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三条道路(第3卷)
36363900000091

第91章 人间论坛(11)

诗人以先知般的口吻和超验性的感觉,以一系列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语言,蒙太奇般地跳跃组合纷纭复杂的具象,构成瞬息万变而气象万千的意象群,传达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自在原相。智觉编织的意象彰显着语言组合的奇妙魅力。

到了这种境界,在第三条道路,目前仅有谯达摩一人。

谯达摩的《小离骚》以佛学《十二门论》为智慧背景,吸纳了屈原《离骚》的精髓及艾略特《荒原》的结构框架,以其超现代浪漫主义的魔幻笔调,挥洒自如地描写了智界禅境的彻悟悲悯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透视与关怀,是一首难以被人读懂和接受的智慧诗篇。

《离骚》悲情郁烈,想象驰骋,感悟至深,情操高洁,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古典明珠。

《荒原》是艾略特的典范之作。全诗采用奏鸣曲的结构,采大量用人类关于神话传说的研究成果而结构诗中的情节。全诗分“葬仪”、“棋局”、“火诫”、“水殇”、“雷语”,“水殇”五部分段落,用6种语言结构完整诗篇。其中,《荒原》第三部分的“火诫”与谯大摩《小离骚》第五部分的“火诫”,都出自佛陀的“火诫”。

在《小离骚》中,《离骚》中的诗句,《荒原》中的诗句以及佛教《十二门论》经文,随着将彻悟的灵魂在万物之间出入行走,神秘的幻想和现实的生活,在他平白而又高超喻象的语言中联结起来,使人们在他悲悯情怀的娓娓叙述中,对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乃至人生悲剧以及人类命运进行了严肃而有价值地思考。

《骚之一:十二门,我的心脏是一粒尘埃》:一袭薄雾荡去散开,又渐渐聚积为厚重的光团,积聚旋转,不断旋转,快速旋转。旋转日月之光,旋转繁星之光,旋转万家灯火,旋转水波雪浪,旋转微鸣萤火,旋转珍珠铜铁,宇宙之光,骤然间开天辟地而光照一切。万事万物,每一粒尘埃之门豁然洞开,你,这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魂,大千世界的智慧,出之一切皆有,入之一切皆无,你从宇宙万事万物的化入化出,世界的一切缘你而在。

诗人的智慧之神在宇宙的五彩幕布上飘摇行走。“故乡在什么地方?它又以什么方式存在?那里有十二门吗: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门,观三时门,观生门这些门的机关在哪里?它们是否也埋藏着许多暗道密室?”

诗中提到的“十二门”,是一部讲述“大乘空观”的重要佛经,相传为龙树(Nagarjuna)所著,鸠摩罗什于弘始十一年(409)译出。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册。梵文原典及藏译均已不传。通观十二门所阐述的义理,可以归结一个字:“空”。但如果细细分辨和阐述,就可以发现他们之间还有差别,另外,阐释起来,还得按逻辑语言分别叙述。因此,就分为性空品、无相品和无作品。

所谓性空品,讲的是一切因缘法无实自体性,故空。也就是说,一切由因缘而起的“法”没有实体,所以才说它是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佛学词语,什么是“缘”、“色”、“法”。所谓“缘”,即指事物生成或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构成属性与条件。所谓“色”即指事物生成、发展、消亡过程的一系列存在现象。所谓“法”,即指事物以其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发展、消亡或转化过程的必然轨迹。佛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佛学认为,佛法没有实体,所以说是“空”。

所谓无相品,即指一切存在之现象都是幻有之相。也就是说,一切现象虽然存在,但从终极上来说,必然要转化或消亡。因此说,一切存在皆是幻有之相,是无品相。

所谓无作品,即指所观照的无相之境界,根本不可能全部明晰及掌握,所以要消除观相者的智障与利障,使之看到一切有用物相皆是空。观相的智慧,不能与空合而为一,看不到幻象之空,仍然有功用、有希望、有造作,所以,要用“空”的道理提升观相者的心智,让他们看到一切功用、希望、造作都必然消失,所以是无作品。佛就是要其门徒悟道,懂得怎样逃避****和性感的熊熊火焰,过一种超凡入圣的生活,从而达到涅槃、超脱生死的境界。

