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元和郡县图志
35607400000067

第67章

龙川故城,在县东北,水路一百七十五里。秦龙川县也。秦南海尉任嚣疾,召龙川令赵佗,授之以政,即此处也。

雷乡县,中下。西南至州六百里。天授二年,广东都督陈崇业奏置。南临大江。

潮州,潮阳。下。开元户九千三百三十七。乡一十六。元和户一千九百五十五。乡一十六。今州,即汉南海郡之揭音竭。阳县也,晋安帝义熙九年,于此立义安郡及海阳县。隋开皇十年罢郡省海阳县,仍于郡廨置义安县,以属循州。十一年,于义安县立潮州,以潮流往复,因以为名。大业三年罢州为义安郡,武德四年复为潮州。

州境:东西五百三十六里。南北四百八十四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虔州路五千六百二十五里。西北至东都取虔州路四千八百一十里。西北至虔州一千五百里。东至大海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广州水陆路相兼约一千六百里。西南至循州一千五百里。东北至漳州取漳浦县路四百八十里。

南至大海八十五里。

贡、赋:开元贡:蕉葛布,蚺蛇胆,鲛鱼皮,甲香,灵龟散。元和贡:细蕉布,甲香,鲛鱼皮,水马。

管县三:海阳,潮阳,程乡。

海阳县,中下。郭下。本汉揭阳县地,晋于此立海阳县,属义安郡。隋开皇十年省郡,废海阳入循州,十一年潮州,又立海阳县以属焉。南滨大海,故曰海阳。

凤凰山,在县北一百四十里。

大海,在县东南一百一十三里。

西津驿,在县西六里。

盐亭驿,近海。百姓煮海水为盐,远近取给。

官鄣湖,在县东南二十里。出名龟,以卜,胜于含氵匡龟也。

潮阳县,中下。东北至州二百里。本汉揭阳县地,晋安帝分东莞郡置义安郡,仍立潮阳县属焉。以在大海之北,故曰潮阳。贞元九年,移于今理。

获子山,一名龙首山,在县东南五十里。

龙溪山,今名海宁岭,在县西南一百七十里。

大海,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

程乡县,中下。东南至州四百里。本汉揭阳县地,齐于此置程乡县,盖分海阳县立焉,属义安郡。隋开皇十年省,十一年置潮州,复立程乡县属焉。

西阳山,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西阳水,在县南二十三里。

端州,高要。下。开元户八千一百四十二。乡十四。元和戾一千七百九十五。

乡十四。

本秦南海郡地,汉武帝置苍梧郡,则为苍梧郡之高要县也,梁大同中,于此立高要郡。隋开皇十一年置端州,大业三年罢为信安郡,武德四年平萧铣,五年重置端州,州当西江人广州之要口也。

州境:东西一百五十八里。南北一百一十四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韶、郴州路四千三百三十五里。西北至东都四千六百一十五里。〔东至广州二百八十四里。〕不至广州义宁县一百五十里。东南水路至广州新会县三百里。东北至广州四会县陆路一百八十里。北取广州四会县界水路韶州六百四十里。西南水陆相兼至新州一百八十里。西至康州二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银四铤,蕉布,麻布。元和贡:乳香,黄鱼,春子。〕管县二:高要,平兴。

高要县,下。郭下。本汉旧县,属苍梧郡,有盐官。隋开皇十一年置端州,割属焉。石室山,在县北五里。

羚羊峡,在县东,水行三十里。吴步骘为交州刺史,兴军取南海,衡毅、钱博等领兵逆之,战于峡口,毅、博等军败,投水死者千余人,即此处也。

青岐镇,在县东八十五里。

鹄奔亭,在县西八里。汉交趾刺史何敞辩死女子冤,即此处也。

平兴县,下。西北至州八十里。本汉高要县地,晋末分置平兴县,属新宁郡。

隋开皇十二年罢郡,属端州。

漏山,在县东四十里。

康州,晋康。下。开元户一万三千一百五十二。乡一十六。元和户汉武帝平南越置苍梧郡,今州即苍梧郡之端溪县也,晋末于此置晋康郡。隋开皇十二年省晋康郡,以所领县属端州。大业三年罢州信安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讨平萧铣,五年置康州。

州境:东西二百七十九里。南北二百四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二百五十五里。西北至东都四千五百一十五里。东至端州一百九十里。西南水路至泷州一百八十里。西北溯流至封州一百二十五里。

北至霍山一百二十里,与广州化蒙县分界。

贡、赋:开元贡:蕉布,麻布。元和贡:银。

管县四:端溪,悦城,都城,晋康。

端溪县,下。郭下。本汉端溪旧县也,属苍梧郡。

端山,下。郭下。本汉端溪旧县也,属苍梧郡。

端山,在县北一百二十五里。在树冬荣,其子号曰猪肉子,大于杯,炙而食之,味如猪肉,故名也。

西江水,经县南,去县五十二步。

悦城县,下。西至州八十里。本汉端溪县地,宋于此置乐城县,属端州。武德五年改属康州,天宝元年改名悦城。

郁水,一名西江水,经县南,去县十步。

程溪水,东去县一百步。

都城县,下。东北至州四十五里。本汉端溪县地,宋于此分置都城县,属晋康郡。隋大业二年属封州,武德五年改属康州。

郁水,经县西,去县一里。

晋康县,下。东至州七十一里。本汉端溪县地,宋于此置(安)遂〔安〕县。

贞观八年于县置药州,十八年废州,以县属康州。至德元年,改为晋康县。

建水,在县东五十步。

封州,临封。下。开元户五千六百五十三。乡七。元和户八百一十一。乡七。

秦为南海郡之地。汉平南越,置苍梧郡,今州即汉苍梧郡之广信县地也,梁于此置梁信郡,属成州。隋开皇十年改为封州,大业三年罢州,以县属苍梧郡。

武德四年,复置封州。

州境:东西一百三十八里。南北二百八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梧、桂州路四千三百八十五里。西北至东都四千一百三十五里。东南沿流至康州一百二十里。北至贺州陆路三百九十里,水路六百四十里。西北溯流至梧州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蕉布,麻布。元和贡:银。

