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36245100000009

第9章 科学发展的战略特征

科学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其真正意义在于它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寓于新的科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这种发展的本质属于一种新的创造。战略是对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科学发展战略是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和处置经济社会发展大事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科学发展战略的内容及其承载表现形式是具体的和多维的,大体上可包括区域(这里仅指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最高形式的国家和按照行政管辖划分的各种行政区)、领域、部门、组织和要素发展战略,其中领域发展战略又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战略。因此我们说,发展战略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无论哪一种发展战略,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又必须与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发展战略相衔接、相协调、相一致,并在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

科学发展战略首先应当是围绕确立科学发展战略决策要素所进行的全局性谋划,同时又是一种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认识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这个谋划和思维过程必须始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战略的一般特征,即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1.科学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全局性亦即全面性或整体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种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由此构成有机的整体。任何战略问题都是为了研究全局的或整体的指导原则和谋划方案。全局性或整体性是发展战略最根本的特征,它既包括战略所涉及范围的各方面、各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也包括发展过程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构成的全局,还包括事物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本质和非本质、重点和非重点等关系的全面性。这里告诉我们,“能审局者则多胜。”谋划和实践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问题,必须具有高度的全面意识,从大局出发,始终贯彻系统论的整体性思想。树立全局观念,自觉照应大局,善于从全局的各方面、各要素、各局部全面分析问题。强化整体意识,统筹各个部分,协调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局部和环节,体现和发挥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正如张高丽同志在市委九届二次全会上讲话中指出: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天津实际,既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又要“统筹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还要正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2.科学发展战略的长远性。战略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看得更远一些。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用长远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就不能真正地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一个发展战略尤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只有通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阶段性演变才能逐步实现。因此,谋划天津的发展战略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来思考和认识问题,善于放眼未来去确定思想和行动的原则、方针,而不是仅仅立足当前去就事论事。也就是说,要妥善处理当前与未来的关系。同时,任何事物都是过程表现为一系列前后相续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的长远性原则要求我们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和阶段论思想,真正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地预测未来。谋划天津的发展战略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即在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预见其未来发展趋势和结果,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对发展战略的运行给予适当引导,使其不断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能够对可能出现的趋向和问题有所准备,采取积极的措施,保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3.科学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一定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和实施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一切战略活动中,都要按照科学性的原则和方法进行,避免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违背发展规律和战略规则的错误方法。首先要坚持从天津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占有一切直接的或间接的材料,而不能仅凭主观想象和一时热情或死抠书本的主观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同时,要掌握唯物辩证法,坚持科学分析事物,相信和尊重现代科学,自觉运用诸如系统工程、社会统计、运筹学、信息理论等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确保我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谋划、设计、论证的严密科学性。

4.科学发展战略的实践性。实践性是指发展战略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并以实践为目的。任何发展战略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它只能来自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唯有实践才能使发展战略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检验发展战略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及其符合的程度。同时,发展战略不仅仅停留在主观领域,而要真正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指导各种发展战略主体落实发展战略方针、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一切实践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服务,唯此才是发展战略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