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350

第350章 元佑党案(附《绍兴学禁》)(1)

元佑党案(全祖望补本)

元佑党案表

曾任宰相者七曾任执政者十曾任待制以上余官三十九又侍从官二人:

人:六人,内除郑者三十五人,人:岑象求上

司马光(别为雍、李清臣:内除杨畏:秦观(别见《官均(别见《范吕

《涑水学案》梁焘(别见《苏轼(别见苏氏蜀学略》诸儒学案》。)

。)泰山学案》。)《苏氏蜀学。)又余官四人:

文彦博(别见王岩臾(别见略》。)汤馘孙谔

《泰山学案》《范吕诸儒学范祖禹(别杜纯(别见《范柔中

。)案》。)为《华阳学范吕诸儒学案邓考甫

吕公着(别为王存案》。)》。)江公望

《范吕诸儒学傅尧俞(别见王钦臣司马康(别见

案》。)《涑水学案》姚《涑水学案》又曾任执政一人

吕大防(别为。)顾临(别见。)蒋之奇(别见《

《范吕诸儒学赵瞻(别见《《安定学案宋保国(别见庐陵学案》。)

案》。)涑水学案》。》。)《荆公新学略

刘垫(别见《)赵君锡(别》。)又曾任待制以上

泰山学案》。)韩维(别见《见《高平学吴安诗一人:

范纯仁范吕诸儒学案案》。)

张耒(别见《龚原(别见《荆

韩忠彦(并见》。)马默(别见苏氏蜀学略》公新学略》。)

《高平学案》孙巩(别见《泰山学案。)

。)《涑水学案》》。)欧阳棐(别见又余官九人:

。)孔武仲(别《庐陵学案》邓忠臣

范百禄(别见见《濂溪学。)马涓(别见《范

《范吕诸儒学案》。)吕希哲(别为吕诸儒学案》。)

案》。)王汾《荥阳学案》尹材(别见《涑水

胡宗愈(别见孔文仲(别。)学案》。)

《庐陵学案》见《濂溪学刘唐老李深(别见《范吕

。)案》。)晁补之(别见诸儒学案》。)

苏辙(别见《朱光庭(别《苏氏蜀学略李之仪

苏氏蜀学略》见《刘李诸》。)范正平(并见《高

。)儒学案》。)黄庭坚(别见平学案》。)

刘奉世(别见吴安持《范吕诸儒学苏囗(别见《范吕

《庐陵学案》钱勰案》。)诸儒学案》。)

。)李玄纯(别黄隐(别见周锷(别见《士刘

范纯礼(别见见《苏氏蜀《涑水学案》诸儒学案》。)

《高平学案》学略》。)。)李昭(别见《安

。)孙觉(别见毕仲游定学案》。)

陆佃(别见《《安定学案(附弟仲愈。

荆公新学略》》。)常安民(别见又不在碑目三人:

。)鲜于侁《范吕诸儒学晁说之(别为《景

安焘(别见《赵彦若案》。)迂学案》。)

安定学案》。

赵孙平仲(别李勉(附见《范吕

孙升见《濂溪学诸儒学案》。)

李周(别见案》。)家愿(别见《苏氏

《涑水学案王巩(别见蜀学略》。)

》。)《苏氏蜀学

刘安世(别略》。)

为《元城学张保源

案》。)汪衍

韩川余爽

贾易郑侠(别见

吕希纯(别见《荆公新学

《范吕诸儒学略》。)

案》。)常立

曾肇(别见《程颐(别为

庐陵学案》。《伊川学案

)》。)

王觌唐义问

范纯粹(别见

余卞

《高平学案》李格非(别见

。)《苏氏蜀学

吕陶(别见《略》。)

苏氏蜀学略》商倚

。)张庭坚(别

王古见《范吕诸

陈次升儒学案》。

丰稷(别见《)

范吕诸儒学案》李祉

。)陈祜

谢文瓘任伯雨(别

邹浩(别为《见《苏氏蜀

陈邹诸儒学案学略》。)

》。)陈郛

张舜民(别见朱光裔

《范吕诸儒学苏嘉

案》。)陈瓘(别为

《陈邹诸儒

学案》。)

