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356

第356章 庆元党案(附晚宋诋詈诸儒者)(3)

杨宏中,字允甫,福州人。弱冠补国子生。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执丧。时赵忠定知枢密院,奏请太皇太后迎立宁宗于嘉邸,以成丧礼,朝野晏然。遂命忠定为右丞相,登进耆德及一时知名之士,有意庆历、元佑之治。韩侂冑窃弄国柄,引将作监李沐为右正言,首论罢忠定,中丞何澹、御史胡纮章继上,窜忠定永州。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连疏救争,俱被斥。先生曰:「师儒能辩大臣之冤,而诸生不能留师儒之去,于谊安乎﹖」众莫应,独林仲麟、徐范、张、蒋傅、周端朝五人愿预其议。遂上疏曰:「自古国家祸乱之由,初非一道,惟小人中伤君子,其祸尤惨。君子登庸,杜绝邪枉,要其处心,实在于爱君忧国。小人得志,仇视正人,必欲空其朋类,然后可以肆行而无忌。于是人主孤立,而社稷危矣。党锢敝汉,朋党乱唐,大率由此。元佑以来,邪正交攻,卒成靖康之变,臣子所不忍言,而陛下所不忍闻也。臣窃见近者谏臣李沐论前宰相赵汝愚数谈梦兆,擅权植党,将不利于陛下。以此加诬,实不其然。汝愚乞去,中外咨愤,而言者以为父老欢呼,蒙蔽天听,一至于此。章颖力辩其非,首遭斥逐,闻者已骇,既而祭酒李祥、博士杨简相继抗论,毅然求去,告假几月,善类皇皇。一旦有外补之命,言者恶其扶植正论,极力抵排,同日报罢,六馆之士,为之愤惋涕泣。今李沐自知邪正之不两立,而公议之不直己也,乃欲尽去正人,以便其私,于是托朋党以罔陛下之听。臣谓二人之去若未足惜,殆恐君子小人消长之机于此一判,则靖康已然之监,岂堪复见于今日邪﹖陛下厉精图政,方将正三纲以维人心,釆群议以定国是,遽听奸,疑善类,此臣等之所未谕也。臣愿陛下鉴汉、唐之祸,惩靖康之变,精加宸虑,特奋睿断。念汝愚之忠勤,察祥、简之非党,灼李沐之邪,明示好恶,旌别淑慝,窜李沐以谢天下,还祥、简以收士心,臣虽身膏鼎镬,实所不辞。」书奏不报,则缴副封于台谏、侍从。侂冑大怒,坐以不合上书之罪,六人皆编置,以先生为首,将窜之岭南。中书舍人邓驲上书救之,不听。右丞相余端礼拜于榻前至数十,丐免远徙。上恻然许之,乃送太平州编管。天下号为「六君子」。明年,移福州听读。嘉泰三年,宁宗幸学,特旨放还。开禧元年,登进士第,教授南剑州。侂冑诛,先以言得罪者悉加褒录。嘉定元年,特迁先生一秩,亦不拜。累改宣教郎,通判潭州。以亲老请祠,差知武冈军,未受卒,年五十三。(参史传。)

忠文周先生端朝(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县令张先生

张,字用叟,侯官人。官终泰和令。尝同杨宏中上书。(参《福建通志》。)

(梓材谨案:先生之名,《福建通志》作「道」,道与,古今字尔。《宋史忠义传》称先生以父任补官,有二子,与周端朝同登进士第。)

太学林先生仲麟

林仲麟,字景仲,宁德人。倜傥有大志。淳熙五年,试太学第一。庆元中,与杨宏中等六人上疏救赵忠定,韩侂冑怒,送毘陵编管。先生毅然不少诎。时有庆元「六君子」之称。(参《姓谱》。)

太学蒋先生传

蒋传,字象夫,信州人。先生久居太学,忠鲠有闻。叩阍之事,皆其属囗云。(参《宋元通鉴》。)

朝奉徐先生范

徐范,字彝父,侯官人。少孤,刻苦授徒以养母。与兄同举于乡,入太学,未尝以疾言遽色先人。赵丞相去位,祭酒李祥、博士杨简论救之,俱被斥逐。同舍生议叩阍上书,书已具,有闽士亦署名,忽夜传韩侂冑将寘言者重辟,闽士怖,请削名,其友亦劝止之。先生曰:「业已书名矣,尚何变﹖」书奏,侂冑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先生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登嘉定元年进士第。授清江县尉。历知邵武军,迁国子监丞,徙太常丞,权都官郎官,改秘书丞、著作郎、起居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以朝奉大夫致仕。卒,赠朝请大夫、集英殿修撰。(参史传。)

文节蔡西山先生元定(别为《西山蔡氏学案》。)

监岳吕先生祖泰(别见《东莱学案》。)

附攻庆元伪学者

韩侂冑(字节夫,安阳人。平章军国事。力攻伪学。)

