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36644300000193

第193章 戶政五建置(5)

統籌新疆全局疏光緒三年

左宗棠

竊臣於五月二十四日。欽奉  諭旨。關外軍情順利吐魯番等處收復後南八城門戶洞開自當乘勝底定回疆殲除醜類以竟全功惟計貴出於萬全事必要諸可久吐魯番固為南路要隘此外各城如阿克蘇等處尚有可據之形勢否回酋報知怕夏縛送白彥虎繳回南八城之說是否可恃伊囗變亂多年前此未遑兼顧此次如能通盤籌畫一氣呵成於大局方為有裨該大臣親總師干自以滅此朝食為念而如何進取如何布置諒早胸有成竹為朝廷紓西顧之憂其即統籌全局直抒所見以慰廑念等因。欽此。跪誦之餘。具仰我  皇上眷顧西服。聖慮深遠。於保大之中。廑馭邊之略。欽佩何言。竊維立國有疆。古今通義。規模存乎建置。而建置因乎形勢。必合時與地通籌之。乃能權其輕重。而建置始得其宜。伊古以來。中國邊患。西北恆劇於東南。蓋東南以大海為界。形格勢禁。尚易為功。西北則廣莫無垠。專恃兵力為強弱。兵少固啟戎心。兵多又耗國用。以言防。無天險可限戎馬之足。以言戰。無舟楫可省轉饋之煩。非若東南之險阻可憑。集事較易也。周秦至今。惟漢唐為得中策。及其衰也。舉邊要而捐之。國勢遂益以不振。往代陳蹟。可覆按矣。顧祖禹於地學最稱淹貫。其論方輿形勢。視列朝建都之地為重輕。我 朝定鼎燕都。蒙部環囗北方。百數十年無烽燧之警。不特前代所謂九邊皆成腹地。即由科布多烏里雅蘇台以達張家口。亦皆分屯列戍。斥堠遙通。而後 畿甸宴然。蓋   祖宗朝削平準部。兼定回部。開新疆立軍府之所貽也。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囗 京師。西北臂指相聯。形勢完整。自無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而況今之與昔事勢攸殊。俄人括境日廣。由西而東萬餘里。與我北境相連。僅中段有蒙部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預為綢繆者也。   高宗平定新疆。拓地周二萬里。一時帷幄諸臣。不能無耗中事西之疑。   聖意堅定不搖者。推舊戍之瘠土。置新定之腴區。邊軍仍舊。餉不外加。疆宇益增鞏固。可為長久計耳。方今北路已復烏魯木齊全境。祗伊犁尚未收回。南路已復吐魯番全境。祗白彥虎率其餘黨。諭息開都河西岸。喀什噶爾尚有叛弁逃軍。終煩兵力。此外各城。則方去虎口。如投慈母之懷。自無更抗顏行者。新秋採運足供。餘糧栖畝。鼓行而西。宣布 朝廷威德。且剿且撫。無難挈舊有之疆宇。還隸職方。此外如安集延布魯特諸部落。則等諸邱索之外。聽其翔泳故區可矣。英人為安集延說者。慮俄之蠶食其地。於英有所不利。俄方爭土耳其。與英相持。我收復舊疆。兵以義動。設有意外爭辯。在我仗義執言。亦決無所撓屈。至新疆全境。向稱水草豐饒牲畜充牣者。北路除伊囗外。奇台古城濟木薩至烏魯木齊昌吉綏來等處。回亂以來。漢回死喪流亡。地皆荒蕪。近惟奇台古城濟木薩。商民散勇。土著民人。聚集開墾。收穫甚饒。官軍高價收取。足省運腳。餘如經理得宜。地方始有復元之望。

南路各處。以吐魯番為腴區。八城除喀喇沙爾所屬地多磽瘠。餘雖廣衍不及北路。而饒沃或過之矣。官軍已復烏魯木齊吐魯番。雖有駐軍之所。而所得腴地。尚不及三分之一。若全境收復。經畫得人。軍食可就地採運。餉需可就近取資。不至如前此之拮据憂煩。張皇靡措也。區區愚忱。實因地不可棄。兵不可停。而餉事匱絕。計非速復腴疆。無從著手。局勢所迫。未敢玩愒相將。至省費節勞。為新疆畫久安長治之策。紓 朝廷西顧之憂。則設行省。改郡縣。事有不容已者。合無仰懇  天恩。飭戶兵兩部。速將咸豐初年陝甘新疆報銷卷冊各全分。及新疆額徵俸薪餉需兵制各卷宗。由驛發交肅州。俾臣得稽考舊章。按照時勢。斟酌損益。以便從長計議。奏請定奪。茲因欽奉  諭旨統籌全局。直抒所見。謹據愚見所及。披瀝密陳。伏乞  聖鑒。

