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医学纲目
34970800000090

第90章

〔罗〕发声散治咽痛妨闷,咽物则微痛,不宜寒凉药过泄之,此妨闷虚热也。

栝蒌(一个) 白僵蚕(微炒,半两) 桔梗(七钱半) 甘草(炒,二钱)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干糁咽喉中。若肿痛,左右有红,或只一壁红紫长大,水米难下,用此散一钱,朴硝一钱和匀,糁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肿,或有小白头疮,用前散一钱匕,白矾细研半钱,干糁。

〔丹〕姜汁调僵蚕末,治咽痛神效。(详见喉痹。)〔无〕蜜附子 治感寒,咽门闭,不能咽。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脐,切作大片,蜜涂炙令黄,含咽津,甘味尽,更以附子片涂蜜炙用之。

〔丹〕治咽痛,用诸药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条红线如发,悬一黑泡,大如樱珠垂挂,到咽门而止,口中饮食不入。须用深取牛膝根,直而独条者,洗净,入好醋三五滴,同研细,就鼻孔滴二三点,入去则丝断珠破,其病立安。

〔《素》〕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奇病论)〔世〕咽痛,用倒摘刺根,净洗,入好酒醋同研,滴在喉中,耳若痒,即安。

〔《范汪方》〕治喉中肿痛,不得饮食。烧笔头灰,浆水饮下方寸匕。

〔《广》〕主咽喉塞,鼻中疮出,及干呕头痛,食不下。生鸡子一个,开头取白去黄,着米酢煨拌, 火顿沸起,擎下沸定,须顿三度,就热饮酢尽,不过一二次瘥。

运气,咽喉嗌痛,皆属寒。经云∶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嗌痛颔肿是也。

《内经》灸刺咽喉有二∶其一,取足少阴。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所生病者,咽肿上气.嗌干痛。又云∶嗌中肿,不能纳,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又云∶邪客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纳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林亿云∶贲,膈也。谓气上走膈上也。)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 ,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是也。

其二,取手太阳。经云∶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视虚实寒热陷下取之也。

〔《甲》〕咽中痛,不可纳食,涌泉主之。咽肿难言,天柱主之。喉痛,喑不能言,天突主之。

咽喉

乳蛾

〔《竹》〕咽喉乳蛾方。

雄黄 郁金(各五钱) 白矾(生用,二钱半) 胆矾(五分)上为细末,以竹管吹入喉中,立能言语。

粉香散 吹乳蛾即开。

白矾(三钱) 巴豆(三粒,去皮油) 轻粉 麝香(各少许)上于铁器上飞白矾沸,入巴豆在矾上枯去,不用巴豆,为细末。三味和合吹喉中。

〔孙〕治悬痈垂长,咽中妨闷。白矾一两烧灰,盐花一两,二味细研,以箸头点药在上。

〔《竹》〕罗青散治单双乳蛾。

蒲黄(五钱) 罗青 盆硝(研。各三钱) 甘草(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冷****调,细细咽之,吞不下,鸡翎蘸药喉内扫之,立效。

〔《本》〕玄参散治悬痈,痛不下食。

玄参(一两) 升麻 射干 大黄(各半两) 甘草上为细末,用水煎至七分放温,时时含咽良验。

〔无〕干姜散治悬痈,热卒暴肿大。

干姜 半夏(汤洗去滑,等分)上为细末,以少许着舌上咽津。

〔世〕乳蛾。用杜牛膝根红者研调,男用女乳汁,女用男乳汁,纳鼻吸之。

〔丹〕治喉中卒生肉。绵裹箸头蘸盐揩,一日六七次易之。(孙真人方。)

咽喉

咽仲介介如梗状

〔仲〕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浓朴汤主之。

半夏(一升) 浓朴(三两) 茯苓 生姜(各四两) 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

〔丹〕痰结核在咽,此湿痰,必用痰药中咸能软坚之味。

栝蒌实 青黛 杏仁 海蛤粉 桔梗 连翘 风化硝上为末,姜蜜丸,噙化。

《内经》灸刺咽嗌介介如梗状,有二∶其一,取阳陵泉。经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嗌仲介介然数唾,取阳陵泉是也。

