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比赛过程中,儿童的自尊心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因此,比赛能激励斗志,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比赛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比赛法主要特点是“竞争”,参加者的情绪高涨,影响着儿童心理紧张的程度,能促使参加者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机体的机能。由于这样,就加强了身体练习对机体所起的作用,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我们通过三年级两个班一个学期的实验证明:完成同样的练习,比赛时的机能变化要比非比赛时大得多。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意识地对三年级两个班的体育课教学在教法上进行了比较实验。三(一)班运用比赛法,三(二)班则运用其他一些普通教学法。两个班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顺序安排,教学的时数,练习的时间和密度,以及运动量,都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三(二)班的身体练习,主要是通过严格的要求使其进行正常的练习,而三(一)班的身体练习都是在比赛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时,注意比赛的方法和分组形式的多种多样,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到比赛的新鲜性、趣味性、竞争性和公平性。而比赛的内容通常是我们教学要完成的任务、要达到的目的。诸如掌握动作技巧、要领的快与慢、好与坏,运动成绩的高低、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纪律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果是三(一)班同学的身体素质明显地优于三(二)班同学的身体素质,并且提高的速度快。对两个班两个项目的抽查,如50米跑的成绩、立定跳远的成绩,以及平均成绩,三(一)班都超过三(二)班。
但是,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如不很好地掌握方式方法,不注意分组的标准,就会导致常胜队因常胜而减少压力,减小心理的紧张程度;而常败队因常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从而失去比赛的作用。因此,在运用比赛法进行体育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常常变换比赛的方法,改变分级的标准,体现出竞争的公平性。
同时多进行思想教育,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中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实际出发,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尤其,体育教学有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的显著特点,它既有智力活动,又有体力活动,既有单独完成的活动,又有集体联合才能完成的活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其本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教材、教法、教学条件等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
一、结合教材内容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全面熟悉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和品德教育因素,备课时要认真考虑诸方面因素,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每节课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把课堂教学中的教书和育人水乳相融地结合起来。例如,体育教材中的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项目,都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刻苦、耐劳、机智、灵敏、果断等品质。又如,不少体育游戏的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拼搏、沉着、坚毅的优良品质。不少体育项目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开朗、乐观、朝气蓬勃的良好心理品质。总之体育教材的内在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二、运用合理的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选择和运用教法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把知识、技术、技能教学、体质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同一教材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法,同一教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其教育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备课时,要开动脑筋,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基础,选择和运用合理的教法。例如,田径教学中的跳高教材,体操教学中的山羊、跳箱的技术,对小学生来说不易学会,既有身体素质问题,也有技巧、技术问题,更多的则是怕摔的畏难心理。像这样的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边示范边讲解,并且讲解必须通俗易懂,举一些例子,讲一些道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勇敢地助跑与踏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克难困难、勇敢、锲而不舍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奋发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结合体育教学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本身包含着思想品德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需向学生讲明课堂常规内容和纪律要求,并强调组织纪律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有严格组织纪律的集体活动,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严密的组织形式,通过严格的课堂常规,有条不紊的身体练习,培养学生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克服松懈、散慢的作风。
四、运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具体告诉他们如何去做,而且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力量,推动其下决心去做,这样就有力促进了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用典型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新颖生动,入耳入脑,经久难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及时进行评讲,肯定好的,哪怕发现某一个同学的一个闪光点,也要及时表扬。
浅谈体育课中的美育
体育课如何进行美育,我们在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体育教学进行美育应挖掘体育教材中内在的健美困素,将美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中。
(一)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灵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在体育活动中,尤其在富有竞争性和对抗性的游戏和比赛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会自然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接力赛跑时,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强,为了本组取得胜利,有的故意提前出发,有的体弱者不出场或个别同学不参加,有的会干涉他组同学跑步等,对这些现象体育教师不要轻易放过。应利用课余或休息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那些既遵守比赛规则,又能夺取胜利的组或学生在课上进行表扬,从而培养小学生从小就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二)在体育课中引导学生建立美的概念,获得健美的体格在体育课中,塑造学生健美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利用阴雨天室内课,通过讲解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健美”,什么是“健美”的体格。告诉他们健美体格的形成,必须靠持之以恒的锻炼。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是形成健美体格的基础。有时我们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区别健美和不健美的界限。如我校三、四年级八个班的学生中有几个同学立定的时候,头总是动个不停,一会儿前伸,一会儿转头,一会儿又往下缩。下课以后,老师找他们谈心,分析原因:一是站在那儿不自在;二是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请立定姿势正确的同学站出队列与他比较,使他学有榜样,从而改变了不正确的姿势。
