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动物卷)
35120100000025

第25章 哺乳纲(1)

鸭嘴兽

澳大利亚的单孔类哺乳动物,最奇特的要数鸭嘴兽。所谓单孔类动物,是指处于爬虫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热血;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凡见过鸭嘴兽的人都说它长得实在太怪异了,当初英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发现鸭嘴兽时,惊呼其为“不可思议的动物”。鸭嘴兽长约40厘米,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脑颅与针鼹相比,较小大脑呈半球状,光滑无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在行走或挖掘时蹼反方向褶于掌部。吻部扁平形似鸭嘴,嘴内有宽的角质牙龈,但没有牙齿尾大而扁平占体长的1/4,在水里游泳时起着舵的作用。

袋鼠

袋鼠原产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所有澳大利亚袋鼠,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袋鼠是食草动物,吃多种植物,有的还吃真菌类,它们大多在夜间活动,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动。不同种类的袋鼠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比如波多罗伊德袋鼠会给自己做巢而树袋鼠则生活在树丛中,大种袋鼠喜欢以树、洞穴和岩石裂缝作为遮蔽物。

刺猬

刺猬是杂食性动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物为生。家庭饲养可以自配饲料,以肉类下脚、粮食及副产品、青菜等按比例配合饲养。另外,毛毛虫、甲虫、蜗牛、蚯蚓等小动物和水果也可喂养。刺猬年产仔1~2胎,每胎3~6仔。刺猬适应能力强,疾病较少,没有传染性疾病,只要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得当,刺猬是很少得病的,主要疾病是肠炎、皮癣、寄生虫等,一般用人类相应的药物就可治疗。由于刺猬性格温顺,不会随意咬人,动作举止憨厚可爱,深得少年儿童的宠爱,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家庭宠物。

鼹鼠

哺乳纲啮齿目鼹科动物。身体矮胖,外形像鼠,长10多厘米,四肢短,头尖,吻长,耳小或完全退化,腿也小,尾巴短。前肢有五爪,都特别强健,掌心向外侧翻转,是掘土的器官。捕食昆虫、蚯蚓等动物。由于它喜好挖洞,伤害农作物,对农业有害。鼹鼠的种类很多,如产于欧洲和亚洲的欧鼹;产于中国的内蒙古、东北等地的麝鼹,又叫“地爬子”。鼹鼠的的身体完全适应地下的生活方式,前脚大而向外翻,并配备有力的爪子,像两只铲子;他的头紧接肩膀,看起来像没有脖子,整个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机很相似。它的尾小而有力,耳朵没有外廓,身上生有密短柔滑的黑褐色绒毛,毛尖不固定朝某个方向。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它在狭长的隧道自由地奔来奔去。隧道四通八达,里面潮湿,很容易孳生蚯蚓、蜗牛等虫类,便于它经常在地下“餐厅”进餐。鼹鼠成年后,眼睛深陷在皮肤下面,视力完全退化,再加上经常不见天日,很不习惯阳光照射,一旦长时间接触阳光,中枢神经就会混乱,各器官失调,以致死亡。

土拨鼠

土拨鼠通常被叫做豚鼠或者天竺鼠,也有叫旱獭的。土拨鼠平均体重为4.5公斤,最大可成长至6.5公斤,身长约为56公分,可爱的尾巴约占身长的四分之一左右。土拨鼠主要分布于北美大草原至加拿大等地区,与松鼠、海狸、花栗鼠等皆属于啮齿目松鼠科。顾名思义,土拨鼠表示其善于挖掘地洞,通常洞穴都会有两个以上的入口,以策安全。土拨鼠也具备游泳及攀爬的能力。多数都在白天活动,喜群居善掘土,所挖地道深达数米内有铺草的居室,非常舒适。它们不贮存食物,而是在夏天往体内贮存脂肪以便冬季在洞内冬眠。土拨鼠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那条可爱的尾巴和短短胖胖的爪了。它的嘴巴前排有一对长长的门牙,呆呆傻傻的模样很讨人喜欢。土拨鼠非常机警,不仅经常察看周围情况还专门有负责放哨的,家庭饲养初期胆子比较小,最好不要骚扰和惊吓它们。

麝鼠

麝鼠是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麝鼠属的唯一种。因其会阴部的腺体能产生类似麝香的分泌物而得名,又因它们生活在水域善游泳,而有水老鼠、水耗子之称。麝鼠是田鼠亚科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体长30~35厘米,体重680~1800克,尾长18~29厘米;头侧扁颈短,吻钝圆,眼小,耳壳短;前肢比后肢短,趾间无蹼,爪锐利,适宜挖掘、作窝、寻食和搏斗;后肢较长,趾间具半蹼,游泳时划行似桨;尾侧扁,上被小而圆的皮质鳞片,间杂稀疏短毛,游泳时起舵的作用;在长而光滑富有弹性的针毛下,有短而柔软厚密的绒毛,背部毛色为棕黄或棕褐,亦有黑色变种。原产北美洲,20世纪初才引种到欧洲。1957年开始先后在中国黑龙江、新疆、山东、青海、江苏、浙江、湖北、广东、贵州等地饲养。

