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36400400000067

第67章 老鼠是如何走出迷宫的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约翰?B.沃森出身低微,但后来却一步一步地走向心理学界的巅峰,成为“行为主义”的先驱。

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时,他选取哲学作为专业,但马上意识到自己真正关心的是心理学,于是转系。他学习非常刻苦,同时打几份零工以养活自己:在寄宿区当侍应生,在心理学系当管楼人,在实验室里照管老鼠。他一度因焦虑和失眠而患上抑郁症。

也许由于自己的出身和经历,他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更不善于将人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可与动物相处则不然。他感到,在研究它们时,他是在脚踏实地地走近生物学。这个想法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其他学生观察人类所发现的东西,我为何不能从动物的行为中找到呢?

沃森在芝加哥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因而在其毕业时,系里让他留校任实验心理学的助教,两年之后,即将其升为讲师,又两年,提拔为副教授,再一年,在其30岁时,即被授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职称,且得到一份在当时(1908年)非常可观的年薪:3500美元。

他的青云直上归功于其在动物认知方面所做的杰出实验。他教会老鼠走出迷宫――一个复制亨利八世建于伦敦郊外的皇家行宫汉普顿迷宫的微型迷宫。开始时,老鼠们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找到出口,但经过30次尝试之后,它们可在10秒钟内直奔出口。它们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路线的呢?为找出原因,沃森先拿走它们的第一个感觉提示,接着再拿走一个,想以此方法查出究竟是哪一个提示是认知迷宫的关键。他蒙上其中一些经过培训的老鼠的眼睛,它们的表现立即大打折扣,但旋即又恢复至以前的水平。他冲洗迷宫里的道路,以去掉味觉提示,但经过培训的老鼠同样跟以前一样干得非常出色。他用外科手术破坏一些未经培训的老鼠的嗅觉,可它们跟正常的老鼠一样稳健地学会了走出迷宫。沃森得出结论说,肌肉运动觉,即肌肉的感觉,是认知过程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些研究,通过了解桑代克和其他客观主义者所从事的工作,沃森否定了所有关于隐形精神过程的猜想,形成一种全新的、完全以可观察行为为基础的心理学。在1908年和1912年的心理学大会上,他率先提出了这些观点,并于1913年写出一篇文章,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这篇文章常被人称作“行为主义宣言”,就是它正式揭开了心理学史上行为主义时代的序幕。

他用三句话宣布了三条革命性的原则:第一,心理学的内容应该是行为,不是意识;第二,其方法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内省的;第三,其目标应该是“预测并控制行为”,而不是对精神现象的基本理解。

沃森严厉地指出,心理学之所以一直未能成为不可辩驳的自然科学,是因为它关心的只是一些看不见的、主观的和无法准确定义的意识过程。他抛弃了希腊哲学家、中世纪学者、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的心理学理论,也抛弃了诸如康德、休谟、冯特、詹姆斯和弗洛伊德等一批伟人的思想。在他看来,这些人全都误入了歧途。

大众传媒对沃森的一生所作的评述是,该宣言像弹射机一样将沃森一把推上1915年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的宝座。

不管原因何在,他毕竟高飞起来。但他知道,他还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方法,以指导行为主义者从事研究工作。在就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一职的演说词里,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也拿出了解决方案:条件反射法。他虽然对巴甫洛夫所做的工作知之甚少(仅为大致轮廓),却将之作为一个模式提出来,认为行为主义者的实验对象不仅可以是动物,而且可以是人类。他请人们注意,他的学生卡尔莱施里已经成功做出了一只可移动小囊,可植入人的面颊底下。他用这只可移动囊成功地测量出了人类志愿者非条件形成和条件形成下的唾液反射。

沃森本人也开始致力于研究人类的条件反射,毫不奇怪的是,他的实验对象不是成年人,而是婴儿。沃森首先希望发现婴儿具有哪些非条件反射,即,什么样的刺激可在没有任何学习过程的情况下引起反射。根据门诊的一些简单实验,他得出结论说,人类只有少数几种本能反射,其中有吸吮、伸手和抓取。他还发现,婴儿对某些刺激有三种天生的情感反应:在听到很响的声音或被从高处抛下时感到恐惧(呼吸急促,抿拢嘴唇,然后哭叫),头、手运动被强行限制时感到愤怒(身体僵直,手臂扑打,闭住呼吸,面部涨红),在受到爱抚、摇动、轻拍等类似动作时感到爱(咯咯发笑,呢喃自语或微笑)。

