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保肝护肝101个小窍门
36694400000002

第2章 运动小窍门

运动——分文不花防肝病慢性乙肝或乙肝综合征(乙肝已痊愈,只遗下若干轻微症状)的患者,只要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病情一直较稳定,就可以参加一定量的体育锻炼。一定量的运动有助于减轻慢性乙肝患者常有的神经官能性症状,如神经过敏、失眠或情绪低落等。还能帮助乙肝患者活跃腹腔血液,减轻肝脏淤血,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和吸收功能等。乙肝患者的锻炼方法最好以按摩、打太极拳或其他比较缓慢的运动为宜。

乙肝患者每次运动的时间不要过长,不要强调运动量,应该在疲劳出现之前结束运动,也就是以微微出汗为标准,千万不可等到大汗淋漓的时候再停下来,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因为乙肝患者的耐力较差,如果过度劳累,就极易发生低血糖、肝脏过度代谢等不良症状。所以,乙肝患者每天运动的时间(气功和散步等运动项目不包括在内)不要超过半小时,可在上、下午分别进行1次。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在逐渐适应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活动量。可是,如果检查身体时发现肝肿大,但是没有乙肝临床的任何表现和其他症状,最好暂停运动一个月,只做较轻的运动,诸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同时密切监控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运动后的反应。经过一个月的密切监控,如果复查后一切良好,其肝大小恢复到正常范围,运动量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

如果乙肝患者连小的运动量都不适应,运动时有肝区疼痛的现象,或者稍微一运动就容易感到疲劳,就应该减少运动量,甚至暂停体育活动,应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

步行有助于平息肝火步行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一种锻炼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需要任何器械,只要迈出家门,就可使整个身心得到调节。既是有效的运动,又不会因为运动强度太大而损伤乙肝患者的身体。

步行对工作紧张的乙肝患者来说,是一种调节身心的好方法。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晚饭后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出去走走,可缓解一天的疲劳,解除精神压力。步行对于久坐少动的乙肝患者来说,还是保持基本运动量的最佳方法。

步行何时何地均可进行,乙肝患者最好在进餐30分钟以后步行,不宜空腹运动。每次步行的距离和时间可视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消除疲劳的步行10~20分钟即可。如果想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则应适当延长步行的时间,以浑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可每天步行2~3次或每周步行3~4次,每次3~5千米,切勿间断。步行的场地一般以平地为宜,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山地、石子路等,步行的路线不宜选择交通拥挤的公路或街道,尤其老年人步行更应注意交通安全,不宜走得太远,以公园、操场、小区为宜。

肝火比较旺盛的乙肝患者每当自己情绪失控想要发火的时候,不妨到户外散散步,这样就能平息肝火,对于乙肝患者肝脏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给肝炎患者的“特殊处方”在不同的病情和病理阶段,乙肝患者的运动处方是不同的。所以,应当给予不同阶段的乙肝患者“特殊处方”,以适应他们的身体特点。

急性乙肝或乙肝急性期任何一种急性肝病都不能运动,而应多卧床休息,也可以在床上练习一些气功,活动活动四肢,这有利于帮助机体更快地恢复健康,也有利于机体肌肉和脏器放松,更有利于睡眠。

随着急性期的慢慢度过,当患者的精力得到恢复,食欲适当改善的时候,可逐渐开始下床运动。刚开始可以练习起床,然后再根据机体的适应性,下床散散步,可做体操或者打太极拳等运动,不用等到肝功能完全正常再去运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类疾病的恢复期不宜做大量的、运动强度比较大的锻炼活动。

慢性乙肝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病程可长达多年,甚至十几、二十几年,时不时的病情还会复发。有些慢性乙肝患者害怕运动,热衷于长期静养,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弊多利少。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肝炎类型、症状、肝功能情况、工作性质、运动习惯、医师建议、运动前后的自我感觉等安排一定的运动量。如做广播体操,医疗保健操、练气功、打太极拳、散步等。慢性迁延性乙肝患者由于病情轻,甚至无症状,只是肝功能有些异常(多为转氨酶升高),运动范围更可放宽,短时间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骑车、游泳等均可。运动能提高免疫力,增强康复信心,有利于顽固性肝功能异常者恢复正常。

