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80年代后女孩
37485800000012

第12章 女孩们的大革命(2)

适当泡吧可以调节身心、有利健康,当然不是所有的女孩在上大课时把奶瓶拿出来,可在新闻系里的67名女生中,曾经用过或正在用奶瓶的有30多人。选择奶瓶喝水是因为奶瓶设计得很可爱,无论从造型、颜色还有使用价值来说都很新鲜,邵泽慧说,其次它很轻,随身携带很方便,就算躺在床上喝水,也不会漏下来。而且有一点,用奶嘴喝水口感非常好,这是用杯子喝水体会不到的“quot”。

除了茶叶,请进奶瓶的有牛奶、咖啡、果汁甚至婴儿米粉。大行其道的奶瓶甚至成为恋人们互相调侃的小道具:

邵泽慧的同学曾将一个布满星星金点的奶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男友。“当然是开玩笑,好像是希望她的男友每天喝一杯牛奶增加营养”,邵泽慧点评说,“不过男生真要用奶瓶喝奶,恐怕任何人都受不了。”

本季的流行风尚不仅是女孩们嘬着的卡通图案奶瓶,由大量丝带、蝴蝶结、泡泡袖点缀的A字娃娃裙,配合广告少女噘嘴、叹气或天真无助的茫然表情出现的“淑女屋”的货品也很流行。“我们设计理念以欧化为主,今年夏天正好流行粉蓝、粉红,”淑女屋北京公司职员琳琳说,“所以我们推出白雪公主和奥菲丽亚系列,追求少女纯洁、柔美、飘逸的感觉,代表少女的梦想。”

虽然顾客年龄层的定位是15~25岁,少女风格的重复延续却是“淑女屋”各季服装的永恒主题。陶琳让记者特别注意“天鹅湖”系列中镂空在雪纺面料上的芭蕾舞女图案,“这种面料是专门为我们生产的,淑女屋的衣服特别需要你注意细节。”不单是面料或做工,我就是喜欢,我觉得很美丽在北京的8个分店里,纯净的白色墙面前统一装饰了欧式壁炉,白色珠子和粉色玫瑰依次摆放,像“一个小女孩的精致的房间”,百盛店的销售赵小姐这样形容着。赵小姐还微笑着谈到“淑女屋”对销售小姐的要求:“长发,身材娇小,不要太胖,以前还要求和广告上的女孩一样梳小辫。”殚精竭虑的装饰风格只为体现琳琳要表达的那个目的——“就像你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这种衣服,现在我们替你在细节和感觉上更好地演绎。”但是,在时尚的左右下,就算以追求“小时候衣服”风格的淑女屋,还是止不住越变越年轻。

八哥评论:

无论是奶瓶,还是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少女追赶潮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需提醒的是:她们只是父母的宝贝,不要逃避,要正视自己的成长,不要为了追逐时尚、装酷而失去自己的个性。

7.酷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一个态度,一种好的生活态度将会使人们在生活中觉得充实、愉快、充满生机。而现今,人们尤其是时尚女孩在追求一种“酷”的生活态度,不论如何,有“酷”就好;哦!真酷。生活也不免如此,真如她们所追求的那样,许多有“酷”的生活态度的人活得真的很“酷”。

杜尚是一个画家。对金钱、地位、世俗快乐,看得轻、看得淡的画家不在少数。不过,杜尚有几句话是这个世界上没几个人能说得出来的。

第一句:“我这一生过得非常非常的幸福,我是死而无憾的。”

据说这句话往往把一些人吓一大跳。有多少人在老了的时候敢这么说?幸福,这王公贵族、大款名流难以得到,王冠、地位、金钱也难以予人的东西,杜尚怎么能得到?这话使人想起本世纪末另一个已故去的人也说过相类似的话。

这就是特里莎修女,她也是我们世纪另一个具有惟一性的特别的人,她穿着那身破衣烂衫,丑陋的脸上充满祥和的光辉,也曾说过:“我很幸福。”但他们两人显然是不同的。她在承受别人苦难的时候获得了人性的光辉,而杜尚的幸福主要源自于自身的彻底解放。

不论如何,“酷”就好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做事太多,不必为世俗的东西去改变自己,只要轻松、快乐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什么重要不重要,追求自由、真我、快乐,这就是时尚女孩的“酷”,“酷”得耀眼,让人羡慕。

