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36287800000018

第18章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5)

总而言之,培训学习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使农村中小学教师无法轻松地上路,因此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不禁发出“培训学习想让人说爱你不容易”的心声。

(二)谈信息技术而色变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成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直观感受,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同时还可以将教师从费时费力的课堂板书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更多的工作。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确改变了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篇课文读到尾”的单调格局,使用得当,它能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否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呢?

先来看笔者设计的一项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4.7),仅7.1%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21.3%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与使用他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72.6%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既不会制作也不会使用多媒体课件。可见,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很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美好的理想的实现,必须要有现实物质资源的支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需要购置一定的硬件和软件。但是目前许多农村学校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连正常运转所需的办公经费也难以保证,学校陷入难以为继的危难境地。因此,经费问题就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进程的一大主要因素。

在S乡中小学调研发现,该乡3所村小都没有电脑,教师办公室完全是传统的笔和纸,现代信息技术竟与他们无缘!S乡中学和S乡中心小学稍许好一点,学校各自拥有一台多媒体。办公室配有电脑,但是数量还非常有限,使用者多限于校长和主任,无法满足每一位教师平日里制作使用课件和查阅教学资料的需要。访谈中,S乡中心小学校长道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情。

尽管多媒体是个宝,但我们没条件用啊!全校也只有一套多媒体设备,不可能轮流安装到每个教室吧?加之做课件、用投影、弄录音,还要买这买那的,俗语说“娶媳妇花费省,点眼药却花费多”,学校怎能付得起做课件的花费?说句实话,我们学校除了公开课、赛课,平时都没有用课件。

观念问题也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又一大重要因素。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观念陈旧,对现代信息技术功能认识不够,他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是“花架子”,可有可无,作用不大,比不上传统教学手段。S乡中心小学陈老师的谈话就表达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排斥和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赞美之情。

现代信息技术不就是搞“花架子”吗?有的学校一有公开课或观摩课,几乎所有教师都想尽办法用上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于是,该让学生动手做的、写的、画的,需要让学生观察的,统统让花样翻新的各种媒体、电教设施代替了,甚至连板书也都不写了。有的课件文字量很大,把教材中概念的定义、原理都搬到屏幕上。有的为了追求吸引学生“眼球”的效果,把多媒体课件进行拼凑,画面杂滥。一节课下来学生竟没有读一次书,只像是看了一部动画片,能有什么实际效果呢?新课程要求应用多媒体教学,目前传统的教具黑板、粉笔等被一些人视为“老土”而横遭冷落,这是有问题的。老教具运用得当,课堂照样呈现精彩。而且仅用一支粉笔就能展示出的风采更令人欣赏,因为那会折射出一名老师最广博的能力和教学素养。我们几十年都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呀画呀过来的,我们对粉笔和黑板是最有感情的。

有些农村中小学老师还认为,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简直是“吃力不讨好”。在教学过程中,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与应用多媒体,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考试成绩并无裨益啊!况且当下教学评价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家庭越来越重视考试,甚至于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在此评价制度下,教师自然不会放弃自己原有的一套教学理念和方式。下面是S乡中学张老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认知态度的坦言。

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如何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不是吗,班里的学生成绩考砸了,我们非但拿不到奖金,校长还在大会小会上点名批评,学生家长还要骂我们是“破老师”,我们的脸不知往哪儿挂。反之,班里的学生考出好成绩,学校就给我们发奖金,我们就会在大会小会上得到表扬,家长们也夸我们是好老师,我们的脸上就有光。唉,分数就是硬道理!我们觉得原有传统教学在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等方面远比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更为实用和有效。而多媒体教学,只不过把课堂搞得花俏一些,但实际上学生什么知识也没有学到,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没起一点作用。况且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还费时,如果不用它们,我们准备一节课的时间譬如只花两小时,可是当用上多媒体的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十个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还是宁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把考试成绩提上去就对路了。至于现代教育技术,只要在上公开课时应付应付就得了。

还有些农村中小学老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是高科技、新学问,自己根本学不会,而目前上级把教师要掌握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当作硬性规定,他们因而“谈信息技术而色变”。访谈中,S乡A小学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

现在现代信息技术时髦得很,各类评课活动中,都将是否应用多媒体作为标准之一,给予一定的分值,仿佛不用多媒体就不先进。评职称要考计算机等级证书,没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就没有评职称的资格。我评职称时,算是倒透霉了。我本来在五年前就可以评小学高级职称,但苦于没拿到计算机证书而被拒之门外。为了评职称,我曾三次参加过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但培训班里的老师只讲一些我怎么认真也听不懂的理论,上机时又没有手把手地教我们操作。我向他们请教,他们还反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想想真气人。听别人说,学计算机只要在电脑上乱鼓捣就学会了。可是我们学校没有电脑,我个人又买不起。去年暑假,我在县城一位亲戚家里呆了两个月,那亲戚的儿子是在大学里读计算机专业的,在他的帮助下,我的计算机才算勉强过关。唉,像我们这些老教师,手指骨也僵硬了,敲键盘也不灵活了,还能学好电脑吗?现在一提起学电脑,我浑身就起鸡皮疙瘩的。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缓慢,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普通偏低。

(三)教学与科研“两张皮”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一切理论研究者一样有着特定的知识和思想”,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有自己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即要求广大的教师具有比较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比较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教育专业化的素养,要具有现代教学理论素养,要熟谙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教学科研。那么,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的认识和实际开展情况如何呢?

