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医学纲目
34970800000098

第98章

白矾(枯,过,另研) 白龙骨(粘舌者,另研。各半两) 麝香(另研,半字)上三味,杵和匀,每用一字,先将冷水洗净鼻内血涕,然后吹药于鼻中,或以湿纸蘸药塞鼻,尤妙。

〔《广》〕治鼻中衄血,及咯吐血不止。五色龙骨作末,吹一豆许于鼻中,立止。

〔《图》〕榴花百叶者,主心热吐血及衄血等,干之作末,吹鼻中立瘥。(以上皆涩剂。)乱发微温,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鼻内,立已。(发灰,破活血,补阴。)〔《本》〕山栀不拘多少,烧存性为末,搐入鼻中,立愈。蔡子渥传云∶同官赵无疵,其兄衄血甚,已死,入殓,血尚未止。偶一道人过,闻其家哭,询问其由。道人云∶曾服丹或烧炼药,予有药用之。即出此药半钱匕,吹入鼻中,良久得活。并传此方。

〔世〕治鼻衄,人中白系尿缸结者,烧灰少许,吹入鼻中。(以上寒剂。)〔《本》〕鼻衄过多,昏冒欲死,用香墨浓研,点入鼻中。

〔丹〕鼻血,龙脑叶研塞立止,入豉尤妙。

〔胜金〕治衄血,以葱白一握捣汁,投酒少许,抄三四滴入鼻中,瘥。

〔无〕白芨散治鼻衄立效。白芨不拘多少为末,冷水调,用纸花贴鼻 中。一方,用黄胶汤,浸令软,贴鼻 中。(鼻 ,山根也。)〔垣〕治鼻衄久不止,或素有热而暴作者,诸药不效神法。以大白纸一张,作十数折。于冷水内浸湿,置顶中,以热熨斗熨之,至一重或二重纸干,立止。

〔《简》〕治鼻血不止,服药不应,宜用蒜一枚,去皮细研如泥,摊一饼子如钱大,浓一豆许,左鼻血出,贴左脚心,右鼻血出,贴右脚心,如两边俱出,贴两脚心,即瘥。血止即以温水洗去之。一法,用纸丸儿,右衄塞左耳,左衄塞右耳。又冷水调白面饮之。

治衄不止,百药不效,因心忧虑得者,急缚两手中指上,立止。

针灸衄取四经∶其一取足手太阳。经云∶衄而不止血流,取足太阳。大衄 血,取手太阳。不已取腕骨下,不已刺 中出血。又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所生病者,鼽衄项背腰尻 端痛,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其二取足手阳明。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所生病者鼽衄。又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皆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左刺右,右刺左。

〔《摘》〕衄血∶喑门(三分) 合谷 内庭〔《密》〕又法∶喑门 三里(泻) 照海(五分)〔世〕又法∶三里 外关(泻) 重者风府。

〔《集》〕又法∶风府 上星 百劳 合谷 不已,取后穴∶迎香 人中 印堂。

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灸,三报之。

〔《甲》〕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衄血不止,承浆及委中主之。鼽衄,腰脊脚 酸重,战栗不久立, 如裂,脚跟急痛,足挛,引少腹痛,咽喉痛,大便难, 胀,承山主之。

头重鼻鼽反螈 ,汗不出,烦心,足下热,不欲近衣,项痛,目翳,及小便皆不利,至阴主之。

诊衄法,见诸见血门。

诸见血门

久衄

〔世〕久衄。炒糯米为末,水调服神妙。(详见衄。)〔垣〕黄 芍药汤治鼻衄血,面多黄,眼涩多眩,手麻木。张彦明男衄血多岁,不效,用此方。

黄 (一两) 甘草(炙,二两) 升麻(一两) 葛根 羌活(各半两) 白芍药(二钱)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二十五帖而愈。

六脉细弦而涩,按之空虚,其色必白而夭不泽者,脱血也。此大寒证,以辛温补之,以养血。以甘温润之剂佐之,即愈。此脱血伤精气之证也。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之脉也。

此因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泻火与气,以坠浮气。以辛温微苦,峻补其血,再用三黄补血汤。

三黄补血汤熟地(二钱) 生地(三钱) 当归 柴胡(各钱半) 白芍药(五钱) 川芎(二钱) 牡丹皮升麻 黄 (各一钱。补之,治血溢者上竭。)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五沸,去渣温服,食前。两手脉芤,两头则有,中间全无而虚曰芤。血至胸中,或衄血吐血,以犀角地黄汤主之。

〔罗〕地黄散治衄血往来久不愈。

生地 熟地 枸杞子 地骨皮(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汤调下,日三服。

〔世〕治鼻血常发者,于发时,用生姜杵碎,合额上一日,如痒就搔之,永不再发。

〔《肘》〕治人少小鼻衄,小劳辄出。桑耳无多少,炒令焦捣末,每衄发以杏仁大塞鼻中,数度可。

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牡蛎一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服。亦可蜜丸,如桐子大服之。