龚夬

吕希绩(

并见《范

吕诸儒学

案》。)

欧阳中立(

别见《涑水

学案》。)

吴俦

元佑党案序录

祖望谨案:元佑之学,二蔡、二惇禁之,中兴而丰国赵公弛之。和议起,秦桧又禁之,绍兴之末又弛之。郑丙、陈贾忌晦翁,又启之,而一变为庆元之锢籍矣。此两宋治乱存亡之所关。嘉定而后,阳崇之而阴摧之,而儒术亦渐衰矣。其事迹已散见诸公传,又放大事表之意,述《元佑》、《庆元党案》,以至晚宋如周密之徒,凡诋詈诸儒者皆附之。(梓材案:《元佑》、《庆元党案》为谢山所特立,其囗无存,今照《序录》完葺,俾览者可考两宋道学之兴废所由。是卷先谱元佑党籍,以绍兴攻专门之学者附之。)

元丰八年乙丑元佑元年丙寅元佑二年丁卯三月,神宗崩,哲宗即位,宣仁太后临朝。宣仁太后临朝。

宣仁太后、高氏同听政。二月,修《神宗实录》。潞公、申公并相。

五月,时相王珪卒,蔡确、伊川至京师,授宣德郎、秘诏苏辙、刘攽编次神宗御制韩缜相。起司马温公光知陈书省校书郎。

州。台谏孙觉、刘挚、王岩叟、二月,伊川差权同管句西京以宗正丞召程明道颢,未行朱光庭上官均交论蔡确、章国子监,伊川乞归田里。

而卒。惇罪。闰月,蔡确罢。温公四月,诏潞公十日一议事都七月,以吕申公公着为尚书相。堂。

左丞。三月,章惇罢。以范纯仁同八月,孔文仲劾伊川。

温公、申公、韩康公绛等荐知枢密院事。命韩维、吕大程伊川颐。防、孙永、范纯仁详定役法十一月,除伊川汝州团练推。

官、西京国子监教授。诏伊川为通直郎,充崇政殿十二月,开经筵。说书。

四月,韩缜罢。

申公相。

温公请起文潞公彦博平章军

国重事。是月,故相王荆公

安石卒。

伊川受经筵之命。

六月庚辰,以吕惠卿恶首罪

魁,窜之。

命伊川兼修国子监太学条制

。八月,差判登闻鼓院。

九月,温公卒。

是年,调杨龟山。时徐州司

法以忧去。

元佑三年戊辰元佑四年己巳元佑五年庚午

宣仁太后临朝。宣仁太后临朝。宣仁太后临朝。

二月,伊川父乞致仕,章五潞公、申公、汲公、许公并潞公、汲公并相。

上不得命。相。伊川以父丧去官。

四月,申公恳乞辞位。孔文二月,申公卒。二月,潞公致仕。

仲卒。三月,赵枢密瞻卒。四月,诏讲读官御经筵。

吕汲公大防、范许公纯仁并四月,孙枢密固卒。自温公卒后,王安石之徒多

相。五月,蔡确安置新州。为飞语,以摇动在位。汲公

转孙固、刘挚门下中书侍郎六月,许公出知颍昌府。、许公畏之,欲参用其党,

,王存、胡宗愈左右丞,赵是年,李端伯吁卒。以平旧怨,谓之调停。

瞻签书枢密院事。时元佑之十一月,傅侍郎尧俞卒。

治比隆嘉佑。无何,党议复

兴,宗愈《进君子无党论》

十二月,颁《元佑敕令式》。

范蜀公镇卒。

元佑六年辛未元佑七年壬申元佑八年癸酉

宣仁太后临朝。宣仁太后临朝。宣仁太后临朝。

二月,刘忠肃挚相。三月,除伊川直秘阁、权判正月,范祖禹上《仁皇训典

三月,汲公上《神宗实录》。西京国子监。》。

十一月,忠肃罢。六月,苏子容颂相。蔡确死于新州。

行元佑《观天历》。七月,诏修《神宗史》。三月,苏颂罢。

是年,赐进士马涓第一。六月,中书省上《元佑在京

通用条贯》。

七月,许公复相。

九月,宣仁太后崩。

十月,哲宗始亲政事。

十一月,杨畏疏言神宗立法

更制以垂万世,乞赐讲求用

成继述之道。

十二月,除章惇资政殿学士

、吕惠卿中大夫、王中正遥

郡团练使。

