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36644300000112

第112章 吏政一吏論上(4)

三曰重農事以厚生。 軍興以來。士與工商。生計或未盡絕。惟農夫則無一人不苦。無一處不苦。農夫受苦太久。則必荒田不耕。軍無糧則必擾民。民無糧則必從賊。賊無糧則必變流賊。而大亂無了日矣。故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病商之錢可取。病農之錢不可取。薄斂以紓其力。減役以安其身。無牛之家。設法購買。有水之田。設法疏消。要使農夫稍有生聚之樂。庶不至逃徙一空。

四曰崇儉樸以養廉。 近日州縣廉俸。入款皆無著落。而出款仍未盡裁。是以艱窘異常。計惟有節用之一法。尚可公私兩全。節用之道。莫先於人少。官親少。則無需索酬應之繁。幕友家丁少。則減薪工雜支之費。官廚少一雙之箸。民間寬一分之力。此外衣服飲食。事事儉約。聲色洋煙。一一禁絕。不獻上司。不肥家產。用之於己者有節。則取之於民者有制矣。

勸誡營官四條上而統領下而哨弁以此類推

一曰禁騷擾以安民。 所惡乎賊匪者。以其淫擄焚殺擾民害民也。所貴乎官兵者。以其救民安民也。若官兵擾害百姓。則與賊匪無殊矣。故帶兵之道。以禁止騷擾為第一義。百姓最怕者。惟強擄民夫強佔民房二事。擄夫則行者辛苦。居者愁思。佔房則器物毀壞。家口流離。為營官者。先禁此二事。更於淫搶壓買等事。一一禁止。則造福無窮矣。

二曰戒煙賭以儆惰。 戰守乃極勞苦之事。全仗身體強壯。精神完足。方能敬慎不敗。洋煙賭博二者。既費銀錢又耗精神。不能起早。不能守夜。斷無不誤軍事之理。軍事最喜朝氣。最忌暮氣。惰則皆暮氣也。洋煙癮發之人。涕洟交流。囗身癱軟。賭博勞夜之人。神魂顛倒。竟日癡迷。全是一種暮氣。久驕而不敗者。容或有之。久惰則立見敗亡矣。故欲保軍士常新之氣。必自戒煙賭始。

三曰勤訓練以禦寇。 訓有二端。一曰訓營規。二曰訓家規。練有二端。一曰練技藝。二曰練陣法。點名演操。巡更放哨。此將領教兵勇之營規也。禁嫖賭。戒游惰。慎語言。敬尊長。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規也。為營官者。待兵勇如子弟。使人人學好。個個成名。則眾勇感之矣。練技藝者。刀矛能保身。能刺人。槍囗能命中。能及遠。練陣法者。進則同進。站則同站。登山不亂。赴水不雜。總不外一熟字。技藝極熟。則一人可敵數十人。陣法極熟。則千萬人可使如一人。

四曰尚廉儉以服眾。 兵勇心目之中。專從銀錢上著意。如營官於銀錢不苟。則兵勇畏而且服。若銀錢苟且。則兵勇心中不服。口中譏議。不特扣減口糧缺額截曠而後議之也。即營官好多用親戚本家。好應酬上司朋友。用營中之公錢。謀一身之私事。也算是虛糜餉銀。也難免兵勇譏議。欲服軍心。必先尚廉介。欲求廉介。必先崇儉樸。不妄花一錢。則一身廉。不私用一人。則一營廉。不獨兵勇畏服。亦且鬼神欽伏矣。

勸誡委員四條向無額缺現有職事之員皆歸此類

一曰習勤勞以盡職。 觀於田夫農父。終歲勤勞而少疾病。則知勞者所以養身也。觀於舜禹周公。終身憂勞而享壽考。則知勞者所以養心也。大抵動則難朽。逸則易壞。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覆審閱。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亦通。五者皆到。無不盡之職矣。