重症乙肝重症乙肝患者,过分强调卧床休息而不运动也是不科学的。即使是长久昏迷的重症乙肝患者,也应由陪护亲属帮助进行运动,诸如按摩、推拿、揉捏、压穴和翻身等。等到患者自己恢复意识时,可以做一些床上运动,比如放松功、活动四肢、自我按摩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尽快增强体力,恢复健康。

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前从未参加过任何体育运动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刚开始最好不要急于参加运动量比较大的体育项目,一般应从体操开始,当机体适应后再尝试太极拳,以后慢慢增加运动量。通过运动至少可以提高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免疫力,防止因免疫力下降造成发病的可能。通过运动,乙肝病毒携带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锻炼。

拒绝“肝”扰,运动先行适当的运动能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不断为肝细胞提供营养,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肝功能的恢复;同时,运动能够提高乙肝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张力,改善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对肝脏的调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此外,适合肝炎患者的锻炼项目如下。

气功诸如放松功、“六字”功等。通过仰卧、静息、放松、自然呼吸或针对某些部位进行意念、默想等方法,达到放松、吐故纳新的目的。但是练习时呼吸不能太深,否则容易引起肝区疼痛和头晕。

太极拳下面小节专门有关于练习太极拳的详细介绍。

散步、体操散步和体操运动量都比较小,容易进行,最好每天锻炼,但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自我保健按摩按摩肝区和腹部,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

急性乙肝发作时,患者除了可在床上练习气功、活动四肢、自我按摩以外,不宜进行其他的运动项目,应尽量卧床休息。急性发作期过后,恢复期的运动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也可按照自己拟定的运动计划,咨询医生后再实施。运动期间最好两周检查一次肝功能,以便随时变动自己的运动计划。

慢性乙肝患者只要肝功能正常,运动量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大,但也要掌握一定的度,脉搏跳动最好不要超过100次/分。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运动后一定要喝点温开水,然后卧床休息一会儿。饭前饭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进行体育锻炼。

掌握护肝运动的“火候”1.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可过度有些乙肝患者进入恢复期后,虽然病症暂时消退,在床上可以运动,但是活动能力的恢复往往稍微慢一些,所以在进行运动时不宜操之过急,安排运动量须注意由小到大,动作幅度及难度由简到繁,由局部的肢体活动到全身的运动,使身体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并且随时观察身体对运动的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运动量,以免病情加重或出现反复。如果做过一些活动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量,以自己的身体能够承受为度,也就是运动结束后微微出点汗为宜。

2.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有的乙肝患者看别人锻炼改善了身体状况,就紧随其后,不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比如,别人坚持几年的锻炼,已经到了肝脏修复比较好的时期,所以就参加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运动,如长距离游泳、爬山。可是自己刚刚度过急性发作期,如果紧随别人参加长距离游泳、爬山,那就一定会因为机体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复发,甚至需要再次入院治疗。所以,乙肝患者在采取运动疗法时一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程度以及运动时间。

3.运动期间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在运动期间,乙肝患者必须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复查肝功能,随时了解运动后的身体情况。运动后如果没有出现乏力、厌食、怠倦、肝区疼痛等不适,那就表明运动的效果非常好。如果出现以上情况,最好暂时停止运动或者减轻运动量。如果复查发现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增高,也要减轻运动量。

4.学会控制运动强度乙肝患者即使在症状已经完全消失,肝功能也恢复正常后,也不要参加紧张且具有对抗性的剧烈运动。因为大强度的运动会使机体代谢加快,使受损肝脏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因此,乙肝患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运动强度,保证体育锻炼良好的效果。

床上体操养护你的肝床上保健操第一步:乙肝患者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两腿伸直,脚趾并拢,用力弯曲,脚背绷直,停留几秒后,脚趾放松、伸展。另一只脚交替做同样的动作,每只脚各做12次。然后,脚跟不动,脚踝放松,以踝关节为轴心,先顺时针方向转动,再逆时针转动,两只脚交替进行,各做12次。

第二步:患者仍然采取仰卧位,两上臂置于身体两侧,两腿举起,两膝弯曲,然后做踢腿运动。可以双腿一起做,也可以两腿交替做,各做8分钟。但一定要注意髋关节不能过分弯曲,即大腿不能过分靠近胸部,这样可以避免肝部受到挤压,影响血液循环。

