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36269100000016

第16章 成都市版权产业发展概况(1)

第一节成都版权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版权作为一种智力创新成果,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经济制高点,版权经济就是一种最典型的知识经济。版权产业作为版权经济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理应为当代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本章将对成都版权产业发展的现状作一个整体的描述,以期勾勒出成都版权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一、成都版权产业发展的环境基础

(一)钟灵毓秀——自然环境

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地处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成都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地球上,北纬30度线两侧的国家,如伊朗、阿富汗、印度、墨西哥等国,大都炎热少雨,甚至是干旱的沙漠,唯有成都平原雨水充足,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历史上,成都的自然灾害就远远少于别的地区,即使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中距成都仅92公里,但成都市区并未遭受毁灭性破坏。这一奇迹是大自然对成都的恩赐,大自然的神斧天工给成都开辟了一块最适合人类生活的空间。

成都山川秀丽,自然景观中的山景、洞景、水景、生景、气景一应俱全,有25个国家、省、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成都的都江堰—青城山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有西岭雪山、龙门山、天台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些景点和四川境内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区一道,共同构筑了“天下山水之观在蜀”的美誉,引人神往。秀丽的风景,为成都戴上“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桂冠。

成都生物资源丰富,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独叶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银杏树是成都市的市树,每年秋季,金黄色的银杏叶为成都市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韵味。成都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有世界上唯一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被视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而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适宜的气候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成都这个“天府之国”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初步肯定了成都打造世界级生态城市的资源优势与建设成果,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基础,这也成为成都发展版权产业吸引版权人才、激发版权人创作灵感最主要的筹码之一。

(二)休闲文化——田园城市传统

休闲文化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根植于市民的淡然哲学,这与成都且耕且读的古典田园城市气质密不可分。

首先,成都的休闲是与耕读传家文化相契合的学习型、诗意型休闲。成都人杰地灵,历来以文化兴盛而著称:古蜀先民造就了璀璨的蜀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代的司马相如、扬雄到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都在成都创作了大量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到了近现代,成都又涌现了郭沫若、巴金、张大千、李颉人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文学大家们在创作中休闲、在休闲中创作是成都学习型休闲的一个缩影。

成都的诗意型休闲还表现在成都赏花观灯的游园休闲。自古以来,成都的花会就有盛名。南宋诗人陆游诗云:“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千百来年,成都的花会、灯会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如今,成都市每年都会举办花会,还有龙泉桃花会、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新都木兰会、桂花会、彭州牡丹会、新津龙舟会、郫县望丛祠赛歌会。每到此时,成都的男女老少总是全家总动员,导致游人如织。成都人好亲近自然,每到周末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就会呼朋引伴,三五成群,踏青郊外,因此,成都人创造性地发明了“农家乐”这样的休闲方式,成都成为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

其次,成都的休闲是田园牧歌、祥和安宁的休闲。成都拥有的古典田园城市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旖旎的山川风物,为成都提供了休闲的物质基础。城市运管专家、策划大师王志纲认为,“跟上海的小资文化,广东的商人文化不同,成都是顶级的市民文化。高薪者可以休闲,低薪者也可以休闲,是一种非常祥和的社会环境。在全国各城市都太浮躁、辛苦、功利的时候,成都倒不失为中国一个有价值的休闲平台。”盖碗茶、龙门阵、花会、农家乐、美食……使成都这座休闲之城每一个城市细胞都洋溢着闲适的情调。成都的市民休闲文化,不分贫富,不分年龄,不分男女老少,成都也由此成为中国内地最有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

另外,成都的休闲也是人性解放的现代休闲。新世纪的成都,已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会,在国内的时尚界独领风骚。成都在中国的流行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每年活跃在选秀台上的选手很多来自成都,例如新生代偶像歌手李宇春、张靓颖、张杰,2009年“快乐女声”前四甲成都赛区江映蓉、黄英、郁可唯就占了三席,成都成为名副其实的“选秀之城”。