在日本,一个18岁的女孩凭着用“傻瓜”照相机拍摄的“我的日记”获得摄影大赛的大奖之后,“红”遍日本。她走在都市的街道上,忽然想到应该把自己的这个样子记录下来,她从包里掏出“傻瓜”相机,伸直手,镜头对着自己的脸,按下了快门。她给这张照片命名,并且用一张照片构成了另一天的日记。她趴在“榻榻米”上,双手托腮,双脚交叉在空中百无聊赖地晃悠着,“今天我很不顺心”——照片上注释。

姑娘在获奖后,好几家著名摄影公司邀请她加盟。被其拒绝,而且对深造专业摄影技术也不感兴趣。她仍按自己高兴的方式生活,以自己高兴的方式记录这种生活。

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个另类典型的生活态度:孤立独行、不求喝彩、有强烈的自行性。

新新女孩可以通宵达旦看一部侦探或恐怖小说。也可以把一本热得发烫的畅销书翻得“陈辞滥调”,而后连同谁刚寄给她的校友录看都不看扔到垃圾桶里,也可能狂热地探究一些有人连听都没听说过的非同寻常的边缘科学和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诗体学,晶洞状物以及几个世纪前发现的基督的尸衣,杜卡唐门以及宇宙奇点什么的;也可以毫不妥协地维护自己反爱因斯坦的发现结果,宁愿不通过学位答辩,不为世俗所改变,只要轻松、快乐就好在别人废弃的老房子的阁楼里继续这种危险的论证,呼朋唤友、自得其乐。她们自己就是自己的规章制度,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因此多数人的社会习俗对她们没什么作用。她们只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穿着打扮,从不刻意修饰去取悦别人,因为她们觉得没人值得她们去下这样的工夫。因此,她们往往穿得很舒适随意,通常就是与别人不太一样,有些“不羁”。但倒觉得她们的生活真正找回了自我,也还不错。

正如福塞尔在《格调》中述及的:

如果要求穿礼服,她可能穿一身剪裁守旧,土里土气的暗色套装,如果该穿职业装,她可能干脆省了里面的衬衫,如果别人穿泳衣,她可能一丝不挂就来了。她很少穿那种一眼能认出是名牌的服装,就算穿,也肯定是新颖独特而绝非滥见平庸的。总之,她们和别人呆在一起的时候,随便她们怎么打扮,肯定都能一眼看得出来,她们有一种特别的信息:我自由自在、气定神闲。有些时候,在一些极端的场合,她们可能有一种冷酷的高傲:“我比你更聪明,更有意思;请别让我感到厌烦。”

她们之所以不是自以为是的社会混混,是因为她们确是比常人有更无拘束的创造力、自信心,有更多的体验、更敏捷的思维、洞察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想象力和才智都不一般。而有着这种自由精神的人,往往才能躲开令人窒息的平庸,束缚人的阶级牢笼,以及腐蚀了大多数人的野心、贪婪和妒忌。也更因为这种自由精神。她们才选择那些不受人管束的,能自主的自由职业,成为不隶属于任何的人,才不受社会习俗的约束,举止和行为自由自在,热爱自己的工作,同那些受雇于人,为挣一份工资疲于奔命,从而鄙视自己工作的人当然不一样了。因为有意思的是她们决不仅为了钱才工作,所谓“酷”的生活态度,也就是追求那种酷,或许有更自主的东西,从表面上让我们难以理解。

台湾年青人有个新偶像叫凯西,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女孩。

我就是我,我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自己的游戏规则凯西是通过她的画和语录出名的。她不是专门为着出名或其他什么目的做此事的,她在中规中矩的生活中用稚拙的线条和天真的文字表现自己的感悟和“小智慧”,偶尔还会语句不通顺。居然产生巨人影响。凯西的语录和图画在结集成书后又被印在系列文具上,在校园中掀起了一股风潮,成了“青少年次文化”最新的代言人。

她有很多“新新人类”身上的影子:没有什么远大的人生规划、宏伟目标,只想要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然后存钱——为了旅行。

年纪轻轻,名利双收,最初让凯西有点害怕。但她很快就“找着北”了,对于别人的赞美,她当下感激,很快就不放在心上:她把“多出来”的钱存进银行,仍继续穿不起眼的衣服,去快餐店吃她爱吃的炸薯条、步行或乘公交车。名利给她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换来游学和旅行的梦想。曾经游学英国的凯西一面愤愤地骂英国人刻板,一面点她喜欢的乐队的名字。她对这个并存着传统与背叛的民族“既爱又恨”,而她自己身上也颇有这样的气质——中规中矩的外表,天马行空的言行。

