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三条道路(第3卷)
36363900000044

第44章 九人诗选·中(2)

罗唐生,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三明市作协全委委员,2000年5月开始写作,在《星星》诗刊、《诗选刊》等二十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200多篇(首)、三十几万字。将乐县文联兼职副主席。现居福建将乐。

风吹我,我诉说着

风来了

雨来了

风雨裂开了石头

裂开了大地最后一道口子

成为河,成为岸

成为我心中密密的皱褶

吹动我

一棵崖壁上的树

被风耐心地雕刻成作品

说深蓝的胸,疯长的绿,青春的远去

闪电般的暗伤留在心里

以一种火,一种岩石的坚忍

沙漏的沉默,成为岸上的思想者

抹不掉的是泪水

是一种悲伤之后的河流

而与我无关的岁月里

河流总是隔开我的距离

只有鸬鹚,它说懂

懂得心伤

如叼走一条鱼一样的简单

严冬时说到风,像针

深深地刺痛疲惫地飞翔的孤雁的身心

最无名的痛,是捞沙船在午夜

将这个城市堆积成不规则的隐痛与残景

面对西山虎啸

没有人敢说,一个寓言

会在静静的夜色下悄悄诞生

一头牛用撕掉的咽喉说出

它听到一阵狂想曲后

忽然平静地倒地,面对强手

它没想那么多

冥冥之中依稀听到那啸声冲破岩石的断层

闽北以西的西山,以宽厚的襟怀

把这种心跳收藏进深潭的记忆

虎啸过后是寂静

是稀薄人烟的山麓托出的寂静

是一声虎啸撕裂山岭

的寂静

留下的暗影

静静地被月光提升到悬崖的高度

海拔又把这种记忆带入永恒

一部自然主义的史书

被一阵风吹过,叙述的寓言

带给我一声叹息,以及

石牛栏一样坚硬的内心陈东诗选

陈东,1966年9月出生。2000年出版诗集《湖边石子》(作家出版社)。

乡村雨后

你聆听

雨后的夜晚

一镰旧月

裁开云朵的信封

把满窗的夜空

写上我的投寄

又胆怯地勿忙隐去了字形

不知你是否读懂

一只夜鸟

远远地从你窗前掠过

那是我

飞快地署名

那是一只归家的孤鸿

抖落几滴

冰凉的雨星

惊悚

傍晚,乡村小饭店

窗外是明丽的芦苇

蒲公英枯黄

想你能在这里路过

那芦苇中

借夕阳的金黄

隐藏一只黑色的蜻蜓

一道幽光滑落童年

又倏忽惊醒

回到此刻

才把它看清

似乎也惊动它飞起

在草叶间逡巡

正午

旧木门坎上

坐着衣衫破旧的孩子

一口大葱,一口金黄的馍

全村子就只剩下

他香甜的声音

阳光也在安睡

醒着的是遥远的公路上

拖拉机的响声

树叶上的春天

一片树叶就是一整个春天

一棵树是一个乱糟糟的春天

树叶是透明的

春天却还是看不清

胡顺猷诗选

胡顺猷,祖籍贵州,北京民族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半夜铃声

电话响起

半夜时分

睡梦中惊醒一室女生

其中一位抓起话筒

——“喂!找谁?”

——“找你”

——“我是谁?”

——“不知道你的姓名

只想听听你梦中的声音。”

啪!女生把电话挂了

不知是哪位男生半夜失眠

乱拨了一串女生宿舍的号码

发作了“青春躁动症”

