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五灯全书
35244300000374

第374章

臨濟宗

南嶽下三十七世隨錄

處州半山壁觀默禪師

頌古德喫油糍曰。山前流水弄瑤琴。聽罷漁翁笑不禁。今古未知霜月裏。脚跟走斷是何人(隨菴猷嗣)。

處州福安景蓮源禪師

問如何是福安境。師曰。天池深莫測。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倚杖看雲飛。曰不薦師機。再請剖露。師拈拄杖。卓一下曰。假鷄聲裏難瞞我。未肯糢糊放過關(隨菴猷嗣)。

處州宣陽東巖慧觀賢禪師

問如何是東巖境。師曰。泉底穿明月。峰頭起白雲。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香飯慣分霜雪裏。眾山猿鳥飽無聲。僧作女人拜曰。謝和尚慈悲。師曰。西巖今日有齋(隨菴猷嗣)。

處州青田石門大圓鏡禪師

問如何是妙音境。師曰。田上月明三尺浪。屋頭春老六朝松。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舀乾大海半邊杓。指住斜陽一杖藜。曰作家相見事如何。師曰。且坐喫茶(蒼石立嗣)。

石渚太平谷應乾禪師

上堂。舉臨濟一日與普化克符二人曰。我欲于此建立黃檗宗旨。汝二人可承褫。我。三日後普化問三日前和尚道甚麼。濟便打。三日後克符問。三日前和尚打普化做甚麼。濟亦打。師曰。你看那普化克符二人展大旗鼓。逆風揚塵。臨濟大師雖成一株大樹蔭覆天下人。只是眼孔太窄。欲立先宗。止望那二人成褫。山僧不然。亦欲于此建立廣惠宗旨。現前大眾個個都教成褫。我若要成褫。不待三日前三日後。上來下去。總教喫山僧手中痛棒。何故聻心不負。人面無慙色(啟密綿嗣)。

益州兜率不磷宗堅禪師

蘄州孫氏子。二十五歲。投雲南嵩山慧脫白。參本來無一物。三年無所得。一日兀坐。聞旁僧一喝。有省。呈悟由。慧打曰。臨濟在黃檗處得力。在大愚處得力。師曰。落得一場笑具。慧曰。未在。更道。師舞具便出。一日慧問。如何是萬象之中獨露身。師曰。明如日。黑似漆。如何是衲僧巴鼻。師曰。瓦礫相然諾。石頭解笑人。慧頷之 上堂。活人劒離相離名。活人刀絕魔絕異。拈起則乾坤鼓舞。放下則大地增輝。到者裏直須知。有向上一竅格外提持。佛魔俱遣。凡聖兩忘。方有入路。今日兜率不惜眉毛。旁通一線去也。以杖擊禪床曰。棒頭有眼明如日。要識真金火裏看(嵩山慧嗣)。

契嵩嶽禪師

山居示眾。冷披破衲。熱披葛渴。飲一瓢。饑一鉢。山中無曆記年。華轉眼花。開葉又脫(晦菴道嗣)。

揚州葉菴果禪師

郡之陳氏子。示眾。師舉扇曰。拈起也函葢乾坤。拂拂凉風生大地。放下也縱橫日月。炎炎暑氣逼凉天。忽拈忽放。全體照用。不拈不放。迴絕炎凉。人人盡道。臘月扇子用不著。山僧則不然。何故相逢自有風流態。何必扶搖天地間(大乾明嗣)。

仙巖首座

化國鐸秉拂小參。諸兄弟來此山中參究。還有透徹者麼。驀豎拂子曰。于此透徹。去能使盲者見。聾者聞。啞者說。所謂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還會麼。須知耳聽。終難會。眼裏聞聲。方始知(天目智嗣)。

