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太平圣惠方
35878600000223

第223章

又方。 薄荷(一握) 麦 (二两炒微黄)上件药。捣罗为末。不计时候。如茶点服。

又方。 芸苔子(半两生用)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食前温服。

又方。 牛角 棕榈皮 干姜(以上各一两都烧为灰)上件药。捣细研令匀。每于食前。以冷粥饮调下二钱。

又方。 槐耳(二两烧灰) 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出)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一钱。

又方。 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脐) 生姜(半分)上件药。捣碎。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又方。 棕榈皮〔半分(斤)烧灰〕 栝蒌(一枚烧灰)上件药。同研令细。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又方。 牛角 (一对) 雄黄(二块子如棋子大) 麝香(一分细研)上件牛角 。每只各安雄黄一块子在内。以稠泥封闭下面。用桑柴火烧令熟。细研为散。入末 治肠风下血。发歇不定。宜服此方。 荆芥穗(一两) 薄荷(一两)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一钱。

又方。 皂荚(三两不 者) 栝蒌(一枚) 白矾(二两)上件药。都入瓶子内。以盐泥固济。候干。以炭火烧令通赤。候冷。细研令匀。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又方。 胆子矾(二两细研) 栝蒌(一枚上开一口)上件。矾入于栝蒌内。坐(于)慢火中。更入米醋一小盏。煨汁尽。醋令干。都入罐子内。以大火烧令通赤。取出放冷。细研。用糯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 治肠风下血不止。下部冷疼痛。宜服此方。 釜底煤(四两) 汉椒(二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上件药。捣罗为末。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

治大肠风毒下血方。 皮(一枚炙令焦黄) 皂荚(三挺去黑皮涂酥炙黄焦去子)上件药。捣罗为末。以软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五丸。

又方。 白矾〔三(二)两烧令汁尽〕 干蝎(二两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半钱。

又方。 益母草(端午日采) 藕节(六月六日采并阴干各二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粥饮下二十丸。

治肠风。下部肿闷疼痛。宜服此方。 皂荚(水浸去黑皮曝干涂酥炙令黄焦)上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五丸。

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宜服此方。 侧柏叶(一斤净洗曝干炙微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枳壳汤调下二钱。

又方。 藤子(三枚浓重者)上以七八重湿纸裹煨。良久胀起。取去壳用肉。细切。碾罗为散。每于食前。以黄 汤调下一钱。

又方。 五倍子(劈破一半烧令熟一半生用分两不限多少)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陈米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

又方。 皂荚〔五挺不 可长一尺二(一)寸者去黑皮涂酥炙用酥三两炙尽为度〕 白羊精肉(十两细研)上件药。先捣皂荚为末。后与肉同捣令熟。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水下二十丸 又方。 何首乌(二两)上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

治肠风泻血不定。甚者面黄瘦弱方。 川乌头(一两去脐皮生用)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黑豆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治积年肠风下血不止诸方

夫积年肠风下血不止者。由人气血衰弱。脏腑虚惫。或饮食劳损。或毒瓦斯风邪蕴蓄在脏腑。

积年 治积年肠风泻血。谷食不消。肌体黄瘦。臭椿皮散方。 臭椿树白皮(二两微炙锉) 干姜(三分炮裂锉)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鸡冠花(一两炙微黄)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槐鹅(一两炙令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枳壳汤调下二钱。

治积年肠风。或发或歇。不止。牛角 散方。 牛角 (二两烧灰) 槐耳〔一(二)两微炙〕 臭椿根(二两微炙) 屋松(二两微炙)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

治积年肠风泻血。百药无效。宜服此方。 败皮巾子(一两烧灰) 人指甲〔二(一)分炒焦〕 干姜〔三分(两)炮裂为末〕 麝香(一分)白矾(一两烧灰)上件药。相和。细研如面。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

治肠风。积年泻血不止。神效方。 黄丹(一两) 白矾(一两) 栝蒌(一枚去皮入二药在内)上以物盖栝蒌头。以盐泥固济。安砖上。以大火烧令通赤。放冷取出。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暖刺蓟汁调下一钱。

治肠风。积年下血不止方。 野狸头(一枚) 桑树西枝(一握锉) 附子(一枚)上件药。都入瓶子内。用盐泥固济。候干。以炭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捣细罗为散。

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二钱。

又方。 鹿角胶(半两炙令黄燥) 没药(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

治积年肠风下血不止。神效方。 酸石榴皮(二两慢火焙令黄) 侧柏叶〔二两慢火煨(焙)令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木贼汤调下二钱。