管县二:封川,开建。

封川县,下。郭下。本汉广信县地,汉于此置梁信郡。隋开皇十年改为梁信县,属封州。十八年改为封川县,皇朝因之。

古斗山,在县西十三里。

封溪水,经县北去县十五里。

开建县,下。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汉封县之地,宋文帝分置开建县,属临贺郡。隋开皇十年改属连州,武德四年改属封州。

鼠石,在县东北二十四里。旁有三穴,皆容人居止。其石上时多石斛。石高五十丈。周回五里。

临贺水,一名封溪水,经县西,去县十五里。

韶州,始兴。下。开元户二万七百六十四。乡四十一。元和户九千六百六十四。乡四十一。

秦南海郡地,汉分置桂阳郡,今州即桂阳郡之曲江县也。后汉置始兴都尉,今州即都尉所部。吴甘露元年初,立为始兴郡。梁承圣中,萧勃据岭南,于此置东衡州,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为名。十一年废入广州,十二年,自今南海县移广州理曲江之废韶州城,即今州理是也。仁寿元年,改广州为番州,大业二年又自今始兴故镇移番州理南海县,今广州理是也。三年,以番州为南海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平萧铣,重于此置番州。贞观元年改为韶州,复旧名也。

州境:东西六百二十里。南北四百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郴州路三千六百八十五里,取虔州、吉州路四千六百八十里。西北至东都取郴州路三千四百二十五里,取虔州、吉州路二千八百七十里。

南至广州,水陆相兼五百三十里。西北至郴州陆路四百一十里。东北至虔州陆路五百五十里。西至连州山路险陵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麻布,竹布十五匹,钟乳五两,乳花。元和贡:钟乳,乳花,兰桂,石斛。

管县六:曲江,始兴,乐昌,翁源,浈昌,仁化。

曲江县,上。郭下。本汉旧县也,属桂阳郡。江流回曲,因以为名。吴置始兴郡,县属焉。隋置韶州,县属不改。皇朝因之。

灵鹫山,在县北六里。

玉山,在县东南十里。有采玉处。

银山,在县西二十二里。出银。

韶石,在县东北八十五里。两石相对,相去一里。石高七十五丈,周回五里,有似双阙,名韶石。

牢石,在县东六十里。石高七十丈,周回二十一里。色备五彩,状若楼观,上多零羊。

玉城,一名故郡城,在县南六里。地势险固,晋义熙初卢循克广州,循将徐道覆移始兴郡,据此城。

浈水,在县东一里。元鼎五年征南越,楼船将军下横浦,入浈水,即此水。

始兴县,下。西南至州一百九十四里。本汉南海之地,吴于此分置始兴郡。

隋改属韶州,皇朝因之。

大庾岭,一名东峤山,即汉塞上也,在县东北一百七十二里。从此至水道所极,越之北疆也。越相吕嘉破汉将军韩千秋于石门,封送汉节,置于塞上,即此岭。本名塞上,汉伐南越,有监军姓庾城于此地,众军皆受庾节度,故名大庾。

五岭之戍中,此最在东,故曰东峤。高一百三十丈。秦南有五岭之戍,谓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县也。

邪阶水,今名阶水,出县东一百三十里。近水有邪阶山,又有仁水,出县东北东峤山,仍有三枫亭、五渡水。齐范彦龙为始兴守,至仁,酌水赋诗曰:“三枫何习习?五渡且悠悠。宁饮仁水,不挹邪阶流。”

安远镇,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

乐昌县,中。东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曲江县地也,梁武帝分曲江置梁化县,属始兴郡。隋开皇十年改属广州,十八年改为乐昌县。武德中改属韶州。

蓝豪山,在县西北一百九十里。广五百里,崖岭峻阻,所谓泷中,即此也。

沧湖,在县东南十里。周回三十五里,南通泷水。

任嚣故城,在县南五里。秦、楚之际,南海都尉任嚣,因中国方乱,欲据岭南,故筑此城,以图进取。嚣死,此城尉佗因之,遂有南越。

翁源县,下。西北至州二百八十里。本汉浈阳县地,在今广州界,梁承圣末萧勃分浈阳立翁源县,因县界翁水之源为名也,后因不改。贞元元年,刺史徐申移于今理。

翁水,出县东北一百四十里。

松派水,与浈水合,经县南二十步。

浈昌县,下。西南至州陆路二百三十里。光宅元年,析始兴北界置浈昌县。

北当驿路,南临浈水。

大庾岭,在县北五十六里。

仁化县,下。南至州陆路一百一十里。垂拱四年,分曲江县置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