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266

第266章 丽泽诸儒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1)

祖望谨案:明招学者,自成公下世,忠公继之,由是递传不替。其与岳麓之泽,并称克世。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惜乎姓名多无考。而明招诸生历元至明未绝,四百年文献之所寄也。述《丽泽诸儒学案》。(梓材案:东莱学派,二支最盛,一自徐文清再传而至黄文献、王忠文,一自王文宪再传而至柳文肃、宋文宪,皆兼朱学,为有明开一代学绪之盛,故谢山云「四百年文献之所寄」云。)

东莱门人(林、汪再传。)

主簿叶先生邽

叶邽,字子应,金华人。大冶主簿,受业吕成公之门。以所得于成公者授徐文清公侨。文清后为朱文公门人高弟,而于先生执弟子礼,没身不衰。(参《黄文献集》。)

(云濠谨案:《文献集》未举先生之字,其字子应,见吴正传所题徐文清手书杂囗后,且称为乡先生云。)

军守楼迂斋先生昉

楼先生囗(合传。)

楼昉,字旸叔,号迂斋,鄞县人。与弟囗俱以文名。(云濠案:先生弟字季文。)从东莱于婺。尝以其学教授乡里,从游者数百人。李悦斋学士、王厚斋尚书,其高弟也。后守兴化军卒。

(梓材谨案:李悦斋为绍熙庚戌进士,厚斋尚书以嘉定癸未生,相去三十四年,且其父温州已是幼从迂斋,尚书未必再及楼门。王厚斋云云,当是王厚斋尚书之父之囗脱耳。)

端献葛先生洪

葛洪,字容父,东阳人。从吕成公学。登进士第,历官为尚书员外郎。上书言:「今之将帅,非必奋不顾死,冒水火,蹈白刃,而后谓之忠也。第职思其忧谓之忠,公尔忘私谓之忠,纯实不欺谓之忠。乞严饬将帅,申儆军实。」累迁参知政事,封东阳郡公。援王素谏仁宗却王德用进女事,以止备嫔御,世多称之。卒,谥端献。杜清献范称其侃侃有大臣风。有奏议、杂着二十四卷。

文惠乔孔山先生行简

乔行简,字寿朋,东阳人。学于吕成公之门。登绍熙进士,历宗正少卿、秘书监、权工部侍郎,兼国子司业,兼史院,兼侍讲。理宗即位,贻书丞相,请法孝宗行三年丧。应诏上书曰:「求贤、求言二诏之颁,果能确守初意,则人才振而治本立,国威张而奸宄销。臣窃观近事,似或不然。其所召者,非久无宦情决不肯来之人,则年已衰暮决不可来之人耳。彼风节素着、廉介有守者,论荐虽多,固未尝收拾而召之也。」端平二年,朝议收复三京,又上疏曰:「臣不忧出师之无功,而忧事力之不可继。有功而至于不可继,则其忧深矣。自古英君,必先治内而后治外。陛下视今日内治,其已举乎﹖其未举乎﹖」不听,师果败绩。进知枢密院事。后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封鲁国公。卒于家,年八十六,谥文惠。先生历练老成,识量宏远,居官无所不言。好荐士,多至显达。至于举钱时、吴如愚,又皆当时隐逸之贤者。所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正节李先生诚之

李诚之,字茂钦,东阳人。受学于东莱。释褐为饶州教授。历知蕲州。金人犯淮南,黄州不保,力战死之。先生尝谓真西山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吾辈八字箴也。」至是果不负所学。赠朝散大夫、秘阁修撰,封正节侯。

