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341

第341章 草庐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6)

许文正公遗书,于圣贤之道,五经之学,盖所志甚重远焉。其门人之得于文正者,犹未足以尽文正之心也。而后之随声附影者,谓修辞申义为玩物,谓辨疑答问为躐等,谓无猷为为涵养德性,谓深中厚貌为变化气质,外以聋瞽天下之耳目,内以蛊晦学者之心思,上负国家,下负天下,而谓文正之学,果出于此!(《送李扩序》。)

(云濠谨案:先生自题其囗曰《道园学古录》,盖其门人类而辑之,得应制囗十二卷,在朝囗二十四卷,归田囗三十六卷,方外囗八卷。又案:先生亦号邵庵,袁清容为作《邵庵记》,见《清容居士集》。)

参政贡玩斋先生师泰

贡归泰,字泰甫,宣城人,文靖公奎之子。肄业国子学为诸生。泰定四年,释褐,擢应奉翰林文字。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治行为诸郡第一,复入翰林。累除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改除户部尚书,分部闽中。召为秘书卿,行至浙之海宁,得疾而卒。先生性倜傥,状貌伟然,既以文字知名,而于政事尤长,所至绩效辄暴者。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誉翕然,咸归之。有诗文若干卷行于世。(参史传。)

(云濠谨案:先生号玩斋。《万姓统谱》载其官浙江参知政事,移家乌程。《四库书目》著录《玩斋集》十卷、《拾遗》一卷,《提要》称其本以政事传,而少承其父家学,又从草庐受业,与虞、揭诸公游,故文章亦具有源本云。)

学士鲍西溪先生恂

鲍徇,字仲孚,崇德人。尝受《易》于草庐。洪武初,以明经召除文华殿大学士,辅导东宫,固辞归里。学者称为西溪先生。

都事蓝先生光

蓝光,字仲晦,江西人。受业于草庐之门。初为安南路主事。江西陷,先生入闽,转行省照磨,寻升检校,改都事。时八郡骚扰,陈参政方事兴役,先生一言不合,遂拂衣而去。全闽内附,先生深衣幅巾,隐居教授,越三十二年而卒。善诗文,考古制度尤加精密。

州同夏先生友兰

夏友兰,字幼安,乐安人。事母以孝谨闻。从草庐先生学。大德中,建鳌溪书院,捐田五百亩以赡学者,行省荐于朝。三觐仁宗于潜邸,赐书院额,授会昌州同知,辞。

袁楼山先生明善

袁明善,字诚夫,临川人。归事吴文正公。晚年教授于邵庵之门,自号楼山。所著有《征赋定考》,援引经传,言井田水利之法甚备,经世之书也,邵庵为之序。又有文集藏于家。

征君黄西斋极(附子宝。)

黄极,字建可,乐安人。师事草庐。元统中,南台荐其穷极义理之学,恪守贫素之风,廉介不阿,不求闻达,征之不起。所著有《西斋集》。子宝,字仲瑶,淹洽经史,与何淑、张洁、王翊称乐安四杰。明永乐间,遣使征之,亦不起。

李先生本(祖荣,父伯源,从父季渊。)

李先生栋(合传。)

李本,字伯宗,临川人。从学于草庐。祖荣,至元初,为行军令史。宜黄南坑盗起,调兵捕治,议画地以兵歼之,荣抗议不可。时内附未久,守吏率欲以威服众,军中又利其子女金帛,计皆出此,闻荣言变色,主兵怒,引弓射荣,荣曰:「杀我以活万命,可也。」兵官愧悟,纳矢箙中,曰:「今当何如﹖」荣曰:「盗乌合,不能持久;若良民,岂不知逃死。按兵勿动,以诚意谕之,盗可擒矣。」主兵者从之,获盗首四人,余散去,乡民遂安。孙澹轩表其墓。父伯源,为宁都学正。草庐殁,就学者皆依李氏,先生与从弟栋讲明濂、洛之学。所居有环翠亭、君子堂,虞邵庵皆为之记。栋父季渊,尝三割股疗母疾,辄愈,郡人以孝称之。

征君朱先生夏

朱夏,字符会。(云濠案:谢山底本《札记》云:「字好谦,见《姓谱》。」)金溪人。自游草庐先生门,杜门究心经史,草庐称其为文不及于古不止。济南张起岩在江南行台,辟宪司掾;京兆贺某在相位,欲荐入史馆,皆未就。至正中,乡寇起,竟罹其祸。所著有《鸣阳集》。

教授黎先生仲基

黎仲基,名载,以字行,临川人。家三世治丧不用僧道。先生性端重,尝谒草庐于郡学,草庐喜曰:「期年所接,无如君者。」郡以明经博学荐,湖广左丞章伯颜征为太平路儒学教授。蕲黄盗起,常以奇策佐伯颜取胜江上。归筑室瓜园。洪武初,再荐不起,卒。有《瓜园集》十卷、《语录》八卷。

