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诸葛亮在隆中期间,除积极接触荆襄名族领袖庞德公之外,还和仅次于庞家的黄家关系密切。黄家的领袖,是荆襄地区的宿老黄承彦,他和刘表都是蔡瑁的姊夫,却婉言拒绝刘表任何仕官的邀请,一直保留在野豪族的地位。
不过,黄承彦却非常喜欢年轻的诸葛亮。有一天,他到诸葛亮的草庐中,直接向他提议道:“我的女儿阿丑长得不漂亮,而且有点怪异,黄头发,黑皮肤,外貌虽不好,却才华出众,个性鲜明,我想将她许配于你,不知你愿不愿意接受她。”
想不到,诸葛亮欣然接受了,连提议的黄承彦都感到意外。由于诸葛亮长得英俊潇洒,才华四溢,虽然个性高傲,交友不多,却得到不少前辈、宿老的器重,知名度也不差,不少荆襄名媛的父母都认为他是位理想的夫婿。只是诸葛亮对于成家之事一点也不急,使大家都认为他一定眼光很高更不敢随便与他做媒。但谁也想不到“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诸葛亮,居然会看上黄承彦家的女孩阿丑。
结婚后,诸葛亮和妻子始终恩恩爱爱,即使他日后贵为宰相,也未曾再纳妾。而黄氏对诸葛亮更是体贴入微,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诸葛亮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专注于学问和事业上的扩展,阿丑的确是一位让先生“放得下心”的贤妻良母。
《诸葛亮集·故事》卷四《利作篇》引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有这么一段轶事:由于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知名度大为提升,家中常有大量客人,为了款待这些来宾,黄氏创造了一部木制磨面机器,省时又省力,效率极高,连诸葛亮都大感惊异,甚至郑重其事地拜其妻为师,学习木制机器的制造原理,据说诸葛亮日后发明的木牛、流马,便是得自黄氏的真传。
诸葛亮的择妻观,的确很难为现代的帅哥靓妹所接受,但是黄氏才气过人,无疑是诸葛亮看上她的最主要原因。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在选择与黄氏结合后,当时的荆襄地区不仅大喊“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更有甚者,认为诸葛亮是为讨好黄承彦,以此结交名士,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才出此下策。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公平的。以诸葛亮当时的情况而论,他已获得荆襄地区名门望族庞家领袖庞德公的赏识,得到其冠以的“卧龙”美誉;荆襄名士司马徽对诸葛亮十分器重,并在刘备面前首次提出他的名号。可以说,诸葛亮完全不需要依靠黄承彦这层关系为仕途铺路。从其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也绝不是现实派的功利主义者。
在择妻和择业上,诸葛亮的态度完全是一致的。他没有被其表象所误导。阿丑所真正吸引他的,是其过人的才华;刘备所吸引他的,也是其人格和潜在的实力。
职场生存经
许多职场人士开始明白,和家庭一样,公司其实是所有员工共享的公共性组织,而不是某个老板或某些股东的私产。和夫妻间的互相扶持以及“管制”一样,员工也应该学会管理老板,而不仅仅是老板管理员工。
不要认为管理老板有些冒犯,其用意在于找到员工的积极行为模式,强调身为员工所需要具备的勇气、力量、操守、责任与使命感,借以达到员工与老板相辅相成的目的。这个模式对员工的角色扮演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认定员工与老板的重要性不相上下,其道理在于,如果没有贤能员工的辅佐,领导者很难长期有效地发挥自己手中的权力。
一个被职场人士忽略的事实是,老板在拥有旁人无法分享的权力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许多责无旁贷的压力。因此,便诞生了一个人们公认的哲学: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自我”。但是,这种人格特质如果缺乏妥善的管理和贤能员工的辅佐,就很可能演变为“刚愎自用的自我”,进而造成独裁专断和决策过程的扭曲,严重伤害到团队合作的良性互动,从而也损害员工的利益。
从员工的层面上看,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社会契约正在普遍形成。在不断更新的组织体系中,已经不再有终身就业的保障,就连养老保险也可以随着工作的变动而变动。公司和老板已经不再是衣食父母,员工必须要自己照顾自己,并且互相扶持。
男人和女人怀着对幸福的共同追求走到一起来,老板和员工也应该围绕共同的目标,组成改变员工那种温顺、服从、软弱,以及无法出人头地的角色形象,并接受“强力”员工辅佐“强力”老板的观念,在组织体系中真正建立上下交流、自我负责、以及同心协力的合作关系。
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家有贤妻是福。同样地,贤能的员工也应该善于管理老板,这样不仅有利于老板的利益,也有利于员工的利益。从这一层面上讲,也是“择业如择妻”。
第二章 积极进行择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