在笔者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学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您是怎么看待农村中小学教师搞教学科研的”这项问卷调查中,31%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科研可有可无”;34%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为了评职称,不得不搞”;24.8%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搞科研是花架子,没有必要”;只有14.2%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结合教学实践的研究很有必要”。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书,上好课提高升学率才是真功夫,搞科研是专家学者和专职教研员的事,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无关,教学与科研是“两张皮”,将搞科研与提高教学成绩对立起来。有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则认为,教师搞科研只是为了装门面,搞形式,赶时髦,教师只是个教书匠,搞不出什么名堂来。有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功利性很强,认为写论文、做课题是只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而真正意识到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教学实践问题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针对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科研的少之又少。一言以蔽之,农村中小学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学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价值意蕴。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学科研的实际开展情况着实不令人满意。农村中小学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很少撰写教学论文,很少参与教学课题研究。笔者对新课程以来S乡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全乡教师总共只发表论文8篇,其中县级5篇,市级2篇,省级1篇,没有国家级的。全乡教师获奖论文9篇,其中县级4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3篇),市级4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3篇),省级2篇(均是三等奖),也没有国家级的。课题研究方面,只有S乡中心小学一项县级基础教育规划课题结题。S乡中学2006年立过一项市基础教育规划课题,至今尚未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成果很少,水平偏低,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研究型教师还为数甚少,教学研究能力是非常欠缺的。农村中小学老师搞科研,热情不高,成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领导对教学科研重视不够,教学科研管理欠缺。笔者一项关于农村中小学领导对教学科研重视程度的基本评价的问卷调查显示,47.9%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当地学校领导对教学科研不太重视,36.2%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很不重视。而认为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的分别只占11.5%和4.4%。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还没有将教学科研提上学校教学工作的议事日程。学校对教学科研的管理,基本上还是凭经验办事,随意性较强,科学性较差。有些农村学校领导虽然开始关注教学科研,但对它的重视依然还是仅仅停留在学习上级的文件上和口头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来。笔者在S乡蹲点调研时发现,全乡所有的中小学没有专门的教学科研人员和专项的科研经费。

二是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只重视教学,不重视科研。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开展什么研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么多年不研究不也照样教书了吗?”他们对于教学科研有思想障碍,认为教学科研是教育专家、学者的事。在“您同意教学科研是教育专家、学者的事,与自己无关的观点吗”这项问卷调查中,表示非常同意的占37.2%,表示基本同意的占47.8%,表示不太同意的占10.6%,表示很不同意的占4.4%。因此,他们自认为理论水平低,搞科研不知从何人手,教学科研对于他们而言是高不可攀的。

三是科研资料缺乏,科研条件差。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无力添置图书资料。笔者在S乡中小学调研发现,3所村小至今没有建立图书室。S乡中学和S乡中心小学虽然建立了图书室,但收藏的图书数量少,质量低。目前,S乡中学图书室藏书总数1290册,S乡中心小学图书室藏书总数780册。这些图书基本上是在“普九”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购买的,“普九”过后,学校再也没有购买新书。笔者在2所学校的图书室里走了一圈,发现里面除了一些文学名着、教学参考书和作文选外,几乎没有教育学类图书。由于没有经费,学校只能订阅一些上级派下来的报刊外,再无力订阅教育教学研究的期刊,关于通过期刊网获取资料更不用奢谈了。为了节省开支,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走出农村到城市学校去观摩取经,听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交流等,教学科研几乎成了一句空话。

四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农村中小学大多缺编,教师的教学任务大多已经超负荷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工作。S乡B小学的虞老师向笔者反映说,他们学校6个班级只有7名老师,除了校长之外,其他每位老师几乎包教一个班,每人的周课时都在25节以上。每位老师每天备课5节,上课5节,还要完成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安排课外活动等工作。

老师们从早忙到晚,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即使人员相对充足的S乡中心小学,人均还要带课1.5门,周课时18.5节,再加上早晚自习、辅导、作业批改、班主任工作、政治学习和各种会议,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中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根本就无暇顾及教学科研,可以说普遍存在着日常工作与教学科研发生矛盾的问题。按照他们的话说,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像打仗一样紧张,哪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