第三步:仰卧,双臂上举,双膝轻微弯曲,双脚不离开床面,用双膝带动双脚同时向两侧倾倒。注意动作要和缓,幅度可以大些,做8次左右。

第四步:仰卧床上,放松身体,双腿伸直并拢,双臂平放身体两侧。将一臂侧上举,身体同时向另外一侧转体90度,同侧上臂向下伸直,然后恢复原位。两侧轮流进行,各做6次。

动作要领:由于整套动作需要在床上仰卧完成,所以最好在硬板床上做,可在早晨起床或者晚上睡觉前半个小时进行上述锻炼,至身体微微发汗、感觉轻松舒适即可。运动时配合正确的呼吸可加快血液循环,增强肺部功能。开始锻炼时要轻柔,力度要逐步提高,才能保证体质逐渐增强。待动作熟练后,再增加动作幅度、速度和次数。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

起床操经过上述床上保健操的锻炼,患者会感觉身体有所好转,肝功能逐步恢复。此时,如果患者希望改变锻炼方式,可以做起床操。起床操由以下8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立正站好,向前迈出一条腿,并稍微弯曲。双臂上伸,两个手掌心朝上,并十字交叉。上身向前倾斜,后腿绷直,向上伸拉脊柱。上述动作完成后再换另外一条腿。

第二步:起跑姿势,双腿一前一后绷直。双臂上伸,同时身体向前弯曲、呼气,之后慢慢抬起身体,吸气。完成上述动作后,两腿交换再做。

第三步:立正站好,双手放于髋关节处。吸气,一腿向后抬;呼气,抬腿放下,复位。完成上述动作后,两腿交换再做。

第四步:两腿站立并拢,收腹,吸气,双臂向前平伸,身体下蹲,注意臀部尽量向腿根部靠拢,站起恢复到原位。重复上述动作4次。

第五步:蹲下,右手摸到自己的右脚,左手向后摸到自己的背部。这样左右手交替运动,重复这些动作4次。

第六步:站立,双腿稍微分开。左臂向左上方伸直,左膝微微弯曲,头部向上看到举起的手。然后双腿交换再做,上述动作各做3次。

第七步:站立,双手交叉放于脑后。身体向右侧转动,然后再慢慢侧转回来。左右各做3次。

第八步:结束动作。整个身体站直或者略微向前倾斜,双臂放于身体前,做重复交叉和分开动作,以此放松身体。

动作要领:此套动作起床后在床边完成,所以练习时间需安排在早晨或午睡后。刚开始练习时动作幅度不能过大,用力需轻柔,可以先选择几个站立位进行练习,时间可短可长,稍微感觉疲劳即可,待无不适或体征无异常后再逐步完成整套动作。“六字功”养护你的肝六字功中的六字诀与脏腑的配合是:呵心、呼脾、嘘肝、哂肺、吹肾、嘻三焦(或胆)。六字诀所主病症以各自所配脏腑的病症为主,主要应用于有余、结实、壮盛而正气未衰的病症,如乙肝、脾病等。对于肝病患者,若湿热盛者可配合“呼”字诀,肝气郁滞者可配合“嘘”字诀。

准备工作乙肝患者平坐或自然站立,站立的方向在子、丑、寅、卯、辰、巳时的六阳时(晚上11点~午间11点),可面向东;午、未、申、酉、戌、亥的六阴时(午前11点~夜间11点),可面向南。叩齿36次,舌在口中鼓漱十余次后,用意念送回津液至丹田。

呼吸方法开始稍微低下头,撮口念字音,同时呼吸,以吐出相应脏腑有余之气。念字音时,要做到耳不得闻声,因为闻即气粗,反损脏腑本身之气。念完呼后,稍仰头以鼻徐徐吸进天地之清气,以补脏腑本身之气。“吸”时也要做到耳不得闻声。

默念次数心中默念六字诀,每字念9~18次。如单独做某字诀如“嘘”字诀、“呼”字诀,则可做36次,每天做1~2回。

意念运用做六字功时,患者要排除杂念,意念贯注在默念字音及呼吸上。

配合动作各字音的动作是:“嘘”字睁开双目,吸气时轻闭合;“呵”字两手轮流单举托天,吸气时放下;“呼”字报口,吸气时口型还原,平坐或站立亦可。

注意事项六字气诀可以单独做,也可以配合其他静功做。六字气诀是一种以泻实为主的方法,想象着自己的肝火以及体内的毒素都被排泄出去。但是,乙肝患者虚证比较明显的话就要慎用,阳虚自汗者完全禁用。操作过程中,如见虚汗淋漓、头晕心悸,则应立即停止,喝些热水,静养片刻。