国博王先生彰

王彰,字伯远,(云濠案:《江西林志》作黄伯远。)金溪人。少从草庐先生学,登进士,除国子博士。元亡,归隐故山。王英尝作《六贤咏》,谓葛元、刘杰、朱夏、陈介、黄冔及先生也。

王西斋先生梁

王梁,乐安人,字纯子。师事草庐。尝筑汪陂,溉田千顷,邑长燮理、溥化,郡守杨友直,皆加礼敬。有《西斋囗》藏于家。

杨玉华先生准

杨准,字公平,泰和人。履行修洁,尝从学于吴文正公,文章高古,甚为虞集、揭傒斯所推许,危素尤敬服之。号玉华居士。

李先生心原

李心原,吉水人。师事草庐,通《五经》,确守朱子之学,尤善推演其说。

通判皮先生溍

皮溍,字昭德,清江人。尝从草庐先生游,得其领要。以父南雄总管荫补邵阳丞,廉洁有惠政。秩满归家,三召始起,为平江路通判,流通泉货,公私便之。

举解先生观

解观,吉水人。天历乡举,预修《宋史》。有《四书大义》行于世。

(梓材谨案:《春雨堂集》载先生初名子尚,字观我,入试名观,吴文正公更字之曰伯中。称其着《宋书》一千、天文星历一卷、地理若干卷、衍八陈图注《武经刑书考》一卷。又称其作《万分历》,推步如神。又作《儒家博要》、《周易义疑通释》。)

(又案:先生深于《易》。《经义考》述草庐《易纂言》有观生跋,言其着是书几四十年,壬戌秋书成,明年春观生请锓诸梓。又言:「写未及半,适特旨遣使召入翰林,观生随侍至郡城,集同志分帙毕写。」观生恐亦先生之名也。)

教谕黄先生盅

黄盅,字子中,万载人。受学临川吴草庐,草庐奇其笃志,以子妻之。至正丁卯,举于乡,授龙泉县学教谕。尝题其读书堂曰「大本」。有虞道园记。

隐君潘待清先生音

潘音,字声甫,新昌人。生甫十岁而宋亡,见长老谈崖山事,即潸然涕下。及长,读《夷齐传》,击节愤叹。从吴草庐学,草庐以荐召欲行,先生劝止之,不从,遂归。筑室南洲山中,自名其轩曰《待清隐居》。

编修赵先生宏毅(附子恭。)

赵宏毅,字仁卿,晋州人。好学,尝从吴草庐游。为国史编修官。元运已终,明兵入城,先生叹曰:「我今但有一死以报国耳。」乃与妻解氏皆自缢。其子恭为中书管句,亦与妻诀曰:「吾父母已死,尚敢爱生乎!」遂公服向阙拜而缢死。

王先生祁

王祁,城人。早受学于临川吴草庐先生。既有得,仍东归教授乡里,士多赖以成就。

李先生扩

李扩,归德人。受业于草庐。又从道园为文。(补。)

陈先生伯柔

陈伯柔,崇仁人。吴文正公、虞文靖公之讲学也,先生以里中子受业其门,为经则推本于文正,修辞则取法于文靖。其游江东也,文靖尝赠之文,其言以谓伯柔有志于圣贤之学,而二程子之学初无同异,且极其归于天德王道之论,盖其望于先生者甚至也。(参《王忠文集》。)

编修黄先生冔

黄冔,字殷士,金溪人。博学明经,善属文,尤长于诗。用左丞相太平奏,授淮南行省照磨,未行,除国子助教,迁太常博士,转国子博士,升监丞,擢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八年,京城既破,先生叹曰:「我以儒致身,累蒙国恩,为冑子师,代言禁林。今纵无我戮,何面目见天下士乎!」遂赴井而死,年六十一。有诗文传于世。(参史传。)

承旨危云林先生素(别见《静明宝峰学案》。)

文忠包先生希鲁

包希鲁,字鲁伯,进贤人。从学草庐。其教人先德行,后文艺。(云濠案:先生着有《点四书凡例》。)及卒,门人私谥之曰文忠。(补。)

熊万初先生本(父绍。)

熊本,字万卿,一字万初,临川人。父绍,进士。先生幼颖悟,经史一览辄成诵,父子自为师友。年十八,即下帷讲授,郡之俊乂多从之,一时名士如孙澹轩辙、熊天佣朋来、龙麟洲仁夫、揭文安傒斯皆交相推誉,或折辈行为忘年交。吴文正公倡道于崇仁山中,先生负笈徒步往从,摘经中所疑七十二条,反复诘难,文正一一答之,中其肯綮,先生为之喜而不寐。闲论《古文尚书》,亹亹数千言,援据精切,文正器之。宋季,刘须溪以文辞名一代,人争慕效,先生独疑其怪僻,因究极原委,质于虞文靖公,文靖亦器之。先生自此以讲学摛文为务。至正癸巳卒,年六十六。着有《读书记》二十五卷、《经问》四十卷、《读史衍义》若干卷、《旧雨集》五十卷,外有《朝野诗集》五百余卷、《吴山录》三十卷、《仁寿录》一百卷。《吴山》即记吴门问难所得者。《仁寿》则手录文靖之文也。(参《宋文宪集》。)

