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250

第250章 沧洲诸儒学案(上)(3)

傅伯成,字景初,晋江人。忠肃公察之孙,直秘阁自得之子也。少从文公学。隆兴初,与兄伯寿同登第。庆元间,为太府寺丞,力言吕祖俭不当贬,朱熹不可目以伪学。又言:「朋党之弊,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出知漳州,一以律己爱民为本,推文公遗意行之。召除工部侍郎。火灾,陈三事,曰失人心,曰隳军政,曰启边衅。朝议欲纳金人之畔降者,先生言,不宜轻弃信誓。中丞邓友龙劾罢之,嘉定更化,召对,面论「前日失之战,今日失之和。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暇日为战守之备。」权户部侍郎,拜左谏议大夫,抗疏十有三,皆军国大义。史弥远密谕以当共政,使有所弹劾,先生曰:「岂可倾人以为利哉!」疏乞诏大臣以公灭私。改权吏部侍郎。俄补郡。八年,召,不至。理宗即位,加宝谟阁直学士,予祠,乃进「昭明天常,扶持人极」之说。寻召除宝文阁学士,奉内祠。胡梦昱坐论济王冤状贬,抗疏力论,不报。加龙图阁学士。先生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邪,声色俱厉。尝慕尸谏,疾革疏草,亟命缮写,朝服而逝。端平中,谥忠简。初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修。)

(云濠谨案:先生年八十四卒,着有《竹隐居士集》三十卷、《奏议》十卷、《耄志》六卷。见《泉州府志》。)

提举黄西坡先生灏

黄灏,字商伯,都昌人。登进士第,教授隆兴府,知德化县,荐除登闻鼓院,迁太常寺簿。论「今礼教废阙,请敕有司取政和冠昏丧葬仪,及司马光、高闶等书参订行之」。除太府寺丞,出知常州,提举本路常平。奏乞并阁秋苗,不俟报行之。言者罪其专,移居筠州,削两秩,而从其蠲阁之请,起知信州,改广西转运判官,移广东提点刑狱,皆不赴,卒。先生性行端饬,以孝友称。文公守南康,执弟子礼。文公没,党禁方厉,先生单车往赴,徘徊不忍去者久之。(修。)

侍郎度性善先生正

度正,字周卿,合州人。少从朱子学。绍熙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太庙灾,献二说,其一用朱子之议,其一因宋朝庙制而参朱子之议:「自西徂东为一列,每室之后,别为一室,以藏祧庙之主,各依昭穆次序。后世穆之祧主藏太祖庙,昭之祧主藏太宗庙。仁、高二宗为百世不迁之宗,藏亦如之,前为两室,三年袷享,则帷帐幕之,通为一室,尽出诸庙及祧主,并为一列,合食其上。于本朝制度,初无更革,颇得三年大袷之义。」着有《性善堂文集》。

宣献任斯庵先生希夷

任希夷,字伯起,邵武人。(云濠案:一本云:「其先眉州人,祖贤臣,始居邵武。」)第进士,调浦城簿。从文公学,文公器之曰:「伯起,开济士也。」开禧初,为太常簿,奏乞编次绍兴以来礼书。从之。累迁礼部尚书,奏周敦颐及二程百代绝学之倡,乞赐谥。其后周谥元,程谥纯、谥正,皆先生发之。权参知政事,时史弥远柄国久,执政皆具员,识者颇讥其拱默。谥宣献。(修。)

布衣宋先生斌

宋斌,袁州人。少从黄勉斋、李宏斋登朱子之门。学禁方严,羁旅困沮,年且八十,赵清敏与欢延之,事以父行,奏乞用旌礼布衣故事。卒,葬西湖上,岁一祭之,则其贤可知矣。

知州黄复斋先生囗

黄囗,字子耕,分宁人。尝从文公游。举太学进士,历官大理寺簿、军器监丞,后知台州。上蔡子孙居台者既播越流落,先生求之民间,收而教之。勤苦夙夜,郡称平治。迁袁州,卒。着有《复斋集》。

修撰陈北山先生孔硕(祖禧。父衡。)

陈先生孔夙(合传。)

陈孔硕,字肤仲,侯官人。祖禧、父衡,皆为晦翁所称许。先生少即以圣贤自期。既从南轩、东莱学,后偕其兄孔夙事晦翁。着《中庸大学解》、《北山集》,学者称为北山先生。官秘阁修撰。子韡,从叶水心游。

国录吴隐先生仁杰

吴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自号隐。其先洛阳人,居昆山。博洽经史,讲学于朱子之门。登淳熙进士第,历罗田令、国子学录。有《古周易》、《洪范辩图》、《汉书刊误补遗》等书。

将作陈先生守

陈守,字师中,莆田人。父丞相俊卿,尝馆朱子于白湖仰止堂,使子弟受业焉。先生宽宏刚直,朱子题其书室曰「敬恕」,且为之铭。以父荫补官,历太常寺丞、工部员外郎。凡六授郡符,三持使节,俱以廉清特称。晚为将作监,卒。(参《道南源委》。)