天堂太虗空禪師

中秋小參。天上月正圓。人間道月半。不用擬思量。打鼓普請看大眾。看則一任看。畢竟那個是真月。以拂子畫曰。莫錯認 示眾以拄杖。卓一卓曰。若向者裏薦取落二落三。不向者裏薦取落二落三。畢竟如何話會。復卓拄杖曰。參(天目智嗣)。

永嘉大羅兜率中安質禪師

被盜。示眾。山居兜率靜即天宮。盜者相尋。囊藏不得。由是家私劫盡。幻物一空。要知宿債應償不免。歡喜忍受。其奈人心不滿。貪欲無邊。逼拶將來。鞭敲繩縛。喝不領會。默示徒然到這裏通。身手眼也。無用處畢竟作麼。生得休歇。驀豎拂子曰。大眾見麼。到底家珍偷不去。可憐空做賊名聲 問和尚被盜綑縛。得無熬煎。師曰。山僧似覺通身慶快。曰好事不如無。師曰。知音者少(天目智嗣)。

永嘉護國範遠彥禪師

小參。山僧昨日有一句。子未出方丈門早。與諸人道破了也。還有聞得記得者麼。試出來。舉看。眾皆默然。自代曰。晝夜鐘聲一百八 開爐上堂。師以拂子打圓相曰。大眾還識。護國者裏現成爐鞴麼。一向柴足炭足。惜乎幾歷兵燹。直得烟消灰冷。山僧今日于冷竈裏。下一把火為要。兩序勤舊。添柴添炭。互相著力。將十方三世。盡空法界。塵勞生死。解脫涅槃。情與無情。一齊打入爐中。管取金聲玉振。普有光輝。正恁麼時。設有不入爐鞴。不受鉗鎚的。山僧但冷笑一聲。若知山僧這一笑。管取參學事畢 元旦上堂。新年佛法有。舌頭常在口。新年佛法無。水上。捺葫蘆。新舊有無都不涉。光陰迅速莫蹉跎(天目智嗣)。

永嘉白門卓然立禪師

示眾。我有沒絃琴。一向懸高壁。不是不會彈。只是少人識。以杖置案。作彈勢曰。欲識琴中意。何煩絃上聲 耡田示眾。我無大義可說。慣用耡頭一橛。鏟除異見。稠林翻轉。劫初田地。下菩提種。開優鉢花。結無生果。令一切眾生。齩嚼飽滿。顧左右曰。還有知味者麼。良久以耡築地曰。正好著力。 示眾。未生前屋破見青天。已生後袖穿露赤肘。現在的直到驢年。會卓拄杖喝一喝(天目智嗣)。

永嘉白塔尼照清光禪師

本邑相國張文忠公孫。女十三歲為父死難。即持齋。誓不出字。二十四薙染。參仙巖智。一日呈偈頌。智曰。偈頌且止。你將公案。說看。師進步默然而立。智曰。囫圇吞棗。師曰。千峰勢到嶽邊止。智曰。萬派聲歸海上消。又作麼生會。師退步默然而立。智休去 示眾。一棒一條痕。一掌一握血。辣手不容情。祖師真妙訣識。此訣生死。徹擲下竹篦曰。惟此最親切(天目智嗣)。