老鼠

老鼠是人类的天敌。它们种类多,有450多种,数量大,有几十亿只,而且繁殖很快,生命力很强,老鼠的食性很杂,爱吃的东西很多,几乎人们吃的东西它都吃,酸、甜、苦、辣全不怕,但最爱吃的是粮食、瓜子、花生和油榨食品,一只老鼠一年大约可吃掉9千克粮食,另外老鼠老鼠什么地方都能住,它们能打洞、上树,会爬山、涉水,对人类危害极大。老鼠还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蜱性回归热等57种。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与鼠之间的斗争战线越拉越长,越斗越恨。人类因为科技发展而强壮,鼠因顽强的生命力而生存,我国古代哲人说“一物克一物”,那么人类取胜似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拥有足够的猫头鹰、蛇、猫等老鼠的天敌,也就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即保护生态,维护生物链!

蝙蝠

蝙蝠是唯一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一类哺乳动物,有900多种。它们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因为蝙蝠捕食大量昆虫故在昆虫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虫。某些蝙蝠亦食果实、花粉、花蜜,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的血液为食,这些蝙蝠有时会传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地区蝙蝠的数量极为丰富,它们会在人们的房屋和公共建筑物内集成大群。蝙蝠的体型大小差异极大,最大的吸血狐蝠翼展达1.5米,而基蒂氏猪鼻蝙蝠的翼展仅有15厘米。

金丝猴

金丝猴属于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疣猴科。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或长些。鼻孔大,上仰。唇厚,无颊囊。背部的毛长发亮,颜色为青色。头顶、颈、肩、上臂、背和尾灰黑色,头侧、颈侧、躯干腹面和四肢内侧褐黄色。毛质柔软,为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以野果、嫩芽、竹笋、苔藓植物为食。金丝猴共有三种,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的主要的区别是川金丝猴的脸天蓝色,两侧、胸及后腿金黄色,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滇金丝猴的脸两侧白色,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东部;黔金丝猴的两肩之间有一块卵圆白毛区,分布于贵州与四川之间。

人或人类,这个名词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各个层面来定义,或者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真核总界——动物界——后生动物亚界——后口动物总门——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羊膜总纲——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人猿亚目——狭鼻猴次目——人猿超科——人科——人亚科——人属智人种,拥有高度发达的头脑。生物学上人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合趾猿同属人科的灵长目动物,人类与其它灵长目动物的不同在于人类直立的身体,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由高度发达的大脑而来的推理与语言能力。

猩猩

它是灵长目猩猩科猩猩属的唯一种。在灵长类动物中,体型仅次于大猩猩,雄性比雌性大,体长1.25米,雌性0.768米;体重雄性75~100千克,雌性40~80千克;两臂很长,张开宽达2.3~2.4米,站立时双臂下垂可达脚踝部;腿短,且不如臂粗壮;体毛稀疏,暗红褐色,肩和背部有20余厘米长毛;前额突出,嘴突出,唇薄,眼、耳、鼻均小,眼间距较窄;成年雄性的脸侧具有叶状的厚肉垫,在肉叶下面有一气囊,它与喉部相连,充气后鼓起很大,发声时起共鸣作用;有的颏下有胡子;手脚窄长,臂和手粗壮有力,手长约28厘米,脚长约32厘米;犬齿发达,牙齿32枚,齿式与人类同,无尾。

狒狒

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猴科的一属,通称狒狒。狒狒是灵长类中次于猩猩的大型猴类,体长50.8~114.2厘米,尾长38.2~71.1厘米,体重14~41千克;头部粗长,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齿长而尖,具颊囊;体型粗壮,4肢等长,短而粗,适应于地面活动;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毛黄、黄褐、绿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较深;毛粗糙,颜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颜面周围、颈部、肩部有长毛,雌性则较短。狒狒共五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个别种类也见于阿拉伯半岛。

食蚁兽

食蚁兽是哺乳动物,主要栖于中美和南美,南至阿根廷热带森林中。这一类群在捕食蚂蚁和白蚁方面已有高度特化。头骨长而大致呈圆筒状,颧骨完全,长的鼻吻部有复杂的鼻甲。齿骨细长,无齿。蠕虫状的长舌能灵活伸缩,舌富有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粘液,用于枯取众多的蚁类。这些发达的腺体位于颈部。前肢有力,第三趾粗大,长着强而弯曲的爪,其余各趾缩小。食蚁兽结构上的特征,是与其捕食昆虫的一系列活动相联系的。地栖的大食蚁兽用指关节及弯曲的趾行走,而小食蚁兽,即二趾食蚁兽和环颈食蚁兽完全或部分过着树栖生活,步行时,前肢靠带弯爪的内向趾背着地。食蚁兽体型大小相差悬殊,小食蚁兽大似松鼠,不过350克,而大食蚁兽重达25公斤。大食蚁兽全身有长而粗的毛,毛色棕褐色,尾部肥大多下垂的长毛,而其他树栖种类身上和尾部的毛均较短,且尾有抓挠能力。