覆陳新疆情形疏光緒四年

左宗棠

竊臣於十月十三日。承准軍機大臣字寄。光緒四年九月三十日。欽奉  上諭一道。跪聆之餘。敬悉   皇太后  皇上保大定功。慎終如始。審時度勢。策及萬全至意。敢不畢獻其愚。仰俟  聖明採酌。伏讀  諭旨。伊囗在昔為西路第一重鎮俄人交還以後如何防守未交以前如何布置伊囗九城縱橫相聯大城西南北三面舊有卡倫距俄境若干道路俄軍囗至何處金順現駐庫爾喀喇烏蘇前隊西至何處。臣謹按俄人自據伊囗。於西面舊有拱宸瞻德廣仁塔勒奇四城。均棄而弗守。傾囗殆盡。綏定一城。近以之雜置陝回。距伊囗僅三十里。伊囗大城。人煙甚少。俄兵及商戶均萃居東面惠寍熙春寍遠三城。而金頂寺煙戶尤多。伊囗管事俄官。名馬依爾。品秩不過中國同知通判之類。主伊囗之事者。七河巡撫也。七河一作七水。其官為固必納土爾。其名為喀爾怕科斯克依。所駐阿爾瑪圖。地屬俄境。在伊囗西八百餘里。其兼轄之官。名圖爾齊斯坦。總督名為克復滿。亦呼高伏滿。自稱代國大臣。駐浩罕故都塔什干城。距我喀什噶爾。不過數十程。由喀什噶爾至俄邊納林河。中隔俄屬布魯特部。喀城馬行。六日可至。從前伊囗。本不與俄境相連。以哈薩克布魯特種人。與浩罕所部安集延及布噶爾所屬。為之隔閡。近年俄人先後脅誘哈薩克布魯特種人。又攻奪浩罕三部。據其都城。而浩罕屬安集延。亦隨風而靡。故我北路伊囗南路喀什噶爾之邊境。皆與俄屬相接。距俄境亦近也。伊囗收還以後。應於邊境擇要築壘開壕。安設大小囗位。挑勁兵以增其險。至伊囗大城西北之塔勒奇廣仁瞻德拱宸各城。戶口鮮存水草卻便。應各擇要隘。暫駐各營。分屯其間。所有旗綠各營剩存兵丁。各給牛種牲畜。督令游牧耕墾。舊有城堡。緩議修復。尚非不可。大城以東惠寍熙春寍遠各城。民戶商戶。願遷徙者遷徙。願歸業者歸業。邊圉既奠。人安其土。耕其野。而出其途者。不待招徠。迥非甘肅從前東路西路數百千里蒿萊滿望杳無人煙難於措置可比。若烏魯木齊所屬各城。相距甚遠。難於照料。此伊囗收還以後情形也。伊囗未還以前。金順大軍。駐庫爾哈喇烏蘇。其西精河地方。勢處要隘。向駐馬隊。以資扼截。自福珠哩歸後。金順未及派囗鎮防。致被漢回侵掠。金順旋派馬隊二百前往鎮防。當可無虞。由精河西行一日。為永集湖。再西數十里即伊囗。俄官所設之頭卡。三日即[抵](低)伊囗。中間山徑五道可達伊囗。不由惠寍熙春寍遠三城經過。然巖谷幽邃。僅容一人一騎行走。不能通車。若收還伊囗。則驛道山徑。皆成腹地。此形勢變遷俄人現在布置官軍防守及距伊囗道里遠近大略也。  諭旨郡縣之制以民為本現由嘉峪關烏魯木齊至庫爾喀喇烏蘇迤西商戶回戶各存若干由吐魯番至南八城纏頭共存若干除舊有各廳州縣外其餘各城改設行省究竟合宜與否儻置郡縣有無可治之民不設行省此外有無良策。臣謹按新疆之變。起於北路。迪化失守。所屬相繼淪陷。戶口傷亡最多。漢民被禍尤酷。以逆回仇視漢民故也。

