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医学纲目
34970800000057

第57章

〔《千》〕治风痱不语手足不遂方。度病者,男左手,女右手,小指内歧间至指端为度,以置脐上,直望心下,以朱涂度上端毕。又作两度,续所涂上,合其下,开其上,取其本度横置开上,令三合,其状如 形,复以朱涂两端毕,三处同时起火灸之,各一百壮愈。

〔河〕凡觉中风,必先审六经之候,慎勿用大热药乌、附之类,故阳剂刚胜,积若燎原,为消狂疮肿之属,则天癸绝而荣涸矣。

〔罗〕云∶中风人初觉,不宜服脑、麝,恐引风入骨髓,如油入面,不能得出,如潮痰盛,不省人事烦热者,宜用下痰,神效。

〔洁〕云∶中风如小便不利,不可以药利之。既已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使荣卫枯竭,无以制火,烦热愈盛。当候热退汗室,小便自行也。

〔丹〕治中风方,续命、排风、越婢等,悉能除去,而《千金》多用麻黄,令人不得虑虚。以风邪不得汗,则不能泄也。然此治中风不汗者为宜。若自汗者,更用麻黄则津液转脱,反为大害。中风自汗,仲景虽处以桂枝汤,至于不住发搐口眼 动,遍身汗出者,岂胜对治。此时独活汤、续命煮散,能复荣卫,却风邪,不可缺也。(独活、续命散,方风螈条)〔《千》〕治中风,无密室者,不可疗。强人居室不密,尚中风邪,况服药之人乎。服汗剂,必根据此法。

〔丹〕寒则筋急,热则筋缓。缓因于弛长,缩因于短促。若受湿则弛,弛因于宽而长。然寒与湿,未尝不挟热,三者皆因于湿。然外湿,非内湿无以启之,不能成疾。致湿之由,酒面为多,鱼与肉继以成之。若甘滑、烧炙香辛硬物,皆致湿之因,戒之慎之。药中肯綮矣。若将理失宜,虽圣医,不治也。天产作阳,气浮发热,先哲格言。但是患痿之人,若不能淡薄食味,吾知其必不能安全也(丹溪断痱病为痿)。凡人初觉食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内必中风之候也。宜先服愈风汤、天麻丸各一两料,此治之先也。是以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中风人能食,盖甲己化土,脾盛故能多食。此脾愈盛,下克肾水,肾水亏则病增,宜广服药,不欲多食,病能自愈。中风多食,风木盛也。盛则克脾,脾受敌,求助于食。经曰∶实则梦与,虚则梦取。当泻肝木,治风安脾,脾安则食少,是其养矣。

肺脉微缓,为痿 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全文见治虚实法)。脾脉微缓,为风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无病。(同上。经云∶脉缓者多热,盖风痿即风痱之类)〔《素》〕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大奇论。王注云∶从谓男发左女发右也)〔《玄》〕中风不语者,为病在心脏。脉反沉者,治难见效。凡病脉不应病者危。

〔丹〕《脉诀》内言不治证见,则不可治。筋枯,不治。动则筋痛者,是谓筋枯。以其无血滋润筋骨也。

产后中风

〔丹〕产后中风,口眼 斜,必用大补气血,然后治痰。当以左右手脉,分其气血多少以治,切不可作中风治,用小续命汤及发表治风之药。

〔云〕治产后中风,半身手足不遂,言语謇涩,恍惚多忘,精神不定。

独活 当归 芍药 防风 川芎 玄参 天麻(各五钱) 桂心(三钱)上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觉效,更作一剂。又作丸,每服二十丸。如有热,加葛根五钱;有冷,加白术五钱;若有气症,加生姜一两半;若手足不遂,加牛膝一钱半,萆 三钱,黄 四钱;若腹痛,加当归、芍药七钱半;若不食,加人参五钱,玄参一两;若寒中三阴,所患必冷,小续命汤加姜煎;若暑中三阳,所患必热,小续命汤去附子,减桂心一半,加薄荷煎。

