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永乐大典残卷
35246900000086

第86章

【伊洛渊源】:马涓巨济,状元及第,为秦州签判,初呼状元。吕进伯为师。谓之曰:“状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也。既为判官,不可曰状元也。”巨济愧谢。进伯又谓巨济曰:“科举之学,既无用,修身,为己之学,其勉之!”时谢显道为伊川程氏之学,进伯每屈车骑,同巨济至之,则显道为讲《论语》,进伯正襟肃容听之。曰:“圣人言行在焉,吾不敢不肃。”又数以公事案牍委巨济详覆,且曰:“修身为已之学不可后,为政治民其可不知。”巨济自以为得师,后在朝,为台官有声,每叹曰:“吕公教载之恩也。”

归如得师

【张文潜宛丘集】《祭刘贡父文》:故事旧章,在廷不知,有问于子,归如得师。

事无常师

【鬼谷子】《牾合》篇: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

我有师师

【书】《梓材》。注:师师,以官师为师也。

经各有师

【宋苏颍滨集】《河南府进士策问》: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故两汉之间,经各有师,师各有说。异师俗说,相攻如仇雠。

百僚师师

【书】《阜陶谟》:俊×在官,百僚师师。注:师师,相师法也。

典常作之师

【书】《周官》:学古入官,议事以制,其尔典常作之师。注:典常,当代之法也。周家典常,皆文武周公之所得。画,至精至备。凡位官者,谨师之而已。

天地之师

【冠子】:景则随形,乡则从声,故形声者,天地之师也。

无为之师

【唐独孤及昆陵集】《庆鸿名铭》:恭已南面,无为之师。

后事之师

【战国策】:张孟谓赵襄子曰:臣观往古之美,臣主之权,均之前事,后事之师。君若改图,则臣力不足。

【贾谊新书】《过秦论》: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王安石临川文集】《周革转官制》:语曰:前事者,后事之师也。

求之盲师

【上阳子序】:根器劣而钝者,求之盲师。一知半见,自喜自幸。

耻于相师

【上阳子】:嗟夫!时之高人胜士,负不世之才,而执一方之见,往往不足以语大道者,非耻于相师,则过于聪明,况其下此者乎?

当仁不让师

【论语】: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注:当仁,以仁为已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程子曰:“为仁在己,无所与逊。若善名在外,则不得不逊。”子家子或曰:“当仁不让于师,师所从受道也,何为而不让?”答曰:“为善,欲其敏也。舜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又何让焉?”

【儒学警悟】:右军书本学卫夫人,其后遂妙天下,所谓风斯在下也。东坡字本出颜鲁公,其后遂自名家,所谓青出于蓝也。黄鲁直诗本是规模老杜,至今遂别立宗派,所谓当仁不让也。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吏师

【韩非子】《五蠹》篇:明主之国,无先生之语,以吏为师。

【史记】《李斯传》:斯上书曰:今陛下并有天下,辩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率群下以造谤。如此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诸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两汉蒙求】《薛宣朱博赞》曰:薛宣、朱博,皆起佐史,历位以登宰相。宣所在而治,为世吏师。及居大位,以苛察失名,器诚有极也。

【宋张方平乐全集】《吕公神道碑》云:吕文靖公以龙图直学士知开封府,都邑务剧,尹正才难。击断者杂中善良,循恕者并容奸蠹。公之为理,雅得其术,机芒不施,区橐自破,治政清静,府庭肃然。逮今言尹京之政,公为吏师。

【张学祥于湖居士集】《淮东漕魏郎中启》:然一代之名士,备更险夷。信矣中兴之吏师,所至办治。

法令师

【西汉书】《薛宣传》:宣子惠为彭城令。宣从临淮迁至陈留,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宣心知惠不能,留彭城数日。案行舍中,处置什器,观视园菜,终不问惠以吏事。惠自知治县不称宣意,遣门下掾送宣至陈留,令掾进见,自从其所,问宣不教戒惠吏职之意。宣笑曰:“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众人传称,以宣言为然。

章句师

【唐柳宗元集】《答严厚舆论师道书》: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义利师

【聱隅子】《生学》篇:或曰:“古之师也,师乎为义;今之师也,师乎为利,何也?”曰:“异乎吾子之闻也。古之所谓义者,义乎其心;利者,利乎其人,孰云义利之异哉?”