太极拳帮助肝病患者恢复健康乙肝患者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求如下:

(1)心神安静和身体放松。所谓心神安静就是要排除杂念,思想集中,专心致志地以意识引导动作;身体放松则要求身体各个部位自然舒展,不要使用拙力和僵力,用力应自然地顺着动作和身体进行。即始终要保持“松静”状态,全神贯注,以意识来引导动作。

(2)呼吸要求气沉丹田,做到形神合一。呼吸的动作要与腹式深呼吸运动自然协调。太极拳的腹式深呼吸运动有逆式和顺式两种练法,它们都是“以意调息”的深呼吸运动。这种呼吸运动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通过横膈的不断升降和胸、背及腹部肌肉的弧形松沉和旋转运动,以及肛门括约肌的一紧一松,可起到按摩肝脏的作用。

(3)姿势与动作的要求。姿势与动作要求以腰部的轴心运动为纲,头部要求正直,“虚领顶劲”,舌顶上腭,手到、意到、气到而眼神先至。上肢部分要求沉肩、垂肘、坐腕;躯体部分要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腰部松竖,尾闾中正;下肢部分要求分清虚实,屈膝松胯,调整重心。练拳时,动作要求柔和、圆活、连贯、协调,一个姿势接着一个姿势,绵绵不断。内外、上下、左右和前后都要协调一致,要做到“内外合一”、“一气呵成”。

坚持练习太极拳对于乙肝患者的身体很有好处,在神经系统方面,由于练拳时大脑排除了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得到加强。同时由于意念集中后,大脑的兴奋集中在个别区域,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患者可以迅速地消除疲劳,肝部病理的兴奋灶也会逐渐消除。

太极拳还能促进乙肝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帮助胃肠道蠕动,在内脏自我按摩中使肝脏的排毒和代谢、吸收功能得到加强。太极拳可以有效地防止乙肝患者的肌肉松弛、脂肪沉积、心跳细弱、血流滞缓、呼吸浅而快、胃肠机能不良及代谢机能降低等病症。

按摩保肝小窍门肝区按摩患者最好仰卧,闭目,放松,意守肝区3~5分钟,然后用左手大拇指对准右侧期门穴,中指对准右侧章门穴,右手中指对准中脘穴,三指同时用力点压36~108圈。再换成右掌在下,左掌在上,按于肝区,顺时针方向揉按36~108圈。最后左掌护于肝区,右手掌护于肚脐,将意念集中于肝脏。

按摩过程中要自然呼吸,吸气时想象外界清新之气从四面八方进入肝脏,呼气时想象清新之气被肝细胞吸收,使肝脏形态、功能都恢复正常。这样默想10~30分钟。然后轻轻叩击牙齿36下,两手慢慢搓擦头面,拍打胸背部,活动一下四肢,最后慢慢睁开眼睛。此法适用于慢性乙肝患者,尤时气滞血淤型患者效果最好。

腹部按摩采用腹部按摩法主要可起到减轻乙肝引起的腹胀、缓解重型乙肝患者肝区疼痛的治疗效果。

揉中脘:以一手大鱼际部紧贴中脘穴(腹部前正中线,剑突与肚脐连线之中点处),用力尽量柔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约3~5分钟,然后逆时针旋转揉动3~5分钟。

揉腹:一掌贴于脐部,另一手按在此手背上,动作要轻快,用力要柔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3~5分钟。同样,逆时针旋转揉动3~5分钟。

擦胁:以两手小鱼际部位紧贴两侧胁部,前后来回擦动,动作应快速有劲,至皮肤擦热为止。

擦腹:以两手小鱼际部位紧贴脐旁天枢穴(脐旁6.67厘米,与脐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上下往返擦动,直到局部肌肤发热为止。背腹按摩可调整乙肝患者肝脏代谢功能,减少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的贮积。具体方法如下。

