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史上最酷心理学:婚姻与恋爱的秘密
36533400000027

第27章 爱情是一场死磕的游戏(3)

美国有一项关于夫妻性生活频率的调查显示,14%的新婚男性会在结婚第一年妻子拒绝性行为时产生抱怨的情绪,而结婚4年以后对妻子拒绝的抱怨数字增加到了43%,是第一年的三倍之多;女人在丈夫拒绝性行为后产生抱怨的,婚后第一年为4%,第五年增加至18%。可见,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对伴侣拒绝性行为有所抱怨的概率都在逐年增加。这就不难看出,结婚时间越长,伴侣双方在性生活方面的满意度就越低。

性生活除了令人最原始的欲望得到满足以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为人们带来后代,令人类可以世世代代地繁衍进化下去。刚结婚的前一两年,夫妻双方对彼此都有着极大的热情,频繁高质量的性生活可以帮助两个人尽早获得爱情的结晶。不过时间一长,两个人的欲望都减少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再想生儿育女恐怕就有一定难度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在结婚一两年之内就有了孩子,另外一些人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的原因之一。

生育确实会影响夫妻性生活的频率和质量。在一项研究里,有21对夫妻记录了从结婚那天起的****频率。婚后一年****频率是刚结婚时的一半,孩子的出生令他们的****频率快速降至新婚时的三分之一。尽管这一研究结果并不具有百分之百的说服力,但它仍然能够证明,孩子的出生会对夫妻的性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孩子出生以后,夫妻俩必然分出大部分的精力照顾孩子,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劳会让他们的****快速减退。妻子在生产后身材的变化、丈夫在陪产时产生的心理阴影,这些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夫妻俩的性生活质量。

女性价值的变化也是伴随孩子出生而来的、令丈夫对妻子****减退的一个原因。女人对男人而言最大的价值就是繁殖价值,男人对女人的赞许是根据她们的繁殖价值来的,他们总是会在一群适合他的女人里选择生育能力较强的那一个,这也就是为什么二十来岁的年轻女人永远比三十多岁的女人更受欢迎的原因。当男人所选择的伴侣为他完成了繁殖任务以后,他对对方的赞许就有所下降,这表面上看可能是生产后的女人无论是身材还是面貌都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女人实现了她之于男人的最大价值,之后还能否再次实现价值将是一个未知数。在未知面前,男人往往就不太愿意做更多性上面的付出了。

如果女人除了生育价值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那么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譬如,女人掌有一定的权力或资源,或是拥有高于男人的社会地位,或是拥有发达的社交网络,那么她们对配偶的吸引力就有可能一直存在,性生活的频率和质量随着婚姻时间增长的变化也许就没有那么明显。

同样,女人对男人“性趣”的锐减,除去新鲜感逐渐丧失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可能也是男人之于女人的价值有所变化,譬如男人的事业、财产、社会地位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有明显的进步,或是他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对女人提出的要求毫无原则地一一实现,等等。

这么看来,人类似乎成了唯利是图的功利性动物,但这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人类长期性策略是在一代又一代的进化中形成的,今天的人们在选择配偶的问题上表现出的偏好和倾向都是先人们在不断地亲身试验里总结出来的,这些偏好和倾向之所以能历经世代繁衍存活下来,就证明了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保障人类的繁衍继续延续下去,且令后代的质量越来越高。至于那些没能掌握这些具有繁衍优势策略的先人们,恐怕早就在与那些深谙策略之道的先人们的竞争中失手而亡了,这也正是优胜劣汰的大自然规律使然。

家庭暴力的根源在哪里

家庭暴力是一种伤人伤己的罪恶行为,除去给受虐者带来身体上的创伤,还给受害者和施暴者带来精神上的折磨。婚姻的上空笼罩了一层暴力的阴霾,真可谓是危机四伏,令人惶恐想逃却又不能。

很多事实证明,有过一次施暴行为的家庭并不会立即瓦解,很多受害者在遭受暴力以后存有侥幸心理,加上很多施暴者在施暴之后都会涕泪横流诚心认错表示以后不会再犯,所以最终还都是以受害者隐忍而告终。然而,情况远没有受害者想象的那么美好,家庭暴力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上演,受害者有时根本察觉不到导火索为何物就已经惨遭暴力。有些人在经历几次暴力事件后终于肯下决心结束这段可怕的婚姻,有些人则一忍再忍,到最后甚至连性命都赔了进去,令人扼腕嗟叹。

家庭暴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想象一下,倘若你提早下班,一回家就听见卧室里有不同寻常的动静,你喊伴侣的名字,但却没人答应。你推开卧室的门,发现自己的伴侣和另一个人一丝不挂地躺在自己的床上……如果你是女人,除了惊诧之外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伤心,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转过身立即逃走;如果你是男人,你的第一反应很有可能是冲上前去对背叛你的偷情者拳脚相加,因为你认为这是一种难以遏制的羞辱。

男人承担作为父亲的责任时,总是要面临着父权的不确定性,毕竟从古至今,男人都无法百分之百毫无怀疑地相信妻子生下的孩子就是自己的,特别是夫妻感情淡漠、妻子可能或确实有过不忠前科的时候。现代人还可以通过DNA检验来确定亲子关系,但是放在几十年前可就没有那么先进的技术了,更何况是遥远的古代。孩子一出生,男人就有义务为他进行巨大投资,这种亲缘的困扰就会一直存在。男人在父权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后代进行亲代投资,会面临着投资付诸东流甚至是流向竞争对手后代的危机,这显然是极其不符合进化规律的。

在古希腊文化里,妻子的背叛会给丈夫带来耻辱,令他沦为“乌龟”。这是对希腊男人最致命的侮辱,因为这往往暗示着男人软弱无能。可见,除了不符合进化规律的繁殖代价之外,不忠行为还有可能令遭到背叛的一方失去名誉、地位和吸引其他配偶的能力。为了尽早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人类的祖先便发明了一种叫做性嫉妒的心理机制,来解决父权不确定的问题,并减少不忠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性嫉妒所包含的情绪是由一种可感知的、对性关系的威胁引起的。这种对威胁的感知会令人类发出一系列减少或消除威胁的行动,从保持警惕,譬如监察配偶婚外情的蛛丝马迹,到拳脚相加,以让配偶或竞争者为他们的不忠和偷情行为付出严重的代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偷不到腥反惹一身臊”。

性嫉妒这种心理机制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性嫉妒萌芽于婴幼儿时期。婴幼儿为了让自己拥有专属的母爱,会对别的孩子发出抓扯、捶打等行为,用来警告对方不许靠近妈妈。大人通常认为这是孩子嫉妒心的表现,但从更深刻的心理机制来看,这就是性嫉妒的表现。青春期的孩子会因为自己喜欢的异性与他人亲近而伤感或愤怒,会对嫉妒的对象冷嘲热讽,让对方下不来台。恋爱中的男女会因为伴侣与其他异性有某些亲近的行为而产生猜疑、误解、争吵,严重时会令两个人不欢而散。此外,结婚后岳父与女婿,婆婆与儿媳之间情感不融洽,其实也是性嫉妒的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