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五灯全书
35244300000173

第173章

天童全禪師法嗣

慶元府育王笑翁妙堪禪師

慈谿毛氏子。廣顙平頂。骨氣清豪。從野菴欽受業。依息菴觀于金山。參松源嶽於靈隱。皆不契。時無用全居天童。徑造其室。用問。行脚僧。遊山僧。師曰。行脚僧。用曰。如何是行脚事。師以坐具便摵。用曰。此僧敢來者裏捋虎鬚。俾參堂。一日用舉狗子無佛性話問師。師擬開口。用以竹篦劈口便[翟*支]。師應聲呈偈曰。大塗毒鼓。轟天震地。轉腦回頭。橫屍萬里。用頷之。即命侍香。已而報恩約致師分座。太守程公。請出世妙勝。次遷金文光孝。忠獻史衛王。以堂牒。除台之報恩。天台舊無律宗。師與大卿齊公議。合十寺為大剎。築壇場。命負毗尼。學者倡開遮持犯之法。風勵新學。閩帥王公。復請居雪峰。未幾。詔住靈隱。衛王以大慈完美。請師開山。及王薨。師菴居上柏。台州使君陳公。以瑞巖邀師。無何。江心牒至。監丞史公。強之乃起。淨慈詔下。丐辭不允。大參余公書來。不可重違君命。明年荊湖總臣奏。令僧道買紫衣師號。俾以師號住持。師謂曰。若是則千金之子。皆可主法。我道殆矣。奏疏殿陛。上書廟堂。其議遂寢。詔徙天童。力辭。東歸翠巖築室。奉先世香火。育王虗席。復有旨起。師再辭不許。乃奉詔 上堂。膏雨及時。江山如洗。幽鳥語喬林。殘紅隨遠水。可憐盲聾瘖瘂人。不識此方真教體 上堂。舉保壽開堂。三聖推出僧話。頌曰。一人客路如天遠一箇歸心似箭輕。彼此征途雖有異。須知同日到天庭 上堂。舉汾陽示眾曰。識得拄杖子。行脚事畢。頌曰。平地無因立話端。揭天聲撼怒濤寒。直饒識得拄杖子。也是封皮作信看 天童除晝再至。大參趙公。復請主淨慈。悉謝之。示疾。書遺表。作寺丞張公書。請主後事。通守永嘉曹公。來問疾。從容敘世契移頃。書偈曰。業鏡高懸。七十二年。一槌擊碎。大道坦然。置筆泊然而逝。

杭州靈隱石鼓希夷禪師

上堂。舉瑯琊覺法華舉相見公案。頌曰。聞名不如見面。見面不如聞名。此地無金二兩。俗人沽酒三升 上堂。舉南泉曰。文殊普賢。昨夜三更起佛見法見。每人與二十棒趂出院也。趙州曰。和尚棒教誰喫。南泉曰。且道王老師過在甚麼處。趙州禮拜而出。頌曰。春風吹落碧桃花。一片流經十萬家。誰在畵樓沽酒處。相邀來喫趙州茶 和梁山遠禪師十牛圖頌。尋牛。只管區區向外尋。不知脚底已泥深。幾回芳草斜陽裏。一曲新豐空自吟。見跡。枯木崖前差路多。草窠裏輥覺非麼。脚跟若也隨他去。未免當頭蹉過他。見牛。識得形容認得聲。戴嵩從此妙丹青。徹頭徹尾渾相似。子細看來未十成。得牛。牢把繩頭莫放渠。幾多毛病未曾除。徐徐驀鼻牽將去。且要回頭識舊居。牧牛。甘分山林寄此身。有時亦踏馬蹄塵。不從犯著人苗稼。來往空勞背上人騎牛還家。指點前坡即是家。旋吹筒角出烟霞忽然變作。還鄉曲。未必知音是伯牙。忘牛存人。欄內無牛趂出山。烟蓑雨笠亦空閒。行歌坐樂無拘繫。贏得一身天地間。人牛俱忘。慙愧眾生界已空。箇中消息若為通。後無來者前無去。未審憑誰繼此宗。返本還源。靈機不墮有無功。見色聞聲不用聾。昨夜金烏飛入海。曉來依舊一輪紅。入鄽垂手。者漢親從異類來。分明馬頷與驢腮。一揮銕棒如風疾。萬戶千門盡豁開。

明州雪竇野雲處南禪師

上堂。百計推尋永不見面。一時休去。在處逢渠。長連床上喫粥喫飯。取飽為期。我且問你。常住一粒米。是幾番過手 上堂。斬釘截鐵。特地乖張。就下平高。衲僧笑具。皇覺到此。有理難伸。未審諸公如何理論 上堂。摩醯正眼。熙然赫然。一處該通。萬機頓赴。縛虎擒龍。驚天動地。且平常一句。又作麼生。莫把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