(三)在体育课中,有机地配以音乐和舞蹈
优美的音乐、舞蹈,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感情,提高学生的协调性、韵律感,使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我们所教的几个班级,请音乐课的老师教一些简单的节奏感强的乐谱,使学生在做某些活动时能随音乐节奏进行。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变换时,播放节奏感强的进行曲,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振作精神,集中注意力。在准备部分进行与基本教材相关的徒手操,以及游戏,配以音乐衬托,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兴奋性。特别是在课的结束部分,以优美的音乐伴随学生做游戏或歌舞,效果更佳。这样做,使学生不仅在生理上得到锻炼和放松,心理上也得到美的享受。
(四)教师的言行,要对学生有美的感染力
小学生最爱模仿教师,教师的穿着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有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作风。平时上课,教师尽量穿美观大方的衣服和球鞋,精神饱满,口令洪亮,保持良好的教容和教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精神面貌等提出一定的要求,促使师生感情产生共鸣,使他们的心灵净化、纯正,进而变得更高尚更美好。
体育教学的鼓励艺术
体育课上,学生由于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成功的练习、满意的回答、漂亮的表演,或是执行老师布置的一次服务性工作之后,心理的感受是美好的。如果教师及时发现,捕捉儿童智慧的火花,并巧妙地运用鼓励艺术,无疑是对学生进取心的再激发,有助于积极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而鼓励的时机与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
其一,语言鼓励
表扬是常用的语言鼓励方式。“好”“很对”“真好”,或“对”“很好”“不错”等,是肯定而精辟的语言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其二,表情鼓励
点头和微笑,加上慈眉善目,是体育教师表示满意的心声流露,足以激荡起学生心海中愉悦的涟漪。
其三,行为鼓励
对学生意想不到的成功或乖巧的表现,教师风趣地竖起大拇指,或顺手轻拍一下学生的头,就如送上一份厚爱。这种行动鼓励,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
其四,信号鼓励
对学生个人或集体的称赞,教师带头报以掌声,会引发全班学生的响应。这种信号鼓励也会促使集体友好、融洽氛围的形成。
其五,器重鼓励
学生受到教师的单独器重,常会流露得意之情。例如,再让学生做一次示范表演,捡一次教师掷出的垒球,跑一趟接力赛的“补缺”,乃至完成一次教师提名的服务性劳动等,学生都会格外“卖劲儿”,感到“虽苦犹荣”。这就是“器重”所产生的作用。
美术教学
快乐教学法
这是陕西省蒲城县苏坊乡中心小学教师赵来香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她认识到刚入学的儿童好动、好跳、好唱,天真活泼,又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采取“快乐教学”,可以较好地开发儿童智力。于是,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文化,接受教育。
“快乐教学法”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作法是:围绕教学大纲,挖掘快乐因素;巧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乐趣;文字画面结合,学生能看能听;开展游戏活动,组织各种竞赛;课堂内外结合,走向自然、社会。赵来香用“快乐教学法”教出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想象丰富,有创造性,学习成绩提高显著。
教例
教师在教小学二年级《做头饰》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兴趣、爱好等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绘画及动手制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注意发掘教材本身的愉快因素,寓“快乐教育”于美术教学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对美术工艺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的做法是: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学具:铅笔、油画棒、水彩笔、彩色纸、剪子、胶水、白板纸或旧纸盒。教师准备教具:粉笔、白纸板(或旧纸盒)、彩色纸、油画棒、剪子、胶水、钉书机、示范作品4—5件。新授课开始,教师讲明:头饰可以用来美化生活,做演出的道具;制作的头饰图案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也可以是帽子、帽檐或装饰等。然后展示头饰样品,教师将准备的头饰戴在学生头上,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宣布头饰做成后,要分角色表演节目,做得好的鼓掌以示鼓励。这么一说,同学们可乐坏了,想制作的兴趣儿甭提有多高。接着教师用“绘画法”示范制作。示范后,学生依照最佳的构思绘制出图案形象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剪下头饰的外形并将图案着色,安置纸带,做好后戴在头上。学生边制作,教师边指导,制作时强调色彩要鲜艳,勾画轮廓要适当,注意设计不能过大,以免遮眼睛阻碍视线等。经过30分钟的精心制作,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戴在了孩子们的头上。“小白兔”、“小青蛙”、“东北虎”
、“飞机”、“熊猫”、“自行车”、“花蝴蝶”等,纹样设计精颖,颜色鲜艳夺目,一眼看去,真成了小动物的世界。
5分钟的即兴表演,更是把同学们带入了欢乐的天地。小白兔组的表演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花蝴蝶组翩翩舞姿,使人陶醉;东北虎表演,精彩逗人。一堂课结束了,同学们仍然沉浸在学习的欢声笑语之中。
小学美术教学“四步”法
小学采用什么方法上好美术课,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都有所提高,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周力行老师从美术教学探索过程中,总结出了小学美术教学“四步法”,具体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读
所谓读,一般指读书,而在美术教学中,可称之为“读画”。即要求同学们在正式动笔作画之前,对教材范画的布局、景物、色彩等通“读”一遍,理解图意,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现以教学《小路》(水彩·部编教材第十二册)这一课为例,首先让同学们看这幅范画,并围绕画面提出几个问题:画面上画些什么?画面是怎样安排的?主要对象摆在什么位置?背景画些什么?是画的什么季节等,再要求把图意“读”出来。通过“读画”,促使学生加深对画面的感受,并由感受导入理解,让他们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通过“读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使他们对教材范画得到深刻理解,从形象思维进而作出抽象的概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第二步:议
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可以先让座位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交流,并且要求他们对范画的内容进行探讨。如,学生在讨论交流《小路》中背景的色彩时,讨论了背景色为什么是绿色?
而绿色又是怎样画的?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利用他们急于求知的欲望,在黑板上作二种绿(干画法与湿画法)色的示范画,接着给学生讲解三原色与三间色的关系、调配及绘画的技巧,然后让学生去解决自己画面上不足的地方。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又掌握了绘画技巧,同时为“练画”作了准备。“议画”之后,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描绘技能。
第三步: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