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36644300000052

第52章 治體二原治下(5)

高宗皇帝。仰紹   詒謀。以育以正。   天授神武。成   兩朝未竟之志。準回平而北無漢世匈奴之患。金川定而西無唐代吐蕃之擾。保世恢基。極於無外。鑑儲貳之失。定立賢之策。善繼善述。於斯為盛。所以為   帝高宗。   仁宗皇帝。以繼體授受。   親承   訓政。為曠代罕逢之盛。逮   躬攬萬幾。首除煬蔽。三省邪民。應時平靖。遂以寬仁慈恕。鎮定海宇。至於周歷陪都。講武木蘭。昭示   祖宗之大訓。以垂戒方來。   孝思不匱。自來仁聖之君。鮮能及者。所以為   帝仁宗。   宣宗皇帝。養正青宮。戡定大難。踐阼後。   躬行節儉。方物之貢。裁減大半。務約己以養天下之和。自抑以平天下之爭。   遺訓昭垂。欲舉配   天祔   廟鐫碑陳器諸大典。及身罷之。   聖不自聖之心。度越萬世。故   廟為清   宣宗。   文宗皇帝即位。嚴諭臣工。湔除積習。詔求才賢。以資亮。囗下震動。回易耳目。值囗盜肆逆。久未蕩平。憂憫黎元。不遑安處。海疆弗謐。   宵旰增勞。成功未。而   明識宏略。任賢勿貳。後來定亂諸臣。皆拔自   特達之知。遂以經緯天地。重就清晏。故   廟為清   文宗。   穆宗皇帝。稟   兩宮懿訓。再造區宇。   一人垂拱於上。百爾奔走於下。中土既平。苗回並戢。自昔中葉多故。若晉室之隆。卒保江東。唐平安史。遂階藩鎮跋扈之患。皆以域中寇亂。一蹶不振。惟   帝耆定偉烈。為方冊冠。將錫海內臣民以永永安集之福。早棄天下。弗究厥施。至於今日。哀慕之聲未已。故   廟為清   穆宗。古之有國者。英君誼辟恆不多覯。殷商賢聖六七。不皆有成績可稽。詩美成康史言文景。繼世者恧焉。至我 朝   神聖代興。開闢僅見。推其指要。可得而言。養與教咸盡其道而已。   聖祖   高宗前後普免田賦數至億萬。   列聖建元介壽諸鉅典詔蠲逋賦。亦動逾一二千萬。迨囗寇鴟張。度支告匱。而不肯行一厲民之政。視師者榷商稅以濟饟。事過即   詔停減。江浙甫復。永減漕額。誠天地浩蕩之仁也。   世祖首定律令。芟除囗濫。   聖祖每遇讞獄。遲回慎重。至再至三。時以此意諭勉臣下。   世宗   高宗   仁宗。明罰敕法。權衡科律。析及毫芒。世守兢兢好生之德。古無與比。   深宮修省。止於至善。自 朝達野。在綱不紊。囗臣士庶。莫不有當然之矩矱。俾之率履。以自納於理道之歸。非不示含宏。而必不干譽以妨政。非不存矜恤。而必不蓄莠以害苗。   心法相承。繼繩加密。光天之下。海隅蒼生。咸曉然於   聖人之愛我。此其所以貽無疆之景福。式克至於今日休也歟。臣往誦蔣氏東華錄。粗知梗概。從事史館。敬繹乾隆以次各 朝為續編。病蔣氏囗略。復自天命迄雍正錄之加詳。然後   列聖圖治鴻模。可循囗推求。而得其   精心所注。刻既成。謹颺言囗端。用告後世治國聞者。於虖。讀是編者。敬念   累朝高厚之施。必將感奮興起。吏修其職。民勤其業。庶對揚   列祖休命。以仰答我  皇上生成之恩。是則微臣區區纂輯之微意也夫。

