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36269100000051

第51章 他山之石——国内外版权产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启示(5)

(二)长沙“宏梦卡通”动漫企业——中国原创卡通节目生产量最大的卡通动漫企业

长沙宏梦卡通集团成立于2004年5月,是“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宏梦卡通年产原创动画1.5万分钟,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组建了湖南宏梦传媒有限公司、湖南宏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宏梦(上海)卡通实业有限公司,拥有了一条集“动画片创作——出版物发行——衍生产品授权——品牌连锁店”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公司与美国英特尔公司合作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电脑动画技术发展中心,引入美国风投红杉资本,与三辰卡通实现国内两大卡通集团战略整合,形成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独立运作、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一座包括创意中心、原创中心、加工中心、培训中心和卡通商业街等在内的宏梦卡通城正在长沙星沙经济开发区逐步建成。依托宏梦专业卡通制作经验与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宏梦卡通城将成为以卡通节目制作、形象展示、互动娱乐、卡通产品开发和销售为基础,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学习体验、购物消费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以原创动漫影视作品为核心,打造国产原创动漫品牌,开发经营图书、音像、服装、饮料、食品、文具、玩具、电子游戏等动漫衍生产品,拓展版权贸易、教育培训、动漫传媒、信息化多媒体、主题公园、演艺娱乐等相关领域,构建“创意制作、品牌打造、整合经营、产业拓展”的完整产业链。公司曾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获奖动画片如《虹猫蓝兔小幽默》、《花枝的故事》、《虹猫蓝兔七侠传》、《虹猫蓝兔阿木星》、《虹猫蓝兔仗剑走天涯》、《神厨小福贵》、《奇奇颗颗历险记》、《丛林奇遇》、《西姆霸龙家族》等。

成都本土的动漫企业虽然具有行业开发的巨大潜力,但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还非常低,应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借鉴“宏梦卡通”的原创精神,从内容制作上提升产业实力,打造“动漫蜀军”。

(三)大连软件园

大连软件园于1998年奠基,由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位于大连市西南部星海湾畔的高教科研文化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一期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累计投资约55亿元,已建成产业、教育和配套设施120多万平方米。大连软件园先后被国家部委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2006年大连被商务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大连软件园被授予国内首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称号。

目前大连软件园已发展成为国内具国际化特色、产学研一体、以对日常业务为主的专业化软件园区和最具规模的BPO产业基地,并建设形成了一个集工作、生活、商务于一体的国际化软件社区。截至2008年4月,入园企业数量达392家。中资企业所占比例为58%,外资企业所占比例为42%,是我国目前外资企业比例较高的软件园。其中日资企业所占比例为26%,软件园的企业中,50%以上从事对日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外包业务。通用电气、IBM、惠普、戴尔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建立了中国或东北亚的软件研发中心、呼叫中心、业务流程外包中心及全球支持中心等;欧姆龙、阿尔派等日资软件企业在此设立了面向中国和亚洲地区的研发中心。包括GE、IBM、HP、ACCENTURE、AVAYA、FIDELITY、ORACLE、松下、索尼、日立、NTT、NCR等在内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3家。

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保护工作,2005年国家版权局授予大连市“国家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称号,对促进大连软件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非常值得成都借鉴。

(四)版权为市场护航——江苏南通家纺业的繁荣之道

江苏省南通市是我国近代轻纺工业的发源之地。清朝光绪年间,“状元企业家”张謇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在南通开办大生纱厂,奠定了南通现代纺织业的基础。与此同时,纺纱织布进入家庭,几乎“夜夜灯影照织女,户户可闻杼机声,家家绣姑飞针线,棉田若雪接云层”。