其二,取大陵。经云∶心咳之状,喉如 然,如梗状,取心之俞是也。

咽喉

诸物梗喉

〔无〕治诸哽。煮薤白令半熟,以线缚定,手执线头,少嚼薤白咽之。度薤白至哽处,便牵引哽即出矣。又法,用绵一小块,以蜜煮,用如食薤法。

〔世〕治骨哽入喉。

缩砂 甘草(各等分)上为末,以绵裹少许噙之,旋旋咽津,久之即出。

骨哽,以乳香烧烟,吸入喉即吐出。

〔《本》〕治诸鱼骨哽久不出方。以皂角少许,吹入鼻中,得嚏哽出。多秘此方。

〔陈〕獭主鱼骨哽不可出者。取獭足于项下爬之,亦可煮汁食之。

〔《外》〕治哽,蝼蛄胆一枚吞下。亦治刺不出,敷之刺即出。

〔《古金录》〕疗鱼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取鲤鱼鳞皮合烧作屑,水服之即出,未出再服。

上治骨哽。

〔子和〕一小儿误吞一钱在喉中不下,诸医皆不能出,亦不能下,乃命戴人。戴人熟思之,忽得一策,以净白表纸,令卷实如箸,以刀纵横乱割其端,作 之状,又别取一箸,缚针钩于其端,令不可脱,先下咽中,轻提轻抑探之,觉钩入于钱窍,然后以纸卷纳之咽中,与钩尖相抵,觉钩尖入纸卷之端,不碍肌肉,提之而出。

〔葛〕误吞钗。取薤白曝令萎黄,煮使熟勿切,食一大束,钗即随出。

〔丹〕治误吞钱钗及环。用饴糖一片,渐渐食之,自出。(《外台秘要》)上治钱哽。

〔世〕治骨哽。槿树叶油、马屁勃、砂糖三味,熬膏为丸,噙化累效。

治骨哽喉痛。用水牛屎上生出蕈,晒干为末,用砂糖为丸,徐徐咽吞下,仍用砂糖为衣,不然损牙。

〔《外》〕治鱼骨哽在喉中,以少 砂口咀嚼,咽之立下。

〔世〕治鱼骨哽,用玉簪花根,研细取汁,竹管灌喉中,不可着齿,着则齿酥。骨哽。用萱草根汁服之传者云,可立视骨下。(邵云∶萱草即鹿葱也,又名宜男。)又方,鱼骨哽,细嚼萝卜,徐徐咽之愈。

〔丹〕治鱼骨哽,百法不能疗者。饧糖丸如鸡子黄大,吞之立出。(《肘后方》)治诸哽。生艾数升,水酒各五升,煮取四升,稍热服之。(《外台》)〔世〕鱼骨哽。楮子捣自然汁,滤去渣服,或收晒干为末,水和汁服亦可。(楮子即谷树子也。)一方用楮树皮。

〔《衍》〕橄榄味涩,食久则甘,嚼汁咽,治鱼哽。

〔《外》〕治哽。以瞿麦为末,水调方寸匕服。

〔《本》〕治骨哽。白茯苓一味,临时细切为末,以所哽骨煎汤调下。

〔世〕治鸡骨哽,用水帘草捣汁,饮之骨自消。治骨哽,以野苎根洗净,捣烂如泥,每用龙眼大。

如被鸡骨所伤,以鸡羹化下。如鱼骨所伤,鱼汤化下。治一切骨哽,用金凤花子,嚼烂噙下,无子用根亦好。

〔《山》〕误吞稻芒麦芒咽间者,急取鹅口中涎灌之,或取荐头草嚼亦妙。

〔丹〕鱼骨在肚中刺痛。煎茱萸汁一盏饮之,骨软而出。(《食疗》)〔丹〕治吞钱。艾一把,水五升,煎至一升,顿服便下。(钱氏《箧中方》)治吞钱及铁物在喉者,不得下。南烛根,烧细末,汤调一钱下之。

〔《山》〕误吞钱。百部根四两,酒一升,渍一宿,温服一升,日再服之。(《外台秘要》)又方,误吞铜钱。用家茨菰取汁,呷饮自消。(见《山居方》)〔《外》〕误吞钱并金银等物。以糊粉一两,捣调之,分再服。如吞金银物在腹中,以水银服之,令消烊。

