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通房大丫头
3681500000011

第11章 千古名句

第十章千古名句

小厨房,几个下人明显比平时安静了许多。

辣椒和萝卜正在剥大蒜,对面站着小蒜头,神情有些紧张。

芹菜和大葱正在切土豆丝,对面的山药也神情不定。

唯独厨娘吴婶比较清闲,上头还没派下饭来,她这个掌勺的就蹲在门口,用一根很长的眼袋锅子吧嗒吧嗒的抽旱烟。

辣椒有些沉不住气:“小蒜头,你真的看到晴雯进了房间,还听到宝少爷骂人的声音?”

小蒜头点点头,又向窗外看了看。

山药幸灾乐祸:“宝少爷上个月刚定的规矩,晴雯就敢违反,太胆大妄为了。我看挨骂都是轻的,弄不好她要去洗衣房了!”

“胡说,晴雯姐是老太太的人,谁敢让她去洗衣房。”

“不信咱们走着瞧。”

“你们别吵了,好像杜鹃姑娘来了。”门口的吴婶突然站起来,恭敬地说道:“杜鹃姑娘,你是来派饭的吗?”

门口一暗,杜鹃走了进来。

所有人立刻发现,杜鹃似乎有些异样,她的眼神呆呆的,脸蛋也有些红肿,似乎刚刚哭过。甚至杜鹃的精神也有些不集中,进门的时候差点被门栏绊倒。进来好半天才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吴婶,备一桌上等酒席。”

吴婶问道:“上等酒席,来客人了吗?”

“客人,哪里有什么客人?”杜鹃丢下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转身走出了小厨房。

吴婶收了烟袋锅子,咕哝道:“没客人摆什么酒席啊,这不是折腾我老婆子吗?”

山药不死心,追出去问道:“杜鹃姐,晴雯那个小贱货是不是挨罚了?”

已经走出去七八米的杜鹃猛然回头,目光中充满着一种令山药胆战心惊的愤怒的寒光:“你给我闭嘴!”

长孙房内,常应宝双手捧着一张白纸如痴如狂的大声朗读着:“**,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霸气,太霸气了,简直是大师的杰作。姐,这首词真是你写的吗?”

唐唐端坐在太师椅上,似乎她和常应宝的身份对调了。

哼哼,毛爷爷的大作,岂是你这种小屁孩比的了得?

震撼了吧,这才是第一个金手指,以后姐的手段还多着呢。

“宝宝啊,姐不是说过了吗,这是一位神人托梦告诉我的,算不得是我写的。”有言在先,只要唐唐诗词写的比常应宝好,常应宝就把唐唐当做真姐姐来看待,唐唐也就老实不客气了,一句宝宝说的眉开眼笑。

昔日的下人将自己的乳名挂在嘴边,常应宝却一点也不介意,依然兴奋地上蹿下跳:“不要假托神人这种不着边际的事情,只要不是抄袭的,这首词就一定会轰动保定府,甚至整个大明朝都会引起轰动。”

唐唐笑道:“说不定我真是抄袭的呢?”

常应宝一想也是,唐唐只不过是个小丫头,可以说是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以前连字都不会写一个,更不要说背诵诗词,还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了。可要说是抄袭的也有点不对头,能够写出这样脍炙人口词句的人肯定是大大有名,这样的诗词也不可能埋没在山野之间,没道理他一个整天在外吟诗作对的富家子不知道,却让一个几乎没出过常府大门的小丫头提前知道了。

“不会吧,你可不要蒙我?”

“信不信由你,你可以找人去问问,以前是否见过这样一首诗词。”虽然是抄袭,但唐唐一点都不担心被人戳穿。

笑话,谁能知道几百年后的诗词?

常应宝也拿捏不准,沉吟一会道:“你等等,我去去就来。”

常应宝转身出了长孙房,迎面碰到辣椒。

辣椒连忙躬身施礼:“宝少爷,吴婶让我问一问,八个凉菜准备好了,什么时候上菜?”

“不用了,本少爷要去一次书院,一个时辰才回来。”常应宝头都不抬,走出去几步又说道:“上,全上来,给晴雯吃。”

“一桌子菜……都给晴雯姐?”望着常应宝急匆匆的背影,辣椒更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

一炷香功夫,一桌子上好酒席摆在了长孙房内。布菜的杜鹃撅着嘴,打下手的辣椒更是一个劲的偷看唐唐。唐唐正四平八稳的靠在太师椅上假寐,似乎对发生的这些事情无动于衷。

“晴雯姑娘,菜都备齐了,你看……”吴婶也是满肚子疑惑。

“哦,好了吗?”唐唐这才站起来,走到桌子面前低头深吸一口气:“好香哦,无公害食品就是好,肯定没有苏丹红,没有三聚氰胺,没有膨化剂,更不会有一滴香。”然后唐唐抬起头,看着目瞪口呆的吴婶和辣椒:“听不懂吧,这都是我家乡话。好了,把长孙房的人都叫来吧。”

辣椒问道:“晴雯姐,有什么吩咐吗?”

