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在召唤系统
36590700000240

第240章 英雄之论

项羽时势之英雄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记载,“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自认不如,而信亦为高祖不如也!”

项羽有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

虽为高祖自谦之言,又有世人之以讹传讹,却难掩项羽之功劳与其盖世之勇力。

这是夏启的话,悄然开始为项羽唱起了赞歌。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但是项羽却落得过兵败自杀的局面,乔以为,其虽有勇力,却无人主之智。”

“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国家。项羽其可为将,却不可为王。”

卫凯为尚书之一,又为大汉功勋外戚卫青之后,他此刻对项羽的评价,在夏启看来,也是代表着时下汉人士族对项羽一些不同的看法了。

有了卫凯的这一番见解,夏启自然顺着其意,在对项羽的评价上,开始加入适当的赞美之词语。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若当年项羽不自杀,高祖一统天下的时间或许会有推移。”

“高祖之胜在于群策群力,霸王之败乃因一意孤行,不纳人谋。”被特别照顾,能够坐在前列的司马光也忍不住说了自己的意见。

既然司马光开口了,夏启自然大嘴一张,给了其他四位“大宋丞相”表现的机会。

寇准当先发言:“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太史公之言,天要亡,非战之罪。”

接着范仲淹开口说道:“项羽兵败自刎乌江,却也为世人称道。宁鸣而死,不辱而生,可谓壮烈。”

听范仲淹有赞项羽之意,夏启心中自然欢喜不已;

但赵普却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遇强则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则怜的妇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贤能将帅,又曾迁逐楚义帝,用兵赶尽杀绝。虽名为霸王,其实民心尽失。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既然不能忍受这等小小羞耻,又岂能做大好男儿。”

王安石与赵普的看法却又有不同,听他说道:“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自知无力回天,又何必负隅顽抗,让生灵涂炭。此当为大仁大智之表现。”

此刻的夏启倒是想起了后世之中的一句话:“老粗出人物”。

他此刻虽然没有明言,这位老粗就是汉高祖刘邦,但是当他脱口而出时,大家却也知道的很清楚。但是这种话岂能在这么一个地方宣之于众呢?

“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房乔以为出身楚国贵族的项羽绝对当得起这八个字的评价。”

夏启庆幸房玄龄总算发话,将自己要评价刘邦的话题打断。他如今的身份道真是不好在这大庭广众的来表达对汉朝皇帝的看法。说得好还行,若稍有不慎,就有群起围攻的可能。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夏启话到嘴边,却又不得不生生忍住。这话说出来,又不知要得罪多少大汉拥护者。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刻的岑文本倒是吟起《垓下歌》来。

“什么是英雄?天下何人可称之为英雄?”夏启又抛出了这个话题。

“木之精秀者谓之英,兽之特群者谓之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工部尚书贾逹作为夏启身边的‘老人’,此刻却也有说话的机会。他抓住机会解释,也算显示了自己的存在。

礼部尚书裴茂自然不落人后,贾逹话音才落,赶紧起身笑着说道:“古之英雄,乃英才与雄才之和也。英才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镇国家,抚百姓,无所不专,此留侯张良者为之;

雄才者,连百万大军,占必胜,攻必取,一身而敌百万师,挥扇而夺天下池,此韩信者为之。”

裴茂所言这两人,皆为大汉开国之功臣,韩信虽然最后没有得到善终,但是在汉代却也备受世人敬仰。称他们为英雄,自无人有反对意见。

“古谓之英雄者,多称之为乱世之豪杰。何解?。”夏启又问;

“所谓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有志的豪杰举戈而起,造福天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如高祖得天下,名正言顺亦。”马日磾当先说道。

见无人插话,他当即继续说道:“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吾以为此辈皆可谓之当世之英雄。英雄豪杰,吾以凡为国为民者,不论出生、功绩、皆为大汉之幸亦!”

“为国为民!”

不得不说,汉代儒学在文化上依然主张着行仁政,在君权神授的主导之下,融合了道家、阴阳家与法家思想,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抛开种族与国家的束缚,英雄与逆贼也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他们太多大多威名泯灭在时间的长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吾当从之。”

夏启此刻说出这句话,也代表了他心中的想法,也代表了今后大夏国执政的原则。

蔡邕与马日磾闻之,自然心中喜悦不已,这正是他们这些儒家所要追求的理想政治。

“大王有此心,大夏国民之幸亦!”

眼见又将有一场歌功颂德的表演,夏启赶紧让大家就此打住。开口说道:

“当世之中国,放眼天下,硝烟不息,群雄并起,势如行云,瞬息万变;民不聊生,家国不宁。若遇睚眦之事,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乘匹夫之勇,以个人私利而置百姓安危而不顾,此等人皆不可谓之英雄。

有保有百姓之安危的心,有为社稷力挽狂澜之志,有为抗外族侵略扬民族荣耀,百折不挠的毅力。此等人物才是值得敬之爱之。”

“借此大宴,吾便给大家说一说大夏取才的标准,为我大夏不错过天下之贤才!”

看夏启说道郑重,大家自也安静下来,静心倾听。

“吾大夏国求才,重品德、重才学。品德有大小之分,小德为私,大德为国,凡愿忠心为国之才识之士,大夏皆纳之。所谓大节不亏,小节可纵。吾自信,吾大夏国秉承君子之风的环境熏陶之下,便是来投之人,这小节有亏也将被潜移默化的改变。”

“但有归属,既往不咎。”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似陈平之谋,虽多为人不喜,却胜在实用。其人品行有亏,却也终成开国良丞。吾等又何必计较之前,更当着眼未来。”

这是夏启的往日接着李儒之事来劝解对于马日磾等人的话,效果还真不差,也许正是大家知道心中所想,今日夏启宴会上的话,却也无人出生反驳。

“大王英名!”

这话从李儒嘴上说出,让不少心中虽然有一丝的反感,却又无法反驳。

李儒如今在大夏朝活得有滋有味,这不正是拖了夏启的爱惜他的才学的缘故。当然李儒是有真才实学的,他自投奔以来,一心做事,为大夏也立下不不少的汗马功劳,马日磾等人对他的不喜欢,四处找错,却根本找不到把柄来抨击。

作为董卓谋主,不知出过多少天怒人怨的计划,若是在旁人手中,或许早就被砍了脑袋。

但夏启能用他,信他,这也算是夏启对天下贤人志士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