眉聲居士

明誠。浙瑞安林氏子。世名。齊鋐字仲覺。幼聰頴。攻文史韜略。年十五省父法幢幟于四明大梅山。知發心參究。幟指謁雪竇雲。多所訓誨。嗣見大梅寤于武林。令參狗子佛性。趙州因甚道無道有。每參諸方。皆以狗子佛性話為問。適游浦江晤多子無于水月菴。見案頭有垂絲千尺意。在深潭話。忽有省曰。趙州敗闕。被我捉得了也。無曰。那裏是趙州敗闕處。士曰。不被和尚惑。無曰。狗子聻。士擬對。被無一喝。疑情復發。時霽崙永卓錫雲外。士登峰參請。凡十寒暑。一日復叩前話。永曰。佛性則且置。喚甚麼作狗子。士不覺。從前膺礙。一時放下。踴躍曰嗄。永徵曰。佛性聻。士仍作舞躍狀。永曰。是甚伎倆。士即呈偈曰。獅兒不受黃金索。隨類翻身展大雄。却笑趙州無伎倆。隨人起倒敗家風。永頷之。臨行乃問。永曰。不昧本來人。請師分付。永曰。清泉流出甚分明。士觸禮一拜。永曰。本來人聻。士曰。弟子告辭。和尚去也。永搊住鼻曰。還在這裏。士拂袖便行。一日問永曰。如何是太平本是將軍定。永曰。惺惺著。士曰。不許將軍見太平。又作麼生。永曰。正好著力。士曰。學人則不然。永曰。你又作麼生。士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永曰咦。丁巳秋。永乃授如意源流偈曰。十載爐錘鍼芥合。西江吸盡了無依。須知吾法同儒道。善自施為展大機 文學陳聖俞問。文殊七佛之師。因甚出不得女子定。士曰。文殊且置。喚甚麼作女子。陳沈吟。士震威一喝曰。因甚瞌睡至。此。陳踴躍曰。原來如此。士曰。罔明聻。陳作禮曰。一串穿却。士頷之 隨喜楞嚴講期。座主講至第一月第二月月影。士失笑。僧介石芳便問。士曰。且道如何是第一月。士曰。無眼耳鼻身意舌。芳曰。如何是第二月。士曰。蒼黃赤白憑君說。芳曰。如何是月影。士曰。長江水面波千頃。芳復請作偈。士信口曰。問我楞嚴第一月。覿體圓明非喻說。堂堂密密爍虗空。十方世界都含攝。問我楞嚴第二月。有情無情熾然說。揚眉瞬目直承當。粗拳惡棒當頭楔。更問楞嚴說月影。日用常行自不領。一念迴光是甚麼。五雙十個雲門餅。芳遂矢願參宗。一日問士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為甚麼。佛放眉間白毫光。照東方萬八千國土。眾生不能。士喚童子曰。天亮也未。童子報道。日頭正上山。士曰。還可道。眾生不能麼。芳躍然 李標遠問。如何是海底泥牛銜月走。士曰。時至若知無滲漏。風迴便可結靈胎。李曰。如何是巖前石虎抱兒眠。士曰。動靜不隨聲色去。保持豈在有無中。李曰。如何是鐵蛇鑽入金剛眼。士曰。扶桑合璧方成朔。滄海擒龍始見珠。李曰。如何是崑崙騎象鷺鷥牽。士曰。樓閣門開彈指入。眾生魔佛共毗盧。李曰。高峰道四句中有一句。能縱能奪。能殺能活。畢竟是那一句。士驀面便唾 耆儒章于磐問。不落因果。因何却墮野狐。士曰。此處無銀二兩。章曰。不昧因果。因甚却脫野狐。士曰。如上所供是實。章曰。祇如脫却。野狐還作甚麼。士高聲喚章先生。章遂信宗門。即問喜怒哀樂未發時如何。士復喚章。章應諾。士曰。是甚麼。章欣然復問。孔顏樂處又作麼生。士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僧問。趙州訪二菴主。一樣豎拳。因甚有肯有不肯。士曰。你道不肯那一個。曰淺水不是泊舟處。士曰。獅子齩人。韓廬逐塊。僧忽省曰。恁麼則二菴主俱是作家也。士曰。獅子齩人。韓盧逐塊。僧踴躍作禮曰。從今不被天下老和尚惑也。士便掌曰。逢人莫錯舉 陳兆彬問。五祖演謝監修上堂曰。人之真性命。須是這個。這個是甚麼。士曰。龍從火裏出。彬曰。五祖道。若欲成就這個。先須防于這個。這個又是甚麼。士曰。虎向水中生。彬曰。五祖道。若是真這個人。這個是甚麼人。士曰。但盡凡情。別無聖解。彬曰又是甚麼。士曰。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士甞有偈曰。北海泥牛吼。中天玉兔生。金烏吞一口。動靜悉圓明。一掌又一喝。毒人痛到。骨俗漢最用情。切莫道唐突。玉泉揆輯(聖感永嗣)。