京镗(字仲远,洪州人。右丞相。实发伪学之名。)

何澹(字自然,处州人。枢密。与京镗主伪学之禁者六年。)

刘德秀(字仲洪,洪州人。谏义大夫。首论留忠宣引伪学之罪。)

胡纮(字囗囗,处州人。御史。论伪学猖獗,图为不轨。)

李沐(字囗囗,湖州人。正言。论罢赵忠定,又劾留忠宣。)

刘三杰(字囗囗,婺州人。正言。论伪学党变为逆党。)

施康年(字囗囗,通州人。正言。乞严行约束伪徒送葬。)

姚愈(字次愈,平江人。大谏。论奸伪之徒盗名欺世。)

陈贾(字囗囗,舒州人。兵部侍郎。乞摈斥道学。)

杨大法(字符范,婺州人。侍御。)

张釜(字囗囗,镇江人。大谏。指刘文节《涪州学记》为谤讪。)

钱象祖(字囗囗,钱塘人。参政。)

叶翥(字囗囗,处州人。尚书。奏禁《语》、《孟》、《学》、《庸》等书。)

许及之(字深甫,温州人。枢密。)

张岩(字囗囗,扬州人。侍御。奏黄少师由植伪党。)

陈谠(字囗囗,兴化人。侍御。)

傅伯寿(字囗囗,泉州人。侍郎。)

汪义端(字子充,黟县人。勃孙。中书舍人。)

高文虎(字炳如,明州人。直院。草「伪徒改视听」诏。)

张伯垓(字囗囗,秀州人。察院。)

糜师旦(字周卿,平江人。吏部侍郎。)

赵善坚(字德固,宜春人。婺州签判。)

林釆(字囗囗,囗囗人。监察御史。)

沈继祖(字囗囗,兴国人。监察御史。以胡纮奏囗劾晦庵。)

丁逢(字囗囗,常州人。川秦都大。)

邵褒(字囗囗,秀州人。司直。请伪学不得除在内差遣。)

王沇(字囗囗,囗囗人。衡州守。乞着伪学籍。)

钱鍪(字囗囗,囗囗人。衡州守。)

余(字囗囗,漳州人。新州教授。上书乞斩晦庵。)

赵师召(字囗囗,囗囗人。迪功郎。)

张贵谟(字子智,处州人。)

黄抡(字囗囗,囗囗人,右正言。)

郑丙(字少融,福州人。淳熙间吏部尚书。言伪学不宜信用。)

林栗(字黄中,福州人。淳熙间兵部尚书。劾晦庵不供职。)

王淮(字季海,金华人。淳熙间右丞相。实始庆元伪学之禁。)

赵彦逾(字德老,明州人。资政殿大学士。)

谢山跋《赵彦逾传》曰:「深宁先生所著《四明七观》,甚称彦逾之清节。不意大儒立言,亦尚有阿私也。彦逾之为人,尚足道乎!案,彦逾晚与楼、林二参政并召,右司谏王居安言:『楼钥、林大中用,宗庙社稷之灵,天下苍生之福,彦逾岂可与之同日而语!彦逾始以赵汝愚不引入政府,遂启侂冑****之谋,汝愚斥死,彦逾之力居多,汝愚之罪人也。陛下乃使与二人同升,熏莸共器,非所以示趋向于天下也。』疏已具,有微闻者,除居安下迁起居郎兼崇政殿说书,时为谏官才十八日。居安直前奏曰:『陛下特迁臣柱下者,岂非欲使臣不得言邪﹖二史直前奏事,祖宗法也。」遂极论之。此足为彦逾定案矣。彦逾之子夫,实有清节,乃干蛊之子也。