福州雪峰滅堂了宗禪師

上堂。空索索。冷冰冰。清虗之理。畢竟無身。為什麼却有許多烟雨。會得麼。若會得。七種供養諸人。若會不得。滴水難消。

幽州盤山思卓禪師

上堂。拈拄杖曰。登山渡水。全藉這人。擲拄杖曰。相見易得好。共住難為情 上堂。寂寂惺惺。有氣死人。惺惺寂寂。無用頑石。嘻。下載清風付與誰。

丞相錢象祖居士

初守金陵。甞遊保寧。問道於無用全公。有所契入。後于鄉里。建接待十所。皆以淨土極樂名之。創止菴。為棲息之所。自左相辭歸。精修淨業。於宋寧宗嘉定己巳閏二月。得微疾。有問起居者。則曰。不貪生。不怖死。不生天上。不生人中。惟當往生淨土耳。言訖趺坐而化。

雪峰然禪師法嗣

如如顏丙居士

頌趙州有主沙彌話曰。解把一莖野草。喚作丈六金身。會得頭頭皆是道。眼中瞳子面前人 頌子湖狗話曰。貧家無所有。只養一隻狗。便是佛出來。也須遭一口。

育王璞禪師法嗣

寧波育王妙智廓禪師

長溪林氏子。幼穎悟。年十五薙染。依大圓璞。有省。服勤數載。及璞繼席徑山。師典第一座。丞相沈公。以廬山請出世。次遷育王。孝宗詔。舍利寶塔。安奉禁中。召師對問。舍利從何發現。師曰。從陛下聖心發現。上大悅。賜師妙智禪師號。日本國王。閱師偈語。自言有所發。明歲修弟子禮。且送財建舍利殿。師晚投老於烏石山。立笑月菴。作終焉計。宋孝宗淳熈庚子。示微恙。說偈而逝。壽六十二。臘四十七。塔於菴之寢室。

淨慈一禪師法嗣

慶元府天童息菴達觀禪師

義烏趙氏子。初參應菴於天童。次見無菴於道場。後於淨慈水菴室中。明得二老垂手處。一語破的而返。至龍翔柏堂。分第一座。後開法嚴州靈巖。閱四剎。被旨陞靈隱 上堂。舉二祖問達磨安心公案。頌曰。長安深夜雪漫漫。欲覓心安轉不安。總使言前開活眼。那知已被老胡瞞 示眾。舉南泉曰。江西馬師。說即心即佛。王老師不恁麼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麼有過麼。趙州禮拜而出。僧隨問州曰。上座禮拜便出。意作麼生。州曰。你却問取和尚。僧乃問。適來諗上座。意作麼生。泉曰。他却領得老僧意旨。師頌曰。慣弄瑤琴與琵琶。清音歷歷遍天涯。堪嗟不入聾人耳。空使西山日又斜。

袁州仰山簡菴嗣清禪師

上堂。舉達磨大師一日謂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最後慧可出禮三拜。依位而立。磨曰。汝得吾髓。師頌曰。揑目生華立問端。得他皮髓被他謾。者般瞎漢能多事。六月無霜也道寒。

道場全禪師法嗣

常州華藏伊菴有權禪師

臨安昌化祁氏子。年十四得度。十八歲禮佛智裕于露隱。時無菴為第一座。室中以從無住本。建一切法問之。師久而有省。答曰。暗裏穿針。耳中出氣。菴可之。遂密付心印。甞夜坐達旦。行粥者至。忘展鉢。鄰僧以手觸之。師感悟。說偈曰。黑漆崑崙把釣竿。古帆高挂下驚湍。蘆花影裏弄明月。引得盲龜上釣船。佛智甞問。心包太虗。量廓沙界時如何。師曰。大海不宿死屍。智撫其座曰。此子。他日當據此座。呵佛罵祖去在。師益自韜晦。遊歷湖湘江淛幾十年。依應菴於歸宗。參大慧於徑山。無菴住道場。招師分座。于是聲名赫然 住後上堂。今朝結却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亂走。心行滅處解翻身。噴嚏也成獅子吼。栴檀林任馳驟。剔起眉毛頂上生。剜肉成瘡露家醜 上堂。禪禪。無黨無偏。迷時千里隔。悟在口邊。所以僧問石霜。如何是禪。霜曰[鹿*瓦]。甎又僧問睦州。如何是禪。州曰。猛火著油煎。又僧問首山。如何是禪。山曰。猢猻上樹尾連顛。大眾。道無橫徑。立處孤危。此三大老。行聲前活路。用劫外靈機。若以衲僧正眼。檢點將來。不無優劣。一人如張良入陣。一人如項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敵。若人辨白得。可與佛祖齊肩。雖然如是。忽有箇衲僧出來道。長老話作兩橛也。適來道。道無橫徑。無黨無偏。而今又却分許多優劣。且作麼生祗對。還委麼。把手上山齊著力。咽喉出氣自家知 宋孝宗淳熙庚子秋。示微疾。書偈趺坐而逝。茶毗。齒舌不壞。獲五色舍利無數。[療-(日/小)+土]于橫山之塔。分骨歸塟萬年寺左。