(1)取俯卧位,施术者坐于患者的一侧,以大拇指沿着患者背部膀胱经,先自肝俞穴起,推至肾俞穴止;然后再从肾俞穴返回肝俞穴,如此往返3~5次。手法移动宜缓慢,力度应适中。

(2)呈仰卧位,用手掌轻揉自己的右肋部及上腹部,持续10分钟左右。

(3)呈仰卧位,用大拇指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每个穴位持续按揉36下。

(4)取坐位,用大拇指揉天宗、内关穴,各持续数36下。

(5)取坐位,施术者立于患者的身后,以单手拇指沿患者右侧肩胛骨,自内端推向外端,然后沿右侧肩胛骨内侧缘的内方,自肩胛骨的内上角起,推自肩胛骨的下角处。推法应缓慢进行,每分钟不超过18次,持续数十下。最后拿肩并穴,左手拿右侧,右手拿左侧。当右手作拿法时,左手放松;左手作拿法时,右手放松。如此一拿一放,持续18~36次。

足部按摩取足外侧、足心及足趾间底部,用单食指按压,拇指搓揉各81次。

物理疗法治疗乙肝局部热辐射疗法作为肝病的辅助治疗,局部热辐射疗法的疗效已被肯定。通常采用周林频谱仪作肝区照射,通过皮肤及穴位等途径作用于肝脏,使肝脏温度上升,增加肝脏血流量,通过活血化淤作用改善肝细胞的营养状况,逐步消除肝脏存在的循环及代谢障碍,加快肿大肝脾的回缩及黄疸的消退,促进肝功能恢复,也可迅速改变全身症状。既经济又简便,且无副作用,无治疗痛苦。

治疗方法:以周林频谱仪对准肝区期门穴照射,热量以舒适为宜,每次25~30分钟,每日2次。以饭后1小时以后接受治疗为宜。但要注意,极度衰竭或肝癌晚期患者不宜使用此法。女性乙肝患者月经期可暂停治疗。

超短波穴位照射疗法此法根据的是中医经络学原理。中医认为肝胆互为表里,所以取胆经穴位阳陵泉,每次照射15~20分钟,开始时可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即可,照射10次为1个疗程。可用于治疗淤胆型肝炎及其他肝病,且此法无副作用。

近红外线气功信息治疗仪治疗仪模仿气功师发出一定频率、波长和强度的近红外线信息,通过空间传导为人体所吸收而产生气功效应。

方法:以肝俞穴为主,照射装置距体表2~3厘米,调频信息频率100次/分,功率3~5mw/cm2.每日辐射1次,每次30~40分钟。肝病足疗法正常人的肝脏具有把体内外毒素、酸性废弃物进行解毒中和,对营养物质进行处理和积蓄的功能。如果肝脏发生病变,就不能有效地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长此以往会对其他脏器产生不利影响。其中,毒素在肾脏停留的时间最长,所以肝病患者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肾脏。乙肝患者除了要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还要寻求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比如可按摩以下部位:肝胆反射区,肾、胃、十二指肠、脾、腹腔神经丛、上下身淋巴腺反射区。肝脏功能减弱时,左右脚底部的肝脏反射区会出现小疙瘩,按压时会有剧痛感。所以,每天定时按摩脚底部能缓解肝脏病变情况。坚持按摩,直到疙瘩和疼痛感减弱为止。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刺激胃部反射区,以此增强食欲、促进消化,保证向肝脏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乙肝患者如果经常感到右肩胛骨的下方,第7胸椎的右肋附近有钝痛,这时就要加强对胸椎反射区的刺激,同时按摩右肋疼痛部位和附近的一些部位。

针刺法辅助治疗乙肝针刺法是临床最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操作简便,起效迅速,对肝胆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以下介绍几种治疗乙肝的针灸方法。

针刺方1

穴位:主穴为日月(右)、阳陵泉、丘墟、外关、肝俞(右)、胆俞(右);配穴为期门、膈俞、支沟、大包、行间。

针法:令患者俯卧,取膈俞,直刺1.5~2寸,提插泻法,令走窜感到达前胸,得气后不留针;复仰卧位,期门直刺1~1.5寸,得气后将针提至皮下;大包,斜刺1.5~2寸,捻转泻法;支沟,直刺1.5寸,捻转提插泻法;行间,直刺0.5寸,呼吸泻法。