承奉陈先生定

陈定,字师德,莆田人,丞相信安公俊卿第三子。奏授右承奉郎。年十三,已知古人为己之学,而不屑为举子之文。以信安命,请业于晦庵。年二十五卒。(参《朱子文集》。)

直阁陈复斋先生宓

陈宓,字师复,莆田人,丞相信安公之第四子也。少从其兄守、定同游文公之门。长从黄勉斋干。尝为《朱墨铭》,以验理欲分寸之多寡,谓朱属阳,墨属阴。以荫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知安溪县。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上言三事:一宫闱仪范未正,二朝廷权柄分夺,三政令刑赏舛逆。又言:「人主之德贵乎明,大臣之心贵乎公,台谏之言贵乎直。」出知南康军,岁大祲,奏蠲其赋十九,令流民群集就役,以筑江堤,给食活之。与诸生讲论白鹿书院。改知南囗州,复大旱,蠲罕宿逋十数万,弛新输三之一。又创延平书院,仿《白鹿洞规》。无何,请致仕,直秘阁主管崇禧观卒。自言「居官期如颜真卿,居家期如陶潜」。又深爱诸葛亮「家无余财,库无余帛」。庶乎能蹈其语者。端平初,御史王遂追论其直,宜褒以劝天下,赠直龙图阁。所著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钞》、《续通鉴纲目》、《唐史赘疣》诸书。

(云濠谨案:一本云:「先生与黄直卿、李敬子同入庐山,盘旋玉渊、三峡间,俯仰文公旧。家居作仰止堂,像文公于其中。又筑沧州草堂,与诸生讲学。直卿暮年论当世志道之士,真西山、李贯之及先生三人而已。」)

太学程蒙斋先生端蒙

程端蒙,字正思,号蒙斋,鄱阳人。师江先生介。(云濠案:江先生见《龟山学案》。)已而受业于文公。淳熙七年,乡贡补太学生,对策不合,罢归。

百家谨案:新安为朱子之学者不乏人,而以程蒙斋为首。蒙斋之后,山屋以节着,双湖以经术显,其后文献蒸蒸矣。

性理字训

天理流行,赋予万物,是之谓命。人所禀受,莫非至善,是之谓性。主于吾身,统乎性情,是之谓心。感物而动,斯性之欲,是之谓情。为性之质,刚柔、强弱、善恶分焉,是之谓才。心之所之,趋向期必,皆由是焉,是之谓志。为木之神,在人则爱之理,其发则恻隐之情,是之谓仁。为金之神,在人则宜之理,其发则羞恶之情,是之谓义。为火之神,在人则恭之理,其发则辞逊之情,是之谓礼。为水之神,在人则别之理,其发则是非之情,是之谓智。人伦事物当然之理,是之谓道。行此之道,有得于心,是之谓德。真实无妄,是之谓诚。循物无违,是之谓信。发己自尽,是之谓忠。推己及物,是之谓恕。无所偏倚,是之谓中。发必中节,是之谓和。主一无适,是之谓敬。始终不二,是之谓一。善事父母,是之谓孝。善事兄长,是之谓悌。天命流行,自然之理,人所禀受,五性具焉,是曰天理。人性感物,不能无欲,耳目鼻口,斯欲之动,是曰人欲。无为而为,天理所宜,是之谓谊。有为而为,人欲之私,是之谓利。纯粹无妄,天理之名,是之谓善。凶暴无道,不善之名,是之谓恶。物我兼照,扩然无私,是之谓公。蔽于有我,不能大公,是之谓私。凡此字训,搜辑旧闻。嗟尔小子,敬之戒之。克循其名,深惟其义,以达于长,以会于学,审问明辨,精思笃行,孜孜勉焉,圣可贤致。

附录

朱子曰:「《小学字训》甚佳,言语虽不多,却是一部大《尔雅》。」

县尉董盘涧先生铢

董铢,字叔重,称盘涧先生。德兴人。学于朱子。登嘉定进士,授迪功郎、婺州金华尉。黄勉斋志其墓。(云濠案:《江西通志》:「先生所著有《性理注解》、《易注》。」)从子梦程传其学。

(梓材谨案:程、董二先生,为介轩所自出,原底冠介轩卷,特《介轩学案》当断自介轩,故二先生及王拙斋并入是卷。)

程董二先生学则(补。)