谢山《答诸生问思复堂集帖》曰:「西河谓宋儒讲学者,无一死节。夫宋儒死节多矣!蕲州死事,李诚之最,在理、度二朝忠臣之先,东莱之高弟也。欧阳巽斋为朱门世嫡,其弟子为文山,徐径畈为陆氏世嫡,其弟子为山,二公为宋之大忠,其生平未尝有语录行世,故莫知其为朱、陆之私淑者。文山尤不羁,留情声色,而孰知其远有源流也。是岂空疏之徒所得语此。况朱子后人有浚,南轩后人有唐,而赵良淳者,双峰之高弟也,许月卿者,鹤山之高弟也,其余如唐震、吕大圭之徒,不胜屈指,而曰无一死节,是梦中呓语也,潭州之陷,岳麓三舍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尤多,史臣不能博访,附之《李芾传》后,今乃反见谤蔑于妄人,可为轩渠。」

忠简王浑尺先生介

王介,字符石,金华人。从朱文公与吕成公游。绍熙元年,廷对,陈时弊,光宗嘉其直,擢居第三人。历国子录。上久不朝重华宫,先生上疏极谏。孝宗崩,又力请过宫执丧,言甚激切,人叹其忠。宁宗立,以忤韩侂冑,坐劾奉祠。久之,累迁国子祭酒。会旱,诏求直言,先生手疏论时政,又言:「汉法,天地降灾,策免丞相,乞命史弥远终丧。」后以集英殿修撰知襄阳府、京西安抚使。以疾奉祠卒,谥忠简。子埜,从真西山游。

(梓材谨案:《姑苏志》载:「先生为郡人,徙起居舍人,出知嘉兴府,又尹临安,改知庆元府。卒年五十六。」又言:「先生初学于吕东莱,徙居金华,娶郑侨女。侨实汪玉山应辰。故其问学有源委。」盖本真西山所作墓志。西山又言:「先生子埜,裒其平生所为诗文、奏议,外制、《春秋臆说》,《通鉴解》,标为《浑尺集》。」盖先生尝自号浑尺居士,取后山诗「虽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意也。)

御史乔先生梦符

乔梦符,字世用,东阳人。尝从东莱学。淳熙二年进士,知歙县。有大逵当水冲,居民岁苦霖,先生为筑堤凿渠,人免水患,号乔公街。后除大理正,奉旨鞫郭倬狱于宿州,不畏权势,进监察御史。(参《金华先民传》。)

朝奉王定庵先生瀚

王瀚,字伯海,金华人,龟山弟子,师愈之子,而文宪公柏之父也。师吕成公,亦逮事朱文公。仕至朝奉郎,主管建昌军僊都观。(参《可言集考》。)

(梓材谨案:先生号定庵,金仁山题《鲁斋文集》目后云:「僊都公早从丽泽,又以通家子登沧洲之门。」《朱子别集》,《栖贤磨崖题名》有门人丁克,王翰、王翰盖即先生。翰、瀚古今字尔。)

县令王先生洽

王洽,字伯礼,金华人,待讲师愈之子。天资粹雅,操行洁修。尝知当涂县,真西山荐状言:「其为邑也,心乎爱人,用刑督赋,常有不得已之意,士民称诵,翕然一词」云。(参《真西山集》。)

(梓材谨案:《宋史》《道学》《王柏传》:「父瀚兄弟,皆及朱、吕之门。」是先生为东莱弟子之证。)

通判石先生范

石范,字宗卿,浦江人。从东莱游。以进士尉奉化,岁饥,贫民将为变,先生赈之,不诛一夫而定。迁知婺源县,有月椿钱二万,皆取之民,先生请蠲其十之二。俄权通判袁州,峒獠弄兵,袁当其冲,先生摄州事,练军旅,广储蓄,博访守御之策,峒獠不敢近。转通判泉州卒。(参《浦阳人物记》。)

侍郎朱先生质

朱质,字仲文,义乌人。受学于成公及唐说斋仲友。中绍熙进士第二人,累官至右正言、左司谏兼侍读,权吏部侍郎。着有《易说举要》。

知军叶南坡先生秀发

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师事东莱。以进士为庆元府教授。着《论语讲义》以训诸弟子,一时巨儒皆相器重,愿与之交,而杨慈湖简问难尤详,谓得所启发。后知高邮军。