绛县师

【左传】《襄公三十年》:三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师旷曰:“鲁叔仲惠伯会成子于承匡之岁也。”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丈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赵孟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召之而谢过焉,曰:“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谢不才。”遂仕之,使助为政。辞以老。与之田,使为君复陶,以为绛县师,而废其舆尉。

师汝昌言

【书】《益稷》:阜陶曰:俞,师汝昌言。注:师,法也。阜陶以其言为可师法也。

祗师言

【书】《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

仗师臣

【职官分纪】:轩辕,圣人也,仗师臣而授图。

赖卿师矩

【唐绘】:刘之,字希美。高宗时拜相王府司马。谓曰:卿家忠孝,朕子赖卿以师矩。冀篷在麻中,不扶而挺也。

张昭有师法

【吴志】:张休,字叔嗣。太帝以子登为太子,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休弱冠,与诸葛恪、顾谭等俱为太子登僚友,以《汉书》授登。

斛斯有师法

【北史】《斛斯徵传》:大和三年,周武帝以徵有师法,诏令授诸皇子。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成服青矜,行束修之礼,受业于徵,仍并呼徵为夫子。儒者荣之。

君师贤圣

【古三坟书】《君阳师》:君师贤圣,以询道也。

承师问道

【抱朴子】《祛惑篇》: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攻美玉,不于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承师问道,不得其人,委去则迟迟冀于有获,守之则终已竟无所成,虚费事妨功,后虽痛悔,亦不及已。世间浅近之事,犹不可坐知,况神仙之事乎?虽圣虽明,莫自由晓,非可以历思得也,非可以触类求也。诚须所师,必深必博,犹涉沧海而水造长洲而伐木。独以力劣为患,岂以物少为忧哉?夫虎豹之所余,乃狸鼠之所争也;陶朱之所弃,乃原颜之所无也。所从学者,不得远识渊潭之门,而值孤陋寡闻之者。彼所知素狭短流促,倒装与人,则靳靳不息;分损以授,则浅薄无奇。能其所宝,宿已不精,君复料其粗者以教人,亦安能有所成乎?譬如假谷于夷齐之门,告寒于黔娄之家,所得者不过橡栗褐,必无太牢之膳,锦衣狐裘矣。或有守事庸师,终不觉悟,或有幸值知者,不能勤求;此失之于不觉,不可迨者也。

尊严师道

【名臣言行录】:程颐初,明道尝谓先生曰:异日能尊严师道者,吾弟也;若接引后学,随人才而成就之,则子不得让焉。

师道自居

【晋书】《王祥传》:天子幸太学,命祥为三老,祥南面几杖,以师道自居。

【圣贤言行故事】:虞韶以成纂集。宋哲宗即位幼冲,冲,童也,时方童幼。召程正叔为崇政殿说书。正叔,伊川先生也,名颐,字正叔。崇政,讲殿名。说书,劝讲之官。正叔以师道自居,每侍讲,凡侍奉哲宗在讲筵时。甚庄,正叔极其庄敬。继以讽谏,讽,因言寓戒,以感动之。上畏之。上,哲宗也。时潞公为平章军国重事,潞公,姓文,名彦博。平章,宰相。以上之官,重臣也。年九十矣,对上恭甚。进士唱名,其时,哲宗坐御殿,放举人及第,传唱进士姓名。侍立终日。潞公侍立殿上。上屡曰:哲宗频顾潞公云。“太师少休。”少,如字。太师,潞公官名。不呼其名,而以官称之,尊敬之也。休,止息也。谓潞公年高,久立恐劳,今暂止息。公顿首谢。顿首,俯首至地,恭之至也。立不去。潞公虽已高年居尊位,执守臣体,不敢便安。或谓正叔曰:“或人以潞公之事告正叔。”君之倨,呼正叔为君。倨,傲也。视潞公之恭,谓以正叔之倨傲,比之潞公之恭谨。议者以为未尽。“或者,疑谓正叔未能尽事君之礼。正叔曰:“潞公三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事君尽礼,臣职当然。潞公世受国恩,虽为重臣,不可以尊贵废礼。吾以布衣为上师傅,敢不自重,上,谓哲宗也。布衣,微贱时所服。正叔自言起身微贱,为师傅之职,以德义训导人主。天子所尊敬之臣,固当以尊严自居。吾与潞公所以不同也。”大臣与师臣各有其体,二者不同。

高选师友

【职官分纪】:晋《刘传》:通古今,清身洁己,行无瑕玷,为国子祭酒。愍怀太子初封广陵王,高选师友,以为师。

八师不可为

【楚辞】《七谏》曰:谁使正其直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注:八师,禹、稷、契、皋陶、伯夷、亻垂、益、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