穿山甲

穿山甲,从其名我们可以推断出它一是有挖穴打洞的本领,二是身被褐色角质鳞片,犹如盔甲。除头部、腹部和四肢内侧有粗而硬的疏毛外,鳞甲间也有长而硬的稀毛。全长约1米的穿山甲,头小呈圆锥状;吻长无齿;眼小而圆,四肢粗短,五趾具强爪。雄兽肛门后有凹陷,睾丸不外露。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舌细长,能伸缩,带有粘性唾液,觅食时,以灵敏的嗅觉寻找蚊穴,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吻深入洞里,用长舌舐食之。外出时,幼兽伏于母兽背尾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发情期为4~5月份,12月至翌年的1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1~2仔。

白兔

白兔是兔形目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目,有两个科野兔和家兔以及鼠兔。兔子眼睛的颜色与它们的皮毛颜色有关系,那是因为它们身体里有一种叫色素的东西。含有灰色素的小兔,毛和眼睛就是灰色的;含黑色素的小兔,毛和眼睛是黑的。小白兔身体里不含色素,它的眼睛是无色的,而我们看到小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是因为白兔眼睛里的血丝反射了外界光线,透明的眼睛就显出红色。兔子的眼睛有红色、蓝色、茶色等各种颜色,也有的兔子左右两只眼睛的颜色不一样或许因为兔子是夜行动物所以它的眼睛能聚很多光,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另外,由于兔子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因此它的视野宽阔对自己周围的东西看得很清楚,有人说兔子连自己的脊梁都能看到。不过它不能辨别立体的东西,对近在眼前的东西却看不清楚。

水豚

水豚是啮齿目水豚科的唯一种,因体型似猪且水性好而得名。躯体巨大,长1~1.3米,肩高0.5米左右,体重27~50千克;体背从红褐到暗灰色,腹黄褐色,脸部、四肢外缘与臀部有时有些黑毛;体粗笨,头大,颈短,尾短,耳小而圆,眼的位置较接近顶部,鼻吻部异常膨大,末端粗钝;雄性成体的鼻吻部有一高起的裸露部位,内有肥大的脂肪腺体;上唇肥大,中裂为两瓣;前肢4趾,后肢3趾,呈放射状排列,趾间具半蹼,适于划水,趾端具近似蹄状的爪;雌兽有4对乳头,仅分布于美洲巴拿马运河以南地区。

豪猪

豪猪属于啮齿目,豪猪科,豪猪属。豪猪除有棘刺外,它还有一个非常肥胖的身躯和锐利的牙齿,鼠一般的嘴脸。豪猪为啮齿目动物,豪猪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夜行性动物,它白天躲在洞里睡大觉,晚上则出来寻找食物。豪猪的分布遍及各大洲,它的家族约有20多种,大体分为东西半球两大类。东半球豪猪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南部,大多生活在地面上,栖居在洞穴里,靠鼻子在地面上拱土寻找植物的根茎和落果为生;西半球的豪猪南北美洲都有分布,它们同东半球的豪猪不同,尾巴更长,脚掌上有毛,能够爬树。其中巴西树豪猪最出名。它的个体较小,大多数的体重在12~15公斤左右。腰部粗壮而腿细长,脚趾有尖利长爪,能够一把抓住一根树枝,将身体悬空吊起,敏捷地进行攀缘活动。

灰鲸

灰鲸体较细长,雄性最长14.6米,雌性15米。长11.72和12.4米的雄、雌成体分别重15686和16594千克。头为狭三角形,无背鳍但尾背部有6~12个峰状突。胸部有2~4条纵沟,无褶沟。上颌每侧须板140~180枚。体灰色,常疤痕遍身,形成白斑。鳍肢较小,尾鳍宽约3米,呼吸时喷出雾柱高3~4.5米。胃含物中有端足类、多毛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群游鱼幼鱼和蟹等,说明它多以底栖生物为食。捕食时可能用吻翻起海底泥沙,从混水中滤取食物,其右侧须常被严重磨损说明它常侧游捕食。灰鲸分为两个种群,一是北太平洋西侧的朝鲜种群,另一个是东侧的加州种群。灰鲸是鲸类动物中迁徙距离最长的种类。早期有人发现灰鲸分布于北大西洋而今天这种鲸仅生活在太平洋,它们沿着海岸线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海区,迁移距离长达1.0~2.2万公里,在哺乳动物中可算是迁移距离最长的种类了。

抹香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