酒务丁先生俨

丁俨,字主敬,新建人。游吴草庐之门,草庐礼之,为制主敬字说。范尝拊其背曰:「有美君子,如金如玉,吾不及也。」母病,侍汤药,不解带者两月。及丧,哀毁几绝。手编《金闺彝训》八卷,及着《小溪集》四卷、《寓兴》十卷。授龙兴酒务大使,值兵变未任,卒于家。(参《南昌府志》。)

州判许先生晋孙

许晋孙,字伯昭,建昌人也。延佑二年进士。释褐后,从草庐游,每以及门晚为憾。累官茶陵州判官,有善政,详见黄晋卿所为墓铭。将卒之前一月,梦为诗云:「至道难闻岁年晚,圣贤不作后世乱。」旦语人曰:「吾诗辞意甚悲。」未几而病。(补。)

饶先生敬仲

饶敬仲,草庐弟子。(补。)

(梓材谨案:草庐为周氏墓志云:「饶宗鲁,临川士之好修者。」又言:「其子约,从予在京师,闻丧乃归。」盖即先生,而敬仲其字也。

教授郑先生真(别见《深宁学案》。)

道园讲友

待制杜清碧先生本

杜本,字伯原,清江人。博学,善属文。尝被召至京师,未几,归隐武夷山中。文宗在江南时,闻其名,及即位,以币征之,不起。至正三年,右丞相脱脱以隐士荐,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至杭州,称疾固辞,而致书于丞相曰:「以万事合为一理,以万民合为一心,以千载合为一日,以四海合为一家,则可言制礼作乐,而跻五帝三王之盛矣。」遂不行。先生湛静寡欲,无疾言遽色。与人交,尤笃于义,平居书册未尝释手。天文、地理、律历、度数,靡不通究,尤工于篆隶。所著有《诗经表义》、《六书通编》,学者称为清碧先生。至正十年卒,年七十有五。(参史传。)

(云濠谨案:虞道园为先生作《思学斋记》云:「予始识杜伯原甫于京师也,其博识多闻,心爱重之。间从之游,沛乎其应之无穷也。」又云:「未几,去隐武夷山中。其友詹景仁氏力资之,益得肆志于所愿学,而予不及从之矣。延佑庚申,予居忧,在临川,原甫使人来告曰:『我著书以求《皇极经书》之旨,子其来共讲焉。』且曰:『我以「思学」名斋居旧矣,子为我记之。』」是先生为道园讲可见友,亦其尝事邵子之学矣。又案:先生其先自京兆徙天台。)

王氏家学

王西斋先生梁(见上《草庐门人》。)

虞氏家学

学士虞邵庵先生集(见上《草庐门人》。)

虞氏门人

文靖孛朮鲁先生翀(别见《萧同诸儒学案》。)

文公欧阳圭斋先生玄(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贡氏家学

参政贡玩斋先生师泰(见上《草庐门人》。)

资中门人

隐君赵东山先生汸

赵汸,字子常,休宁人。常受业于九江黄楚望。先生究心《春秋》,楚望告以「穷经之要,在致思而已。然不尽悟传注之失,则亦不知所以为思也」。请问致思之道,楚望曰:「当以一事为例,礼,女有五不娶,其一为丧父长子。注曰:『无所受命』。近代说者曰:『盖丧父而无兄者也。』女之丧父无兄者多矣,何罪而见绝于人如此﹖其非先王之意矣!姑以此思之,或二三年,或七八年,傥得其说,则知先儒说经,其已通者,未必皆当,其未通者,未尝不可致思也。」先生退而思之,女之丧父无兄者,诚不当与逆乱刑疾之子同弃于世。久之,乃得其说曰:『此盖宋桓夫人、许穆夫人之类耳,故曰无所受命,注犹未失也。若丧父而无兄,则期功之亲皆得主之矣。』尝以质于楚望,楚望曰:「子能如是求之,甚善。然六经疑义,若此者众矣,当务完善而慎思之,毋轻发也。」遂授以《春秋》之要曰:「楚杀其大夫得臣,此书法也,当求之于二百四十二年之内。夫人姜氏如齐师,此书法也,当求之于二百四十二年之外。」先生思之经岁,不得其说。楚望为易置其说曰:「楚杀其大夫得臣,此书法也,当求之二百四十二年之外。夫人姜氏如齐师,此书法也,当求之二百四十二年之内。」先生盖自是始达《春秋》笔削之权。(云濠案:过氏庭训《分省人物考》言:「先生受学于黄楚望,复以书谒临川虞集,求草庐吴澄道学渊源。」)晚年,屏东山,著述垂老不倦,学者称为东山先生。所著有《春秋集传》、《属辞》各十五卷,《左氏补注》十卷,《师说》三卷。其门人倪尚谊续成《春秋集传》。(从黄氏补本录入。)

春秋集传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