上世纪70年代初,一批商品意识萌动的农民为了“躲避割资本主义尾巴”,开始活跃于南通的通州和海门两个县级市交界处,做些绣花枕套、床单被面之类的小生意。南通的家纺产业由此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从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从原料加工、花型设计、印染整理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据统计,通州现有家纺生产企业1500余家,个体和私营企业6000多家,从业人员14.5万人,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南通家纺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元。其中所属的通州志浩和海门叠石桥两大市场,年成交额300多亿元,有经营户8000余家,已成为继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和德国法兰克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家纺交易中心。据南通海关最新统计表明,2008年通州市家纺出口额达4.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第一。

通州市家纺产品门类众多,包括巾、床、厨、帘、艺、毯、线、袋、绒、衣等十大类,产品逐渐由传统的床上用品向装饰、绿色、生态、环保等功能纺织品发展延伸,一些家纺企业将产品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规模和品种系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南通的家纺业能够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首先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企业创新性的经营模式,比如“公司+加工点+农户”的模式,即公司把加工任务承包给农户在家里加工,公司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验收,履行合同。

南通版权部门在家纺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纺产品是一种创意性非常强的手工工艺作品,版权部门的版权保护工作保证了家纺业的丰富创意,使家纺业保持了旺盛的核心竞争力。

1.引进版权概念规范市场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通州志浩和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形成初期,缺乏版权意识的农民布商热衷于抄袭花型。改革开放之后,当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来了一批外地客商。1996年台湾东帝兴公司林明秋、林明砚兄弟从台湾带来了100多个美丽、新潮的花型,有的花型一款一天就销出一万米,以每米布五元钱计算,每天经营额高达5万元。仅靠卖花型一个月可以赚几千万元,在志浩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使布商开始盗版,当地农民布商纷纷照葫芦画瓢,你印什么花型,我仿什么花型;你卖一元一米,我卖八毛三尺,市场一片混乱。林氏兄弟生意一落千丈,心急如焚。在新闻单位记者的指点下,林氏兄弟投诉到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南通市版权管理部门。一些侵权经营户因此受到行政处罚,但是,许多商户还是不能够明白,为什么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对大多数人进行限制,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当地的版权管理部门因势利导,在商户中进行广泛的版权知识宣传教育。多次举办多场著作权法律法规讲座,印发著作权保护宣传品,召开经营户座谈会,与入场经营户签订“不侵权销售印花布”的责任状,邀请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对侵权案件现场开庭,组织著作权知识大赛等活动等。从此,“版权”概念进入农民布商们的脑海。

2.引导行业创意拓展市场

版权保护刺激了南通家纺业的创意冲动,在当地版权管理部门的引导下,1997年8月,志浩市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美术图案研究设计所,聘请了二三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设计者,专门设计开发新花型。海门三星镇叠石桥村卓泰家纺研发中心,已发展成拥有上百名来自清华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院的各类专业设计人才的团队。仅2006年,公司就有1096个作品问世,设计产值高达6000万元。现在,围绕市场开发花型的民营研究所已多达50家,2000多名设计人员,每年推出的新花型多达数千种。一些公司还有自己专门的设计部门,曾经因侵权被查处的农民布商袁洪兵经营的江苏金太阳卧具用品有限公司,是当地布艺花型版权的最大拥有者,公司的家纺设计研究院由大学教授领衔,旗下拥有120多名专业设计人员,实力在国内同行中首屈一指。南通市政府也大力扶持家纺业的创意设计,中国家纺协会在南通设立了中国家纺协会设计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家纺协会设计师考试认证中心。南通市还与苏州大学、上海东华大学建立产学研基地,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美术院校大学生到南通工作。目前南通已成为全国家纺工业美术设计师显露身手的重要舞台,涌现出一批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设计名家名手。

2006年6月,全国首家农民花型版权贸易交易所在志浩市场成立,国内外的客商通过“花型电脑资料库”可以选购市场上万种拥有版权的花型款式。2008年南通家纺城举办首届画稿交易会,吸引了包括来自美、英、法等国家和地区的70多家家纺研发设计机构。如今,在中国南通家纺城,每天都有200多个新花型面世,印花布面料也从最初的不到100种猛增到2万多种。创意独特的花型产品,提高了产品的产业附加值,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