诸见血门

产后衄

〔《大》〕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者,名曰胃绝肺败,此证不可治。遇有此疾,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系中指节,即止。

治产后鼻衄中风。以荆芥为末,童便调下,神验。(此方气虚人勿用。)

诸见血门

吐血

〔丹〕治吐血。以人参一味为末,鸡子清投新汲水,调下一钱服之。(《千金方》)〔垣〕人参救肺汤治吐血亦用。

人参 升麻 柴胡 归梢 苍术(各一钱) 熟地 白芍药 黄 (各二钱) 陈皮 苏木甘草(各五分)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稍热食前服。

〔《局》〕必胜散治血妄流溢,或吐或衄。

小蓟(并根用) 人参(去芦) 蒲黄(炒) 当归 熟地 川芎 乌梅(去核。各等分)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不拘时。

〔《保》〕鸡苏散治虚损气逆,吐血不止。

鸡苏叶 黄芩 刺蓟 生地 阿胶 黄 (各一两) 当归 赤芍药(各半两) 伏龙肝(二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姜三片,竹茹弹子大,水同煎。

〔丹〕朱富六因辛苦吐血或衄,夜间发热口干,身疼食少,当作虚劳治。

白术(六钱半) 人参 青皮(炒) 生地 芍药 陈皮 归尾 甘草(炙,半两) 川芎(三钱)红花(五分)分十帖,水二盏,煎至三之一,食前稍热饮,下保和丸十四粒,与点丸十粒。

一妇人年五十余,尝吐血,今又作面黄,身蠕动,食少。

青皮(半两) 人参(三钱半) 白术 陈皮(各三钱) 白芍药 木通(各二钱) 黄连(炒)干姜 黄芩(炒) 川芎(各钱半) 黄柏(炒一钱) 生甘草 生地(各钱半) 归头(二钱)分七帖,水二盏,煎至三分之一,去滓,入藕汁半盏,再煎沸,通口饮之。

夫口鼻出血,皆系阳盛阴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补阴抑阳,气降则血归经也。

大补血丸治阴虚吐血。

当归(一钱) 生地(一钱半)上以杜牛膝汁浸三日,取起,酒洗净,入臼内杵千杵,为丸桐子大,白汤下。

〔梅〕治吐血神效方。生地黄汁一升二合,白胶香二两,以瓷器盛入甑,蒸令胶消服,妙。

一方,独用生地黄汁半升,饮之立止,神妙。

〔云〕五神汤治妇人热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 刺蓟汁 生地汁(各二盏) 生姜汁(半盏) 白蜜(一盏)上和,煎三两沸,无时以一小盏调炒面一钱,食前服。(《圣惠》治心热吐血口干,独用刺蓟,捣绞取汁一小盏服。)〔《大》〕四生丸治吐血衄血,阳乘于阴,血热妄行。

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黄(各等分)上研烂,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盏,煎一盏,滤过温服。(《经验》治吐血咯血,一味荷叶焙干为末,米汤下二钱匕,亦佳。又《山居》治吐血,一味侧柏叶研细,酒调服妙。)〔丹〕经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用韭菜汁服,立效。

〔《简》〕治吐血咯血。蒲黄一两,捣为散,每服三钱,温酒或冷水调服,妙。治吐血。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放冷,食后服。

〔世〕治内损吐血。飞罗面不以多少微炒,浓磨细墨一匙,茶调下二钱,立效。又方,治吐血用松烟墨磨汁服,立效。

〔《衍》〕治大吐血。好墨细末二钱,以白汤化阿胶清,稠稀得所,顿服。热多者尤相宜。

〔丹〕先见红,后见痰多,是阴虚火逆,痰不下降,四物汤加痰火药。

治火血上错经妄行,四物汤加炒山栀、童便、姜汁。(此后诸方用童便、姜汁,虽无痰,亦吐血要药也。)治吐血衄血,用郁金为末,以童便、姜汁、好酒调服。(一方不用酒。)治吐血,红山茶花阴干为末,每服一钱,用童便半钟,生姜汁少许,调服。

〔《本》〕治吐血鼻红。生姜二分绞汁,并壮健丈夫小便一升,乘热顿饮瘥。

〔丹〕又方 以童便一分,酒半分。擂柏叶温饮之。

吐血挟痰积方可下,若一碗两碗吐者,只补阴降火,用四物大剂之类。挟痰若用血药则泥而不行,只治火,其血自止。山栀最清胃脘血。

〔《玄》〕吐血者,由忧思诸气郁极,方散而生热,则心血妄行,宜玄明粉加黄丹服之。次用四物解毒加藕节治之。如前症之热,并宜清之。

〔仲〕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亦治霍乱。)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海〕云岐子犀角地黄汤治寸芤,血在上焦。