又方。 密陀僧(一两) 白矾(一两捣碎) 槐子仁(一两微炒捣为末) 皂荚(一两烧灰作末)上件药。将密陀僧白矾入瓷罐子内。烧令通赤。候冷取出。捣罗为末。入槐子末皂荚灰相和。研令匀。以粳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五丸。

治积年肠风下血不止。面色萎黄。肌体枯悴。栝蒌丸方。 栝蒌(二枚割去盔子) 硫黄〔一两锉(碎)〕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干姜(一两炮裂锉)猪牙皂荚(一两去皮生捣碎)上件药。都捣为散。入栝蒌内。却以盖子盖之。用竹签子扎定。以面浓裹。慢火烧面黄焦 又方。 皂荚(七挺不 肥者去黑皮涂酥炙黄熟去子) 寒食蒸饼(二两) 乌龙尾(二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粥饮下二十丸。

又方。 槐耳(半斤切作片子) 皂荚(十挺剥去皮子) 硼( )砂(一两细研)上件药。用米醋三升。煎取一升。去滓后。再入铛中。以文火养成膏。入硼( )砂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温粥饮下十丸。

治积年肠风下血疼痛。宜服此方。 灶突墨(二两) 荆芥(一两) 木香(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水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槐子汤下三十丸。

治积年肠风下血。****肿疼。肌体羸劣。宜服此方。 蛇黄〔一枚生(大)者〕 酽醋(五合)上以炭火烧蛇黄通赤。即入醋中淬。重叠烧淬。醋尽为度。捣细研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半钱。

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疼。或如鼠奶。或如鸡冠。常似虫咬。痛痒不 息宜绿矾(四两) 捣碎安瓶子内。以瓦子盖口。用大火烧一食间。候冷取出。细研如粉。

更用白盐都研令便定。

又方。 绿矾(二两烧令赤) 釜底墨(一两) 乌贼鱼骨(一两炙令微黄)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赤糙米汤下三十丸。

又方。 皂荚(一两去黑皮涂酥炙焦黄去子) 芸苔子(一两微炒) 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枳壳汤下三十丸。

治肠风积年不瘥。转加羸困。黄 丸方。 黄 (二两锉) 附子(二两炮裂去皮脐) 白矾(二两烧灰) 硫黄(一两细研水飞)滕子(二枚去两) 皂荚(二挺去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

治积年肠风泻血。面色萎黄。附子丸方。 附子(二两炮裂去皮脐) 食盐(一两) 当归(一两锉碎微炒) 干姜(一两炮裂锉)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皂荚(一两去黑皮涂酥炙令黄去子)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陈米粥饮下二十丸。

又方。 鲫鱼(一枚长五寸者去肠肚及净洗) 白矾末(二两)上件药。将白矾入鱼腹内。以线缝合。入于瓦瓶内盖定。以炭火烧为灰。取出细研。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

治肠风积年不瘥。羸弱至甚。宜服此方。 莨菪子(一升净淘去浮秕后即量之) 生姜(半斤捣取汁) 熟干地黄(半斤捣罗为末)上晒莨菪子令干。捣细罗为散。与姜汁相和。银锅中。以无灰好酒二升。以文火煎。如稍减以温

治肠风痔疾失血后虚损诸方

夫人气血不足。脏腑劳伤。风邪毒瓦斯。留滞肠胃。遂成斯疾。因其下血时多。肌体羸瘦。饮食无味。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故谓之虚损也。

治肠风痔疾。失血过多。虚乏羸困。不欲饮食。内补散方。 续断(二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当归(一两锉微炒) 熟干地黄(二两) 麦门冬(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治肠风痔疾。失血后虚损。皮肤干燥。四肢黄瘦。心神虚烦。少得眠卧。不能饮 食。黄黄 (一两锉) 酸枣仁(三分微炒) 麦门冬(三分去心) 枸杞子(三分) 熟干地黄(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柴胡(一两去苗) 白茯苓(一两) 防风(半两去芦头) 白术(半两) 甘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二)枚。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肠风痔疾失血后。虚损羸瘦。饮食无味。面色萎黄。四肢乏力。白术散方。 白术(三分) 石斛(三分去根锉) 黄 (一两锉) 桂心(半两) 熟干地黄(一两) 续断(三分) 人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上件药。捣罗(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肠风痔疾。下血太多。虚羸无力。内补黄 丸方。 黄 (二两锉) 白蒺藜(一两微炒去刺) 乌蛇肉(一两酒浸炙微黄) 槐子仁(二两微炒)鹿茸(一两麸炒微黄去瓤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桑枝汤下三十丸。

治久积虚冷。肠风痔 。下血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白术丸方。 白术〔三(二)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人参(一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熟干地黄〔二(一)两〕 当归(一两锉微炒) 黄 (一两锉) 干姜(半两炮裂锉) 浓朴(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