主治:乙肝淤血胁痛。

针刺方2

穴位:主穴为日月(右)、阳陵泉、丘墟、外关、肝俞(右)、胆俞(右);配穴为丰隆、内庭、曲池、支沟、期门。

针法:丰隆,直刺1.5~2寸;曲池,直刺1.5寸。以上两穴采用捻转提插泻法;内庭,直刺0.5寸,呼吸泻法,余穴同前。

主治:乙肝胁痛,证属湿热内蕴者。

针刺方3

穴位:主穴为日月(右)、阳陵泉、丘墟、外关、肝俞(右)、胆俞(右);配穴为肾俞、心俞、三阴交、太溪、复溜。

针法:先取俯卧位,取心、肾二的,直刺1.5寸,捻转补法,施术1分钟;复仰卧位,取三阴交、太溪、复溜三穴,进针1~1.5寸,均施捻转补法。

主治:慢性乙肝胁痛,证属肝肾阴虚者。

针刺方4

穴位:肝穴、胆穴、神门穴、胸交感(耳针)。

针法:取患者侧面穴位,实证用强刺激,虚证用轻刺激。留针30分钟、埋皮内针或用王不留行籽按压。2~3日更换1次。

主治:乙肝胁痛。

针刺方5

穴位:胆俞、阳陵泉、阴陵泉、太冲、内庭。

针法:取胆俞,向脊柱斜刺0.5~1寸,以局部酸胀为宜,或沿肋间传导;阳陵泉,直刺1~1.5寸,酸胀麻感向下传导;阴陵泉,直刺1~1.5寸;太冲向涌泉透刺1.5寸,酸麻胀至足底;内庭,直刺0.5~1寸,均用毫针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病情缓解后隔日1次。

主治:黄疸型乙肝。

针刺方6

穴位: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中脘、三里。

针法:取中脘、三里,直刺1~1.5寸。余穴同前。

主治:黄疸型乙肝,证见食少脘痞者。

针刺方7

穴位:胆俞、阳陵泉、阴陵泉、太冲、内庭、内关、公孙、天枢、大肠俞。

针法:内关直刺或向上斜刺1~1.5寸,针感上传为佳;公孙,直刺1~1.5寸,酸胀麻感至足底;天枢、大肠俞,直刺1~1.5寸。余穴同前。

主治:黄疸型乙肝,证见胸闷呕恶、腹胀、便秘者。

针刺方8

穴位:上方穴加大椎、人中、中冲或少冲。

针法:取大椎,直刺1~1.5寸,局部酸胀或向下传导,连续行针3~5分钟至微汗出,也可以用三棱针电刺出血。余穴针法同大椎。

主治:黄疸型乙肝而见发热不退。

针刺方9

穴位:至阳、脾俞、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针法:取至阳,向上斜刺0.7~1寸,酸胀感向下或向前胸放散,余穴毫针用平补平泻法。

主治:黄疸型乙肝而属阴黄者。

针刺方10

穴位:胆穴、肝穴、脾穴、胃穴、膈穴(耳针)。

针法:每次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左右耳穴交替。

主治:黄疸型乙肝。

水针方11

穴位:胆囊穴、太冲(水针)。

针法:用0.5%~10%普鲁卡因溶液1毫升或硫酸阿托品0.2毫克注入穴位,每日1次。

主治:乙肝胁痛。

电针方12

穴位:阳陵泉、足三里、期门、章门(电针)。

针法:每次通电5~10分钟,每日1次。

主治:乙肝胁痛。

皮内埋针方13

穴位:肝穴、胆穴(耳穴,皮内针法)。

针法:右侧胆囊点、体穴用5分毫针,耳穴用麦粒状皮内针埋藏。肝穴、胆穴(耳穴)各2日。

主治:乙肝胁痛。

针刺方14

穴位: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内关。

针法:每次选3~4穴,运用捻转补泻法用之,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主治:乙肝胁痛,证属肝气郁结者。

针刺方15

穴位:肾俞、期门、行间、足三里、三阴交、内关、蠡沟、太溪。

针法:隔日1次,运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主治:乙肝胁痛,证属肝阴不足者。

针刺方16

穴位:相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配期门、支沟、阳陵泉、行间穴(水针)。

针法:用维生素B1(10毫克/毫升)或20%普鲁卡因,每穴注入0.5~1毫升药液。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乙肝胁痛。