(云濠谨案:宋景濂为先生传,言:「其师事吕东莱、唐说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弟子慕之,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又言:「其教授庆元时,与之交者,慈湖而外,则楼攻媿、史独善、楼迂斋、郑安晚、袁絜斋也。」又言:「学者尊之曰南坡先生。所著有《易说》、《周礼说》及《论语讲义》等书。」)

(梓材谨案:宋世叶秀发有二。其一仁和人,名时,字秀发,官龙图阁学士,谥文康。)

教授潘先生景宪

潘景宪,字叔度,金华人。九岁以童子贡京师。后入太学,益自刻厉,学官汪玉山、芮国器、王梅溪皆推重焉。隆兴元年进士,请为南岳祠官。秩满,力请太平教授。远次以归,始为浮屠说。既而学于东莱先生。与东莱同年而齿长,闻其论说行身探道之意,慨然感悟,遂弃所学学焉。父丧服除,不复仕,日游吕氏之门,诵诗读书,旁贯史氏,尤尽心于程《易》。朱晦翁子塾,其也。(参《朱子文集》。)

太学潘先生景愈

潘景愈,字叔昌,叔度之弟。尝为太学解魁。年三十余,甚有志趣。东莱称其有意务实。(参《东莱遗集》。)

潘先生景夔

潘先生景尹(合传。)

潘景夔、景尹,松阳人。其父朝散好谦,笃于教子,越数百里,遣从东莱游,且谋徙家于婺,以便其学。(同上。)

府判邹先生补之

邹补之,字公兖,开化人。受业朱、吕之门。淳熙初举进士,判江宁府。着有《春秋》《语》《孟注》、《兵书解》、《宋朝职略》等书。(参《浙江通志》。)

荐辟杜桥斋先生旟

杜旟,字伯高,金华人。登成公之门,同时陆务观、陈君举、叶正则、陈同甫咸称其文。淳熙、开禧间,两以制科荐。所著有桥斋集。(参《姓谱》。)

知州戚贞白先生如琥

戚如琥,字少白,金华人。从吕东莱游,笃于修齐之道。以进士授郴州教授,迁国子博士。出知台州,寻改袁州,政绩大着,甫受代而卒,门人私谥曰贞白先生。从兄如圭、如玉,皆从东莱游。(同上。)

(云濠谨案:《金华府志》载先生云:「其学务以修身齐家见诸实用,不为空言,东莱每叹异之。」)

县尉戚先生如圭

进士戚先生如玉(合传。)

戚如圭,金华人。以进士为嵊县尉。弟如玉,亦游太学。母周氏,晚时观书,辄能举大义。尝读《上蔡语录》,顾诸子曰:「既不为禄利,复不求人知,斯所谓问学者邪!」其期诸子如此。(参《东莱遗集》。)

(梓材谨案:黄文献志道一山长戚君墓言:「二先生连起进士干道、淳熙间。」)

推官夏先生明诚

夏明诚,字敬仲,金华人。其学本自吕东莱,而自负甚高。登庆元丙辰进士第三人,一为安庆推官,遂致仕。尝作《八咏楼赋序》,直斥沈休文为是楼之辱,吴礼部敬卿特称之。(百家《记》。)

朝请郑坦溪先生宗强

郑宗强,字南夫,金华人。游于东莱之门,讲贯理道,笃志根源。蔡久轩称其学业精深,履行纯笃。后以朝请大夫致仕。着有《坦溪集》行世。(参《金华府志》。)

教授汪先生淳

汪淳,金华人。受业东莱,励志于学。授吉州教授,讲学者咸归重焉。(参《浙江通志》。)

汪独善先生大度

汪约叟先生大章(合传。)