生地(二两) 黄芩(一两半) 黄连(一两) 大黄(半两)上 咀,秤一两,水二盏煎,去滓,食后服之。

〔《简》〕治吐血。川大黄一两,捣为散,每一钱,生地黄汁一合,水半盏,煎三五沸,无时服。

〔丹〕吐血,觉胸中气塞,上吐紫血,桃仁承气汤下之。

冯舅,气上奔,吐血心膈疼。

枳壳(三钱) 青皮(二钱) 生地 木通 牡丹皮(一钱半) 桃仁(二十八个 川芎 黄芩黄连(一钱) 甘草(少) 生干姜 桔梗分四帖,煎服。

或暴吐紫血一碗者,无事,吐出好。此热伤血死肝中,宜服四物解毒之类。

〔《千》〕治坠马积血心胃,唾血无数。干荷花根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无〕加味芎归汤治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呕吐黑血或如豆羹汁。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百合(水浸半日) 荆芥穗(各等分)上锉散,每四钱,水一盏,酒半盏,煎七分,去滓,不拘时候。

〔仲〕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此即肺疽之属。

〔《千》〕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从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 血凝停胃中,因即满闷便吐,或去数斗至一石者是也。得之于劳倦,饮食过常也。肺疽者,或饮酒之后,毒满闷吐之时,血从吐后出,或一合半升一升是也。伤胃者,因饮食太饱之后,胃中冷,不能消化,便烦闷,强呕吐,使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蹙,因伤裂胃口吐血,色鲜正赤,腹亦绞痛,自汗出,其脉紧而数者,为难治也。

(,韵书音戡,凝血也。)〔无〕理中汤 能止伤胃吐血,以其方最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海藏亦云∶饮冷伤脾吐血,以理中汤理治中脘,分利阴阳。此亦理治内衄之法也,方见伤寒。)二合灰散 治因啖辛热,呕吐出血一合或半升许,名曰肺疽。

红枣(和核烧存性) 百药煎( 。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除湿汤 治冒雨着湿郁于经络,血溢作衄,及血溢流入胃,胃满吐血。

茯苓 干姜(各四钱) 甘草(炙) 白术(各二钱)上锉,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煎八分,去滓服。头疼,加川芎二钱,最止浴室中发衄。(此方治冒雨吐血,理中汤治伤胃吐血,皆用干姜为君。丹溪治大吐血不止亦用干姜一味炮为末,童便调服从治之者,可见干姜亦为吐血要药也。)〔丹〕男子年十七,家贫而多劳,十一月得寒病,时吐三两口血,六脉紧涩,一日食减中痞,医投温胆汤、枳桔汤,三日后发微热,口干不渴,口中有痰,此感寒也。询知云∶因十日前霜中曾渡三四次溪水,心下有悲泣事,腹亦饥,遂以小建中汤去芍药,加桔梗、陈皮、半夏,四帖而安。

又方 治吐血。以交趾桂五钱为末,冷水调服。亦小建汤治感寒吐血之义。经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血变于中,呕血泄血鼽衄,平以辛热者,即理中、建中用干姜、桂枝,治吐血之类皆同也。吐血挟热者。(治法并见血虚随火上行条。)〔《经》〕治呕血。黄柏好者,以蜜涂炙干,杵末,用麦门冬热水调下二钱匕,立瘥。

〔《广》〕治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根捣汁半大升,顿服,立瘥。

吐血挟寒者,多是口食寒物,身受寒气之病,治法并见内伤饮食,外感风寒条。

〔仲〕吐血不止,柏叶汤主之。

柏叶 干姜(各二两) 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马通即马屎淋汁。)〔《广》〕治吐血鼻衄不止。伏龙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顿服。

运气 血溢有五∶一曰,热助心血,沸而溢。经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候乃大温,其病气沸于上,血溢。又云∶少阴司天,客胜甚则血溢。又云∶少阳司天,客胜则血溢。又云∶火郁之发,民病血溢,治以咸寒是也。

二曰,寒攻心血,逃而溢。经云∶太阳司天之政,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血溢,治宜苦以燥之温之也。

三曰,内火格拒,外寒壅遏而血溢。经云∶少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甚则血溢是也。

四曰,风湿相搏血溢,及下寒相搏,蒸热于上而血溢。经云∶太阴司天之政,初之气,风湿相搏,民病血溢,此风湿相搏血溢也。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痞隔,寒风晓暮,蒸热相搏,民病腠理热血暴溢,此地气之寒相搏,天气蒸热于上而血溢也。

五曰,燥邪攻肝血溢。经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病反侧,咳逆甚而血溢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