二曰崇儉約以養廉。 昔年州縣佐雜在省當差。並無薪水銀兩。今則月支數十金而猶嫌其少。昔年舉貢生員在外坐館。不過每月數金。今則增至一兩倍而猶嫌其少。此所謂不知足也。欲學廉介。必先知足。觀於各處難民。囗地餓莩。則吾輩之安居衣食。已屬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不特當廉於取利。并當廉於取名。毋貪保舉。毋好虛譽。事事知足。人人守約。則氣運可挽回矣。

三曰勤學問以廣才。 今世萬事紛紜。要之不外四端。曰軍事。曰吏事。曰餉事。曰文事而已。凡來此者。於此四端之中。各宜精習一事。習軍事。則講究戰攻防守地勢賊情等件。習吏事。則講究撫字催科聽訟勸農等件。習餉事。則講究丁漕釐捐開源節流等件。習文事。則講究奏疏條教公牘書函等件。講究之法。不外學問二字。學於古則多看書籍。學於今則多覓榜樣。問於當局。則知其甘苦。問於旁觀。則知其效驗。勤習不已。才自廣而不覺矣。

四曰戒傲惰以正俗。 余在軍日久。不識術數占驗。而頗能預知敗徵。大約將士有驕傲氣者必敗。有怠惰氣者必敗。不獨將士然也。凡委員有傲氣者亦必僨事。有惰氣者亦必獲咎。傲惰之所起者微。而積久遂成風俗。一人自是。將舉國予聖自雄矣。一人晏起。將舉國俾晝作夜矣。今與諸君約。多做實事。少說大話。有勞不避。有功不矜。人人如此存心。則勛業自此出。風俗自此正。人材亦自此盛矣。

勸誡紳士四條本省鄉紳外省客游之士皆歸此類

一曰保愚懦以庇鄉。 軍興以來。各縣皆有紳局。或籌辦團練。或支應官軍。大抵皆斂錢以集事。或酌量捐資。或按畝派費。名為均勻分派。實則高下參差。在局之紳耆少出。不在局之愚懦多出。與局紳有聲氣者少出。與局紳無瓜葛者多出。與局紳有夙怨者。不惟勒派多出。而且嚴催凌辱。是亦未嘗不害民也。欲選紳士。以能保本鄉愚懦者為上等。能保愚懦。雖偽職亦尚可恕。凌虐愚懦。雖巨紳亦屬可誅。

二曰崇廉讓以奉公。 凡有公局。即有經管銀錢之權。又有勞績保舉之望。同列之人。或爭利權而相怨。或爭保舉而相軋。此不廉也。始則求縣官之一札以為榮。繼則大柄下移。毫無忌憚。衙門食用之需。仰給紳士之手。擅作威福。藐視官長。此不讓也。今特申戒各屬紳士。以敬畏官長為第一義。財利之權。歸之於官。賞罰之柄。操之自上。即同列眾紳。亦互相推讓。不爭權勢。紳士能潔己而奉公。則庶民皆尊君而親上矣。

三曰禁大言以務實。 以諸葛智勇。不能克魏之一城。以范韓之經綸。不能制夏之一隅。知兵事之成敗利鈍。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近年書生侈口談兵。動輒曰克城若干。拓地若干。此大言也。孔子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近年書生多好攻人之短。輕詆古賢。苛責時彥。此亦大言也。好談兵事者。其閱歷必淺。好攻人短者。其自修必疏。今與諸君子約。為務實之學。請自禁大言始。欲禁大言。請自不輕論兵始。自不道人短始。

四曰擴才識以待用 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抵皆由勉強磨練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強成。名可強立。董子曰。強勉學問。則聞見博。強勉行道。則德日起。中庸所謂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強勉工夫也。今士人皆思見用於世。而乏用世之具。誠能考信於載籍。問途於已經。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試其效。勉之又勉。則識可漸進。才亦漸充。才識足以濟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以上十六條。分之。則每一等人各守四條。合之。則凡諸色人皆可參觀。聖賢之格言甚多。難以備述。朝廷之律例甚密。亦難周知。祗此淺近之語。科條在此。黜陟在此。願我同人共勉焉。