汪大度,字时法,金华人。受业于吕东莱。庆元初,大愚触权奸贬韶州,先生往送之。伴送者凌辱大愚,先生以义折之,直欲与之坐狱。从至贬所,久之乃还,经纪其家事甚至。晦翁致书深加叹敬。弟大章,号约叟,亦从东莱游。大愚之卒也,约叟距秋试纔四日,舍之就道,护丧以归。(参《金华先民传》。)

(梓材谨案:时法,号独善。吴礼部跋汪元思《固穷集》云:「大愚谪卢陵,独善裂裳裹足送之。后徙卒高安。其弟约叟,辍试往护其丧。兄弟遂以义闻。」士大夫王忠文公跋《大愚帖》,则谓「时法,人称为西山先生」。而《儒林宗派》又以西山属之其兄大亨,恐误。)

(梓材又案:东莱为汪灌庆衍墓志云:「男五:大任、大亨、大度、大明、大声。大度、大明久从予游。」据此则约叟大章之于独善盖从弟也。)

汪先生大亨

汪先生大明(合传。)

汪大亨,字时升,汪大明,字时晦,西山先生大度之兄也。皆成公门人。(参《王忠文集》。)

州守黄先生涣(父敦义。)

黄先生谦(合传。)

黄涣,字德亨,光泽人。父敦义,以《六经》教子,七子皆有成立。先生志笃学博,尝从吕东莱游。淳熙戊戌,南省第二人。后守岳州,罢厨传,蠲鱼税,毁淫祠。卒年八十。兄谦,字德柄,亦游朱、吕之门。(补。)

著作陈先生黼

陈黼,字斯士,东阳人。少从吕东莱游。永康林大中闻其贤,妻以女,先生未尝倚为重也。淳熙八年,登进士。不汲汲进取,以恬静自守。林欲召为枢密院,先生力辞。嘉定元年,大中卒,乃迁国子博士、著作郎。凡三十年,偃蹇宦途,而不改其乐。后丐祠归,贫无室庐,僦居永康以终。(参《东阳县志》。)

侍郎詹先生仪之

詹仪之,字体仁,遂安人也。张宣公守严州,东莱分教,先生俱从之游。又尝从朱文公问学。累官吏部侍郎,知静江府。已而以蜚语谪袁州。光宗登极,以其尝为宫寮,许自便。时闽中有詹元善者,亦朱氏弟子也,而以体仁为名。(补。)

附录

囗囗囗曰:「詹体仁,悫实肯讲学,不易得,但未免弱,盖胆薄而少决。今日善类多有此病,每力振之,以此思刚明之质,诚不易得。」

又曰:「旧在严陵,体仁颇惑佛学。今却不然,亦得伯恭之力。」

又曰:「岂第爱民,凡事可以商量,趋向甚正囗囗囗学。」(并补。)

县丞邢先生世材

邢世材,字邦用。其先自青州徙汴,绍兴间,始家会稽。先生既举进士,得官,尽弃故学,从长者游。深思力索,有所未达,愤悱见于辞色,退则汲汲求践其所闻。于东莱有连,从之讲学非一日。出为南康军司户参军,迁从政郎、金华县丞,未上,卒于家,年三十七。(参《东莱遗集》。)

主簿郭先生澄

郭澄,字伯清,东阳人。以父将仕郎良臣,绍兴末,军兴,入赀佐县官者赐爵,视任子补将仕郎,调南昌、黄岩主簿,皆不行。先生少时,将仕奇其敏悟,为筑西园舍,旁延名士讲授。乡之秀民愿请业者,悉聚而馆焉。先生既用力于学,益知师友之可亲。辞气悃颖,未尝不以善其身、迪其族、衣被其乡闾为主。退而验其语,随其力之所至,皆有以自见云。(同上。)

(梓材谨案:《说斋学案》《吴主簿传》云:「郭氏有西园、南湖、石涧三书院,招延吕成公、薛象先之徒教授子弟。」先生为西园学者,是亦吕、薛门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