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通房大丫头
3681500000026

第26章 一捅就破

第二十六章一捅就破

唐唐本来以为,韩三会惊喜的哇哇大叫,最不济也会马屁连连。

可是唐唐错了,韩三只是淡淡一笑:“师傅,今天的酒是不是太烈了?”

“我没有喝醉,我说的是认真的。”唐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损伤。

韩三点头哈腰:“呵呵,我知道师傅是认真的,只不过现在时候不早了,我这就安排客房,让师傅洗个澡,休息休息吧。”

“休息你个头!”唐唐脸都绿了,指着韩三的鼻子一字一顿的说道:“我再说一遍,我——你的师傅——唐卯,能在冬天种出蔬菜来,听明白了没有。”

韩三这才相信唐唐说的是真的,立刻腾地一声站起来:“师傅,你……你真的能……能吗?”因为激动,韩三几乎语无伦次了。

“什么叫能吗,把那个‘吗’字给我去掉。”唐唐总算气顺了,大喇喇的坐下来,喝了一口茶道:“其实啊,这件事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一层窗户纸而已,一捅就破,只不过是没人往这方面想。”

韩三坐不住了,在房间内来回乱窜:“师傅,快说说,这是怎么弄得?”

唐唐问道:“一粒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需要什么条件?”

韩三尴尬的笑了笑:“弟子愚钝,还真没研究过。”

“恐怕不是没研究,估计你连庄稼地都没去过。”唐唐决定卖弄一下她的生物知识,说道:“还是我告诉你吧,需要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清洁的水源。你再想想,相对于春夏而言,冬天缺少了什么?”

“是温度,冬天太冷了。”

“回答正确,加十分。”唐唐继续追问:“既然知道了问题的关键,我们给种子们人为制造一个合适的类似于春天的生存环境,种子不就发芽结果了吗?”

韩三直咂舌:“人为制造?那得需要多大的法力,请多少法师来做法啊?”

唐唐被逗得直乐:“要什么法师做法啊?普通人难道就不能做到吗?你看看这间房间,外面冰天雪地,这里难道不是温暖如春?”

“师傅原来指的是这个啊?”韩三脸上又显出失望的神色:“这个我们韩家也考虑过。师傅你是知道的,一把黄豆泡在水里,放屋子里几天就会发芽。甚至几瓣大蒜插在花盆里,也会长出翠绿的蒜苗来。可也就这样了,豆芽顶多长出三五片叶子就枯死了,蒜苗也不能开花结果。更为关键的是,这样做的成本太高。家父曾经让账房计算过,种一亩地光炭火费就三千多两,不划算。”

还做过计算,看来韩家对武氏蔬菜的确很上心。

唐唐说道:“韩三,知道小苗为什么在屋子里面长不大吗?”

“知道,因为没晒太阳。可是只要把小苗搬出去,哪怕晒半个时辰,就冻死了。”

唐唐指了指天花板说道:“如果,这上面不是砖瓦,而是一种透明的材料,阳光可以直接照射进来,这种问题还会存在吗?”

韩三神情一震,他们韩家的确研究了几十年武氏蔬菜,想到的方法有无数种,可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可是,这世界上有这种透明的建筑材料吗?

“你说,如果这上面不是砖瓦木石,而是玻璃,岂不是既可以让阳光照射进来,又可以防止热气外溢吗?”

“玻璃?”韩三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苦笑道:“师傅,先不说能不能找到那么多玻璃,即便是找得到,也买不起啊。现在存世的玻璃,大多数是护国公在世的时候制造的。后来玻璃制造技艺失传,整个大明朝恐怕除了武氏庄园,就只有皇宫还有一些存货了,因此价格也比以前高了上千倍。不要说弄几十亩数百亩玻璃房子,就是这间房顶装上玻璃,没两千两也下不来啊。”

玻璃太贵,唐唐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她也没打算弄几十亩玻璃大棚。

前天唐唐曾经到武氏庄园边上走过一圈,发现庄园内有几十个类似塑料大棚的建筑物。从外观上看,的确和后世的塑料大棚极为相似,甚至覆盖在上面的那种材料,也是一种米黄色的,绝对不是布,也不可能是玻璃。

唐唐相信,这种材料应该能够获得。

唐唐问:“韩三,你知道一种叫做塑料的东西吗?”

韩三摇摇头:“没听说过。”

“不知道没关系,我给你形容一下。”唐唐在房间内扫了两眼,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说道:“我说的这种东西厚度比这种纸要厚一些,韧性更强一些,最重要的一点是能防水,不透气。”

“能防水,不透气?”韩三思索了片刻:“你说的是油纸吧?”

