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040

第40章 涑水学案(下)(6)

司马通国,忠洁之子也。忠洁使金,金授以尚书左丞,不屈,然犹纵其出入,而生先生,名通国,字武子,取苏武之意也。先生有大志,结北方之豪韩玉,欲举初。绍兴初,玉南归,授江淮督府计议官。玉兄璘尚在北,张忠献公因遣张虬侯泽密往大梁结之,并致意先生。次年,复遣使,行至亳州,逻者得之,先生同谋三百余口俱死。时金太子以都元帅守大梁,乘十六传而至,将以三月十六日受任。先生谋帅壮士劫之,既得,则举事,结约者三万余人,而先五日事已泄。忠献欲待入朝为请恤,会罢,不果。

涑水门人

忠定刘元城先生安世(别为《元城学案》。)

正献范华阳先生祖禹(别为《华阳学案》。)

詹事晁景迂先生说之(别为《景迂学案》。)

节孝欧阳先生中立

欧阳中立,袁州人。初试部郎,上书新法不便,以司马温公门下坐废,遂不复起。卒,弟子私谥节孝先生。(参《江西人物志言》。)

别驾樊先生资深

樊资深,字逢源,温文正公弟子也。皇佑制科入仕,累官潞州别驾。刚介博洽,居家力行任恤之惠。

签判田先生述古(别见《安定学案》。)

学官尹先生材

尹材,字处初,洛人,和靖之叔。尝游温公、康节之门。温公入相,先生以遗逸荐为学官。康节所谓「洛中三贤」之一也。(从黄氏补本录入。)

(云濠谨案:此传盖自《和靖学案》和靖传中节录为传,故于彼传删去「温公入相」以下二十余字。)

教授张先生云卿

张云卿,字伯纪,洛阳人也。学问该洽,于经书无不读。时洛中三处士,田述古明之、尹材处初与先生也。司马温公居洛,访士于康节,以三人对。已而田、尹皆得游温公之门,先生未见。康节以问温公,曰:「田、尹之贤,信如先生言。张君,则或传其旅殡父棺于和州而久不省,故未敢与见。」康节叹曰:「张君,孝子也。其父以谪官死和州,贫不能归,因寓其丧,奉母归洛。贫甚,府尹哀之,俾为国子监说书,得月俸七千以养。若为和州之行,当数月罢俸,则母饥矣,故不往也。」温公怅然曰:「光几误听!」于是先生得见温公。未几,先生母死,徒步至和迎父柩归葬焉。温公入相,田、尹以遗逸,先生以累举,特恩同除学官,世以康节能成人。文潞公之在洛也,经史注疏或有遗忘,必多从先生质之。

李先生陶

李陶,字唐父,蜀人,待制大临子。从司马公于洛,当时大老皆喜之。在钱塘,东坡送之诗云:「忠文文正二大老,苏李广平三舍人。喜见通家贤子弟,因言得邑少风尘。」其趣远矣!(参《氏族谱》。)

(梓材谨案:《泰山学案》、《冯信道传》称先生学于温公,最贤而通经,是先生固涑水高弟也。)

邢先生居实(别见《安定学案》。)

牛先生师德(别见《百源学案》。)

涑水私淑

忠肃陈了翁先生瓘(别为《陈邹诸儒学案》。)

监税唐先生广仁(别见《陈邹诸儒学案》。)

司业黄先生隐

黄隐,字从善,初名降,莆田人。第进士甲科。元丰中,侍御史。召对,神宗问以学术,时尊尚王氏,而先生以司马温公对,不称旨。元佑初,守国子司业,力排王氏新语,取《三经》板火之,为吕陶等所攻,出守泗州。历监司、郡守凡七任。坐尊司马氏学,入元佑党籍。靖康初,追赠直龙图阁。

(梓材谨案:谢山《鲒琦亭集》、《外编》有《记荆公三经新义》篇,言及先生焚书事,详见九十八卷《新学略》。)

道原家学

宣教刘漫翁先生羲仲

刘羲仲,字壮舆,筠州人,道原之子也。幼敏慧博洽,尝摘欧阳公《五代史》误,作《纠缪》。司马温公以其父有修《通鉴》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清介有父风,历巨野、德安簿。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至京师,绝不造谒一人,昌言曰:「吾但知天子有命,不知有荐我者。」竟弃官归庐山。自号漫浪翁。(参《江西人物志》。)