東嘉大羅山玉泉寺肅印正禪師

本邑徐氏子。父母念其胎齋。七歲時。命禮羅隱洞石龕。任老宿薙染。年十七。任公指。參諸方。末入深雪室。徹法源底。嗣即記莂。開法玉泉 小參。舉梁山道。南來者。與他三十棒。北來者。與他三十棒。雖然與麼不當宗乘後來。瑯琊道。梁山將一片真金當頑鐵賣却。瑯琊即不然。南來者。與他三十棒。北來者。與他三十棒。一任天下人貶剝。師曰。玉泉又不然。南來者。聽他南來。北來者。聽他北來。各與濃茶白飯欵待。若要山僧棒喫。未敢相許。何故聻黃金自有黃金價。終不和沙賣與人 示眾。鐺是銕鑄。飯是米做。汝等諸人。終日觸著齩著。只是不肯承當覿面。錯過帶累。山僧鼓舌搖唇。指東話西。舊題新做不錯過。驀豎拄杖曰。且道這個是甚麼 上堂僧出擬問。師以杖約住曰。住住今朝仲冬初。一山僧無法可說。擲下拄杖曰。有人直下承當一生參學事畢 晚參。舉雪峰拈拄杖曰。山僧這個為中下人。僧問。上上人來如何。峰靠拄杖便休。雲門曰。山僧這個也為中下人。僧問。上上人來如何。問拈拄杖便打。師拈拄杖曰。山僧這個一味平等。不論上中下根。總教伊立地搆去。汝等諸人還識這個麼。眾無語。師連卓拄杖歸方丈 佛成道日。上堂。黃面瞿曇夜出城。娑婆由此禍根生。雪山六載饑寒逼。却被明星換眼睛。以拂子作相曰。祇這個莫沈吟。不是佛兮不是心。復擲拂曰。舉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 丁卯元旦。上堂。立春已十日。鳴鐘慶元旦。時序暗推遷。初一仍不換。大眾既是初一因。甚又喚作元旦。不見道月月有初一。日日是好日。山僧住此已三年。本命元辰何得失。忽有個漢道。今日元旦上堂。說到本命元辰作甚麼。山僧只向他道。記取一萬事。畢春三夏六。忽逢秋千里。神駒追不及(師于是年七月初一。日示寂) 問城東老母。與佛同生。因甚不肯見佛。師曰。抱贓呌屈。曰兩手遮面總皆是佛。又作麼生。師曰。料你放不下。僧禮拜曰。某甲親見和尚。師曰。更禮三拜 問如何是一同一質。師曰。錦繡重重如何是二。同大事。師曰。石頭土塊如何是三總同參。師曰。泥猪癩狗如何是四同真智。師曰。紅爐點雪如何是五同遍普。師曰。萬象森羅如何是六同具足。師曰。頂天立地如何是七同得失。師曰。坐斷虗空如何是八同生殺。師曰。橫按鏌鎁如何是九同音吼。師曰。風吹石臼如何是十同得入。師卓拄杖曰。向這裏薦取 問如何是佛。師豎拳。曰如何是道。師展手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鋤頭刀斧。曰還更有麼。師曰。斫斷汝脚跟。師門風孤峻。囓蘗飲冰。本色鉗錘。象龍蹴踏 康熈丁卯之歲。朝上堂。微露順世之意。無何示疾。至孟秋朔日。晨起書偈曰。三十三年大夢。一朝緣盡歸休。四恩重大未曾酬。爭怪卒難分手。生死不離覺海。何須分外牽愁。泥牛吼動海天秋。試看再翻觔斗。擲筆而逝。塔于羅隱洞之西麓。同門明誠輯(聖感永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