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云栖法汇
35066300000025

第25章

习俗

习俗移人。贤知不免。吾尝疑于是。今以时事观之良然。试举一二。叔侄之侄从女从至。今忽以人易女而为侄字。考之篇韵。侄虽与侄同音。而义则坚也。牢也。于叔侄之侄曾无干涉。自有书契以来。乃至圣朝洪武正韵律令等书。并无此字。而突起于今日。远近相仍莫觉其非。一可叹也。炮 以代爆竹。一响成空。而饰以金彩。上下相仍。莫觉其非。二可叹也。燕享宾朋水陆珍羞多至百味。侈费无益杀业有归。上下相仍莫觉其非。三可叹也童子总髻。髻有小巾。今皆去之。遂至郎之与仆混滥无分。上下相仍莫觉其非。四可叹也他难悉举矣。

诗韵

沈约韵书东冬送宋之类音同而部别。文之与元大不同也。反为一韵。而古今用之。如奉王敕。如遵圣经。丝毫不敢逾越。其言曰。唐李杜诸名家所为律诗必用其韵。一有差池遭人点简。噫。沈约非尧舜文武也。李杜辈非夫子之祖述宪章也。而遵信之若是。且夫非天子不考文。今洪武正韵。一东二冬皆合并为一韵。而圣谕侍臣有韵学坏于六朝之言。明指约矣。不从时王万世之成规。而从前代一夫之鄙见吾不知其说也。

毁淫祠

学使某公。移檄查毁淫祠。平安坊一图。有刘李二王庙者。予本里土谷神祠也。俱宋人。刘王讳韐。金兵破城。死之。史所称报国自缢者是也。李王讳若水。史所称金人言辽国之亡。死义者甚众。南朝惟李侍郎一人是也。盖里豪于守庙僧有隙朦胧开报学使不知其详。毁之。时予在方外。不知也。里中有缙绅先生。不顾也。故知自古毁淫祠者。未必皆淫祠。而淫祠或反不在毁中者何限也。今二忠臣附三圣庙中。临街以居。仅容其身。如赁。房然。里人更无发心恢复之者。惜哉。

医议(一)

古云。不得为贤宰相。则为明医。甚哉。医之难明也。略举数事。一曰凉药治损谬。其说盛于丹溪。谓人之一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用知母黄檗等谓之滋阴。至今治虚劳者遵而用之。初服胃气尚强。久之则中寒而食减。阴未滋。阳已竭矣。或曰。泻南方。补北方。经语也。然不知经云。东方实。西方虚。乃不治东西。而惟泻南补北肾为肝母。水旺。则金不受熏而能制木。故曰母能令子虚也。为金木谋则然。而非概治虚劳也。以王节斋之高明。亦因仍而不觉。岂一时之误否耶。二曰炮制失宜谬。今人以童便浸参。曰肺热还伤肺也。本草。参忌卤与溲卤盐也。溲。便溺也。何反用其忌也。又附子者。正取其勇悍之性。亦用童便煮之。至三五日。譬如用猛将以御勍敌。取其猛也。而损伤其手足。饥饿其体肤。乃使其临阵可乎。夫用药者。宜察其当用与否。如不当用。曷若己之。三曰认药舛错谬。青皮则以小枳实混之。其枳壳则以香圆混之。石膏则以方解石混之。又另立软石膏软柴胡之说。犹未也以五倍子为文蛤。以莲花须为莲花蕊。以山萝卜为沙参。皆舛也。夫青皮入足厥阴经。故陈皮治高。青皮治低。小枳实治胸中药也。何繇入厥阴也。余可类推矣。又枸杞子。地骨皮。根之与实。一树也。王节斋分属草木二部。皆舛也。四率意处方谬。古人处方。慎重不苟。所有成方。如四君。四物。二陈。平胃等。号玉笈三十六方。孙思邈真人传自龙宫。而杂布于诸方书中。各各皆有深意。后人合宜则用。稍为增减出入。无不应者。乃今时处方。或散漫无纪。或任便自用。或惯作平淡庸柔之剂。无大益。亦无大损者。将谓成则归功。败则无所归咎。而不知紧要之疾乃成误害矣。又王氏类方。最为精密。而四君子易甘草以黄耆。夫临证处方自无死法。而录刻古方不宜变换。或古有之则可。古未有。则仍旧为是。

医议(二)

古人有言。服药得当为上治。失宜为下治。不服药守病为中治。今试举伤寒一科。其难辨者。一最初发热。外伤内伤。难辨。次之传经。或依次传。或越次传。或乱传。或始终只在一经不传。难辨。或当汗吐下或不当。或当急当缓。难辨。或变证百出。难辨。差之毫厘。生死系焉。故不服药为中治也。且仲景麻黄桂枝二汤。后人不敢用。易老以九味羌活汤代之。中有黄连生地。后人又疑而去之。不知麻桂专治冬令之正伤寒。而九味者。则通治四时者也。盖冬发为伤寒。而春则为温。夏则为热也。又复大小柴胡。大小青龙。大小承气等。皆有深意。不可乱用。故不服药名中治。诚哉言也。推之。种种杜撰。不一而足。有作药饼。置艾于上。以代灸者。有作药筒。烧而熨之。以代针者。有作稀痘丹。与小儿服之。免出痘疹者。有作生子丸。而曰孕妇服之则生双胎。其谬妄一至是者。有作夺命延年红铅秋石丹。而分三进。一自鼻进。一自口进。一自小便进。其怪异一至是者。皆例之不服可也。惑世诬民。不得不举。惟智者辨之。