时尚女孩的“酷”,耀人眼目、认人羡慕据说著名的时尚杂志《BAIAAR》(“哈泼时尚”)的编辑在采访她时,被这个远不如它“著名”的凯西漫不经心地开了个玩笑,而只能抽出一杯红茶的工夫接受采访,必须早早回家的原因是第二天凯西要飞往日本出差——和所有“正常的”成年人一样,她也有干不完的工作。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成年人才不觉得她矫情,那些三四十岁的“上班族”也喜爱凯西,还会从忙碌的生活中挤时间给这个小丫头写信。这就是她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魔力。他们之所以都被感动,是因为他们想借助她的“魔力”,去寻找那种久违的快乐,而试图把快乐变成生活态度。

穿出酷、现出酷,这就是酷时代“酷”的生活态度在新新女孩中得到具体的体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态度“酷”,似乎过得更自在,而现今的她们均是在繁华的世界中作着自己的无限美好的追求,到最后一无所有也难让人知道,但只要用“酷”的生活态度与其一一来观照,那种“酷”的感觉也就足以让她们以为自己是走在了幸福的大道,行走在美满的生活中。

八哥评论:

80年代后的女孩们,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她们活得很快乐,因此“酷”一点也很必要。

8.酷衣酷鞋比酷运动

在新时代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新新女孩们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观点,她们正在不知疲倦地进行酷衣酷鞋比酷运动,与此同时,女孩们还拥有了自己的寓言,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就像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热热闹闹,但它哪一点是酷的呢?没有,它更像一个拥挤的名利场。

与此相对应的是那些体育用品方面的巨头,如耐克、锐步、阿迪达斯之类,它们拥有无可争辩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优势,它们的形象代表是乔丹与辛吉斯这些巨人,但那又怎么样呢?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服装和运动鞋就是酷的。

板上运动一直被拒绝在主流运动之外,或者说它有意识地成为另类。它与其说是运动,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玩命、松松垮垮、刺激、出不了名、挣不了大钱、好玩儿……这样酷的运动当然需要同样酷的运动装备。

女孩拥有自己的寓言酷衣酷鞋运动,关键必须“酷”。在这个充满另类和个性的行当中,你的商业运作也必须是酷的。如果你在经销冲浪板及其服装,而你却对此一窍不通,还自诩是MBA毕业的,那行不通,酷的新人类不买你的账。你最好是一个狂热的、水平不错的冲浪者,还有一支很棒的冲浪队伍。那就“酷毙”了。但是,仅仅有我们的冲动、挑衅和无所畏惧还不够,它还必须包涵一种对大众化、世俗化,对既定事物的神秘的反抗与否定,这非常重要,因为这是酷运动的内在的生活哲学与处世态度。很多公司就是因为背离了“酷”的原则,而被无情地抛弃了。

这些公司的真正的代表非Volcom公司莫属。总裁李奇·佐尔柯特对扩大公司规模嗤之以鼻,在他的经营理念里,Volcom的惟一目标是如何“越来越酷”。他有一个高论:“现在,我正过着我梦想中的生活:没有发财,没有漂亮的豪宅,但我们都知道45分钟后就该去冲浪了,因为这是上午冲浪的最佳时间。”

这就是酷衣酷鞋酷运动的寓言,女孩可以没有很多的钱,女孩可以没有动人的美貌,女孩也可以没有豪华的屋舍,但女孩要酷,穿出酷、玩出酷来,因为这是酷的时代。

八哥评论:

女孩们的寓言是有道理的,意义是深刻的,新新女孩们的酷也是必要的。不过,同时也提个醒:不要酷过了头,凡事掌握了“度”,那就会成为主导。想好了,那就一起酷吧。

关于爱情: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如果你不帅,那你就要有钱;如果你没有钱,那你就要长得高;如果你不高,那你就要幽默;如果你不幽默,那你就得温柔;如果你不温柔,那你就得酷……如果你什么都没有,那就只有随缘。

1.找一个“双料富翁”嫁了

对城乡6000多位已婚女性的抽样调查显示:近十年结婚的女性中,考虑住房、职业、容貌等条件的人明显增加了。

在以往的观念中,对收入、住房的要求是拜金主义,对外貌的要求是以貌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80年代后女孩敢于正视自己的要求,不再有意无意地压抑自己的天性。她们开始看重对方的职业、住房和事业等条件。有关婚姻专家认为,择偶观念的确已经从政治条件、学历条件过渡到经济条件,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质条件和爱情基础其实并不矛盾。女孩们不会过于理想化地在婚介所里要求“找一个爱我的人”或“我爱的人”。物质条件、外貌条件,已成为恋爱前所必须考虑的重要条件。男女双方最终能否找到情投意合的伴侣,关键还在于实际的接触。