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永乐大典残卷
35246900000153

第153章

《东溪墨梅图引》:性之所得于天,有不行而至,不学而能者。况托物游艺,意存所寓者哉!总尹汉臣善写梅,乐之终身而不厌。且梅以墨绘,黯淡枯寂,无声色臭味可嗜而悦,盖性之所得,有不容自己者。余尝踏雪过南塘,入东阁,主人开樽小酌,醉中出示所制《溪雪春风》等图。亦以淡僻故为把玩者,久之觉冷香疏影动荡于几案间,令人悠然有孤山篱落之想。后考试洛阳,复与君会府署之梅花堂,庭之所植者,皆是也。因举觞相属,曰:“水南梅之渊薮,又久官于此,殆将俾使君移船花光臻超然之极致耶!”东归悉以近作赆予。其风味之胜,潇洒之工,又非向时吴下矣。及入解装,尽为好事者索去。呜呼!君今已矣,梅宁复得邪?其弟唐臣义夫辈追忆风流事,亡如存联缀遗墨,求名士夫题咏,将昭大兄游艺之美。来属引其端。汉臣于予契久且敬,故知为人颇详。君天资诚悃,与人交有终始,于修身、齐家、孝友、纯至,一门之中,融融怡怡以及于政,是知托物寓意于岁寒三友之间者,不徒模写形似,俾自得之趣,冠时人而名后世也。十七年立秋日,秋涧序。《跋杨补之墨梅后》:花光梅,在前宋为第一赏之者。至有买船来往之语,及补之一出,变苦硬为秀润,曾观《春风》《雪溪》二图者,乃知予言为不妄。一有自题云,“月移清影,人立黄昏”。其用意不分,固已神凝于此君矣。《跋僧花光梅后语》:蜀僧超然,字仲仁,居衡阳花光山。避靖康乱,居江南之柯山,与参政陈简齐并舍而居。山谷所谓研墨作梅,超凡入圣,法当冠四海而名被世。尝有“移船来近花光住,写尽南枝与北枝”之句,其丰度可想见矣。云梦赵复题云:“如王谢子弟,倒冠落佩,举止欹倾,自有一种风味”。此盖前金高丞相家藏旧四幅:《暗香》、《疏影》、《溪雪》、《春风》,今失其《溪雪》,见为宋子玉所收。

【朱晦庵大全集】

《跋汤君墨梅》:墨梅诗,自陈简斋以来,类以白墨相形。逮其末流,几若禅家五位正偏图颂矣。故汤君始出新意,为倒晕素质以反之。而伯谟因有冰雪生面之句也。然白墨未分时,一句毕竟未曾道著。诗社高人试名为下一转语看。汤君自云得其舅氏杨补之遗法,其小异处则又有所受也。观其酝藉敷腴,诚有青于蓝者,特未知其豪爽超拔之韵,视牢之为何如尔。病眼眵昏不能核论,故愿与诸君评之,戊午三月病起戏书。

【黄氏日抄】

《跋江文卿画梅》:乐府墨戏皆技耳,往往一笔一语及于梅,辄使人之意也潇然梅。亦岂易知!彼各以技自慊故,或借梅以为清,描模咏思,未必得仿佛。吾见梅之有功于技,未见技之有功于梅也。江文卿,吾党士之骚者也,嗜梅特甚,品别异态,手自图之,复手自为之词,使人披展注视,一唱三叹,洒然神化,犹将身与梅一。况文卿胸中之自得者乎?因尝诘之:一元磅礴不郁不发,穷崖寒疏英摘索,此太极流行之端,而乾元之仁之初轩豁也。其为茂叔之窗前草也,大矣。亦可以墨迹言语求否耶?文卿大笑谓“此正吾不可形容之妙。”

【刘后村集】

《题信庵为包君用作墨梅》:顷年见信庵丞相为林肃翁作墨梅横卷,肃翁自言尝客于公之塾,后果擢上第入翰苑。今观此卷,乃为永嘉包君用所作。笔愈老,君用亦公客也。盖山相尝求公一笔,不与。若二客未遇,而公直以魁百花调鼎实之事期之,可谓具眼矣。君用勉之。他日科第官职当不在肃翁下。君用名国器,余先君少师同年通守公之孙,余旧同官录参军之子。《信庵墨梅》:京洛贵人所爱,金盆盛牡丹尔。信庵乃以机务余间为梅写真,其苍枝老干,槎牙突兀者,元晖宣仲不及也。其繁葩疏,幽妍芳洁者,花光补之复出也。乌乎!其身庙堂而心岩壑者欤。顷当国宰相欲求公一笔,公怒曰:“赵某乃为某人画梅耶!”公靳寸墨不予彼,相顾扫匹纸以赠故人,此其所以为一代伟人。《跋杨补之墨梅》:予少时有落梅诗为李定舒辈笺注,几陷罪罟,后见梅花辄怕,见画梅花亦怕。然不能不为补之作跋,小儿观傩又爱又怕,子于梅花亦然。