关王会

杭人好作神会。近岁有于云长公诞日。盛陈驺从。广列队仗。八轿舆神。百乐并奏。门皂马兵。旗卒刽手。皆庶人在官者发心当役。路逢神庙。一夫充健步者。办作符官。持帖拜客。彼庙祝者跪禀云。本神出外。失候此犹未甚害事。或一时舁轿人。自谓身不繇已。突入富家。端坐正厅。多人舁不能动。主人再拜许施。种种供养。方可举移。又一隶人许充一役。至期。以病不克赴会。遂出狂言。叩首乞命。人愈神之。嗟乎。云长公草芥曹氏非常之厚赂。而其御下人也。又最为有恩。宁肯以区区富室之供养而动心。一夫之失役而深责乎。即有之。则妖邪托名而为崇者也。惑世诬民。渐不可长。今上官知而禁之宜矣。

郭巨

世传郭巨为母埋儿。天赐之金。夫婴孩之所食几何。夫妇省一匕之食足以育儿。而何以埋为。母知儿埋不悲咽而死者几希矣。然则非埋儿也埋母也。巨纵极痴。应不至此。若曰夫妇穷乏。计无所出。议欲弃儿于道路。忽得金。非得之锄下也。庶几其近之。

方逊志

方公忠烈大节。塞天地。贯日月。照今古。吾爱之重之。而不愿世人效之。何也。杀宗族亲戚交游数十百人之命。而成此忠烈之名。仁者不忍也。智者不为也。然则忠烈可废乎。曰人臣大义。焉可废也。不有古人忠烈者乎。为龚胜之不食而死可也。为张伟之饮酖可也。为李筠之投火可也。又不然。为首阳之采薇可也。为箕山之逊辞可也。况同时死节者。如曾凤韶王叔英周是修数公。皆不失为建文之忠臣。而何至此极也。吾是以深惜之。虽然。百世之后。犹足以愧夫为人臣而事二君者。

酷刑

曾子之告士师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今人喜得情以为明断。然其得情。非但得之以钩距。而得之以刑威也。而又不得其情之真也。吾见为司牧之官。有置磁屑于夹棍中者。有溺渍毛竹而行笞者。有笞至四五十而不止者。有热铁烙其肤者。有沸烧酒注鼻者。苦毒不堪。势必诬服。故曰得其情未必真也。凡此多有现世受报者。不报。则果在地狱矣。呜呼。吾尝谓吕氏刑戒一书。布之千方传之万世可也。

星命

徐子平氏之视人命也。日干为主。而以余七字中五行之生克冲合刑害参之。后人不能纯任五行之理以断。而兼之以星数。非子平本意矣。即子平之精于其术者。亦未必悉中。何以故。寰海区宇。同八字而生者不知其几。即曰时中分刻。八刻之中同生者又不知其几。则每科三百名进士皆同一八字始得。不然。则无命矣。而八字皆同者。偶见一二于同年录中。于是乎星命之说穷矣。又夫子云死生有命。又曰五十而知天命。又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此命字。非子平八字之命也。不然。则今之日者皆君子矣。皆圣人矣。悲夫。

风水(一)

世人信风水尤甚于命。所以然者。命定于有生之初。而风水则即今可以措置者也。以故信之至切。而求之至勤。罕有能破此惑者。乃往告曰。寒微之家。无力寻地。或崛起高科。世禄之门。百计营坟。或子孙贫窘。至有狼狈不可言者。何也。此理甚明。而惑终不解也。曰。此必先世久远以来风水之所致也。又往告曰。汉高帝。唐神尧。宋艺祖。其先世乃祖乃父。谁为择天下最胜第一希有之地。而子孙世世得为帝王也。此理甚明。而惑终不解也。曰。此其先世虽无帝王之想。而偶得帝王之地故也。又往告曰。天文易验。地理难明。且如日食一法。差之毫厘。举国悉见。彼地理者。脉从何来。穴从何结。地不能言。而但取凭于师人之口。果足信乎。又其应也。或远在多载。未见朝安厝而暮现吉凶者。则何所考验其言之得失乎。此理甚明。而惑终不解也。曰。彼师人者。某公所荐。其术精高。曾为某葬父。为某葬母。皆历历有征也。则末如。之何也已矣。复次甲所葬。乙非之。乙所改。丙复非之。遂有求地不得。而累岁暴露其亲。者。有兄弟繁多。曰。此不利长。此不利仲。此不利季。乃潜为己谋。各赂师人。而至于争竞不和者。有地邻他宅。而或张茔在左。李茔在右。或前或后。彼曰伤我。此曰犯我。至于成讼者。皆师人为之也。虽高明贤淑之士。堕于中而不能出。嗟乎。穴在人心不在山。妇人小子无不知之。而若罔闻。吾不知其何为而然也。或曰。风水果无之乎。曰。古有明白真切之言矣。取其无石无水无风。无他日为势家侵夺之患。安稳平安。而人子之心恔如矣。图富贵利达而过为营求。以受诳于师人者。非吾所知也。