唐唐噗嗤一笑:“你都忙昏头了吧,这不中午了吗,叫大家来吃饭。”

“啊,我们也吃?”两人更傻眼了。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目瞪口呆的人,他就是清源书院的首席教习,常应宝的授业恩师胡林,字双木。

胡林死死盯着桌子上的一张纸签,左手捋着胡须,右手不断地在桌子上拍拍打打。

常应宝比胡林还兴奋,站在桌前一个劲的直搓手:“老师,我写的这首《沁园春》不赖吧?”

“岂止是不赖,简直是千古名句!”突然,胡林眉头一皱,盯着常应宝说道:“你说什么,这是你写的?胡扯,就你肚子里那点墨水,做几首打油诗尚且不够,如何能写得出这种大气磅礴的好词?你如实招来,这到底是哪位大家写的,快快与老夫引荐?”

常应宝眼珠子一转:“老师,这真是我写的。”

胡林一瞪眼:“绝无可能!”

“怎么就不可能了?我平时写诗是很烂,但谁说我就不能写一手好诗词?你也说了,真正的大家,比如李白,白居易,他们写的诗词也不一定首首都是极品。普通的文人,苦思冥想,或许也会有神来之笔的时候。我虽不才,却也是十多天煞费苦心,才得了这么一首《沁园春》。”常应宝是铁了心要冒功了,于是问道:“如果老师怀疑这不是我写的,那你以前曾经听说过这首词吗?你再想一想,当今天下有哪位大诗人写诗词的风格和这首接近?”

“这……要说词句之工整,修饰之华美,这首词或许还有可商榷的地方,但光论这首词中透露出来的霸气,却是前无古人啊!”胡林陷入了深思:“比起李白,或许少了一些洒脱,但李白却没这份胸襟。比起辛弃疾,或许有同样的热血,但这首词却没有辛弃疾那样的悲观。太不可思议了,如果这位大家是我大明朝人,我怎么可能没听说过,怎么可能不名扬天下呢?”

“因为本将军年纪小,还不到名扬天下的时候。”常应宝一把抄起桌子上的纸签,哈哈大笑着离开了。

对于胡林,常应宝可没多少敬畏,咱可是未来的千户大人,用的着巴结你个酸丁腐儒吗?

离了清源书院,常应宝打马如飞,直奔常府而来。

到了常府,常应宝并没有回长孙房,而是去了老太太的房间。

还没进门,常应宝就挥舞着手中的纸签大声嚷嚷起来:“奶奶,孙儿来看你了!”

没想到常荣也在,一看到常应宝眉飞色舞的样子,常荣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闷哼一声道:“不是让你在家好好温习功课吗,怎么到处乱跑,还大声嚷嚷,成何体统?”

常应宝却胸有成竹,嘻嘻一笑道:“奶奶,爹,孩儿就是为了学业而来的。你们看,这是孩儿刚刚写的一首词,已经让先生看过了。连先生都说,这是千古名句呢!”

“就凭你?也就是写写打油诗罢了,还千古名句?”知子莫若父,常荣根本不相信儿子能写出好词来。

不过看常应宝兴奋的样子,常荣还是好奇的接过纸签,看了起来。

很快,常荣脸上就显出激动地神色,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

老太太有些着急,问道:“荣儿,宝儿写的怎么样?”

“这……这真是你写的?”常荣过于激动,竟然一把抓住常应宝的胳膊。

“爹,你怎么用了分筋错骨手?”常应宝疼的龇牙咧嘴:“孩儿还能骗你吗?连胡先生都信了,你难道还不信?”

“胡先生都信了,那……这是真的?”常荣放开常应宝,仰天大笑起来,笑着笑着,竟然流出了眼泪:“祖先显灵,我常家终于出了一个文人了!”

“啪!”老太太一拐杖就把常荣给打醒了:“混小子,没听到我在问你话吗?”

虽然挨了打,但常荣却满脸欣喜若狂的样子,将手中的纸签交给老太太,依然哈哈大笑着说道:“霸气,太霸气了。先祖开平王常遇春,当年统领千军万马,攻克大都,驱逐北元数千里的时候,也没有这样霸气过!”

老太太识字,看完不以为意的说道:“一首词而已,用得着大喊大叫吗?”

“母亲有所不知,咱大明朝承平百年,现在可是文人的天下。”大明朝重文轻武,常荣这个武将世家的传人多少有些憋屈:“孩儿这就把这首词给那几个老家伙看看,我常荣的儿子能写出这样的好词,看他们以后谁还敢讥笑我只是个武夫!”

常荣高兴坏了,拿过纸签就狂奔而去,其速度之快,比常应宝来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太太却没想这么多,只是慈祥的看着常应宝:“乖孙儿,你的头要是还疼着,下半晌就不用温习功课了,反正你爹不在。”

“孙儿谨听奶奶教诲。”常应宝的小嘴巴可不是一般的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