【冯缙云先生集】

《题墨梅花》:骚人以荃荪蕙苣比贤人,世或以梅花比贞妇烈女,是犹屈其高调也。王逸民以淡墨作寒梅双影以见贶。余目之曰:“此孤竹君子也。”座客颇以为知言。

【王灼熙堂集】

《跋墨梅》:画花必从胶粉设色,至近世始易古法,专用淡墨而得花之真,此两梅枝尤奇然,不知何人作。予旧有句云:饭颗从朝瘦,湘流独占清。脱梅花于闺房党锢中,盖此画与此诗乎。

【陈止斋集】

《跋林宗大家藏汤氏画梅》:汤梅近梢不贵重于世,余虑宗大藏之之悔也。故为之书。《题杜大春画梅》:偶与文叔时亨论十五国风。次第取季札旧序,参孔氏序,持退秦于魏唐之后,系豳于末。略经改定而意以独,至晚于灯下观蜀客卿作梅,笔墨无几知在篱落,因悟万事无支离法。

【余谦一文安家集】

《跋朱松岩墨梅》:梅为天下白,太素之初正色也。尔后为红、为蜡、为萼绿,穷造化之工而为之设色,止于此耳。花光逃禅始寄之,墨妙则又化工所不能为者,光暗而味长,貌质而神泽,盖尝评之如拾煤高弟,如吞炭义士,如墨池老儒,如乌衣年少,如尘埃中建隆宰相,如瘴岭外元流人,缁尘素衣之喻,无住老禅疑未尽也。凡绘事于花,未有不借色于丹粉,惟梅也,于墨本为最宜。是当以标致观,不当以色相求。世有黑牡丹之说,假使洛花真着墨色,然亦奚足贵哉!花光辈人,不传者死,松岩朱君作为大轴,咄咄逼人,子与岩俱生谷城下三家村里,不知此笔何处得来。

【隐显翁游山集】

《跋墨梅手轴》:世之草木各有所爱,独梅之爱多者何也?友松竹,鄙桃李。贵节操,贱妖媚,风霜严际,万木摇落,孤根独春,历岁寒而不屈,得雪月而愈高,暗香浮动,清诗骨,远俗态,终期调鼎佐王,化泽万民,其功莫大。故爱之不足,复图而玩焉。

【徐梅野先生集】

《题余岂潜所藏杨补之梅》:此花在群品有众美萃。其洁净似易。其正葩似诗,其屈曲枝干似盘诰,其节似礼,其乐似乐,其谨严似春秋。盖花之有文实者也。画工勘破其魂骨,而后笔法能意足,意足而后不求颜色似矣。观者当自得之。某观兰戏题之后,又赏此卷而为之书。

【国朝孙作苍螺集】

《书吴中桂墨梅卷后》:梅以韵胜格高为佳。杨补之好于老干奇崛处放笔作气条以争妍,而韵与格远矣。敕为“村梅”,殆非过语,然今日求村梅亦不可得。近世会稽王元庄出新意,作繁花,殊有思致。盖花多则似李,故尤难工。嘉兴吴中能诗以山水竹木名家,不知其善梅也。此本真仲笔,汪洋淡泊。惟与画会。昔东坡善文,与可不知其能飞白,尝叹其知人之不易,余不识仲而臆断其是非,此岂可为法哉?然识者有以知余言之不妄也。

【刘习之退庵近藁】

《题墨梅卷》:古称林和靖诗咏梅绝唱,然如“暗香疏影”,或者犹病其徒得形似,必雪后园林水边篱落,乃并与梅之情性得之。然则论画之品格孰异乎?是鄂宪从事李宪章以水墨写梅,每意定神闲之隙,则齸笔和墨洒即就。而横枝疏影、迎风亚雪、水边月下之态,宛然孤山罗浮兴致,所独欠者香耳。君子之于游艺,固有清绝造诣若是其极者哉!余尝谓人各有好宪章。处风纪之地,厉冰蘖之操,介然自守,宜其与梅同调。抑孰知梅之为物,华实相承,体用俱备。使异时烟雨青黄、冰盘荐实、鼎鼐和美,则梅之为梅。又别有大用适时者在,然则吾之所以期宪章,尤在彼而不在此也。书以勖之。

