稿》。(修。)

(梓材谨案:《玉峰传》及《脚气集》,黄氏原本在《金华学案》,今据《序录》入是卷。)

玉峰脚气集

养气要紧在有事与勿忘上,工夫自到,又不可责近效,所谓大段着力不得也。着力则气壹动志,前功不保矣。勿正,是为常有事者言也;勿助,是为勿忘者言也;揠苗,是为已耘苗者言也。不曾耘苗,草长而苗且不存,又何之可揠乎!告子不肯做有事与勿忘工夫,只愿勿正、勿助。其曰:「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言,勿求于心。」此后世释氏之不动心,非儒者之不动心。

祖望谨案:所谓揠苗,非指告子。

濂溪不言知格,径说定以仁义中正,而主静以上,皆知格也。厥彰厥微,弗灵匪莹,其知格也至矣!定之仁义中正则着实,主静则立本,其知格也至矣!

《礼运》首章,载孔子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道既隐,始以礼义为纪。离礼义以言道,是老子之言也。(补。)

汉时士大夫奏事宫中,要便入来,只是不到后庭,所以公孙宏燕见,武帝或时不冠。又不冠不见汲黯,犹是《周礼》古意。自武帝以宦者典章奏,而士大夫遂疏,门禁森严,全隔绝矣。于是亲宦官宫妾之时多,亲士大夫之时少。(补。)

禅家之法,只是要人静定,痴守一向,更不思别路,久而自能通达。此吾儒至诚如神意。吾儒公溥,他只是自私。他要不落窠臼,诚是不落窠臼,然亦有可搏摸者。问:「如何是佛祖西来意﹖」曰:「庭前柏树子。」此语最好,是吾儒一个仁字也。「如何是佛﹖」曰:「干屎撅。」谓前人往矣,我自当作工夫,说前人甚么。此句与吾儒别。有问:「请师安心﹖」曰:「将心来与汝安。」百丈谓沩山曰:「汝拨炉中有火否。」沩山拨云:「无火。」百丈起,深拨得火,云:「此不是火!」吾儒亦如此教人。但今听之者不把作事看,反不如他能信向服行也。然既曰悟道,必当首先悟吾父母何如,三纲五常,身体发肤,七颠八倒,反借吾儒名分之说,与四海五湖无所系着之人掜合交道,而自谓高于一世,而人亦以是高之,然若无朝廷见成饭与吃,见成法与持,亦定坐禅不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