〔无〕凡治哽之法,皆以类推。如鸬 治鱼哽,磁石治针哽,发灰治发哽,狸虎治骨哽,亦各从其类也。

咽喉

项颈强痛

〔《灵》〕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当缺盆中央动脉是也。)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挟喉二旁之动脉是也。)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挟喉动脉之后,曲颊之前一寸后是。)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手阳明之后,当曲颊之下是也。)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曲颊之后,当耳之下是也。)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耳后当完骨上是也。)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挟项大筋中是也。)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

足阳明,挟喉之动脉也,其 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 外,不至曲颊一寸。太阳当曲颊。

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挟项,大筋之中。(俱本输篇)〔《内经》〕刺灸项颈痛有二。

其一,取足手太阳,治项后痛。经云∶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项如拔,视虚盛寒热陷下取之。

又云∶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又云∶大风项颈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又云∶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立已。不已则刺外踝下三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是也。

其二,取足手阳明,治颈前痛。经云∶足阳明之脉,所生病者颈肿。又云∶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颈肿,皆视盛虚寒热陷下取之也。

〔《玄》〕颈项痛∶后溪。

〔《玉》〕项强∶承浆 风府。

〔《甲》〕头项痛重,暂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百会主之。颈痛项不得顾,目泣出,多 ,鼻鼽衄,目内 赤痛,气厥,耳目不用,咽喉偻引项筋挛不收,风池主之。项肿,不可俯仰,颊肿引耳,完骨主之。项强刺喑门。颈项痛不可以俯仰,头痛,振寒,螈 ,气实则胁满,侠脊有并气,热汗不出,腰背痛,大杼主之。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 ,在颈项。(全文见五脏。)〔《本》〕治筋急,项不得转侧,木瓜煎。

木瓜(两个,取盖去穣) 没药(研,二两) 乳香(研,二分)上二味,纳木瓜中用盖子合了,竹签签定,饭上蒸三四次,研烂成膏子。每服三五匙,地黄酒化下,生地黄汁半盏,无灰酒二盏和之,用八分一盏,热暖化服。

有人患此证,自午后发至黄昏时定。予曰∶此患先必从足起,经言足十二经络各有筋,惟足太阳之筋,自足至项,大抵筋者肝之合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又曰,阳中之阴肺也,自离至兑,阴旺阳弱之时。故《灵宝毕法》云∶离至干,肾气绝而肝气弱,肝肾二脏受阴气,故发于是时。予授此方三服而愈。

〔丹〕男子项强不能回顾,动则微痛,诊其脉弦而数实,右手为甚。予作痰热客太阳经治之。用二陈汤加酒洗黄芩、羌活、红花,服后二日愈。

〔垣〕养神汤治精神短少,不得睡,项筋肿急难伸,禁甘温,宜苦寒。

黄 (一钱) 人参(三分) 甘草(七分) 苍术(五分) 白术(三分) 柴胡(四钱) 升麻(四钱)归身(五分) 麦芽(五分) 木香(一分) 川芎(三分) 半夏(七分) 橘皮(一钱) 黄连(五分)黄芩(酒二分) 黄柏(一分)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去渣,稍热服,不拘时。

〔《本》〕治肾气上攻项背,不能转移,椒附散。

大附子(一枚,六钱上者。炮去皮脐,末之)上末,每二大钱,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面填满,水一盏半,生姜七片,通煎至七分,去椒入盐,空心服。

予一亲戚,患项筋痛连背髀,不可转移,服诸风药皆不效,予尝忆《千金》髓有肾气攻背强一证,予处此方与之,一服顿瘥。自尔与人,皆有验。盖肾气自腰夹脊上至曹溪穴,然后入泥丸宫。

曹溪一穴,非精于搬运者不能透,今逆行至此不得通,用椒以引归经则安矣。气上达,椒下达,故服之愈。

〔《千》〕治风项强,不得顾视。穿地作坑,烧令通赤,以水洒之令冷,纳生桃叶铺其席下卧之,令项在药上,以衣着项边,令气上蒸,病患汗出,良久即瘥。

又方 治头项强,不得顾视。蒸大豆一升令变色,纳囊中枕之。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全文见诊法,治法见伤寒项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