孙氏家学

学士孙先生朴

孙朴,字符忠,吕正献所荐馆职也。尝对荥阳公讥笑程正叔,公云:「正叔有多少好事,公都不说,只拣他疑似处非笑,何也﹖」元忠释然心服,不敢复议正叔。盖其服义亦少有也。

(梓材谨案:先生为温靖长子,由《荥阳学案》、《荥阳公说》移为之传。又案《厚德录》载其官学士,尝为吕居仁言元佑间事,与此略同。)

尹氏家学(涑水再传。)

肃公尹和靖先生焞(别为《和靖学案》。)

涑水续传

隐君陆道乡先生贺

陆贺,字道乡,金溪人。生有异禀,端重不伐。究心典籍,见于躬行。酌先儒冠昏丧祭之礼行之家,家道之整,着闻州里。六子,梭山、复斋、象山,其最著者也。(参《象山文集》。)

献靖朱韦斋先生松(别见《豫章学案》。)

文简李巽岩先生寿。

李焘,字仁甫,丹棱人,绍兴八年进士第,知双流县,以余暇力学。先生耻读王氏书,独博极载籍,披罗百氏,慨然以史自任。仿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例,断自建隆,迄于靖康,为编年一书,名曰《长编》,浩大未毕,仍效温公体为《百官公卿表》。史官以闻,诏给札来上。干道四年,上《续通鉴长编》自建隆至治平,凡一百八卷。历权礼部侍郎,请正太祖东向之位。驾幸太学,论两学释奠,从祀孔子当升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黜王安石父子;从祀武成王当黜李绩。众议不,止黜王雱而已。真拜侍郎,兼工部,出知常德、遂宁。《长编》全书成,上之,诏藏秘阁。先生自谓此书宁失之繁,无失之略,故一祖八宗之事凡九百七十八卷,卷第总目五卷。上谓其书无愧司马迁。进敷文阁待制、同修国史,荐尤袤、刘清之等十人为史官。淳熙十一年,乞致仕。病革,口占遗表云:「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愿陛下经远以艺祖为师,用人以昭陵为则。」辞气舒徐。乃卒,赠光禄大夫。先生性刚大,特立独行。早著书,秦桧当路;桧死,始闻于朝。既在从列,每正色以订国论。张宣公尝曰:「李仁甫如霜松雪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长编》一书,用力四十年,叶水心以为《春秋》以后,纔有此书。有《易学》五卷,《春秋学》十卷,《五经传授》、《尚书百篇图》、《大传杂说》、《七十二子名籍》各一卷,《文集》五十卷,《奏议》三十卷,《四朝史稿》五十卷,《通论》十卷,《南北攻守录》三十卷,《七十二候图》、《陶潜新传》并《诗谱》各三卷,《历代宰相年表》、《唐宰相谱》、《江左方镇年表》、《晋司马氏本支》、《齐梁本支》、《王谢世表》、《五代将帅年表》合为四十一卷。谥文简,累赠太师、温国公。(参史传。)

黄氏续传

侍郎黄先生黼

黄黼,字符章,余杭人,隐之曾孙。干道间进士,迁太常博士。轮对称旨,进秘书郎。寻除两浙转运副使。时毘陵民饥,取糟杂草根为食,郡县不以闻。先生取民食以进,乞捐僧牒缗钱济之,全活甚众。仕至权兵部侍郎。(参《姓谱》。)

道乡家学

从政陆先生九思

陆九思,字子强,梭山长兄也。预乡举,对从政郎。有《家问》,朱子为之序。梭山撰行状,略云:「《家问》所以训饬其子孙者,不以不得科举为病,而深以不识礼义为忧。其殷懃恳切,反复晓譬,说尽事理,无一毫勉强缘饰之意,而慈祥笃实之气蔼然。讽味数,不能释手」云。(参《象山年谱》。)

修职陆庸斋先生九

陆九,字子昭,梭山第三兄。少力学,文行俱优。预乡举,晚得官,终修职郎、监潭州南岳庙。先生率诸弟讲学,从游者多有闻。尝名其所居斋曰庸,学者因号庸斋先生。卒,年六十七。象山表其墓,称先生持论,根据经理,耻穿凿之习。壮年以吕氏次序《大学》章句,犹有未安,于是自为次序。着有《文集》。(参《象山文集》。)

(梓材谨案:先生率诸弟讲学,是三陆之学固皆导于先生也。)

隐君陆梭山先生九韶

文达陆复斋先生九龄(并为《梭山复斋学案》。)

文安陆象山先生九渊(别为《象山学案》。)

巽岩家学

文懿李雁湖先生壁

文肃李悦斋先生(并见《岳麓诸儒学案》。)

庸斋门人

通判刘淳叟尧夫(别见《槐堂诸儒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