徑山印禪師法嗣

潤州金山道奇禪師

僧問。雪峰道。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意旨如何。師曰。左眼半觔。曰烏石嶺與汝相見了也作麼生。師曰。右眼八兩。曰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也。又且如何。師曰。鼻孔大頭向下。曰只如鵞湖驟步入方丈。保福入僧堂。此意又作麼生。師曰。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裏過來香 上堂。此段大事。無處不周。新焦山未離東霞時。已與諸人相見了也。且道。相見底事作麼生。幾多頭角成龍去。蝦蟹依前努眼睛 上堂。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味。性相寂然。所以道吾打鼓。四大部洲同參。拄杖橫也。挑幹乾坤大地。盋盂展也。覆却恒河沙界。到這裏。象王行處。狐兔絕踪。水月現時。風雲自異。古今收不得。歷劫不知名。千聖立下風。誰敢當頭道。咄。我王庫內。無如是刀。

鎮江府金山蓬菴自聞永聰禪師

杭於潛徐氏子。幼依本邑東資福出家。十五從父遊徑山。慕別峰機辯警拔。白父願學焉。峰器之。育王天童。當拙菴密菴全盛時。師往來兩公間十餘年。後游閩越江東西湖南北。凡遇名流。反覆博約。雍容盡底蘊乃已。出世台州淨慧。徙金陵保寧蔣山。轉金山終焉。壽六十五。臘五十七。

焦山體禪師法嗣

慶元府天童癡鈍智穎禪師

頌達磨見武帝因緣曰。提起須彌第一槌。玉關金鎖擊難開。重放背踏空勞力。應悔迢迢萬里來。

雙林用禪師法嗣

婺州三峰印禪師

上堂。舉野狐話頌曰。不落不昧。誣人之罪。不昧不落。無繩自縛。可憐柳絮隨春風有時自西還自東。

龜峰光禪師法嗣

杭州徑山蒙菴元聰禪師

福州朱氏子。於晦菴會中得心要。眾椎為高弟慶元丁巳。自福之雪峰。被旨遷徑山 上堂。舉藥山首造石頭。次參馬祖有悟。乃曰某甲在石頭如蚊子上鐵牛機緣。頌曰。倒腹傾膓說向伊。不知何故尚遲疑。只今便好猛提取。莫待天明失却鷄 上堂。舉趙州一日在東司上。見文遠過。驀召文遠。遠應諾。州曰東司上不可與汝說佛法。頌曰。明明道不說。此理憑誰識。春風一陣來。滿地花狼藉 送行者求僧偈曰。山前麥熟雨初晴。桑拓青連柳色新。毫髮不存風骨露。頭頭總是比丘身。

大溈行禪師法嗣

常德府德山子涓禪師

潼川人。上堂。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喝一喝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眾中忽有箇衲僧出來道。長老休寐語。却許伊具一隻眼 上堂。橫按拄杖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循環逆順數將來。數到未來無盡日。因七見一。見一忘七。踏破虗空。鐵牛汗出。絕氣息。無踪跡。擲下拄杖曰。更須放下這箇。始是參學事畢 上堂。拈拄杖曰。有時奪人不奪境。拄杖子七縱八橫。有時奪境不奪人。山僧七顛八倒。有時人境兩俱奪。拄杖子與山僧。削跡吞聲。有時人境俱不奪。卓拄杖曰。伴我行千里。携君過萬山。忽然撞著臨濟時又且如何。喝一喝曰。未明心地印。難透祖師關。

大洪證禪師法嗣

蘇州府萬壽月林師觀禪師

福州侯官黃氏子。僧問。三聖道。逢人則出。出則不為人。意作麼生。師曰錯。曰興化道。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又作麼生。師曰錯。曰興化旗鎗倒卓。三聖肝膽齊傾。師曰。引不著。曰只如今日。和尚作麼生為人。師曰。一棒一條痕 舉玄沙三種病話。頌曰。盲聾瘖瘂。捉敗了也。更問如何。盲聾瘖瘂。

雲居會禪師法嗣

萬松壞衲大璉禪師

贊釋迦出山像曰。行滿功圓徹骨窮。不勝羸瘦髮鬔鬆彌天罪過今無數。毗舍耶中一款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