【宋北禅师诗集】

《书杨补之梅》:寓素于玄,质成乌有。责芳于影,梦酣黑甜。展卷临窗,色香俱在。柄此能事,属诸逃禅,咏姑射,真须春风手,先驱醉,颖珠玉在侧。后振采毫,觉我行秽。

【浩然斋雅谈】

魏华父《墨梅诗》“素王本自难淄涅,墨者胡为乱等差,玄里只知杨子白中,谩见圣人污。”鹤山又有“东西日月自来往,遑人间有喘牛”之句,亦佳。

【韩性五云漫藁】

《题花光梅墨本》:花光之画,白石之书,极天下之合作。宋君刻之梓,如水中月影,玉塔层澜,故自可见。《题慧门上人所藏叔雅梅》:叔雅画梅不求形似,其标格超然出于香色之外,宜为世所宝也。平生见叔雅梅生多,然膺者不少。可膺者,形似;不可膺者标格。观此纸可见。《题梅深》:梦入黎花迳迳迷,翠禽栖处隔前溪。东风不扫千林雪,三素云寒月未西。

【刘祁归潜志】

刘仲尹致君,号龙山。辽阳人。能诗,学江西诸公。其《墨梅诗》云:高髻长眉满汉宫,君王图玉按春风。龙沙万里王家女,不着黄金买画工。

【万启类编】

《画墨梅送与人》:某启,前日承枉顾,极佩眷厚感慰文集,今早欲诣谢。值少干,不克如愿。为恨以之,即刻薄暑,伏惟尊候万福。墨梅昔花光仁老得墨梅三昧,山谷道人叹曰:“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远景共四轴,名工画者,谨送斋馆聊以悦目。倘蒙不鄙,幸赐旨留不宣。《答》:某再拜。奉别未久,企咏已深。忽被教字,感着无穷,就审即旦尊候佳胜古画甚佳,真所谓手夺造化者。特推珍好见遗,佩服诚意,临纸未易,占叙稍隙,即容面谢,区区姑此以复,将命不宣。王

【东牟先生集】

《僧画梅赞》:瘦胜肥,狂胜痴。淡可久,色易衰。水边呈骨,月下横枝。

【苏东坡大全集】

《题赵昌画梅》:南来渡关山,沙水清练练。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黄庭坚豫章集】

《题花光为曾公卷作水边梅》:梅蕊触人意,乐天《榴花诗》:香尘拟触坐禅人冒寒开雪花,遥怜水风晚,片片点汀沙。《冷斋夜话》:衡州花光仁老以墨为梅,鲁直观之曰:“如嫩寒春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卷,思两国士不可复见,开卷绝叹。因花光为我作梅数也枝,及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卷末》:仲仁,盖衡州花光山长老。梦蝶真人貌黄槁,篱落逢花须醉倒。梦蝶真人,谓庄子。今以属秦少游,取游戏花间之意。梦蝶见上注。《庄子、列御寇篇》曹商曰:“天处穷闾巷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篱落逢花用陶潜把菊事见上注。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扶持爱梅说道理,自许牛头参已早。卢仝诗,石公说道理,句句出凡格,《传灯录》:法融禅师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衔花之异。长眠橘州风雨寒,今日梅开向谁好。少游北归至藤州,卒于江上。其子处度护丧藁殡于潭。故有“长眠橘州”之语。张舜民《南迁录》记潭州事云:橘州在湘江中南,北与州城等。老杜诗所谓“橘州田土皆膏腴”者也。《华严经》曰:一切众生,随业所系,长眠生死。何况东坡成古丘,不复龙蛇看挥扫。太白诗:吴宫花木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老杜诗:龙蛇动箧蟠银钩。我向湖南更岭南,系船来近花光老。叹息斯人不可见,喜我未学霜前草。山谷自言其未死。《文选》阮嗣宗诗,“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写尽南枝与北枝,更作千峰倚晴昊。白氏六帖云,太庚岭上梅,南枝落北枝。闻老杜诗:“雷声急送千峰雨。”又诗“乱插繁花向晴昊。”

【陈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