重刻陳文恭公五種遺規序

吳慈鶴

余吳人也。知桂林陳文恭公事較悉。蓋公撫吳日久。以清操亮節風率僚屬。吏治民俗為之一變。聞其時繁劇州縣署。傔僕不過一二人。衣服中單皆布素。賦歛無升斗斛面耗羨之增。即俸囗所入。充公私用。已寬然有餘。有稍不謹者。同僚即屏不與交。故上下贍足。風氣囗厚。畏清議而重犯法。其治如此。後得公所著四種遺規。及在官法戒錄。讀之。而後知公以大儒而為名臣。其經濟原本於學問。不同於矯情干譽者為也。夫無源之水。其流必竭。不根之木。其末必摽。矯揉刻厲以為之。而欲其足以信於下而孚於民。未之有也。公所著書。首養正。端告蒙之始也。曰從政。裕臨民之略也。曰訓俗。迪民彝也。曰教女。修內則也。曰在官法戒錄。蓋為府史胥徒輩說法。而公之用心於是至矣。開封太守王君。以京東右族。久官中土。克循克能。所在稱治。臺省賞其才。自懷移汴。於公暇出是編。倡諸郡伯割俸重梓。蓋能以文恭之心為心。而欲以文恭之所以正己率屬教民成俗者。相勸勉也。今之有司牧之責者。擁專城。居方面。孰不欲其名聲之垂於無窮。而吏若民盡從其教哉。乃能言之未必能行之。能行之未必盡能應之者。豈勤於始而怠於終歟。抑厚於人而薄於己歟。由於所為者不必盡。由於所習內外之閒有所壅閼錮蔽。師友之規。明哲之訓。不能日至於前也。善乎。公之書首正蒙也。少長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端其教於舞勺舞象之時。使之是非邪正。瞭然於中。恭敬撙節退讓。嫻習於外。迨既壯既老。而偭規錯矩。易其素守者。吾知鮮矣。吾之所以能養吾廉者。儉也。躬為布被脫粟。而閨房之內。一簪珥之費動輒千金。其為廉也。必不能以長保。必吾能為公儀休之拔葵。而助於內者。亦能如樂羊子之妻。鄭善果之母。庶幾可以持久。公之教女。所以教為婦也。曾是從政者而可忽乎。曾是有教民之責者而可忽乎。自兩漢察舉之法不行。而功曹掾吏亭長三老之屬。希有士人為之者。問其職。奉法者也。其所為者。皆舞文弄法之事也。必將多方以投上之所好。百出以愚上之耳目。而難乎其為上矣。惕之以威。威多則玩。馭之以術。術久亦窮。不如去其桀黠者。而進其可教者。日討而訓之。萬一有所感悟。幡然入於為善。安在如勝國徐況諸賢。不可再見耶。雖然。職無大小。權所在。即人所屬。凡奔走給事者。皆容悅我者也。往來之戚尚囗賓客。皆有待於我者也。如是而得聞其過者寡矣。師友之箴規。不可驟得。得古人一編。日摩囗而三復之。若者吾所已能。若者吾所未至。勉其所未至。而益修其所已能。則隨在皆師保也。闥戶猶境內也。治己以率屬。勞身以勤民。猶之表立於此而影應於彼。其效未有不彰明較著。而非矯情干譽者所可襲而取矣。今兩河吏治。方蒸蒸日上。王君又首倡重刊是編。以為有位者勸。泛海而得舟筏。登高而懸梯桄。使讀之者照然共睹。知學之有益於仕。而仕之必資於學。且今之所謂迂闊而遠於事情者。乃古之所謂賢也。余雖不克身被文恭之教。而喜得見是編之行於中州。中州猶三吳也。今日之治。猶當日之治也。是則王君重刊之志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