美食文化是成都人解放自我、享受生活的重要表现。成都美食名贯古今,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成都美食可以分为川菜、小吃、火锅三大类。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川、粤、鲁、淮扬)之首,品种三千,“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擅用麻辣”;小吃种类数百、风味独特,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圆、叶儿粑、韩包子、夫妻肺片驰名中外;火锅包罗万象、菜品繁多、调料独特,凡是可以吃的东西皆能下火锅涮、煮、烫。近年来,火锅如雨后春笋般红遍全国,香飘四方。

俗话说:少不入川。意思是年轻的时候不要进入四川、踏足成都,因为那里休闲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追求享乐,一生难成大器。其实,这是对成都的休闲文化最大的误解。成都的休闲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而是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的必然产物。成都人把“在休闲中创造,在创造中休闲”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德国驻成都总领事葛思茂先生曾经就说过:“成都人不仅懂得赚钱,也懂得如何花钱,更懂得享受生活。”现代休闲学认为,“休闲是社会文明的一份动力”。成都的休闲文化背后是巨大的消费需求,对成都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成都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2007年,成都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实现税收314.4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9.2%;从业人数297.5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43.3%,比一、二产业分别高出17.2和12.7个百分点。

成都在古典田园城市传统中孕育的田园式、诗意型、学习型休闲一直给养着成都的文化创造和不断发展。“在休闲中创造,在创造中休闲”。成都这座休闲之都蕴藏着不一样的创造潜能,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容易获得创造的智慧和灵感,这一点,为成都市发展版权产业提供了轻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成都先天流动着的文化、创意等基因,在这种休闲氛围中更是可以发挥到极致。这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高度契合,可以说,成都的休闲传统正是建设新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基础。

(三)飞速发展——经济环境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会,全市户籍人口1125万人,常住人口1270.6万人。成都市辖9区4市6县:现辖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温江区、新都区,郫县、新津县、双流县、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

在成都2300多年的建城史中,秦汉以来,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成都市经济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后,在经济总量、市场、科技、金融、产业、基础设施等诸方面有相当的实力,综合实力在西部城市中名列前茅。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1984年1月11日,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城市性质为“省会,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确定成都市为“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并先后批准成都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列入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7年6月,成都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三新”达到“三最”: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创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成都的经济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近20年来,成都相继完成了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内环路、外环路、府南河综合整治和天府广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使成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大都市的城市风貌逐渐呈现。截至2009年9月,有133家世界500强企业、上百家全球研发中心入驻成都,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等产业全面发展,成都经济的繁荣,逐步奠定了成都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成都市1992年进入全国城市50强,位居第十一位,投资硬环境为全国城市40优之一,《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中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18659元,增长10.1%。这已经是成都市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2008)”总部经济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统称。“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2008)”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对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排序。成都排名第八,2008年,成都又成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2009年,成都一举拿下“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年度最佳投资创业城市”、“全国文明城市”、“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2010年,成都又相继获得了亚洲首个“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心成就证书”和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现在的成都,已发展成为一座综合性、多功能的特大型开放城市。

成都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它日新月异。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广阔的市场空间、较强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为成都发展版权产业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

二、成都版权产业发展的市场基础

(一)成都市场

1.恩格尔系数下降带来文化消费需求增加

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对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大。

2006年,成都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2564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9元,成都市城镇居民2006年的恩格尔系数为33.9%,成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45.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照这个标准,2006年,成都城镇居民已明显跨入富裕行列,农村居民家庭也达到了小康线。

2007年,成都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148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42元。

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为29229元,而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2008年成都市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为30809元,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42.6元,居西部城市之首,收入和增幅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29元。

研究表明,人均消费水平超过1000美元时,会使“恩格尔系数”偏向文化消费。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40%时,是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时期。

成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1000美元的标准。按照人均消费水平超过1000美元会使“恩格尔系数”偏向文化消费的理论,成都居民对文化的需求将大为增加,成都版权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且极有可能成为成都经济的重要增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