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史上最酷心理学:婚姻与恋爱的秘密
36533400000004

第4章 我们为什么要恋爱(3)

男人和女人在决定发展一场隐秘关系的心理动机是截然不同的。男人总是希望与更多的女人发生关系,他们只需要几秒钟就有可能完成繁衍的任务,但与此同时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他们不能确定在射精的几秒钟里让精子成功寻找到卵子,也无法确定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女人所生下的孩子是否是自己的,是否确实将自己的基因传承下去。对于男人来说,与越多的女人发生关系,完成遗传进化任务的概率就越高,因而他们会找不止一个女人和他们一起完成生育大计,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性机会,特别是资源条件丰实的男人。然而,女人在择偶的过程中进化出的机制是判断男人是否殷实可靠,才决定是否与之发生关系。然而给出稳定的承诺,恰恰是男人最大的压力,毕竟对一个女人许下重重承诺就意味着削减了他寻找其他女人的机会,这对男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发展隐秘的关系可以说令那些不想或不愿许下承诺的男人得偿所愿,隐秘的关系通常不必承担双方亲戚朋友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让男人毫无负担地徜徉其中,而不用去考虑那些冗余的善后工作。

女人在选择发展隐秘爱情时往往比男人慎重得多。生理上的结构决定了女人在进化的任务中要担当更多的责任,投入更多的时间。比起男人那几秒钟的工作,女人的生育工作要进行至少十个月甚至是一两年,在此期间,女人不能再去寻找新的伴侣,接受新的基因传递机会。于是,她们发展出了一套自我保护的机制,这种机制会令女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与男人发生性关系的时间延后再延后,期间不断考验和审视男人的实力以及他的诚实可靠度。只有当女人得到了一个稳定的承诺,或是确定自己能够获得长期物质上的保障时,她才愿意与男人来一场亲密接触。在女人的择偶策略中,男人的物质重于一切,当一个物质丰厚的有家室的男人和一个资源贫瘠的单身男人同时摆在她们的面前时,她们会倾向于选择前者。鉴于将恋情公开可能会令男方的家人恼羞成怒地拿走她手里的一切,女人会选择把感情小心地藏起来,做好一切保护工作,以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隐秘的感情可以让男人在免去承诺和负担的同时猎取更多的性机会,可以让女人获得更有利于母代基因传递的保障。因此,这种感情模式就在人类的世代繁衍和进化中存活了下来。

有人说,地下情是勇敢者的游戏,它通常是不稳定的,或者干脆说它仅仅只是一场游戏。这是因为,隐秘感情中许下的承诺不一定非要兑现,它的保障性通常更低,即便解体也不用付出太多的代价。加之内心的担心和恐惧会妨碍人的认知,会令恋爱双方觉得彼此之间真的是情比金坚无人可摧。

而多数地下情都是见光死。倘若这段隐秘的感情曝了光,恋人卸下了心里的恐惧,认知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就会发现对方身上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者将受到诸多压力的挑战。当对恋爱对象的满意度越来越低时,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关系自然也会越来越淡,恋人身上的闪光点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堆挑都挑不过来的毛病。即便两个人之间还能好得一如当初,但这段曝光的感情倘若禁不住压力的重量也是难以生存的。到这个时候,当初隐秘刺激的感情基本也就将走到解体的边缘,分崩离析也就在一朝一夕之间。

为什么有人会被“剩下”

25~27岁:剩斗士——初级剩客,还有勇气和机会为寻找伴侣而奋斗。

28~30岁:必剩客——中级剩客,事业稳定无暇寻觅,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

31~35岁:斗战剩佛——高级剩客,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找另一半难上加难。

35岁以上:齐天大剩——特级剩客,几乎没有解决终身大事的机会了,只能凄凄惨惨地盼望“夕阳红”。

这是人们在网络世界里为不同级别的剩男剩女们起的花名。古代人时至二八就已成家或出嫁,到了20岁还孑然一身就会成为邻里街坊指点谈论的另类;现代人虽不至于未满20就落定终身大事,当然这也不合法,但到了25也理应稍有眉目。然而,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拨非不婚主义者,时近而立之年仍然形单影只一个人过活,谓之剩男或剩女,或活得潇洒,或致力寻找伴侣勤而不辍却始终未果。“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事想必在男女之事上全不尽然,否则也不会有人剩下,有人却应接不暇了。