绍圣元年甲戌绍圣二年乙亥绍圣三年丙子

二月,以李清臣为中书侍郎章惇****。章惇****。

,邓润甫为尚书右丞。正月,诏国史院增补先帝御二月,罢富郑公弼配享。

三月,来之邵疏罢汲公。集。

试进士,李清臣发策有诛元十一月,贬故相许公。

佑诸臣议,尹和靖焞不对而出,自是绍述之论大兴。

范淳夫乞复,召伊川还经筵。

四月,章惇相,以曾布为翰林学士,张商英为右正言。

布请改元,以顺天意,明绍述。

许公求罢,以蔡卞为国史修撰。

是月,章惇以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庭,追复蔡确原官,重修《神宗实录》。

五月,从张商英言,编类元佑群臣章疏及更改事条。

邓润甫死。

七月,夺温公、申公赠谥。

王岩叟赠官。贬吕汲公、刘忠肃、苏辙、梁焘等。

十二月,安置范祖禹、赵彦若、黄庭坚与汲公等。

绍圣四年丁丑元符元年戊寅元符二年己卯

章惇****。章惇****。章惇****。

哲宗心恶元佑宰执。三月,同文馆狱起,蔡京与二月,命追贬温公、申公、安惇同讯,极意罗织远锢,王岩叟、赵瞻、傅尧俞、韩宰执刘挚、梁焘子孙重徙。

维、孙固、范百禄、胡宗愈谏官范祖禹、刘安世杀内侍,安置汲公、许公、刘挚、陈衍停,王岩叟,朱光庭诸苏辙、梁焘于循、雷、化、子不叙。

永、新五州。又安置刘奉世遣吕升卿、董必尽杀元佑流柳州。韩维再谪均州。安置人。

王觌、韩川、孙升、吕陶、四月,梁况之焘卒于化州。

范纯礼、赵君锡、马默、顾七月,复窜郑侠,除秦观名临、范纯粹、孔武仲、王钦臣,编管雷州。重得罪者八百、吕希哲、希纯、希绩、姚三十家。

、吴安诗、秦观十七人通范淳夫祖禹卒于化州。、隋、峡、衡、蔡、亳、单十一月,除元佑余党及特旨、饶、均、池、信、和、金行遣者并与量移。

、光、衢、连、横等州居住。王汾、孔平仲落职。张耒、晁补之、贾易并监当官。

朱光庭、孙觉、赵、李之纯、杜纯、李周、孔文仲并追贬。

降潞公太子少保。

伊川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放归田里。

闺月,张君说坐上书诋讪先朝处死。

徙苏轼昌化军,范祖禹、刘安世高、宾二州。

三月,命蹇序辰编类司马温公等事状及臣僚章疏,人为一帙,凡一百四十三帙来上,缙绅由是无得脱祸者。

四月,复追贬温公朱、申公昌化、王岐公万安,皆司户参军。

汲公卒于虔州。

五月,潞公卒。

十一月,伊川送涪州编管。

十二月,刘忠肃卒于新州。

元符三年庚辰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崇宁元年壬午

正月,哲宗崩,徽宗即位。正月,许公卒。赵挺之建议三月,仪公罢。

二月,进章惇特进,封申国绍述,复攻元佑旧臣,罢范五月,温公以下四十四人复

公。纯礼、丰稷、任伯雨、陈瓘行追降。

以韩仪公忠彦为门下侍郎,、江公望、傅揖出、吕希纯伊川追所复官,依旧致仕。

黄履为尚书右丞,叙复党人、晁补之。令三省籍记贬降人四十四人

,范许公以下,刘奉世、吕二月,章惇贬雷州司户参军姓名,更不得与在京差遣。

希纯、王觌、吴安诗、韩川五月,苏子容卒。敕榜朝堂并籍元佑、元符党

、唐义问并分司邓、光、唐十一月,复召蔡京为

翰林学人新旧合五十余人。

、和、澧、随、安州,吕希士承旨。闰六月,曾布出知润州。