为防御这样莫名无聊的电话

于是,女生们开始谨慎

只要熄灯铃一响

就拔下电话机插头

可享一夜安宁

都在笼中

鸟在笼中

人在“笼”中

笼里有笼

笼中的鸟

看见自己的主人

用铁窗、铁门……

把自己锁在“笼”里

于是,鸟儿的心态

开始平衡

可它始终不明白——“笼”中的人

可自由进出

干吗把咱们鸟儿

关闭一生?!野萍诗选

兰紫野萍,女,1967年11月生,会计师,毕业于上海大学。2004年4月开始在网络上写诗。

集体照

一排微笑的脸

剔除了杂草和垃圾

成为无声的喜剧

生活的皱纹在这里抚平

风吹走相互投射的阴影

我丢掉没有显影的底片

老房子

不存在的空间

是灯火通明的梦

是永远的隔壁,储存着回声

当我躺下就能听到

所有熟悉的人

在那里,笑语欢歌

很快我也会加入进去

和过往的影像依次重逢

直到我的躯体里,再也无人居住

你的血液深负使命

你的血液深负使命

比红海更红

比咸海更咸

你的血液不停冲刷着

手掌下苍白的平原

你匍匐前行

要使血液浓稠起来

沸腾起来,抵抗洪水

拯救稻草

不管在北冰洋还是在撒哈拉

我的心就像剧痛的回声

一连串啸叫的夜鸟

惊起于一条燃烧的静脉河

它们

它们被你塑造也塑造了你

它们被你拥抱也拥抱着你

它们谈论爱和死亡,睿智得像导师

但它们只是孩子

带你走向至爱

又把银河带到你面前

它们有时在花园里嘀嗒作响

像一簇等待开花的定时炸弹

当你试图寻找那些引线

它们就变成蝌蚪

从你的泪水里

四面八方地游走

而当你筋疲力尽,不得不离开

它们就会从天边源源不断地飞回

用洁白的羽毛

填满你留出的空间韩宗夫诗选

回乡

回到村庄,碰到一个竹篮打水的人

在黑暗中两手空空

不怕碰见二黑爷,比黑暗更黑的脸

不怕碰见西岭和北林,失踪的风景和遁入土中的祖先

像一棵摇摇晃晃的萝卜

像一只满脸红透的辣椒,不是因为酒酣,是因为愤怒

莫名其妙的愤怒,操纵了你许多年

桃花开花,是因为桃花的愤怒

梨花飘雪,是因为心中早藏着一场未落的雪

回到村庄,一切都好

层层裹缠的伤口,终日见不得阳光

现在可以拆开了,呈现出来

村庄黑色的秘密,正适合一个人疗伤

芍药

在山冈一角,悄悄开放,其华灼灼

乡村的火奔涌而至

虚弱的根系,伸出童年的脚趾

内心的火与地下的火

重逢在花萼内部,露珠与星星交谈

精灵,从美的身体出发

跑向草垛、马棚、菜畦、水塘

在一根魔棒的指挥下,歌唱凡间的生活

我迷失了

面对你,我交不出自己

在芸芸众生中自燃,不可救药

芍药在燃烧中化蝶,重复来生

提起非得河,不得不说长阡沟

非得河,我村庄外围的第二道河

并非真的得到过什么

我长大以后,它就断流了

河堤上的瓜蒌、绵槐、曲柳、腊条、桑树

如今都换成青一色的白杨

出列般整齐,失去了随和和自然之美

三年龄的白杨,就可以嫁给刨板厂

我离开的时候

它总是最后一个向我道别,依依不舍

我回来的时候,它第一个开门纳客

亲热得不得了

提起非得河,不得不说长阡沟

它是村庄外围的第一道河,非沟

靠近村庄,如同相思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个并不诗意的名字,却以其

鱼虾、白沙、鹅卵、蝉鸣、燕窝、日光

孵化了我快乐的童年

我长大的时候,它也断流了

三十年河东河西,现在又开始流水了

已非昨日之水,又黑又臭,像文山爷疏于刷洗的大嘴

马家屯,全村没有一个姓马的

有时想想感到好奇怪,但一点也不好笑黑银诗选

看桃花的人

看桃花的人

遥远

在铜镜里她缓缓的侧身

左边唐风,右边宋雨

我站在她的对面,无语,陷进她额头

上春天的斜坡

背后的红月亮照着一片怒放的桃花

看桃花的人

走进一朵桃花,背影消瘦,裙罗曼舞

她翘起三月的兰花指

轻轻的在花冠上打了个死结

一扇门在身后合上了

铜镜的空房子

从此,一个年轻的后生怀揣一枚铜镜

流落民间

舞台生活

我的生命从哭开始

到哭结束

我活过无数次死了无数次

有许多许多的爱人和情夫

我是你们每一个人

那么我究竟是谁

夜晚,回家,一个人

是我还是他

舞台的楼梯连接着家的楼梯

开门,拉灯

面对一面熟悉的镜子

我找不到自己的脸

野葵花

——纪念梵高荷兰的山坡长满不真实的野葵花

朵朵忧伤

忧伤是一种传染病——从野葵花传给

梵高再传给我

我们在秋天病成哀伤的孩子

我和梵高并排而坐

我左他右我必须绕过去

才能找到他的耳朵

说:“除了高更还有我

你的另一只耳朵”

我左他右

在枯黄的山冈上正视起火的太阳

屁股下泥土松软无力集体发着高烧

野葵花,大太阳的灯笼

被你用火的颜料擦亮

“我总是看见火,小火,大火,滚烫的火

燃烧在长满野葵花的山坡”

你用另一只耳朵听见它们

欢呼歌唱和尖叫

大声地喊着你的名字

梵高梵高

燃烧燃烧

梵高,我的好兄弟

你其实是死于一场火灾

在你的葬礼上我看见

黑袍黑纱的女人

把满山坡的葵花一一拧断了脖子乐思蜀诗选

乐思蜀,原名徐永健,男,浙江省松阳县人,生于1969年1月。现任多家诗歌论坛版主。有散文、杂文、评论、诗歌作品百余件散见于《绿风诗刊》、《星火》、《中西诗歌》、《丽水文学》、《香稻诗报》、《第三条道路》、《平民诗歌》、《赶路》、《中国新诗刊》、《汉诗》、《汉诗评论》、《伯乐》等书刊。

说起雨,雨就来了

轻轻的,柔柔的,那么妥帖

每次都这样

仿佛一切早有安排

包括多年前的事件,都选择

以一场雨为背景

是一场雨,逐渐弥补了

记忆的缝隙,让故事

更为完整

也许,雨一直下着

从来就不曾停过

着迷

透过别墅的栅栏

我看见一个女人

坐在庭院里擦鞋

她年轻,文静,戴着一副黑边眼镜

她擦得很认真

不知道有人在看她

那双鞋是男式的

棕色,尖头

好像是我的

路过浦阳桥

车窗外晃过一个牌子:

浦阳桥

它的下面

应该就是浦阳江

我突然想起那个诗人

还有小娜

走在波光粼粼的江边

但现在天色已晚

公路两边什么也看不见

好像有一两点灯光

在远处

闪了一下

就消失了

我们在河里游泳

我们在河里游泳

河水清澈平静

我们不紧不慢

就像漂浮在空中

偶尔有些淤泥水草

与我们牵扯

甩一甩

就不见了

几只鸟飞来

在头顶上转了几圈

就不见了

一阵风吹来

水面上荡起层层的波纹

风一过

就不见了

还有一些东西

悄悄滑过我们

比水还轻

我们在河里游泳

并没有打湿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