风水(二)

如上所言。犹有未尽者。秦皇并六王。一四海。尺地寸壤莫非其有。随所择取。谁其御之。又六经子史皆悉煨烬。而独存卜筮种树杂术之书。宁无精于地理者为之经营。而二世遂亡者何也。我圣祖自言昔乏葬地。感邻人舍地为茔。而御极之后。侯其子孙以报德乃垂洪业于万万世者又何也。复次阳宅风水尤为难通。夫居第可徙可更。若部院司道郡县。其衙门厅事永久如然。而官之居此者。或升或降。或罢或安。或病或死。各各异焉。则风水之说安在。巨室之子孙。贫而卖宅。将归咎于宅之不利也。有富贵人买之。而弥增其富贵者。则风水之说安在。绝嗣之门。有居之而后裔繁衍者。孀妇之门。有居之而夫妻偕寿者。老儒之门。有居之而少年科第者。则风水之说安在。狂言逆耳。惟智者察之。

怒不可纵

学使某公。才一生。越次取贡。四生在前者。据格而力争之。曰。此祖宗定制。何可变乱。学使大怒。遂停廪饩作缺。夫四生之争。争以理也。善言以慰之可也。而反罪焉。于心安乎。又学使某公。谓诸生言。人苦不自知。本道有过。诸生其直言之。毋隐。一生举十二过上之。学使大怒。下学黜逐。此生遂终身流落。夫已使之言。不见听则已。而反罪焉。于心安乎。二公乘一时之怒。而错行至是。先德有言。人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至哉言乎。

诳妄立誓

世人受诬。往往仰天日指神明自誓。真则可。不真。则毋谓天未必见神未必知也。一某官典枢要。誓曰。吾有私。神殛之。而未免于私。后被逮。特逃于殛耳。一人毁前辈。誓曰。吾有恶心。当吐血。后溺血以卒。特免于吐耳。吁。誓何可轻发也哉。

苏子

苏子曰。武王非圣人也。至言也。或曰。三王以圣君并称。夫子之所宪章也。苏子何以云然。噫。独不曰武未尽善。亦夫子之言乎。宪章者遵一时之王制。未尽善者。正万世之大伦。汤之于桀。放之而已。放之犹有惭德。武王以黄钺斩纣头而无惭也。其于汤何如哉。子瞻氏奋千载无人敢道之笔。而曰武王非圣人也。至言也。一云武王未尝斩纣。盖传者误也。

汉高帝(一)

汉高帝以淮阴等诛秦灭项而有天下。虑其为后世子孙忧也。用吕氏计而翦除之。其忍心甚矣。非惟不仁。亦复不智。何也。后之几危刘氏者诸吕也。非诸将也。宋艺祖保全功臣。未闻功臣之为宋祸也。彼高帝者。何以私忧过计为哉。

汉高帝(二)

苏子曰。高帝之不去吕氏者。为惠帝计也。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与弱子抗。予以为不然。惠帝之贤。不必帝为之虑也。卒之以人彘之惨。伤心而早殒。然则杀惠帝者非豪奴悍婢也。妒妇也。高帝不去吕氏者。不能去也。如世之所谓惧内也。苏子之评武王则诚然。而论高帝则未也。

徐居士

居士不入仕途。不学问。而颇有格言。年既迈。里人举于官。授耆德冠带。则借冠带着之。一日即谢去。不再着也。既寝疾。诸子问曰。入殓用冠带乎。深衣乎。闭目不答。徐而曰。棺材内摇摆去乎。斯言虽小。可以喻大。今之生前华衮者。亦戏场中之摇摆也。贤矣哉。

张海二公

数十年前。浙直指张翁。面金色。人呼张黄子。其出也。驺从不过十余。邑簿典不若也。沿路受状。观者如堵。曰。孤寒乡民。或豪强所阻。不能一一至吾庭也。明断不留狱。人呼神明。又二十余年。刚峰海公者。以乡进士宰严之属县。时梅林胡公总制浙直福三省。威势赫奕。县官可以军法行事者。公子入杭。所过供帐廪给甚盛。公独寻常一例待之。曰。吾民穷。吾不能剥民脂膏以媚权要。胡大怒。然卒无以加公。后受知世庙。赐进士。官至九卿。功德及于民甚厚。呜呼。如二公者。岂不真豪杰丈夫。国之股肱。民之父母也哉。

岳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