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01个帮助孩子成长的故事
36426500000026

第26章 在成长中接受变化的洗礼(1)

换种思维,换种结果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布匹,两人喜出望外,布匹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布匹卖掉,足可让家人一个月衣食无忧。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布匹,急急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衣服,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衣服,足足有十多件。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要一同放下肩负的布匹,改背衣服回家。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布匹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布匹,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衣服。先发现衣服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衣服,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衣服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丢下肩头的布匹,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他同伴仍是不愿丢下布匹,以免枉费辛苦,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布匹的伙伴赶路回家。

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布匹的樵夫肩上的大包布匹吸饱了雨水,重得使他无法再背。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布匹,空着手和挑着黄金的同伴回家去。

成长语录:

一个人在遇到新出现的问题时,总是容易用过去处理这类问题时的方式或经验来对待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如果在一切条件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会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但是如果在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照搬过去的老办法,固执己见,以固定的模式去应付多变的生活和学习,就会走许多弯路,使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

所以,同学们必须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眼前的一切变化征服。

成长箴言:

卓越的人的第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一头驴子的结论

一头驴子身上背着沉沉的盐袋走在小路上。盛夏的阳光烤得它又累又热,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驴子走到河边喝了两口水,这才觉得有了些力气。它走下水准备过河,忽然看见河水清澈见底,几条小鱼在水底游来游去,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在河底看得清清楚楚,驴子只顾欣赏美景,一走神整个身体摔倒在小河里,幸亏河水不深,驴子赶紧站了起来,奇怪!它觉得背上的分量轻了不少,走起来再也不感到吃力了。

驴子很高兴,它总结出一条结论:“看来,我得记住:在河里摔一跤,背上的东西便会轻许多!”

不久,又要运东西了,不过这次驴子驮的是棉花。前边又是那条小河了,驴子想起了上次那件开心的事情,心里真是高兴:“背上的棉花虽说不重,可是路途遥远,再轻—些不是更好吗?”于是,它喝了几口水,向河里走去。到了河中心,它故意一滑,又摔倒在小河里。这次驴子可不着急,它故意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哎呀,太可怕了,背上的棉花怎么变得这么重呀!可比那几个盐袋子还要沉好几倍呀。

成长语录: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次偶然的成功经验,并不能成为一生一世奉行的法则。要学会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位犹太商人走进一家银行的营业厅。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吗?”银行职员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华贵的衣服、锃亮的皮鞋、昂贵的劳力士手表,还有镀金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些钱。”

“借多少?”

“1美元。”

“1美元?”

“不错,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少点也无妨。”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商人说着,从他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够了吗?总共100万美元。”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商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你。”

“谢谢。”

犹太商人说完,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的贷款部经理,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100万美元的人,会来银行借1美元这种事情。他问犹太商人说: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10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你想借三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花6美分。”

同学们做事切忌脑筋太死,有时候学会变通思考,换一种思路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你就会像犹太人一样,有好的发现、大的收获。

成长箴言:

一位仍无社会适应力,仍无成就可言的年轻人,最好尽量发挥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以培养自己的意志为主策。

——荣格

变化是所成长的大学

1864年9月3日这天,平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冲上天空,一股股火焰直往上蹿。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只剩下残垣断壁,火场旁边,站着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分的刺激,已使他面无人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

这个死里逃生的年轻人,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弗莱德?诺贝尔。诺贝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化甘油炸药实验工厂化为了灰烬。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五具尸体,四个是他的亲密助手,而另一个是他在大学读书的小弟弟。五具烧得焦烂的尸体,令人惨不忍睹。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年迈的父亲因大受刺激而引起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诺贝尔在失败面前却没有动摇。

事情发生后,警察局立即封锁了爆炸现场,并严禁诺贝尔重建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地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但是,困境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驳船上并没有装什么货物,而是装满了各种设备,一个年轻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实验。原来,他就是在爆炸中大难不死、被当地居民赶走了的诺贝尔!

不怕死的毅力也会把死神从身边吓跑。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实验里,诺贝尔依然持之以恒地行动,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雷管。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开矿山、修铁路、凿隧道、挖运河等都需要炸药。于是,人们又开始接纳诺贝尔了。他把实验室从船上搬迁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温尔维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接着,他又在德国的汉堡等地建立了炸药公司。一时间,诺贝尔的炸药成了抢手货,诺贝尔的财富越来越多。

然而,初试成功的诺贝尔,好像总是与灾难相伴。不幸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在旧金山,运载炸药的火车因震荡发生爆炸,火车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国一家著名工厂因搬运硝化甘油时发生碰撞而爆炸,整个工厂和附近的民房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巴拿马,一艘满载着硝化甘油的轮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颠簸引起爆炸,整个轮船葬身大海……

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消息,再次使人们对诺贝尔望而生畏,甚至把他当成灾星。随着消息的广泛传播,他被全世界的人所诅咒。

诺贝尔又一次被人们抛弃了,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没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已选定的目标义无反顾,永不退缩。在奋斗的路上,他已经习惯了与死神朝夕相伴。

强大的承受能力和矢志不渝的恒心最终激发了他心中的潜能,他最终征服了炸药,吓退了死神。诺贝尔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获专利发明权355项。他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创立的诺贝尔奖,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一种崇高的荣誉。

成长语录:

诺贝尔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在遭遇变化尤其是挫折的时候,学会调整自我,培养承受能力首当其冲。否则,你输给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别林斯基说:“承受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培根说:“奇迹多是在忍耐中出现的。”

梁启超说:“艰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府。”

歌德说:“每个人都以为这个世界仅仅是随他而开始,万物万事仅仅是为他而生存。”正是这个信念,让我们产生了对生活的无限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自然要应付各种变化。这里面,有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也有暂时解决不了的。在个人无法抗拒的困难面前,承受能力就更显得重要。

如果把什么事都设想得一帆风顺,期望事事称心如意,对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问题毫无思想准备,一旦遭受变化就会难以承受。

相反,一个阅历曲折、饱经风霜的人,在生活中受过多种变化和风险的磨炼,积累了同变化搏斗的经验,一旦再遇到变化,就能够比较冷静地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比较容易找到摆脱困境的捷径。

成长箴言:

智慧充斥着海洋和大地的纵深处,使我们的思维直冲霄汉,穿过茫茫宇宙给我们指明道路。

——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