比大軍進勦。連拔堅城。而昌吉呼圖壁綏來回民。又因畏勦逃奔。南路煙戶頓減。克復以來。還定安集。招徠開墾。戶口漸增。迪化州各屬。尤成效可。舊額民戶共四千二百有奇。現報承墾者已三千六百餘戶。昌吉縣民戶舊共三千九百有奇。現報承墾者僅四百數十戶。阜康縣民戶舊有三千九十餘。現報承墾者僅二千一十餘戶。綏來縣民戶舊有三千七百餘。現報承墾者八百五十餘戶。奇臺縣舊有民戶四千三百六十有奇。現報承墾者五百七十餘戶。濟木薩縣丞所屬舊有民戶二千八百有奇。現報承墾者三百五十餘戶。呼圖壁巡檢所屬舊有民戶一千七百三十有奇。現報承墾者二百八十餘戶。庫爾喀喇烏蘇舊有民戶僅八十有奇。現報承墾者尚數十戶。精河舊有民戶四十有奇。現報承墾者一百餘戶。鎮西廳戶口無考。舊種地六萬畝。現報民墾三萬六千餘畝。兵墾四千餘畝。土客漸增。此北路民戶現存實數也。久罹兵燹。戶口凋耗。無怪其然。鎮迪一道所屬。雖孑黎僅存。頻年散給耕牛種籽。酌發振糧。廣示招徠。自木壘河抵精河。除戈壁外。又均是腴區。土客民人。及遣散勇丁。領地耕墾。逐漸增加。署鎮迪道周崇傅。勤慎廉幹。事必躬親。漸有明效。需之時日。百堵皆興。即以目前論之。亦非無可治之民也。吐魯番舊隸鎮迪道。荒地尚少。現委道員雷聲遠。署同知奎拔。妥為撫輯。糧石租稅。已逾舊額之半。南八城除英吉沙爾壤地褊小。烏什土性瘠薄。餘均較吐魯番為饒。而喀什噶爾和闐葉爾羌阿克蘇。庶而兼富。物產豐盈。又較各城為盛。劉錦棠張曜悉心經理。現委員開河引渠。清丈地畝。修築城堡塘站。鑄錢徵釐。百廢肇興。具有端緒。較之北路。尤易為功。是南北開設行省。天時人事。均有可乘之機。失今不圖。未免可惜。此新疆之應改行省者一也。北路得之準部。南路得之回部。皆因俗施治。未能與內地一道同風。久已概為邊地。伊囗設將軍。又設參贊大臣一員。烏魯木齊設都統。塔爾巴哈台葉爾羌均設辦事大臣。伊囗等處設領隊大臣五員。塔爾巴哈台烏魯木齊庫爾喀喇烏蘇古城巴里坤吐魯番烏什英吉沙爾均設領隊大臣。哈密設辦事大臣一員。協辦大臣一員。葉爾羌設兼管和闐事務協辦大臣一員。烏什設幫辦大臣一員。喀什噶爾設換防總兵一員。是邊地腹地。皆一律視之。無甚區別。與經野馭邊之義不符。將軍都統與參贊辦事大臣。協辦與領隊大臣。職分等夷。或皆出自 禁闥。或久握兵符。民隱未能周知。吏事素少歷練。一且持節臨邊。各不相下。稽察督責。有所難行。地周二萬里。治兵之官多。治民之官少。而望政教旁敷。遠民被澤。不亦難哉。北路糧員。但管徵收。而承催則責之頭目。南路徵收。均由回目阿奇木伯克等交官。官民隔絕。民之畏官。不如其畏所管頭目。官之不肖者。狎玩其民。輒以犬羊視之。凡有徵索頭目人等。輒以官意傳取。倚勢作威。民之怨官。不如怨所管頭目也。內地徵收常制。地丁合而為一。按畝出賦。故無無賦之地。亦無無地之賦。新疆則按丁索賦。富戶丁少。賦役或輕。貧戶丁多。則賦役反重。事理失平。莫甚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