宝庆元年乙酉宝庆二年丙戌宝庆三年丁亥

史弥远****。弥远****。弥远****。

八月,赐张横浦谥曰文忠。正月,赐陆复斋九龄谥文达正月,赠晦庵太师,追封信国

,沈定川焕谥端宪。公。

召布衣李微之心传赴阙。

绍定元年戊子绍定二年己丑绍定三年庚寅

弥远****。弥远****。弥远****。

九月,晦庵改封徽国公。五月,蔡九峰沈卒。

绍定四年辛卯绍定五年壬辰绍定六年癸巳

弥远****。弥远****。十月,郑忠定清之相。弥远

是年赐进士徐元杰第一。卒。

十一月,召陈和仲埙为枢密

院编修官。

端平元年甲午端平二年乙未端平三年丙申

忠定独相。正月,诏议胡

五月,召徐文清侨为太常少安定、孙泰山九月,崔与之相。

卿。、邵康节、欧阳永叔、周濂

九月,召真西山为翰林学士溪、司马温公、苏东坡、张

,魏鹤山直学士院。横渠、程明道、伊川等

十人从祀孔子庙庭。

三月,真西山参知政事。

五月,西山卒。

六月,乔文惠行简相。

八月,诏赵忠定配享宁宗庙

廷。

十二月,知沔州高稼死节。

嘉熙元年丁酉嘉熙二年戊戌嘉熙三年己亥

八月,诏赵忠定追封福王。正月,乔文惠平章军国重事

,李宗勉、史嵩之相。

十二月,崔清献与之卒。

以陈和仲为国子司业。

嘉熙四年庚子淳佑元年辛丑淳佑二年壬寅

闰月,李文清宗勉卒。史嵩之****。嵩之****。

正月,周、二程、张、朱列

于从祀,濂溪封汝南伯,明

道封河南伯,伊川封伊阳伯

,横渠封郿伯。

二月,乔文惠卒。

五月,赐进士得王厚斋应麟。

淳佑三年癸卯淳佑四年甲辰淳佑五年乙巳

嵩之****。嵩之****。四月,杜清献卒。

九月,嵩之去位。六月,徐侍郎元杰暴卒。

十二月,范文肃锺、杜清献十二月,游似相。

范相。

淳佑六年丙午淳佑七年丁未淳佑八年戊申

四月,郑忠定复相。忠定独相。

淳佑九年己酉淳佑十年庚戌淳佑十一年辛亥

正月,范文肃卒。是年,赐进士方逢辰第一。十一月,谢方叔、吴潜相。

闰二月,赵葵相。

淳佑十二年壬子宝佑元年癸丑宝佑二年甲寅

方叔独相。方叔独相。八月,董槐相。

宝佑三年乙卯宝佑四年丙辰宝佑五年丁巳

十月,程元凤相。元凤独相。

五月,赐进士文文山天祥第八月,嵩之死

一。

宝佑六年戊午开庆元年己未景定元年庚申

四月,丁大全相。十月,吴潜复相。四月,吴潜罢。

贾似道相。

景定二年辛酉景定三年壬戌景定四年癸亥

似道****。似道****。似道****。

正月,加封张南轩华阳伯,六月、吴潜夫潜暴卒于循州五月,婺州布衣何基、建宁

吕东莱开封伯,并从祀孔。布衣徐几并授迪功郎。

子庙庭。

景定五年甲子咸淳元年乙丑咸淳二年丙寅

似道****。似道****。似道****。

九月,窜建宁教授谢迭山枋得于兴国军。

十月,度宗即位。

咸淳三年丁卯咸淳四年戊辰咸淳五年己巳

似道****。似道****。似道****。

三月,程元凤复相。十二月,程元凤卒。三月,江万里、马廷鸾相。

八月,叶梦鼎相。

咸淳六年庚午咸淳七年辛未咸淳八年壬申

似道****。似道****。似道****。

正月,江万里罢。

咸淳九年癸酉咸淳十年甲戌德佑元年乙亥

似道****。似道****。二月,似道罢。

七月,瀛国公即位。四月,陈宜中、留梦炎相。

十一月,王爚相。五月,赐婺州处士何基谥

十二月,章鉴相。文定、王柏承事郎。

九月,似道拉杀于南剑州。

十一月,以谢迭山为江西招

谕使。

德佑二年丙子(正月,吴坚、文天祥相。李芾死节。赵良淳死节。)

附晚宋诋詈诸儒者

周密字公谨,吴兴人。义乌令。自号弁阳老人,又号四水潜夫。

(梓材谨案:周公谨先为齐人,后徙湖。其着《齐东野语》云:「伊洛之学行于世,至干道、淳熙间盛矣。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流徂源,论著讲解,卓然自为一家者,惟广汉张敬夫、东莱吕伯恭、新安朱元晦而已。此外有横浦张子韶、象山陆子静,亦皆以其学传授,而张尝参宗杲禅,陆又参杲之徒德光,故其学往往流于异端而不自知。至于永嘉诸公,则以词章议论驰骋,固已不可同日语也。」又云:「世又有一种浅陋之士,自视无堪以为进取之地,亦自附于道学之名,褒衣博带,危坐阔步,或钞节语录以资高谈,或闭眉含眼为默识,而叩击其所学,则于古今无所闻知,考验其所行,则于义利无所分别。此圣人之大罪人,吾道之大不幸,而遂使小人得以借口为伪学之目,而君子受玉石俱焚之祸者也。」由前之说,尚为平允之论。由后之说,不无有所诋詈。故其《癸辛杂识后集》谓饶双峰自诡为黄勉斋门人,《杂识别集》目王厚斋为形拘,言徐径畈沽激太过,且谓其无忌惮云。至其《浩然斋雅谈》有云:「宋之文治虽盛,然诸公率崇性理卑艺文。朱氏主程而抑苏,吕氏《文鉴》去取多朱意,故文字多遗落者,极可惜。」且引叶水心「洛学兴而文字坏」为至言,意欲伸文词以抑道学,与《野语》前说不自相矛盾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