題鄒忠倚 殿試策後

龍啟瑞

右海岳先生順治壬辰殿試策一卷。無錫中丞鍾泉鄒公所藏。先生於中丞為高叔祖。自登第去今且二百年矣。當時殿試規格。與今日微有不同。如讀卷官今止八人。用墨印名於卷背。此用硃印銜名於卷後一葉。自洪少師承疇已下。得十二人。且諸人名下不加標期。而卷中斷句。多用硃圍印其佳處。亦與今有異。行間長短。參差不一。取盡其意。不限程式。所陳皆按切時事。質直鯁亮。如所論賢者必難進易退以全其節者也。不然則已諂。必有犯無隱以盡其忠者也。不然則已慢。身家之念重。則君父之謀必輕。利祿之心多。則廉恥之防漸佚。欲致天下之大治。必勵天下之人心。志一而智勇生。則一人且餘數人之才。誠至而朋黨消。則舉朝皆有指臂之勢。又謂帝王治本於道。道本於心。請日御經筵。擇通鑑奏議有關治理者講說。簡宰輔侍從之臣。用資啟沃。俱切實可見諸施行。當日之拔擢。為有以哉。為有以哉。逮後溧陽相國欲援先生。虛少宗伯以待。先生堅不往見。其風節已著於此矣。啟瑞不敏。科名幸從先生後。回思當時廷對所陳。乃不啻天壤。蓄之未深者。則不給於用。豈功令之足以限人耶。觀先生此卷。未嘗不面赤汗出而增愧也。

孫芝房侍講芻論序代胡宮保

汪士鐸

天下有任事之人。有議事之人。同術而不相語。能議事者。奮其私臆。快其憤鬱。馳騁連犿其辭說。以眩人之聽聞。此非躬親其役。審其委曲甘苦之不盡如志也。是故法立而弊生。弊與法緣也。窮則變變則通者。待其人而後行也。然且利不十者不之變。知法之當變。而不知吾才之不足以變。法朝立而弊夕生。甚則過於本法。則不如勿變宜。知法之當變。知吾才之足以變。而不知時會之不能驟變。則弊更有不可勝言者。今天下之患。在人滿而吏惰。人滿故貧。吏惰故玩。水火災疫。天概滿也。天不概而人不能自概。又從而以侈泰以蕩其心。衒以子女玉帛以牖其欲。民安其鄉。不足自存活。是故強者肆桀驁。弱者習狡詐。盜賊滋蔓。訟獄如荼。為吏者狃於恬熙。方以公牘為為政。粉飾蒙蔽。千夫一狀。故禍變釀為此極。而非法令之不善也。是故君子於此。明以燭之。剖幾析微。炳日月焉。威以囗之。整戎飭法。肅雷霆焉。勤以稽之。知文移之虛偽也。信以必之。知趨向之猶疑也。益之損之。使人習之。故能仁畜而義正。詩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甘龍曰。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是故不慮法之就敝。而恃吾有以捄敝。譬之善為器者。不易規矩斧削而器精。是曰器師。有人於此。以規之而未圜。萬之而未匡。斧之欲其斯也。而或屬。削之欲其澤也。而或鹿。則未知工之拙者。未董未戒與。器之刓者。未淬未厲與。乃取一切而更張之。而昔之不圜者。今且橢矣。昔之不方者。今且縱矣。昔之或屬或鹿者。今且鑿枘不入。侈弇自任矣。鄉使王爾工輸於此。毋亦慎遴其徒黨。灌辟其芒刃。省試其良盬。不已與工倕比巧哉。是故有歐冶而後可以議利鈍。彼其於劍也。擊橐裝炭。親其火齊。視鍛錫而察青黃。是乃其所以千萬庸工而無算者也。夫庸工也者。掇拾故紙。張呿脣吻而談堅白。若遂可以劙盤盂斷犀象也。若歐之相劍。則有不敢縱言者矣。侍講官清近。見聞天下事甚夥。其為是言。果可措之行事與。抑有激與。吾不得而知。然值東南用兵之久。河漕兵鹽之變革。機有可乘。余故梓其遺文。以待任事之君子慎擇焉。