唐唐眼睛一亮,怎么没想到这种东西。这个时代的雨伞,大多数是油布制作的,可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习惯上用油纸。一则因为油纸造价比油布低廉,二来比油布轻巧,很受女士欢迎。

唐唐还知道,但凡纸张被油浸过之后,不但韧性会增强。还会变成半透明状,虽然比塑料薄膜的透光性差了点,但至少没有把阳光完全阻挡住。用油纸做大鹏的材料,估计成功率不低。

“恩,差不多了,还有没有一种材料,比油纸更坚韧,更透亮的?”

“更坚韧,更透亮?”韩三低声嘀咕两下,突然身子一震,整个僵在原地动不了了。

“喂,喂,你怎么了?”韩三的脸色很可怕,唐唐有些担心。

“我想到了,是胶纸,是胶纸!”韩三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整个人瞬间变得精神焕发起来,在房间内又蹦又跳了好半天才停在唐唐面前,神色庄严地一拜到底:“师傅大才,韩三彻底服了。”

“喂喂,你说什么呢?什么是胶纸?”

“胶纸是南方江浙一带的特产,其实就是一种再加工过的油纸。原料纸是一种叫做剑麻的东西做的,纸张厚,韧性高,但却十分粗糙,很容易顺着纹路撕裂。但是如果用明胶浸泡之后,就变成和玻璃一样透明韧性很强的胶纸了。在北方,很多大户人家买不起玻璃,就用胶纸冒充呢。”韩三说到这里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我糊涂啊,每年武氏庄园都要进四五千斤胶纸,还都是委托我们韩家商行采购的,几十年了,我们怎么就没往这边想,原来他们是给反季节蔬菜做透明房子的啊!”

有这种东西?唐唐顿时来了兴趣:“韩三,你有胶纸吗,拿来我看看。”

“有,仓库里还有一千多斤呢。”韩三说完,撒腿就跑。

大约十几分钟之后,韩三气喘吁吁的回来了,早就累得浑身是汗。韩三顾不上擦汗,连忙把一捆东西放在唐唐面前:“老师,你看是不是这种东西?”

唐唐打开包裹,里面是一种纸不像纸,塑料不像塑料的东西。看起来半透明状,摸起来很厚实,用力撕扯一下,居然没有撕开。透光性虽然不及后世的塑料薄膜,但制造塑料大棚已经完全可以胜任了。

“就是这种东西。”唐唐大喜:“有了它,咱也可以在冬天种出蔬菜来了。”

其实这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一片光明。

接下来就步入实质性的讨论。韩三虽然不是韩家的嫡长子,但动用万八两银子的权力还是有的。再加上韩三急于在家里表现一番,证明自己虽然是庶出子,同样也能担当大任,因此对种植反季节蔬菜十分上心,决定大干一场。

不过唐唐却建议韩三不要冒进,先弄一两个棚做实验,等积累了经验,来年再大张旗鼓也不迟。现在正值农历十一月初,距离过年还有五十多天,如果试验成功,第一批蔬菜在春节上市应该不成问题。虽然量少了点,但绝对会产生轰动效应。

唐唐找来纸笔,按照记忆中塑料大棚的式样画了几张图纸,并嘱咐韩三此事一定要秘密进行,别还没成功就嚷嚷的满城皆知,到时候大家都来参观,情况就不妙了。

谁知道韩三想得更远,他虽然没有垄断的概念,但深知做生意独一份的利润有多大。因此他决定把实验大棚健在韩家最偏远的农庄去,据说那边只有十来户人家,全是韩家的佃农,这样就会尽可能的降低秘密外泄。

当然,唐唐出让专利技术也不是免费的,她自封试验田的技术指导,同时让韩三立下字据,承诺将头三年利润的百分之五十,之后利润的百分之三十给唐唐。期间韩三建议,为了商量问题方便,让唐唐搬到韩家去。唐唐考虑到自己下人的身份,私自离开等于逃跑,于是婉言谢绝了。

讨论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韩三又要大摆筵席,被唐唐制止了,只点了一碗小米粥,要了两个包子,吃完就辞别韩三,牵着金刚驴回到常家别院。

一进门,唐唐就发现有些不对头。院子比出门的时候干净多了,正房和两个偏房也亮了灯,空气中居然还飘着一股饭菜的香味儿。

正狐疑间,从偏房内走出两男两女四个人来。

走在最前面的老头唐唐认识,他就是常家别院看门的老张。

老张弯腰行礼:“唐公子回来了?”

其他三个人也忙着行礼:“见过唐公子。”

唐唐莫名其妙:“老张,这几位是……”

老张答道:“他们下午就来了,说是韩三少爷让他们来服侍唐公子的。”

一个中年男子弯腰行礼道:“小的刘三,负责唐公子的一日三餐,唐公子日后想吃什么吩咐我就是了。”

一个中年妇女说道:“小的吴月娘,负责为唐公子缝缝补补,洗洗涮涮。”

最后是个十四五岁的小丫头,梳着两个朝天辫,大眼睛天真无邪,弯腰施礼道:“奴婢小红,负责唐公子屋里头的事情。”

我晕,我不过是个下人,如今竟然也有人服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