《骚之二:薄胎》:一切存在之形器都只一种薄胎,而这薄胎就是一种空。“水是空的,阳光是空的,氧气是空的根,芽,以及后来的叶子都是空的,肥而美的花朵也是空的,它的花瓣、花蕊、花盘、花心花瓤、花粉都是空的,由花而果,果子也是空的,果空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这种空不是简单的死亡和毁坏,而是一种消解、转化、涅磐或再生。

《骚之三:地狱之门》:诗人所讲的地狱,是人间一切罪恶之源的痛苦地狱。“什么人在疯狂大笑?什么人在争夺帝王宝座?什么人在沿街乞讨?什么人在跑官,卖官?道没了,德没了,羞没了,耻没了,廉没了,脸没了,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都没了”。“我们曾经是活着的现在也快要死了”,此刻地狱之门全部洞开。一切没有超脱的众生,都是醉态百出的阎罗爷。

《骚之四:翻穿皮袄》:诗人以鳍到蛾的突变过程,完成了四个惊险的动作:第一,翻译经典,第二,讲习经义,第三,编撰佛典,第四,判教创宗,隐喻一个人的灵魂由迷到悟的升华过程。“鳍,触动水的神经,如同一件皮袄翻过来穿在少女身上”。“它的鳍忽悠忽悠着在浅浅的水中练习勾魂术,面朝大海讲解四谛、五蕴、六度,练习飞翔。鳍,触动天空的神经触动生与死的临界点,蜕变为蛾或者叫蛾蛾”,从而完成一个俗人向一个圣者的灵魂转变。

《骚之五:火诫》:作者主要讲一切欲望都是燃烧的火。“一切形体皆在燃烧眼的知觉在燃烧。为****之火,为忿恨之火为色情之火,为投生,暮年,死亡,忧愁,哀伤,痛苦,懊闷,绝望而燃烧”,

“所有一切官感,无论快感或并非快感或寻常其起源皆赖思想所得之印象,亦皆燃烧。”谯达摩在《火诫》中说“所有的溶洞只是一个溶洞”。艾略特《荒原》的之三《火之诫》中曾说:“所有的女人只是一个女人。”由此可以引申地说“所有的欲望都是一个欲望”。人生要脱离苦海,自己就必须学会克服或控制一些不合理的欲望。

《骚之六:瓷器》是一切存在的显现形体。“这些随时拱倒薄胎瓷器的小蹄子在薄胎瓷器里,酸菜在睡觉,鸡蛋在睡觉,糠在睡觉,糟辣椒在睡觉,婴儿在睡觉,小女孩、大姑娘、儿媳妇、老太婆都在睡觉。她们睡在云里,睡在雾里,睡在七弯八拐的闪电里最终她们睡进薄薄的棺材。”一切的存在,都迷失于自己的形体之中而睡觉。可悲的是许多人一生都执迷于自己的沉睡中,最终睡进了自己的棺材而不觉。

《骚之七:偈语》即梵文“偈陀”的简称,意译为“颂”,是佛经中的唱词。引申为喻示“佛理道意”的经典之文。“嘴唇不见了,曾经闪烁的秋水也不见了,她们去哪了?那些樱桃,那些芭蕉/都去哪儿了?”那些曾经诱人的一切事物都哪里去了?薄胎瓷器,此刻,这曾孕育了一切存在之始之母的薄胎瓷器就在诗人的手上,他感慨万象之空,他用偈语向人们昭示佛学“道”理,意在超度迷失已久的众生之魂。

《骚之八:天堂之门》,主要描写诗人往返于欲界十天,看见了自家堂屋的两扇大门。“此刻父亲在三十三天,此刻爷爷和奶奶也在三十三天,而三十三天在须弥山巅,四方四峰各有八天,以辅佐居于中央的帝释天。”

为了普度众生进入天堂,作者请求进入他们的最后一扇大门而超度他们的灵魂。

《骚之九:十二因缘,我的坟墓是一粒尘埃》,诗人以勘破一切的智慧,来往与天堂与地狱之间,行走于茫茫的宇宙之上,看见自己的坟墓是一粒尘埃。“从行到识,从识到名色,从名色到六处从六处到触,从触到受,从受到爱,从爱到取,从取到有,从有到生,从生到老死”,看见一切皆空。从空到空,却是万物存在不可说的全部过程。既然有那么多的妙音,这么多这么多不可说音,既然有这么多这么多不可说”,诗人索性也就不说了。