然而,在他看来,既然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类先天反应的总量――后来的研究则得出不同结果――他的更大目标则是揭示,条件反射是如何构成其他所有人类行为和情感反应的。他起步于解释巴甫洛夫关于情感反应的一个假定:当激发情感的物体与不激发情感的物体同时刺激受试者时,后者(经常只需一次此类联合刺激)也可引起与前者同样的情感反应。

为检验这一假说,沃森与其学生之一罗萨莉?雷纳(Rosalie Rayner)于1919年至1920年冬进行了一次被称为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尝试让其报告中叫做阿尔伯特?B的11个月大的婴儿产生恐惧条件反应。在阿尔伯特年仅9个月大时,他们将一只白鼠放在他的身边,但他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然而,当用锤子在其脑后敲打铁棒时,他却一脸恐惧。两个月之后,他已将此事淡忘,于是,他们又开始对他重复这些实验。他们将一只老鼠放在阿尔伯特面前,他伸出左手抓它,就在手碰到老鼠时,他的脑后又响起了敲铁棒的声音,他吓得猛地一跳,扑倒在床上,脸深深地埋在床垫里。第二次尝试时,阿尔伯特用右手去抓,也是在快要抓住时,敲铁棒的声音又在身后响起。这一次,阿尔伯特跳起来扑倒在地,哭叫起来。

沃森和雷纳决定,推迟一周再做进一步的试验,“以免过度刺激孩子”,他们写道。这个说法非常奇怪,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刺激他,而且在继续试验时也的确过度刺激他了。这样的配套试验又进行了五到六次,他们把老鼠放在阿尔伯特身边,同时在他身后敲铁棒,于是,阿尔伯特形成了对老鼠的完全恐惧式条件反射:老鼠一出现,婴儿就开始哭。同时,他几乎是立即向左侧转身,歪倒在那里,撑起四肢快速爬动,一直爬到试验台的边缘,研究人员用了好大的劲儿才将他抱住。

更进一步的试验显示,阿尔伯特对其他毛乎乎的东西全都产生恐惧:兔子、狗、海豹皮大衣、棉绒,还有沃森装圣诞老人时所戴的面罩。一个多月以后,他们又对阿尔伯特进行试验,一切如沃森和雷纳满怀喜悦地在报告中所解说的那样,他哭了起来,对老鼠和其他一系列展现在眼前的、毛乎乎的刺激感到害怕,尽管已没有任何敲铁棒的声音。

令人惊讶的是――按照今天的研究标准来看――沃森和雷纳并没有采取任何消除阿尔伯特条件反射的措施,该孩子在完成最后的试验后就离开了门诊医院。他们在报告中的确提到:“假如有机会,我们可能尝试几种(消除条件反射的)办法。”而且他们也确曾做过消除反射的提纲。然而,他们嘲笑说,20年后,某些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分析师可能会从阿尔伯特身上得出一个虚假的记忆,说他约在3岁时曾想玩弄母亲的阴毛,结果被狠狠训斥一顿。

沃森没有为他对阿尔伯特的所作所为付出任何代价,却为合作期间所做的另一件事损失惨重。试验期间,他开始爱上年轻美丽的罗萨莉?雷纳,并与她发生了性关系。后来,他为了迎娶罗萨莉,忍痛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并因此丢掉了在心理学界的崇高地位。

在被驱出学术界后的头十年里,他依然就行为主义理论和儿童教育问题从事著述和写作。在他的大众作品中,他听起来像是救世主一样:行为主义将科学地处理性格的发展,从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1925年,他在《行为主义》一书中说出了可能是他最为著名也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

给我一打身体发育良好的健康婴儿,将他们放在我自己的独特世界里长大,我担保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场巨贾,甚至乞丐和大盗,不管他的天赋、倾向、能力、职业和祖辈的种族如何。

从1930年起,沃森与心理学切断联系,只在广告中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1957年,在沃森年近八旬之时,美国心理学协会发给他一个通知,说要给他颁发一份奖金,奖励他对心理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深感震惊,也非常高兴,便与儿子们一起去纽约领奖。然而,在最后一刻,他害怕自己经过近40年的流亡打击,可能在仪式上失控痛哭,因而只让儿子代其出席了仪式。给沃森的颁奖词里写到:

致约翰?B.沃森,他的工作是构成现代心理学形式和实质的决定因素之一。他发动了心理学思想上的一场革命,他的作品是富有成果的研究工作延续不断的航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