〔《保》〕血风汤 治产后诸风,痿挛无力。

秦艽 羌活 防风 白芷 川芎 芍药 当归 白术 茯苓 熟地(各等分)上为末。一半蜜丸,一半散。酒调下五七十丸妙。

〔《食》〕治产后风虚,五缓六急,手足顽痹,气血不调,大豆一升,炒令熟,热投三升酒中,密封饮之。

〔《短剧》〕治产后中风,语涩,四肢拘急。羌活三两,为末。每服五钱,水、酒各半盏煎,去渣温服。

上产后中风,用续命汤及羌活发散之药,必详气血,以四物、四君子相与各半,停对分两服之可也。

口噤

(中倒之初有口噤者,故附之)〔丹〕口噤搐鼻,用郁金、藜芦为末。水调搐之。

治口噤卒不得语。附子杵末。内管中,吹喉中立安。(《千金翼》云∶吹喉中,恐是吹鼻中)〔《经》〕治急中风,目瞑牙噤,无门下药者。用此末子,以中指蘸末,揩大牙左右,二、三十遍,其口自开,始得下药,名开关散。

天南星捣为末 白龙脑二件,各等分研五月五日午时修治者,只一字至半钱效,涎盛者吐之。

〔《简》〕治中风口噤,涎潮壅塞,吐涎方。用皂角一挺,去皮,涂猪脂,炙黄为末,每服一钱匕,非时温酒服。如气实脉盛,调二钱匕。如牙不开,用白梅揩齿,口开即灌药,吐出风涎瘥。

〔《本》〕治中风不省人事,牙关紧急。用藜芦一两,去芦,浓煎防风汤洗过,焙干切,炒微黄褐色,捣末,每半钱温水下,以吐涎为效。如人行三里许,未吐再服。

〔罗〕分涎散 治中风涎潮作声,口噤,手足搐搦。

藿香 全蝎(炒) 白附子 南星(炮,各一两) 丹砂 腻粉 粉霜(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匕至二钱,薄荷汤或茶汤调下。未吐利,再服。

〔《衍》〕黄 防风汤熏法(方见中深半身不遂门)。

〔世〕治中风口噤,不知人事,产后中风。用白术四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

〔《大》〕白术酒 治妊娠中风,口噤,语言不得。

白术 独活(一两) 黑豆(炒,一合)上锉。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温分四服,口噤者斡开灌之,得汗即愈。

〔《千》〕治中风通身冷,口噤不知人事,用独活四两,好酒一升,煎半升,分温再服。

破伤风口噤(见破伤风门)。

〔《摘》〕中风口噤不开。人中(四分) 颊车(四分,得气即泻)〔《集》〕又法∶人中 颊车(一分,沿皮透地仓) 百会(一分,灸) 承浆(三分,灸) 合谷(一分,灸)〔《东》〕口噤不开,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合谷 人中〔《甲》〕口噤不能言,翳风主之。

口眼斜

凡半身不遂者,必口眼 斜。亦有无半身不遂之症而 斜者,故另立附之。

运气∶口眼 斜者,多属胃土。风木不及,金乘之,土寡于畏也。经云∶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纪,其动 戾拘缓。又云∶厥阴所至为 。盖 ,缩短也。木不及,则金化缩短乘之,以胜木之条达也。戾者,口目 斜也。拘者,筋脉拘强也。木为金之缩短,牵引而 斜拘强也。缓者,筋脉纵也。木为金乘,则土寡于畏,故土兼化缓纵于其空隙,而拘缓者自缓也。故目 斜者,多属胃土有痰。治法宜辛温泻金之短缩,平土之湿痰也。

〔垣〕清阳汤 治筋脉缩短,牵引口目 斜。(方见后)〔孟〕中贼风,口偏不能语者,取吴茱萸一升,清酒一升,和煮四五沸,合服之半升,日三服,得少汗瘥。

〔《千》〕治口 ,大豆三升,炒令焦,好酒三升,淋取汁顿服,一日一服。治中风面目相引,口偏着耳,牙车急,舌不得转方。

独活(三两) 竹沥 生地汁(各一升)上三味合煎,取二升顿服即愈。

治卒中风,口 不正,取空青末如豆大一枚,含之即愈。口目 斜之症,大率在胃而有筋脉之分。经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 急不能卒视,此胃土之筋为 邪也。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所生病者,口 唇邪。此胃土之脉为 邪也。

〔垣〕清阳汤 治口 斜,颊腮急紧,胃中火盛,汗不止而小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