居处必恭。

居有常处,序坐以齿。凡坐必直身正体,毋箕踞倾倚,交胫摇足。寝必后长者

,既寝勿言,当昼勿寝。

步立必正。

行必徐,立必拱,必后长者,毋背所尊,毋践阈,毋跛倚。

视听必端。

毋淫视,毋倾听。

言语必谨。

致详审,重然诺,肃声气。毋轻毋诞,毋戏谑諠哗,毋及乡里人物长短及市

井鄙俚无益之谈。

容貌必庄。

必端严凝重,勿轻易放肆,勿粗豪狠傲,勿轻有喜怒。

衣冠必整。

勿为诡异华靡,毋致垢弊简率。虽燕处不得衩袒露顶,虽盛暑不得辄去鞋袜。

饮食必节。

毋求饱,毋贪味。食必以时,毋耻恶食。非节假及尊命不得饮,饮不过三爵,

勿至醉。

出入必省

非尊长呼唤,师长使令,及己有急干,不得辄出学门。出必告,反必面,出不

易方,入不踰期。

读书必专一。

必正心肃容,以计数。数已足,而未成诵,必须成诵。数未足,虽已成

诵,必满数。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务泛观,毋务强记。非圣贤之书勿读,

无益之文勿观。

写字必楷敬。

勿草,勿欹倾。

几席必整齐。

位置有伦,简帙不乱,书笥衣箧,必谨钥。

相呼必以齿。

年长倍者以丈,十年长者以兄,年相若者以字,勿以尔汝。书问称谓亦如之。

附录

朱子跋《学则》曰:「道不远人,理不外事,故古之教者,自其能食能言,而所以训导整齐之者,莫不有法,而况家塾党庠术序之间乎。彼其学者,所以入孝出弟,行谨言信,群居终日,、德进业修,而暴慢放肆之气,不设于身体者,由此故也。是书盖有古人小学之遗意焉。凡为庠塾之师者,能以是而率其徒,则所谓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者,将复见于今日矣。于以助成后王降德之意,岂不美哉!」

王拙斋先生过

王过,字幼观,德兴人也。从学朱子。德兴学宫三贤祠,盘涧第一,程次之,其一即先生也。学者称为拙斋先生,与程、董称三先生。

程柳湖先生珙

程珙,字仲璧,蒙斋先生之从曾孙也。亦登文公之门,着有《易说》。

(云濠谨案:先生号柳湖。)

囗莲塘先生渊

囗渊,字亚夫,号莲塘,涪陵人。西晋中郎将囗清之后。世世居襄阳,后徙居蜀,家培坪山。受业文公。所著有《孟子注》,今佚。门人阳枋、阳岊。

方庵先生士繇

方士繇,字伯,莆田人。父丰之,仕至监丰国镇,朱子称其诗豪壮。先生少孤,依母邵武吕氏。已而徙居崇安,从朱子游。聪明绝人,持以谦厚。尝累试场屋,不利,弃举子业,专以讲学授徒为事。《六经》皆通,尤长于《易》。绍熙间,朱子门人有至行在者,公卿延致惟恐后。先生在远闻之,曰「异时必为学者祸。」未几,伪禁果作。又尝劝朱子少著书,以朱子教人读《集注》为未然。其忧深思远类此。所为诗尤温润,有《远庵集》。

祖望谨案:方伯,一名伯休。移居,依文公于建阳。文公与黄勉斋手书曰:「伯不幸,未去时亦安静明了,但可惜后来废学,身后但有诗数篇耳。」则方之所造可见。其安静明了,或得之二氏者也。王深宁目为高弟,盖据放翁所作墓志云。

窦先生从周

窦先生澄(合传。)

窦从周,字文卿,丹阳人也。生长田里,衣食自给。其为人醇朴,深居简出,足不及城市。年过五十,从游默斋学。后闻朱子讲席之盛,即裹粮从之。其弟澄,字叔清,负笈以随。漫塘刘文清公尝称之曰:「窦君求道之切,世所罕见。近世吴门叶元老,忘其年之长,往从鹤山于渠阳,可以比之。」漫塘之初志于学,源流颇自文卿兄弟,其后始从默斋,而京口一带,向未尝宗朱、张之学,导山导水,实自文卿,而漫塘大之。尝有盗入其居,睥睨久之,无所得,既而始悟其为先生之居也,相与谓曰:「无惊此公。」即去。朱子闻之,笑曰:「此所谓蛮貊可行者也。」先生之弟子曰卫炳。(补。)

庶官汤静一先生泳

汤泳,字叔永,丹阳人也,称静一先生,江淮制置使东野之孙。润州学者,自窦氏兄弟从朱子游,继之者为先生。始仕官,未上而卒。漫塘以前辈严事之。其弟子曰卫翼。(补。)

刘静春先生黻

刘黻,字季文,一字静春,庐陵人。学于朱子之门。真西山雅重之,尝谓人曰:「吾辈所言,皆是皮肤,惟静春能道其骨髓。若静坐山中十年,庶几敢望静春耳。」然先生晚年颇不满其师《中庸章句》之说,以是与西山多不合。其论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故谓之性,而贵于物焉。《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吾夫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是则人之姓,岂物之所得而儗哉!《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专言乎人,而不杂乎物也。或者谓必兼人物而言之,似也而差也。古先圣贤言性命,有兼人物而言者,有专以人言者。《易》曰:『各正性命。』是乃兼人物而言之。然既曰各有不同,则人物之分,亦自昭昭。假如天命之性,亦兼人物而言,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当如告子之见矣。」因着为《就正录》。西山力与之争,先生终不以为然。每见,必力持其说。西山引觞解之曰:「生平窃笑汉儒聚讼,吾侪岂可又为后世所笑!姑各行所学而已。」(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