诗人一旦超越了自我,便在不断涌现的自在原相中消解语言的疏漏与遮蔽,在诗歌中达成道体合一的秘密交流,传达对自然乃至生命的感恩与答谢。

结语

诗人海子曾预言:“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将有一场伟大的诗歌行动。”

可以肯定地说,第三条道路诗歌理念的创建乃至由此而掀起的诗歌高潮,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一场伟大的诗歌行动”。其理由有三:

1、第三条道路载体原道与开悟达智的诗学理念,使诗歌从肩负社会历史使命的“诗言志”而转为以超越自我人生虚无与痛苦的“诗言智”,使诗歌创作在“直指人性深度”而达成自我认识与升华的过程,通过“天人合一”与“物我归一”而达成诗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和谐与同一,从而超越了自我的人生痛苦,肩负起诗人的社会使命,使越来越多的人在诗歌创作与阅读中获得升华与拯救,因此,也就注定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诗歌的兴趣与关注。

2、由于第三条道路诗歌写作的首要目的是提升诗人自身的灵魂而最终超越人生的虚无与痛苦,因此,在“人人平等”的理念上高举“在诗歌面前人人平等”旗帜,由此引申或深化“在诗歌创作中人人平等”的诗学理念:一是充分尊重每一个诗歌作者的创作个性,通过三道的平台,为其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诚信、互助的创作氛围与环境;二是遵从“以诗原道”和“以道显诗”的原则,以“道”的能量显现或外化每一首诗的独特个性,也就是说,“道”的显现及外化性,决定着诗歌的无限差异性和无限繁荣性;三是充分利用后现代现实主义、后现代浪漫主义、后现代先锋主义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诗歌创作方法,来表现和繁荣诗歌的创作,这就为第三条道路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无限空间。

3、借助于网络平台的诗歌创作,其自由写作、自由发表、自由鉴赏、自由评说、自发鼓励和自发提高,必将把诗歌写作从个体到群体而推向一个广泛的高度。

第三条道路不仅仅是中国21世纪的一个诗歌最大流派,而且是中国21世纪的一股最大的文化思潮。

第三条道路的诗人,必将随着第三条道路诗歌的一座座丰碑而化为漫天星斗,在缪斯的桂冠上与日月同辉!

注释:

(1)谯达摩《第三条道路: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二卷第1页。

(2)同上。

(3)谯达摩《第三条道路:一种思想技术》,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一卷谯达摩、海啸主编第3页。

(4)莫非《反对秘密行会及其它》,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一卷谯达摩、海啸主编第434页。

(5)胡亮《从写作到批评:“第三条道路诗学”的泛化与个人化》,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一卷谯达摩、海啸主编第487页。

(6)胡亮《从写作到批评:“第三条道路诗学”的泛化与个人化》,引自第一卷第485页)

(7)李霞《第三条道路写作思想》,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二卷第70页。

(8)谯达摩《我的诗学:1999年冬天的思想》,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一卷谯达摩、海啸主编第445页。

(9)谯达摩《第三条道路:一种思想技术》,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一卷谯达摩、海啸主编第3页。

(10)《第三道路写作或曰21世纪中国新诗的开端》,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一卷谯达摩、海啸主编第460页。

(11)谯达摩在《第三条道路:一种思想技术》,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一卷谯达摩、海啸主编第18页。

(12)谯达摩《第三条道路写作提纲》第一卷第447页。

(13)李霞《第三条道路写作思想》,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二卷第75页。

(14)李霞《第三条道路写作:结束?开始?》,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一卷谯达摩、海啸主编第676页。

(15)谯达摩《第三条道路: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二卷第16页。

(16)谯达摩《第三条道路:一种思想技术》,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一卷谯达摩、海啸主编第16页。

(17)谯达摩《第三条道路: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二卷第2页。

(18)谯达摩《第三条道路: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二卷第11页。

(19)谯达摩《小离骚》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二卷第20-21页。

(20)谯达摩《第三条道路: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二卷第7页。

(21)谯达摩《第三条道路: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二卷第10页。

(22)李霞《第三条道路写作思想》,引自《第三条道路》第二卷第73页。

【作者简介】亦言,原名许建国,1982年初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在长春某院校教书。舌头上开赌场

——兼议“第三条道路”斯如

一、1999年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