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曾国藩官学
36550300000004

第4章 四 清廉节俭,为官准则

曾国藩认为,做官的第一要义是廉。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

一八四○年,曾国藩在翰林院的庶吉士见习期满,照理该过班引见。庶吉士不是官员,是翰林院里见习的学生,只有等见习期满过班引见后,才算正式的大清朝官员,个人的去向也才能明朗,或留京补为国子监助教,或外放到省补为知县。但也有留在翰林院任为检讨、内阁中书等官职的,不过比例都很小,大多数庶吉士不敢做这个梦。

一八四○年四月十七日午后,曾国藩在两部堂官的带领下来到了圆明园中的勤政殿过班引见。道光帝问道:"曾国藩,你给朕说说,做官的第一要义是什么?"曾国藩顿了顿,小心地回答:"回皇上的话,学生以为,做官的第一要义无非是个"廉'宇。""嗯?"道光帝先是一愣,接着反问,"持平公允不重要吗?——比方说你断官司,不持平不公允,怎么能服人哪7——朕交办的事如何能办好啊?"曾国藩低头回答:"回皇上话,皇上教训的是。但学生以为,官员不廉无以持平,官员不廉更难谈公允。请皇上明鉴。"道光帝想了想,又问:"曾国藩哪,你到地方上去做知县,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呀?"曾国藩略一思忖,回答:"回皇上话,开民智与清诉讼,当是重中之重。""这倒新鲜!"道光帝笑了笑,"放着钱粮不管倒要开民智,你给联说说,为何耍先开民智啊?"曾国藩答:"皇上圣明。开民智是为了让百姓懂法守法。民智不开,百姓势必愚昧,地方上的治安断难良好。而钱谷都是有记载有数字的东西,早晚清理效果应该一样。"道光帝反问:"照你所说,百姓知法才能守法。——朕来问你,乾隆朝和砷位至将相,参与制定了许多法令,可到头来他仍然犯法。这应该怎么解释呢?"曾国藩回答道:"犯官和砷知法但目中无法,眼里只有银子。官员不廉已是犯了王法,祸灭九族当是他咎由自取。从古到今,官员堕落贪字始啊!"

道光帝不再言语,提笔在曾国藩的履历上批了一行字,道:"下去候旨吧。"曾国藩在殿外等了一刻钟,引见曾国藩的两部堂官退出殿来,向曾国藩转达圣谕:庶吉士曾国藩即日起实授翰林院检讨。曾国藩转眼便成了清朝的实缺从七品官员。自此才算真正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为官清廉,崇尚节俭,一生生活俭朴。在衣着上,他的布袍鞋袜都是由其夫人、媳妇所做,而且,他平时舍不得穿新衣服,往往只在庆典或者过新年时才穿:在饮食上,他从不挑剔,吃的是粗茶淡饭,后来官至大学士,除非有客人来,他每次吃饭时也仅吃一个荤菜。如此节俭的作风,在当时封建官吏中,确实很难见到。

曾家一直就有俭朴持家的风范,曾国藩作为同辈长男,从持家之始,他就将"俭"字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曾国藩经常教育子侄,不要穿华丽衣服,不要多用仆婢雇工。做到后者不仅可以节省钱,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家人亲自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曾家有这样的传统:男子要亲自下地耕田,妇女要亲自纺织。不仅如此,男子在选择配偶时,不愿与官宦之家联姻,而是选择勤俭之家,以免沾染奢惰之习。曾国藩的节俭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殊事情上也有所体现。他告诉家人要把生活中的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纸片收集起来,以备后用。

在传统社会中,家是一个人事业的根基,治家和治国相通相关。不善治家者,必不能治天下。一个人即使很有能力,倘若家庭出了问题,也就如木拔其根,难以立足。曾国藩认为,为官不是长久之计,而家庭则与一个人相伴终身。所以,他认为治家比为官更重要,治家则首倡以俭。

他告诫家人,要爱惜物力,保持寒士之家风。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在曾国藩的屡次谆诫下,曾家基本上保持着节俭的家风。在湘军将领中,兄弟一同参军的大有人在,但家族常保不衰的,却只有曾家,是因为曾家是专人主持家政,并且能以俭持家。

曾国藩以"廉"自律,同时也把它当做治军用人的重要原则。他提出要坚守"不要钱、不怕死"六宇,是对岳飞"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这句话的浓缩。曾国藩认为,自己以文官而带兵,身兼文武,所以既要不爱钱,又耍不怕死。而在湘军将领中,相当多的都是文人出身,所以这六个字就成了全军的纪律。其中"廉"之一宇,被曾国藩视为"人生之根本,即我楚师水陆两军之根本也"。

曾国藩为部下所佩服,除了他有坚定的志向外,操守廉洁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曾国藩在训诫部下时,很少空谈廉洁奉公的大道理,他多数情况下都是从服众的角度出发,告诫部下将领,如果要让手下人心服、敬畏,就必须保持廉洁。

一八六二年,曾国藩写了《三字箴》,其中"清字箴"说如果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就连鬼神都会钦服,就不用说人了。如果一个人廉洁奉公,不贪污,那么手下之人就不敢中饱私囊;如果不受贿,那么人人公平,想借送礼行贿来达到目的的人就无法得逞,事情遵照既定规则来办,自然无人不服。对于领兵将领和上级官员而言,很多时候贪污是以牺牲下属和同事的利益为条件的。上级贪得多,手下得的就少,于是争相克扣,一级比一级厉害,在最下面的则苦不堪言。所有这些,最后都压在贫苦老百姓身上,导致吏治腐败,百姓困苦,最终激起民变。儒家向来主张正人先正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身不正,就无法去要求属下。如果自己身正心正,无瑕可责,则无人不服。所以,廉洁有服众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