孫芝房侍講芻論序

曾國藩

咸豐九年三月。善化孫芝房侍講鼎臣以書抵余建昌軍中。寄所為芻論。屬為裁定。凡二十五篇。曰論治者六。論鹽者三。論漕者三。論幣者二。論兵者三。通論唐以來大政者七。論明賦餉者一。其首章追溯今日之亂源。深咎近世漢學家言。用私意分別門戶。其語絕痛。明年四月。復得芝房書。則疾革告別之詞。而芝房以三月死矣。既為位而哭。且以書告仁和邵君懿辰。於是為敘諸囗首。而歸諸其孤。蓋古之學者。無所謂經世之術也。學禮焉而已。周禮一經。自體國經野。以至酒漿廛市巫卜繕夭鳥蠱蟲。各有專官。察及纖悉。吾讀杜元凱春秋釋例。歎邱明之發凡。仲尼之權衡萬變。大率秉周之舊典。故曰周禮盡在魯矣。自司馬氏作史。猥以禮書與封禪平準並列。班范而下。相沿不察。唐杜佑纂通典。言禮者居其泰半。始得先王經世之遺意。有宋張子朱子益崇闡之。  聖清膺命。巨儒輩出。顧亭林氏著書。以扶植禮教為己任。江慎修氏纂禮書綱目。洪纖畢舉。而秦樹澧氏遂修五禮通考。自天文地理軍政官制都萃其中。旁綜九流。細破無內。國藩私獨宗之。惜其食貨稍缺。嘗欲集鹽漕賦稅國用之經。別為一編。傅於秦書之次。非徒廣己於不可畔岸之域。先聖制禮之體之無所不賅。固如是也。以世之多故。握槧之不可以苟。未及事事。而齒髮固已衰矣。往者漢陽劉傳瑩叔雲。實究心漢學者之說。而疾其單辭碎義。輕笮宋賢。閒嘗語余。學以反求諸心而己。泛博胡為。至有事於身與家與國。則當一一詳核焉而求其是。考諸室而市可行。驗諸獨而眾可從。又曰。禮非考据不明。學非心得不成。國藩則大韙之。以為知言者徒也。未幾雲即世。臨絕為先令。處分後事。壹秉古禮。國藩既銘其墓。又為家傳。麤道漢學得失主客之宜。藏諸劉氏之祏。君子之言也。平則致和。激則召爭。辭氣之輕重。積久則移易世風。黨仇訟爭而不知所止。曩者良知之說誠非無蔽。必謂其釀晚明之禍。則少過矣。近者漢學之說誠非無蔽。必謂其致粵賊之亂。則少過矣。芻論所考諸大政。蓋與顧氏江氏秦氏之指為近。彼數子者。固漢學家所奉以為歸者也。而芝房首篇譏之已甚。其果有剖及豪釐千里者耶。抑將憤夫一二鉅人長德。曲學阿世。激極而一鳴耶。芝房之志大而銳進也。與雲同。其卒也。寄書抵余以告永訣。亦與雲同。其自芻論外。別有詩十卷。文十一卷。河防紀略四卷。著書之多與雲異。而其博觀而慎取則同。其嫉夫以漢學標揭也亦同。而立言少異。余故稍附諍論。以明不忍死友之義。亦以見二子者之不竟其志。非僅余之私痛也。

孫侍讀史臆序

楊彝珍

凡國家立法之初。與天下更始。多監前朝成憲損益之。莫不有宜於當世。及其久若不能無弊焉者。蓋其勢然也。人情狃於乂安而憚於改作。以為利不什不變法。功不什不易器。不如堅守成例。循循然苟安一時。何容過為其後計。遇有條奏。下所司議者輒與報寢。使無窮之利。坐失於伏闇之中。而誅求於民間者。則推析及秋毫。且日增而歲益。卒至上下交困。公私殫亡。寇亂之作。未嘗不由此也。夫時有推移。事有興廢。當海內因循已久。雖有馮河之勇。亦不能反積重之勢。少有為於時。及更禍亂之後。其一切禁防法制蕩然無復存也。始可施吾轉移之力。蠲亂即理。以休息天下民。而君子之在勢者。端拜詳視。如襜如。無復關慮國計。其老儒先生。治術業於委巷。又無由備窺掌故。博識周知。以講求宇內遺利。此朝廷所以不知興革之宜。其勢至不可復反也。善化孫侍讀負經世才。少即有志於天下。比官翰林。列侍從。編纂   成廟聖訓。尤究心鹽漕錢幣兵防水利諸務。具悉累朝治忽得失之理。會盜賊竊發。宇內多警。懷不能已。拜一疏言事。因  上不用其言。遂奉母率妻子歸長沙之畚塘。以其暇考古鏡今。成史臆數十篇。其議因時時通變。使民宜之。苟舉而見之施行。當非一時小補之利。頃者寇氣衰沮。蕩平日月可冀。侍讀儻起而佐  天子階理治平。當不外所言矣。不然。亦亟出是編。以語當軸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