针刺方17

穴位:胸穴位、神门穴、皮质下、交感、肝相应痛点(耳针)。

针法:每次取3~5穴,强刺激,留针30分钟至4小时,左右交替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乙肝胁痛。

针刺方18

穴位:支沟、阳陵泉(电针)。

针法:通电刺激5~10分钟,电量大小以患者耐受度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乙肝胁痛。

针刺方19

穴位:胸穴、腰穴、骶部穴、支沟穴(梅花针)。

针法:重点叩打患部的相应脊椎两侧、阳性物及患部肋间隙。中度或重度刺激。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乙肝胁痛。

针刺方20

穴位:阳陵泉、窍阴、辄筋、期门、胸胁、痛点。

针法:用三棱针点刺阳陵泉、窍阴二穴至出血;辄筋、期门用火罐拔吸10分钟;用梅花针弹击胸胁、痛点至出血。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乙肝胁痛。

针刺方21

穴位: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肝俞、胆俞、至阳、太冲。

针法:适用提插泻法,隔日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主治:黄疸型乙肝。

耳针方22

穴位:膈穴、乙肝点、肝穴、三焦、交感穴、胆穴(耳针)。

针法:对上穴局部皮肤进行常规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左手拇指固定耳郭针刺穴位的周围,食指托住耳背,右手持0.5~1寸毫针刺入,深度以穿过软骨不刺透对侧皮肤为度。一般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可间歇捻针以加强刺激。起针时用消毒干棉球压紧针眼,防止出血,并消毒以防感染。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黄疸型乙肝。

针刺方23

穴位:足三里、阳陵泉、行间。

针法:多用泻法,留针30分钟,10分钟捻针1次。每日针刺1~2次,30天为1疗程。

主治:黄疸型乙肝。发热者加外关、曲池;湿浊甚者加期门、支沟;恶心、呕吐者加内关、内庭。

乙肝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用艾条在体表穴位或患处燃熏达到防治肝病的目的。以下介绍几种治疗乙肝的针灸方法。

艾灸方1

穴位:脾俞、胆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灸法:用艾条灸上穴,每穴3~5分钟,艾条灸5~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

主治:黄疸型乙肝。

艾灸方2

穴位:脾俞、胆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天枢、关元。

灸法:用艾条灸上穴,每穴3~5分钟,艾条灸5~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

主治:黄疸型乙肝而见大便溏薄者。

艾灸方3

穴位:期门、支沟、肝俞、太冲、三阴交。

灸法:用艾条5~7壮,每穴施灸。每日1~2次。

主治:乙肝胁痛。

艾灸方4

穴位:脾俞、胆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膻中、内关。

灸法:用艾条5~7壮,每穴施灸。每日1~2次。

主治:乙肝胁痛,气滞较甚者。

艾灸方5

穴位:肝俞、太冲、膈俞、阳陵泉。

灸法:用艾条灸上穴,每次每穴3~5分钟。每日1次。

主治:乙肝胁痛,证属淤血内蕴者。

艾灸方6

穴位:胆俞、肝俞、阴陵泉、太冲、内庭。

灸法:用艾炷灸。每日1次,每次3~5分钟。脘痞加灸足三里,呕吐加灸内关。

主治:黄疸型乙肝。

艾灸方7

穴位:脾俞、胃俞、至阳、足三里、三阴交。

灸法:用艾炷灸5~7壮。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神疲乏力加灸气海,大便溏泻加灸关元。

主治:黄疸型乙肝而属阴黄者。

乙肝拔罐疗法所谓拔罐疗法,也叫吸筒疗法,俗称拔罐子。是指应用罐具,造成罐内负压而吸附于患处或穴位上,使局部充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方1

穴位:大椎、肝俞、期门、身柱、胆俞、胃俞。

罐法:火罐拔吸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黄疸型乙肝。

拔罐方2

穴位:章门、膈俞、肝俞、脾俞。

罐法:火罐拔吸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乙肝胁痛。

乙肝推拿小窍门推拿方1乙肝患者取仰卧位,亲属施用梳胁开胸顺气法,点按中脘,以疏肝理气,利胆和胃;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三阴交、阳陵泉,以疏肝泄热、助脾运、利小水、除湿邪,共成清热利湿、辅以泄下。适用于黄疸型乙肝,热重于湿者。