哲、希绩、吕陶、陈佑并宫十二月,诏复邢恕、吕嘉问七月,蔡京相,禁元佑法,

观,苏轼、苏辙、刘安世、、路昌衡、安惇、蹇序辰宫创讲议司,京自领之。

秦观、程颐移廉、衡、英、观。九月,诏中书籍元符三年臣

峡等州,王古、杨畏、王钦僚章疏姓名,分正邪,各为

臣、范纯礼、纯粹、晁补之三等,中书奏:正上锺世美

和、润、襄、兖、亳、信等等六人,正中耿毅等十三人

州、张耒河中府,刘唐老武,正下许奉世等三十二人,

胜军,邹浩、黄隐、黄庭坚邪上尤甚范柔中等三十九人

、贾易、王回并与监当差,,邪上梁宽等四十一人,邪

郑侠任便居住。中赵越等一百五十人,邪下

四月,伊川复宣德郎,任便王巩等三百十二人。立党人

居住。碑于端礼门:文臣任宰执文

仪公相,许公等十九人再叙潞公等二十四人,任待制以

。上苏文忠等三十五人,余官

曾布相。秦观以下四十八人,内臣张

五月,上从仪公言,元佑臣士良等八人,武臣王献可等

僚,生者蒙恩,宜甄死者,四人,皆御书深刻其罪状,

诏复文潞公、王岐公、司列为奸党。十月,追贬李清

马温公、吕申公、汲公、臣、黄履、窜曾肇以下十七

刘忠肃、韩维、梁焘、孙人于远州,贬韩仪公忠彦、

固、傅尧俞、赵瞻、郑雍梁焘、曾布、范纯礼。

王岩叟、范祖禹、赵彦若、钱勰、顾临、赵君锡、李之纯、吕大忠、鲜于侁、孔文仲、武仲、姚、盛陶、赵、孙觉、杜纯、朱光庭、李周、张茂则、高士英、孙升凡生前官爵、致仕、遗表、恩泽皆追还之。贬刑恕均州。安惇、蹇序辰除名放归。

十二月,复伊川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方提举宙请还先年所夺伊川田土,未行。

崇宁二年癸未崇宁三年甲申

崇宁四年乙酉

蔡京****。蔡京****。蔡京****。

正月,窜任伯雨等九人。六月丁巳,诏元符奸党通为正月,蔡卞出知河南府。

四月,范致明论伊川入山着元佑奸党,凡三百有九人,三月,赵挺之相。

书,觉察三十日,伊川追毁上亲书刻石于文德殿之东壁五月,除党人父兄子弟之禁

出身以来文字,除名。。又命蔡京书而颁之天下。。

八月,颁党人姓名,下监司八月,蔡京上《神宗史》。六月,挺之罢。

长吏厅刻石,凡九十有七。十二月,安惇死。九月,还流人贬谪者,以次

十一月,言者论伊川聚徒传徙近地。

授,乞禁绝,依之。十一月,章惇死。

是年,有元佑学术政事之禁凡二十有四年,至金人围京师乃罢。

崇宁五年丙戌大观元年丁亥大观二年戊子

正月,以星变,毁元佑党人正月,蔡京复相。三月,依详赦文,看详到孙

碑,刘忠肃挚以下二百有七五月,诏自今凡总一路及监固等四十五人,诏除孙固、

人叙复有差。司之任,勿以元佑学术及异安焘、贾易外,余并出籍。

伊川复承务郎,依旧致仕。议人充选。又看

二月,蔡京罢。七月,伊川卒。详到叶祖洽等六人,诏并出

三月,诏党人许到畿县。伊八月,曾布死。籍。

川于余官为第二等二十三人六月,复依赦,看详到韩维,

寻以通直郎致仕。等九十五人,诏并出籍。

政和元年辛卯

十一月,以上书邪等及曾经

入籍人,并不许试学官。

大观三年己丑大观四年庚寅政和元年辛卯

六月,蔡京罢。三月,诏上书邪下等人,可十一月,以上书邪等及曾经

七月,诏谪籍人,除元佑奸依无过人例,今后改官升任入籍人,并不许试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