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36399400000019

第19章 多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妈妈:孩子,瞧那个没爸的孩子多可怜呢,把你的玩具给他吧。

孩子:把爸爸给他算了。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发展,让很多父母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这是建设和谐家庭的第一个障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父母陪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值得的。通过父母的实际行动,孩子们将体会到父母的重视、关心和认同,会感觉到父母正在无声地支持自己。这样,孩子也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认同,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加努力向上。另外,这样做也是了解孩子,增进情感的好办法。而且在相处过程中,孩子会一边学习一边观察,并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习做人、做事。

中国台湾的黄启珩女士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谈到教育孩子的经验时,她的最大体会就是父母要多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黄女士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孩子的教育时说:

我父亲常年在外,一年难得几次休假,但是我父母很注意陪我们一起做一些事情。所以,父亲休假的时候,会花较多的时间陪我们几个孩子写作、吟诗、做对子,或陪我们去逛博物馆、郊游。记得那时候,我们最盼望父母休假的日子,和父母相处,总觉得很快乐。我爸爸妈妈虽然喜欢文学,但从来不强迫我们去接受他们的想法,给了我们充分的学习自由。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很注意这几点。

我的两个儿女现在都在美国读博士后,别人都问我怎样才把孩子教育得这样优秀,其实我所做的只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注意多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有两件小事,我至今都记得。

一件事是,女儿小的时候,很喜欢天文,对星座特别感兴趣,常常半夜邀请我陪她出去看星星。也许很多父母会很自然地说,这么晚了还不睡觉,看什么星星!如果父母这么一泼冷水,孩子的兴趣就可能被浇灭,她的才气也可能从此就被抹杀。所以,不管当时我有多困、多累,我都一定会亲自陪女儿出去看看星空,和女儿谈一些日常琐事和人生哲理。直到今日,女儿偶尔还会撒娇地让我陪她去看星星。女儿后来拿到高能物理博士,或许就是从看星星的兴趣中培养出来的吧。

另一件事,是关于我儿子的。我儿子到美国念地球物理后,我也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感觉到我的支持。每当我发现报纸杂志上面有与地球物理相关的报道时,我便剪下来,传真或者寄给孩子。儿子很感动,他把这些资料都贴在寝室的四周墙壁上,同学们问资料是哪里来的,儿子总是骄傲地告诉同学们是妈妈提供的。

陪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父母的教育很自然,不是强行灌输。孩子大一些以后,我常常陪孩子去看电影。其实,家里也有电视和光盘,但我觉得还是看电影给孩子的印象更深刻。在看电影时,如果遇到和“性”有关的问题,或者电影中的男女正在做“那种事情”,我从不避讳,而是趁机给孩子讲一些性教育问题。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儿子交了异性朋友以后,我就告诉他有关避孕的方法,并提醒他要善尽保护女友的责任,不可让她怀孕,因为事情发生后对双方都不好,特别女方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我还告诉女儿,在和男朋友交往的时候怎么保护自己,发生性关系的后果有哪些,让她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并懂得怎样去预防。我认为,与其禁止孩子和异性发生性行为,不如告诉他们做了那件事会有什么后果,让他们自己衡量该如何做。

现在,很多父母都抱怨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但我觉得陪孩子做一些事,并不是说要天天、时时都陪着孩子,这是不可能的。其实,相聚的时间太多,父母常常唠叨个不停,反而会引起孩子反感。要陪孩子,主要是陪他们做一些他们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父母喜欢的事。父母还要多听孩子的心声,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这样亲子间的相处才会变得珍贵、和谐,孩子也会听话,会用心体谅父母的立场和辛劳。

黄女士给我们的建议是很有价值的。现在,许多父母感觉没有时间陪孩子,与孩子缺乏沟通的渠道。也有的父母,虽然陪着孩子,却只希望孩子做自己希望的事情。这样,孩子非但不会感激父母,反而会觉得父母就是监工,时时刻刻监督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孩子能不反感吗?父母的话孩子还愿意听吗?

多抽点时间陪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不仅是父母明智的选择,也是孩子们的幸运,因为他们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尊重和平等。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阳光下,就要多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认为,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往往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孩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因此,作为父母应当多陪陪孩子,陪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一位刚下班回家的父亲,脸上写满了疲倦。儿子问父亲一个小时的工资是多少,父亲有点不高兴地说20元。

儿子听了以后叫父亲借他10元,父亲很气愤地说自己工作这么辛苦,一个小时也才20元,你这小子肯定要把我的钱拿去买什么玩具,气势汹汹地叫儿子马上回房间睡觉。待父亲冷静下来,他再去找儿子,说要把钱给儿子。

儿子听了很高兴,从床底又拿出了一些钱,认真地说:“我这里钱还不够,现在够了,我有20元了,爸爸,我要用这20元买下你的一个小时,请你陪我玩。”

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单是靠丰富的物质生活来保障的,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爱、亲情的慰藉。现在,很多父母,特别是父亲,都很忙碌,忙事业、忙赚钱,也忙自己娱乐,就是缺少与孩子的心灵对话,缺少陪孩子唱儿歌、讲故事、玩游戏、捉迷藏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和孩子接触,关键不是接触次数的多少、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接触的质量。即使父母只和孩子在一起几分钟,只要专心致志,就能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

如今社会上存在“陪读”现象,即父母到学校陪伴已经上了大学的孩子读书,负责孩子的日常起居,给孩子做饭、洗衣、整理衣物。他们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安下心来学习,更有助于孩子的学业进展。殊不知,这样做反而让孩子变得更加有依赖性,丧失了独立生存、走向社会的能力。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大学生,还需要父母来照顾日常生活,他今后还能做什么?父母这样做到底是爱孩子呢,还是害孩子呢?

爱孩子是没错的,但一定要明白怎样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父母要舍得花时间陪孩子,但不能头脑发热而做出毫无意义的牺牲。

那么,应如何花时间陪孩子,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又不至于剥夺孩子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呢?我的建议是:

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每一次请求。当孩子提出“陪陪我”的请求时,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不要拒绝孩子,也许父母只要拒绝一次,孩子发现真理的兴趣就会被湮灭。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淡化教育痕迹,突出亲情交流。父母陪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要尽情和孩子一起放松,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和孩子一起大声地笑、一起开玩笑。同时您也会发现,当孩子玩得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刻,他们往往极具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