大龄男女不谈恋爱,有些是眼光过高过于挑剔苛刻,落得高不成低不就白白耽误了最好年华,有些是因为自身条件着实有限招不来异性的青睐,有些则是在感情上受过创伤再也不敢轻谈爱情。爱情这个最普通的玩意儿,也就成了大龄单身青年的奢侈品。他们难说毫不憧憬恋情,但已习惯摆出一副潇洒无谓状逃离爱情。单身得越久,就越习惯一个人的生活,当一个人生活变成了一种习惯,单身的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度也就越来越低。倘若如此循环下去,那么一个剩斗士就极有潜力一路打怪最终升级为齐天大剩。

社会在资源配置上毫不低调地处处表现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男人之中那些相貌堂堂、有车有房的稳定绩优股和虽然两手空空但前景一片光明的年轻潜力股从来不愁没有市场,女人之中那些妩媚妖娆胸脯四两的极品霸王花也怕是被身后苍蝇一样的拥簇者追到心烦意乱。相比起来,资质相貌平平凡凡的人就处于劣势了,不过他们只要勤修内在美,稳定可靠、贤良淑德基本上也都不愁娶或嫁,睁大眼睛在自己所在的范围内仔细寻找,前景依然乐观。最可怕的是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自己平淡无奇却总幻想找一个“高帅富”或是“白富美”的人,他们就像是关在玻璃瓶里的苍蝇,前景一片光明却总也找不到出口,完成不了求偶的使命。

人类的择偶策略在进化的过程中被一点点地调整最后形成了统一的规律:女人倾向于选择物质保障更强的男人,男人的物质标准带有进化意义,可供支配资源的充裕度决定了女人产子、育子及今后生活上的安全度,能为保证母代基因存活和发展提供最安全可靠的保障;男人则倾向于选择外表更美的女人,女人的外貌标准带有进化意义,越漂亮、身材比例越好的女人就越有可能为男人产下优秀子女,进而一路高歌将父代基因保质保量地传递下去。每个人在选择配偶时都愿意选择一个更优秀的人,这种行为倾向早就被刻在了骨子里,想改,挺难。不过,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倾向,所以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空去追求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高太多的人实属不易,因为落差太大。那个比你高一大截的人,没准也在仰头巴望着寻找比他自己还高出一截的人,哪会把头低下来看一眼没完没了往上蹦跶的你呢?

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受荷尔蒙的催化,会凭着感觉与喜欢的人交往,年纪轻轻的他们也根本不用去考虑什么现实中的磕磕绊绊,感情大过一切;而立之年的人看惯了身边太多活生生的例子,越来越不自由,心灵的禁锢越来越深,在择偶的问题上必然是慎之又慎,结果慎过了头,那顶刻着“剩”的帽子也就不知不觉地扣到了自己的头上。

刘若英在没嫁人之前一直被各路人马视为剩女中的典范。现实生活里,像她一样优雅成熟、相貌不差、才华横溢的剩女大有人在,条件不赖的剩男也不在少数。如果说那些特别一般、身上找不出亮点的人剩得情有可原,那么像这样的优质人选还依然在剩圈儿里头混就难免令人大呼没天理了。可是,事实是,他们还被剩下了,而且剩得不慌不忙、悠游自在。

其实条件越好的人,标准往往也越高,尽管这些人宁死也决不承认。事实上,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会越来越成熟,对身边人或事的思考也越来越理性,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选择配偶这个问题上会越来越谨慎。毕竟,找到一个优秀的伴侣,可以获得遗传优秀基因的最大概率,这是一种进化意义上的心理动力。

而那些没有较好择偶条件的剩男剩女呢?他们无论是从资质上还是资源上都略微平庸,被选择的机会必然会少了很多。从种群繁衍的角度上来说,这显然是优胜劣汰的进化规律在发挥作用。残酷的自然法则会主动淘汰这样的基因,降低其获得遗传机会的概率,为的也是保证人类种群不断优化再优化,向着优秀的目标一路挺进。这听起来简直没有人性,但大自然的规律和人类几十万年进化而来的规律就是如此,不服,也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