所谓梳胁开胸顺气法,是指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站立,双手五指略分开,形似梳状,从胸正中向胁侧分别顺循左右肱分疏,双手对称,着力和缓,往返梳理。

所谓提拿足三阴法,是指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以双手拇指与余四指的对合力,着力于双下肢内侧足三阴之经筋,自上而下,均匀施力,从腹股沟开始循足三阴之经筋,顺序提拿至内踝,往返3~5次。

推拿方2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膀胱俞、三焦俞、小肠俞、志室,以清热利湿、培补下元、通利水道、调气利水。嘱乙肝患者仰卧位,施用双点章门法,以鼓动肝气、宣利气机、通调肠腑、宣发清阳;施用提拿足三阳法,点按复溜、三阴交、曲泉、丰隆。以清热化湿,分清降浊,益肝、理脾、祛湿,理调下焦气机,共达化湿除浊,辅以清热。适用于黄疸型乙肝,湿重于热者。

所谓双点章门法,是指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于乙肝患者上腹部推运后,双手拇指伸直,将力贯于指端,余指屈曲,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章门同时对点,点而按之,按而合之。

所谓提拿足三阳法,是指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以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的对合力,着力于股外侧循足三阳之经筋,顺序提拿至外踝、足背。往返3~5次,动作要连贯。

推拿方3乙肝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肝俞、胆俞、膈俞,以疏肝利胆、泄热调气、清肝胆之热、活血化淤。嘱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用点三脘开四门法,以健脾和胃、理气舒肝、化痰利水、清热除烦;施用运运颤颤法,点按中极,以培元助气、清热、利湿、解毒、凉血开窍。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乙肝。

所谓点三脘开四门法,是指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于乙肝患者腹部用双手充分施以推、揉、运、摩等手法后,以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对准三脘穴(上脘、中脘、下脘)点而戳之,再以四指(食、中、无名、小指)分别对准四门(幽门、章门、期门、深门)点而开之。

所谓运运颤颤法,是指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沉肩、垂肘、悬腕,五指并拢伸直,双手掌重叠交叉,平放于乙肝患者腹部,施力于双手,用内动劲,运而动之,振而颤之,运运颤颤,相互配合,边运边移,边颤边动。

推拿方4乙肝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脾俞、胃俞、俞门,以振奋胃阳、健脾和胃、化湿消滞、培补肾元、温阳益火。嘱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用点三脘开四门法,点按天枢,以疏通肠道、行气化湿、健脾和胃;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公孙、三阴交,以调理、补益脾胃、调和气血、共达健脾和、温化寒湿之功。适用于黄疸型乙肝属阴黄者。

推拿方5乙肝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肝俞、胆俞、肩井,以通经活络、疏肝利胆、泄热调气、理气宽膈。嘱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用开胸顺气法、双点章门法,以疏肝解郁、调和阴阳、活血止痛;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阳陵泉、太冲、绝谷,以疏肝利胆、清泄湿热,共达疏肝理气之功;施用双抓揪抻胁法,以清肝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乙肝胁痛,肝气不舒者。

推拿方6乙肝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肝俞、胆俞,以疏肝利胆;嘱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用梳胁开胸顺气法,以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施用提拿足三阴法,掐点使溪至阴法,以疏肝理气、活血化淤、通经止痛。适用于乙肝胁痛,淤血者。

所谓掐点使溪至阴法,是指乙肝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以双手拇指端分别掐点左右使溪(乙肝患者即有电击感从小趾过股外,循足少阳胆经上窜至胸胁),再以双手拇指端于至阴穴点而按之(有电击感循足太阳膀胱经经腰背上贯巅顶)。掐点使溪时,嘱乙肝患者咳嗽或加深呼吸,并同时反复活动上肢,掐点得气后可予以揉按,以缓解刺激引起的疼痛。

推拿方7乙肝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肝俞、三焦俞,以疏肝柔肝、活血化淤;施用提拿足三阳法,点按阳陵泉、太冲、绝谷,以疏肝利胆、清泄湿热、通经活络,共达理气止痛、养阴育阴之功。适用于乙肝胁痛,症见胁痛隐隐、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目眩晕、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证属肝阴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